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人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4:34:12

城区人口范文篇1

一、认真学习、宣传《决定》,提高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认识

《决定》的颁布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指导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好《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全区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紧密联系区域实际,下发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

(二)将《决定》的学习纳入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纳入党校干部理论学习课程。

(三)开展以“四个一”为载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宣传活动。即举办一次学习报告会、开展一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制作一批品味高、感染力强的宣传品。

二、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

(一)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继续完善已形成的行政审批、政务公开、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强化依法维权,推进政务公开,拓宽信访渠道,完善计划生育全程办事。

2、加强行政审批和征收社会抚养费过程中的调查工作力度,提高案件的处理率。

3、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和示范协会工作,对已经取得“示范”称号的社区进行评估,对工作出现滑坡的予以取消称号。

4、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建立执法监督员例会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继续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一票否决”的原则,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三)加强综合协调,发挥部门优势,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1、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领导小组职责。

2、各成员单位和各级计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部门优势,落实职责内容,形成区域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整合。

3、要加强和完善街道主管主任、街道计生办主任例会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制度,要形成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经常性协调配合机制。

4、按照《*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标准及评估方法》,完善年终工作评估制度,鼓励创新,推广先进经验。

(四)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在做好规划统计工作和三级网络应用的基础上,依托“*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积极推进街道办公大厅和社区居委会信息化建设。

三、以人为本,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识,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落脚点,以技术服务为重点,围绕群众在“生育、节育、不育”方面的需求,面向全人群,开展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服务,巩固和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成果。

(一)完善信息引导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理念,建立以需求引导服务机制,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

(二)结合社区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社区计卫联手服务新模式。

1、加强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的规范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服务标准。

2、建立区、街计划生育与卫生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区计生专业化服务水平。

3、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完善考核奖励制度。继续开展示范站、先进站评比表彰活动。

(三)提高区域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深化做好“*区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

1、充分发挥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大对在工程各阶段职责落实情况的督察,面向全人群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2、完善服务网络,健全运行机制,扩大受益面,提高全程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精致化水平。

3、做好工程项目的总结及评估,制定工程长期推行的实施意见。

(四)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索建立有*区特色的生殖健康服务模式,完善区生殖健康技术指导中心功能,面向全人群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包括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男性生殖健康服务和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面向家庭,深化生殖健康促进工程,探索中心城区弱势群体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模式,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五)继续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工程,依托区妇保所和7个社区卫生中心为无业或低收入的育龄群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优质生殖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坚持跟踪服务;坚持为流动人口实行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积极宣传避孕知识,免费提供避孕药具,保障群众知情选择的权利。

四、立足生育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以文化育文明,以文明促和谐的理念,传播先进的、和谐的人口文化,培育健康科学的生育文明,促进家庭健康和社会和谐。

(一)创新宣传方法,拓展宣传渠道

1、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和普及人口知识、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2、结合街道地域文化建设,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和社区人口学校、人口文化苑和生育文化园等多种载体,构建全方位的宣传网络,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生育文化。

3、以“人口文化润*,婚育新风促和谐”为主题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关爱女孩的宣传及救助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成长的浓厚舆论氛围。

4、开展新生儿父母在孕前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的影响的调研,寻找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途径。

(二)充分利用社会宣传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1、在“7.11”世界人口日组织全区群众性的“人口文化摄影展”。

2、在“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开展表彰、慰问、文艺演出等活动。

开展表彰20个和谐家庭和100名先进个人活动。即表彰计划生育和谐家庭20户;计划生育干部20名(区、街和驻地单位);优秀社区计生工作者20名;计划生育积极分子(优秀楼门院长)20名;社区计划生育志愿者20名;*优秀女孩20名。组织群众文艺宣传活动。

(三)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做好区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发挥协会组织作用,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积极推广新街口街道在流动人口中成立协会小组工作经验;借助“协会服务行动拓展年”活动平台,不断探索宣传服务新模式,做好“生育关怀”工作,利用*区综合救助网络,建立计生困难家庭救助机制;联合区教委、区卫生局开展“青春健康‘十个一’活动”,探索青春健康教育新模式、新内容,为青少年提供全程化、个性化、专业化宣传教育服务。

五、开拓创新,探索新机制建设

(一)探索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以业控人”的流动人口宏观管理方式和“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管理机制,与劳动保障部门联手,加强对流动人口就业及能力素质的指导,促进其稳定就业。推广什刹海街道“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的以房管人工作模式。发挥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作用,提高流动人口建卡入机率,提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动态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城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政策和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区综合救助平台,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经济帮扶和精神安扶,共同探索建立城区独生子女伤残等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救助政策和机制。

