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双创工作调查汇报

时间:2022-05-14 04:53:00

城区双创工作调查汇报

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下达市委2012年重点调研课题任务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实地调查、组织座谈等多种方式,对中心城区“双创”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相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997年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了城市管理工作,明确提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把名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秩序井然、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的现代文明城市和“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采取了抓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分管副市长任主任的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绿化委员会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任主任的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措施落实(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抓经费投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宣传工作落实等有力措施,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积极发动了广大市民参与,使我市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市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绿化造林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获奖”和“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城市管理理念,以创建“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秩序井然、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的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创建工作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创建就是抓开放、抓生产力、抓发展、抓稳定的共识。在创建工作中确保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和管理到位。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方面:

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皆召开全市性的动员大会,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全民参与、部门联动的良好创建工作局面,各部门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努力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

二是加强创建工作机构建设,完善爱国卫生组织网络。按照“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城市管理暨创建工作力度,设立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严格责任分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工作报告制度、通报督办制度和协调服务制度,形成了“协调有序、齐抓共管、共建联管”的网络体系,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市统筹、区负责、街(镇)落实、居(村)创优”的城市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并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爱国卫生组织网络,确保了我市爱国卫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同时,市政府千方百计确保创建工作经费落实,几年来我市投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爱国卫生等创建工作的经费为20.56亿元,基本满足了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工作的需要。

三是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卫生意识。按照“政府领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我市充分调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对市民进行健康意识教育,实现了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纯的传播型向教育型转化,健康教育内容由单纯的防疫知识教育向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的方向转化。开展了以“提高素质,走向文明”为主题的“四创、五治”活动。

四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1997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老城纪念区改造工程、外环路改造、澳门路建设工程、湘江河治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实施,对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市还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加大对城区人行天桥、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大大地缓解了“行路难”、“入厕难”等问题。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市还大力开展城区绿化设施建设工作。

五是坚持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开展以“创建为人人,人人为创建”为主题的创卫宣传工作。形成“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新局面,认真组织开展了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形象。并针对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分类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开展了交通秩序、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自行车租赁、违章养犬、摩托车载客营运、城市牛皮癣、文明施工、卫生大检查等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强化了中心城区建筑单位文明施工管理,改变了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状况。同时,严格“门前三包”责任制,初步形成了“专业队伍包大街,街道办事处抓片区,居委会抓小街小巷”的责任体系;近郊镇初步形成了“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村民”的责任网络。目前,中心城区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机械化清扫率达47.5%,垃圾、粪便密闭化运输,公厕卫生基本达标,水冲式公厕比例达100%。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81.3%,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65标台,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8%,人均拥有道路面积4.85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99%,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

六是狠抓“两证”办证工作,确保受检项目达标。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强化中心城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完善了《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卫生管理措施,坚持对中心城区食品、饮用水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上岗前体检,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应知应会”培训班,严格“健康证”发放制度和“五病”调离制度。并巩固除“四害”成果,加强传染病防治。

2011年9月,国家爱卫会对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明查暗访,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继续实施了湘江河污水截流工程、洗马路改造工程、中心城区150条小街小巷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下一步将继续实施湘江河污水截流工程和中心城区150条小街小巷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奠定基础,目前,正在着手“创卫”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2006年“创卫”成功。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通过每年召开动员大会和全市绿化工作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市长与33个创建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园林绿化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年度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实施目标管理。在2001年政府机构改革时,我市设置了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市林业园林绿化局,明确了管理职能,实行“林业与园林绿化合署办公”的运作体制。2012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秩序,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职能划入市城市管理局,并在市城市管理局加挂了市园林绿化局的牌子,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和加强。

二是科学规划,依法行政,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建设。为规范我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市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遵府令[1998]6号)。并先后制定了《市绿线管理办法》、《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市公园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建绿护绿。并建立完善相应规章规程,使园林绿化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工作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2000年至2012年在城区周围进行山体绿化,共造林8万多亩,初步形成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城乡绿化体系,呈现出花木茂盛,四季常青的城市风貌。并坚持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同步。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维护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居住区绿地建设,目前市区居住区绿地面积为124.8万平方米,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在37.33%以上,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79.3万平方米。

