机关党员违纪案件透析

时间:2022-01-09 03:43:00

机关党员违纪案件透析

*年,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认真迅速地查办各类违纪案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认真分析这些违纪案件的特点,探讨案发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对遏制和铲除党内腐败现象极有裨益。

一、机关党员违纪案件的主要特点

去年,市级机关共查处党员违纪案件27件,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案件居高不下(18件),占66.7%,且违纪金额越来越大,万元至10万元的案件9件,10万元以上的案件9件。二是处级以上干部比重较大(19人),占70.4%。三是错误性质严重。给予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处分的共15人,占55.6%;其中被判刑的10人,占37%。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虽是极少数,但绝对数增多,分布的范围广,党政机关有,执纪执法机关也有,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机关党员违纪案件产生的原因

分析近几年市级机关违纪案件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社会因素,也有机关干部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透视

一是体制上的弊端使一些人有空可钻。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有以权谋私或借权图利的心理,就不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看到,社会生活中权大于法、人治多于法治的现象仍然存在,家长制现象仍然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党内不仅出现了特殊党员,且出现了一些阿谀奉承、不讲原则、无视党纪国法、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他们严重破坏了党的纪律,破坏了党的声誉。

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一些人难抵诱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日益增多,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随之进来,侵蚀我们党员队伍,产生不良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党风,诸如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投机诈骗等现象,对党内一些意志薄弱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不法分子也在党内寻找意志薄弱者作为他们的保护伞,许多党员干部因此被拉下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走“后门”不托“关系”或不请客送礼则办不成事的不良风气;一些早已绝迹的社会腐败现象也沉渣泛起。凡此种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健康心理,损害着党的肌体。近几年来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纪案件和道德方面腐化堕落的案件明显增多。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滞后。一些机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关注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倾心解决事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但往往疏于机关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贯彻不力,党员日常培养、交流、监督等工作滞后,致使部分人法纪意识淡漠,不知不觉中“犯事”。

(二)自身原因剖析

一是没有很好的解决“三观”问题。党员干部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才会有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才能真正做到自重、自警、自律,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双重考验,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慎用权。机关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就极容易目迷五色,走到邪路上去。市政法系统个别干部之所以会“知法犯法”,正说明干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操守问题。党员应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然而,每个党员所处的环境和受的教育不同,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一样,具有的品德可能大相径庭。古人有道:“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有公心,必有公道”。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在党员的违纪案件中,不难找到因违纪者的品德不良而走向违纪甚至犯罪道路的例子。这些党员通常把错误观点和信念,如:“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四字”、“有钱就有一切”等当作人生信条,市级某机关3人进行活动,受到治安警告、罚款和开除党籍处分正是明例。三、遏制机关党员违纪案件发生的对策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继续抓好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当前在如何加大治本力度方面,从市级机关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如下几点。

1.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抓好党的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这是防止和减少党内违纪案件发生的根本措施。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增强拒腐防变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在思想上树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成为“香风刮不倒,金钱打不垮”的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使一些违纪违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或使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至于发生,这比酿成大错再去查处效果要好得多,损失要小得多。

2.坚持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依法行政。逐步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防范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从市级机关情况看,当前一是要贯彻好市委、市政府的“依法治市”方针,落实好《南京市人民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草案)》和《行政监察法》等一系列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做到依法行政。要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社会公开评议,建立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违法的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

3.发挥现行监督体制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监督效果。多方位的有效监督,是腐败行为强有力的阻击线,也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屏障。要使权力不被滥用,必须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使任何行政机关和任何工作人员都处于监督之中,并使监督者也得到监督。这样,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市级机关已初步形成了由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组成的监督体系。从总的方面看,这些监督机构的职能还要进一步发挥,各监督机构之间还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配合,才能面对综合治理的艰巨任务,发挥总体监督的威力。为此,一是要加强责任监督。现行监督体制注重自上而下的监督,一级管一级,我们就应当继续发挥这一特点,建立相应的监督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在廉政方面发生了问题,或领导干部主管的单位出了重大问题,就要追究领导责任。这样的责任制就真正起到了作用。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一定能保证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内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得以落实,就可以避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出了重大问题或问题久拖不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却不追究领导者的直接或间接责任的现象。二是要发挥好监督的总体功能。监督体系必须各司其责,即:党委领导,纪委协调,监察政务,检察法办,舆论揭露,人大监督,众矢一的。对一些涉及面广的复杂案件,由纪委牵头各监督部门联合办案,待性质明确后再分口处理。这样做,有利于总体监督目标的实现。

4.深化改革,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解决容易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要按照十五大的精神,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机构改革,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要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权切实交给企业,以减少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进行“寻租”谋取私利的条件;要进一步维护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人员;要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真正做好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在名称、职能、财务、人员等方面脱钩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二是逐步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提拔任用干部要逐步扩大选任、聘任、考任制的范围,缩小委任制的范围,充分尊重民意。三是打破公款消费的“大锅饭”。所谓打破公款消费的“大锅饭”,就是要将个体消费从公款消费中分离出来,变群体性的公共消费为个体消费。这样既有利于克服权力支配公款消费,实现合理消费,又便于监督,防止发生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各部门的小汽车、手机、接待用餐、干部住房、出差住宿、医疗等都可以逐步进入改革范畴,可采取先单项改革试点的方法,摸索经验,等条件成熟以后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