(三)完善人口问题研究长效机制。加强人口问题研究,全面落实人口发展规划。重点做好立足于*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人口动态数据模型,加强数据有效利用;与区科委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协作举办“*区人口、资源和环境论坛”;进一步加强与人口问题研究的专家和相关部门“两支队伍”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人口研究的能力。

(四)建立养老服务长效机制体系。积极应对我区老龄化日益严重这一社会问题,在“*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调查”数据结果的基础上,立足区域养老资源,协调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共同探索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开展的为老服务的“四大工程”,探索建立*区“四二一”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和养老保障体系。

六、强基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区、街、社区三级计生干部业务培训。继续以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为载体,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组织好区、街、社区三级计生干部各项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结合新形势,充实新内容。

(二)以作风建设为基础,加强本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要巩固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计生干部认真学习《决定》精神,学习人口计生战线上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先进事迹。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人口计生群众工作纪律。

城区人口范文篇2

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6.3万人。全区育龄妇女19.76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17万人,人户分离育龄妇女人数为5.16万人。流动人口11.7万余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3万人。按人均6.5元标准,区财政投入事业费485万元,街道投入367万元,流动人口经费70万元。全年区街发放各种计划生育奖励和经济帮助147万余元。

一、20*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人口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20*年统计年度,全区户籍出生人口4671人,出生率为6.12‰,死亡率为3.31‰,自然增长率为2.81‰,计划生育率98.42%。

20*年自然年度预计出生5230人,预计将比20*年自然年度出生3911人增加1300人左右。按照区长与市长签定的责任书中,20*年出生人口指标预计为4500人,实际出生超过了指标要求。

分析20*年出生人口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期,我区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大幅增加,由2003年的4.84万人增加到20*年的6.38万人,增加了1.54万人,是造成出生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二是结婚人数大量增加,20*年在*区登记结婚人数约1.2万对,比20*年翻了一番,婚后有生育意愿的人员增多,是出生增加的直接原因;三是出生偏好的影响,20*年是农历猪年,有生育意愿的夫妻选择20*年生育的明显增多;四是随父入户政策的影响,外地婚嫁人员逐年增加,由2003年的3641人增加到20*年的6930人,增加了3289人,尤其是《*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修改以后,婚嫁人员直接在*办证的人数明显增加,20*年度婚嫁随父入户人数为81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0人,对出生人口增加也有一定影响。(具体分析参见出生情况分析)

(二)以学习宣传《决定》为中心,突出“一个重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新步伐

突出“三化”,掀起学习宣传《决定》热潮。一是普遍学习层次化。将《决定》的学习纳入党校干部理论学习课程,纳入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分不同层次在区理论中心组、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街、居和驻区单位计生干部等各级人员中进行学习宣传。二是宣传载体社区化。不断整合宣传资源,发挥人口学校的阵地作用,各街道利用人口文化苑,组织开展社区积极分子参加《决定》宣讲活动,扩大影响,教育群众。三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开展以“五个一”为载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宣传活动,即与区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了一次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决定》辅导报告会;组织了一次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决定》学习报告会;在西单图书大厦开展了一次大型《决定》主题宣传咨询活动;制作了一系列品味高、渲染力强的《决定》学习宣传品,包括宣传折页5000张、展板80余块、《社区居民学决定》宣传漫画书1万册等;在《**报》上整版刊登了《决定》学习专版。

加强领导,重点突出综合治理,增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区领导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年初工作会与各街道和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督促落实,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根据区政府换届,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将区政府办、区委区政府研究室等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28个,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人口计生方面的职责和任务。

20*年,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树立大人口理念,营造大人口氛围,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区卫生局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纳入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作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计卫进一步合作开展“社区家庭生殖健康干预工程”;计教联手推动青春健康教育向小学高年级延伸;区民政局、区信息办为建立人口动态监测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与区房管局、流管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物业小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与妇联继续开展0—3岁早教服务;与区妇儿工委联合举办0-3岁健康宝宝大赛,提供科学育儿的崭新服务平台;与公安在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方面加强合作,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为主线,围绕“两个主题”,宣传教育喜结新硕果