四是绿化建设与基地发展并举。为进一步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我市把加快苗圃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目前中心城区共有生产绿地面积124.94万平方米,占建成区面积的2.49%。已建成新卜、龙坪、蒙梓桥等各类花圃、苗圃生产基地45个,全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5%以上。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城市道路绿化面积从2000年的9.83万平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12.1万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从1997年的7处增至2012年的25处。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了增强市民的绿化意识,我市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并制定了“四包”责任制(即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使全市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基地化,全市义务植树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保存率达90%以上。五年来,全市建义务植树基地近10万亩,有4万多亩基本成林,其中中心城区建义务植树基地8600亩,全市城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宣传、跟踪报道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最新动态,引导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认养绿地和开展立体绿化、庭院、阳台和室内绿化活动,使植绿、护绿、爱绿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六是建章立制,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市于1998年即开展了古树名木调查,并对已调查出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登记,建档建卡。并专门制定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由于责任落实,措施有力,管护到位,目前我市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均较正常。全市现有各种古树名木20000余株,其中中心城区古树名木1055株。

七是继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创建基础,加强监管,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工作,1997年以来,我市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并将环境保护目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设立了行政独立的环境保护机构,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每年市长与各县、区(市)政府、市直部门、重点企业都要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使环保工作任务得到较好落实。2011年市中心城区API指数为83,空气质量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6天,占全年的70.14%;轻微污染天数99天,占全年的27.1%;轻度及中度污染天数10天,占全年的2.7%,无重度污染出现。

通过几年的努力,2012年10月中旬,国家建设部专家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目前,验收结果尚在等待中。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城市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清楚地看到我们创建工作还存在不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卫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和长期坚持,在现场调查和座谈中,有部分市民对创卫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部分市民认为创卫是一阵风,而没有充分认识创卫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好事。

(二)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市民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市民,甚至有的干部,对我市提出的“四创”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四创”具体内容是什么,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四创”的标准。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市虽然在市政基础设施上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建设步伐,但仍存在着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维护不到位。

(三)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我市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楼群院落卫生死角死面的现象仍然存在,市民乱扔、乱吐、乱行的现象仍然存在,交通秩序混乱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卫生不达标现象大有市场等等。

(四)考核奖惩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尽管市效能办,已将“四创”工作纳入了对市直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之一,但是由于所占分值不高,对单位年度考评影响不大,特别是对单位一把手几乎没有什么惩诫作用。

(五)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坚持。

由于在长效管理上坚持不够,致使创建暨治“五乱”工作反复性较大,陷入“治理”、“反复”再“治理”再“反复”的怪圈,市民对此非常反感,也造成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创建”工作是我们推进全市“提高素质、走向文明”主题教育活动的载体和突破口,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名城形象,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检验我们各级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纳入本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素质。

城市管理工作,管理者是人,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人的素质高低起着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其主要方法就是加大宣传。宣传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宣传。如对机关干部用组织学习文件是可行的,但对于普通市民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百姓,则可能不适宜,可以采取散发资料、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及时宣传报道。

(三)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齐抓共管。

“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与,需要职能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各单位、各系统要针对目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加强巩固。

(四)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创建基础。

环卫清扫机具、垃圾中转库、公厕、果皮箱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即是提高创卫工作水平的需要,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集贸市场管理,建议由工作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对城区内所有集贸市场进行规范,督促市场开业者完善设施,规范管理市场。

(五)加强清扫保洁督管,提高服务质量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在市中心城区大环境卫生这一块,环卫专业队伍负责的主干道街道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尚可,但小街小巷,城效结合部和物业管理的居民楼院的卫生状况还比较差,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检查验收是过不了关的。因此,要求市、区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街居的检查和指导,把小街小巷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主次干道一样。

(六)抓好基础性工作,做好迎检准备。

针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指标体系有十个大项,67个小项,硬性指标要求超过35项,涉及到城管、建设、卫生、工商、环保、教育等众多职能部门,其中卫生系统占了120分(总分200分)。这些指标体系,既是我们要通过实实在在工作才能达到,同时又要有相应的资料来体现,因此,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注重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