以建设和谐文化为重点,立足婚育文明建设,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两大主题,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思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有力度。通过四种途径扩大宣传:一是与区文委联合举办20*年*区婚育文明科普电影周活动,在影片放映前播放《婚检与优生》等科教宣传片,寓教于乐,近8000名群众免费观看;二是联合区文明乘车办,将“婚育新风”与“文明乘车”宣传相结合,在全区200余个文明乘车站,发放宣传材料50000余份,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三是在《**报》上开辟《人口计生文化苑》专栏,宣传优生优育、知情选择、政策法规等方面内容,扩大对在职职工的宣传覆盖面;四是加强媒体宣传,20*部级报刊报道10篇,市级36篇,电视13篇,在电台直播9次,组织“我与女儿一起成长”征文,收稿552篇,报送400余篇。

主题宣传创特色。将9月确定为“和谐计生推进月”,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主要包括:以“婚育·健康·和谐”为主题,开展了全区书法、摄影、绘画、手工艺作品展,收到各类作品共计1000余幅(件),300余幅(件)作品获奖,获奖作品相继在*区图书馆、月坛南礼士路公园、德胜双秀公园等地点进行了巡回展,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以“健康家庭·和谐计生”为主题,开展了百星评比表彰活动,对教子有方的和谐幸福家庭、家庭生活困难但立志成才的阳光女孩、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优秀楼门院长、积极参与社区计生工作的优秀流动人口志愿者、优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共百人进行了表彰,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理解、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以“关爱女孩”为主题,开展特色宣传活动。西长安街街道开展了以“关爱女孩、共筑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演讲暨助学捐款活动;新街口街道举办了“阳光女孩展风采”文艺演出,营造女孩社区成长的良好环境;月坛街道通过“阳光女孩乐园”这一平台,为地区困难家庭女孩提供帮扶、展示才华、平等发展的机会;德胜街道开展了“生命传承希望、关爱相伴和谐”关爱贫困女孩阳光助学行动,金融街街道开展了“爱心相伴、牵手未来”主题活动,联系地区单位救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女孩。

精品宣传重品质。主抓三个方面:一抓生育文化建设,与展览路街道联手,投资12万元,在西外南路修建了一座高1.6米、长30米的《青春·阳关·健康》雕塑文化墙,至此,*区人口文化系列雕塑增加到11个,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抓宣传阵地建设,区计生委投入41万元,为各社区重新更新、安装高质量的不锈钢人口宣传栏、报栏共计137组,美化了宣传环境。三抓高品质宣传品制作,配合“工程”编印了《孕妇学校教材》、《社区保健人员工作手册》、《科学育儿》0-3岁系列丛书、《健康生育快乐园》画册,再版了0-3岁《儿童成长测试图》、《婚育手册》、《健康生育快乐园》的口袋书等,制作了《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流动的乐章》、《第二故乡*印象》等反映“工程”和流动人口工作成果的专题片。

(四)以市民化服务为引导,采取“三大举措”,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再现新亮点

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在建立“区指导—街负责—社区管理—工商配合—市场全面落实”的五位一体的市场管理服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现居住地管理责任,采取了“三大举措”:

1、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新机制。根据流动人口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建立了两项新的工作制度:一是与新成立的流管委建立协调共管工作机制。与区房管局、区流管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物业小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职责。今年借助流管委、流管办成立及全区孕情普查等时机,进一步掌握了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员的底数,在工作中做到了“四个到位”:登记到位、跟进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二是与*区五家产科医院,建立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监测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监测,特别是及时掌握在我区居住的流动人口出生情况,及时研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0*年度全区五家监测医院共出生婴儿1437人,由外区转来153人,共计1590人,在京计划生育率为94.8%。全区通过孕检和其他渠道发现流动人口已婚妇女怀孕有216人,符合生育政策132人,不符合政策84人(其中已做人流和中引60人,回家乡办指标15人,已不在本区居住9人)。

2、探索现居住地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什刹海街道米粮库社区在“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扩大管理范围,建立了“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的社区成员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的依靠房屋管理社区成员的新机制,区人口计生委已召开现场会,在全区推广这一模式,并在区、街、居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全员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为这种管理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区流管办也在总结推广这一模式;另一种是新街口街道找准社区工作与物业管理的结合点,积极探索社区计生与物业联手的新模式,选取新建小区、高档小区、单位小区、成熟小区四种类型物业小区为试点,根据小区特点量身定做联手方案,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了“资源互补,信息互通、服务互动”的良好局面。12月在新街口街道召开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交流会。

另外,以流动人口经营务工场所为着力点,继续探索以市场和一条街门店流动人口经营服务场所为平台的“依托式管理服务模式,今年在往年规范市场和一条街工作基础上,又对月坛地区七彩云南珠宝市场和西长安街街道六部口一条街、什刹海街道西什库大街、新街口街道半壁街进行了规范。

探寻流动人口宣传服务新方式。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今年采取了三种新方式开展宣传和服务:一是开展“关怀关爱”专项行动。元旦春节期间,按照国家、市人口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在新春佳节期间大量返乡探亲的这一有利时机,突出“关怀关爱、促进和谐”这一主题,通过发放慰问信、走访流动人口困难家庭、举办生殖健康讲座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二是人口计生图书进市场。为15个已规范的市场配备了宣传柜和相关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图书,大大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和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三是“健康生育快乐园”惠及流动人口。今年,“快乐园”延伸到流动人口集中的市场,西长安街东方明珠市场还举行了流动人口“快乐园”专场,深受欢迎。流动人口在京能够享受优生优育的科学指导和优质服务,充分印证了我区流动人口“市民化服务”落到了实处。在*市11月举办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成果展示活动中,*区获得了二等奖。

(五)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依托“四个载体”,优质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

在20*年获得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基础上,20*年依托”四个载体”,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1、依托人口问题研究,为优质服务提供理论基础

*区人口计生委自更名以来,一直着力推进人口问题研究工作,确定了“主管区长牵头,计生组织协调,专家支持策划,调研数据先行,部门参与配合,调研成果共享”的工作方式,已经初步建立人口问题研究长效机制,走在全市的前列。20*年主要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初步建立人口动态监测系统。为全面掌握全区人口的变动情况,为区领导及各部门决策提供人口数据支持,我区着手建设人口动态监测系统。这个系统的数据将主要来源于社区信息系统和区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采集,通过区地理信息系统和生动的图表,展现全区人口动态变化情况,通过系统的逐步完善,推动全区人口信息采集更加规范,人口数据更加准确,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目前,基础平台已经初步建立。二是完成了“首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针对调查结果,邀请人大代表研讨*区首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现状、趋势、风险规避及养老方式等情况,并针对享受低保或者低保边缘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伤残或者死亡家庭的父母,初步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倾斜政策,比如开展为老服务,加大护理型养老建设,加大对特困家庭老人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伤残家庭的救助,明年将出台关于*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帮扶机制的意见。三是完成了人口疏解的调研报告。通过将*区与通州区和昌平区对比,认为*区的人口密度过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很大,应该采取统筹调整,定向疏解的宏观疏解措施,积极分流中心城区在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抓住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重点疏解人群开展工作。

2、依托“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跟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作为*区推进优质服务的品牌工程,到今年已经开展了三年。三年来,“工程”在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市将在*区召开“*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暨‘健康生育计划’启动会”,向全市推广我区的模式和做法。

我们将20*年确定“工程”的规范提高年,围绕“规范、完善、落实、细化”的主题,进一步形成工作规范,进一步抓好载体建设,进一步抓好孕产期保健规范,进一步开展0-3岁早教服务,为模式的推广进一步积累了经验。20*年,“工程”作为*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即将结题,我们于12月召开了工程终期总结会,对工程开展三年来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工程”作为项目虽然结题了,但“工程”的具体实践远没有终结,目前,在我区已经内化成工作机制,纳入了人口计生的日常工作之中。(专门制作了关于“工程”的专题片和动漫,汇报后请各位领导观看。)

3、依托“社区家庭生殖健康干预工程”,开展生殖健康全面服务

启动“社区家庭生殖健康干预工程”,关注困难群体。作为20*年政府为群众办的60件实事之一,该“工程”以低保及低保边缘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部分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为目标人群,提供免费生殖健康体检,实行由街道、社区卫生中心负总责,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参与基本检查,疑难病症实行转诊的工作方式,探索“计卫联手”为城市中心城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新模式,促进家庭的幸福和谐。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加强社区卫生站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区人口计生委投入23万元,在四个街道先行试点,共有1625名群众参与体检,查出疾病362例,占18.2%,实行了免费治疗和跟踪服务,对4例查出癌前病变患者需手术家庭确有困难的,启动综合救助平台提供帮助给予报销,这项工作深得群众欢迎。

以生殖健康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节点的技术服务网络。从三个方面加大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力度:

一是扩大生殖健康服务网络覆盖面。依托区域优质卫生资源和*区生殖健康技术指导中心这一技术服务平台,采取了个性化服务模式,形成全员生殖健康服务网络,为四类人群提供了生殖健康服务。一是普通育龄人群。联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了医院免一点,个人出一点,街道帮一点的“三个一点”的服务模式为辖区育龄群众进行生殖健康体检,对查出问题的群众进行跟踪服务。二是无业、下岗困难人群。五年来,政府投入20万元专项经费为全区4000名无业、下岗和生活有困难的育龄群众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三是不孕人群。参加了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妇女月经周期中妊娠概率研究”项目,利用项目成果继续对有生育意愿但一直未孕群众的指导,免费提供基础体温单,指导她们选择在易受孕期受孕。四是男性人群。开展男性生殖健康体检,关注男性生殖健康。同时继续做好流动人口孕检与“免费四术”服务,20*年度共组织孕检8485人次,其中免费孕检5091人,投入免费孕检经费50910元;免费“四术”182人,投入手术经费21823元。

二是加大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力度。20*年开展生殖健康大课堂“四进”活动:一进机关,为*区教委、审计局等机关开展优生优育、妇女更年期知识等讲座;二进军营,八一前夕,为武警*总队、卫戍区防化团、二炮等部队官兵送上了内容丰富的男性生殖健康课;三进学校,把青春期男性生殖健康知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送到*56中,为近80名初二男生举办了题为“关注男孩健康、释解青春迷惑”的生殖和心理健康互动培训;四进工地,为农民工朋友送知识、送健康,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并免费发放避孕工具及宣传册。一年来,区街人口学校共开展各种知识讲座136期,听众达8000多人。

三是加强生殖健康咨询指导服务。充实生殖健康技术指导中心力量,设专人负责生殖健康咨询指导,着手建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网上在线咨询系统,不断增强咨询指导服务能力和水平。

*区围绕全人群,在生命全周期,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做法走在全市前列。7月,泰国计划生育代表团一行六人,到我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敬老院、残疾人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展览路医院进行了考察,对*区开展生殖健康保健、母婴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服务的理念和做法表示高度赞赏。

4、依托青春健康项目,提供青少年青春健康全程服务

作为*区的品牌项目,青春健康教育在*区起步早、基础牢、内容实、效果好。*区着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社区、家庭教育相辅助的三位一体的青春健康教育网络。同时,注意把青春健康教育与品格道德教育、生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体检活动紧密结合,做到了教育时机恰当、教育内容科学、教育形式自然活泼。20*年青春健康教育在六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1)扩大了青春期生活技能培训受益人群。20*年,“青春健康”项目生活技能培训课从学校向工地、饭店和军营延伸,为全区社会青年、流动人口和部队战士进行了青春期健康、性与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生殖与避孕四个方面的互动式培训,全区共举办培训课近80场次,接受培训近3000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青春健康教育向小学高年级拓展。今年在北长街小学、*实验二小等5所小学进行试点,针对10—12岁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制定了教学课件,并根据项目师资的个人情况,分成家长组、男孩组、女孩组3个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在小学高年级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新途径、新方式。

(3)提高青春健康知识普及率。重新修改编印“用科学点亮你的迷惑—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手册”口袋书初中版和高中版,向初一和高一新生发放2万余册。同时,通过展板进校园的形式,在全区中学中普及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

(4)继续为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体检服务。为更好地促进全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区教委、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市第二医院多家联合在*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开展了以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为专题的“青春健康体检”活动。继20*年为近7000名初一、高一男生进行生殖健康体检后,今年又为5237名男生进行了体检,体检中增加了青春期男性生殖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建立了男生生殖健康档案。今年检出患有生殖器相关疾病1208例,总患病率为23.*%,比去年33.87%有所下降。对检出疾病的男生提供跟踪指导服务。

(5)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十个一”特色宣传服务活动。“十个一”,即一册:编写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手册;一检: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一课:开设青春期教育课;一会:开设家长讲坛、家长会;一库:成立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库;一室: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一线:开辟亲青服务热线;一诊:开设少女意外怀孕和精神健康门诊;一研:开展项目课题调研;一评:举办“四个一”评比表彰,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好评。

(6)开展对外交流。7月29日,国际计生联主席杰奎琳·夏普女士及国际计生联亚大地区和南亚地区理事会代表一行50余人到*八中考察,观摩*区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课,对*区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11月30日,参加国家人口计生委主办的“关注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高层倡导会”会议代表团一行50余人来到*八中高中部,现场观摩以“青少年如何看待性与性行为”为主题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课。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领导,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的专家参加并充分肯定了*区在青春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六)以强化基础为重点,加强“五项工作”,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水平

1、规范统计,深化信息化建设

以竞赛为契机,结合全年重点工作,对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逐人核实,查漏补缺,健全统计基础资料,促进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继续深化信息化建设。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交流会,就德胜街道四级网络应用、月坛街道打造数字月坛、数字计生特色工作、以及展览路街道在没有建立四级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电子表格实现社区育龄妇女卡片的微机化管理等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同时,区人口计生委积极参与*区全程办事联网审批工作,将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9项事项列入可区内异地联网办理范围。

2、规范审批,严格社会抚养费征收

我区在加强行政审批的规范化、系统化、细致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加大婚育情况调查力度为重点,严格审批材料的审查,20*年至今,区级发现虚假材料近20例。系统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继20*年规范二胎审批材料后,20*年又继续做好规范街道一胎审批材料规范要求、规范网上行政事项办理要求、更新计划生育办理程序要求等三项工作。20*年1—11月,审批再生育一个子女296例,第二个子女随父入户40例,发放经济帮助30例15万元。

20*年以来,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实现了执法工作重心下移,不再全权委托街道征收,改为由区专职法制干部下到街道参与全部案件的调查和法律文书制作,减轻了基层法制工作负担。20*年,征收工作在三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是印发《*区关于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规范自由裁量行为,征收的公平性、合理性进一步加强;二是坚持家庭情况调查制度,20*年对10例缴纳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做出合理征收决定,处理案件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三是累计建议对15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力度进一步加强。

20*年1月至今,共下达征收决定83例,已征收到位81例,征收629万余元,收缴率96.9%。分析我区近三年违法生育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从违法生育例数来看,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增长势头迅猛;二是从违法生育孩次构成来看,违法生育二孩占主体,非婚生育占相当比例,违法三孩属个例,符合再生育条件但生育间隔不足4年的情形开始出现;三是从违法生育当事人的户籍状况来看,人户分离占绝对多数;四是从违法生育家庭的经济状况来看,以中产阶级为主,低收入阶层违法生育比例有所降低;五是从违法生育当事人的身份构成来看,无正式工作单位的人员占主体,党员、干部超生比例有所增加;六是从违法生育当事人的年龄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占违法生育总人数的70%左右;七是从违法生育案件的处理来看,违法生育的原因、方式、影响等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违法生育例数来看,近三年来呈逐年增长趋势。20*年征收36例132万余元,20*年征收49例214万余元,同比增长36%,20*年至今已征收81例629万余元,同比增长61%,20*年征收例数是20*年的2.3倍,短短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多。我们分析认为,20*年违法生育明显增多主要受生育高峰期“双峰叠加”、农历“猪年”生育选择偏好、征收标准的变化、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客观存在。近三年来违法生育现象逐年大幅增加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文化心理原因——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改变、生育需求的高层次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原因——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各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超生成本降低;制度原因——违法生育与目标管理考核、与“两个转变”、与知情选择、与社会分工和依法行政都有一定联系,这些手段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弱化;法律原因——法律法规制约作用不断弱化。(具体分析请参见违法生育情况分析)

3、加强调研,不断改进信访工作

针对20*年信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查找原因,集体研究对策:一是开通信访咨询信箱和信访咨询专线,加强政务公开,进一步拓展信访渠道,提高信访工作效率;二是加强信访工作培训,请岑阳处长进行了信访工作培训,提高信访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全体干部接待群众咨询的能力,对全区计生干部,尤其是新上岗干部,进行系统的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培训;三是针对在职人员信访量较大的情况,年底对驻区单位计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明年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对全区七个街道所有单位计生干部逐一进行新一轮重点培训,增强单位计生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坚持来电来访登记制度,不断规范信访工作,做到来访有答复,来电有回音。*区人口综合素质高,工作难度大,20*年度,全区共接待信访13790件,对个别信访案例的处理,坚持以人为本,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妥善予以解决。

4、完善利益导向,开展生育关怀

借助区域综合救助平台,加强与其他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救助项目的整合,以“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活动为重点,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面向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或死亡家庭、单亲家庭、困难独生子女家庭,建立完善帮扶体系。为使生育关怀活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今年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本着“坚持导向,区分层次,依托全区,综合救助,量力而行,逐步完善”的原则,设立了10万元救助基金,拟定了《关于开展生育关怀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的试行办法》,区级救助49户家庭,发放救助款6.4万元,7个街道通过捐资助学、结对子、志愿服务等方式救助110户家庭。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区人口计生委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继20*年新进3名研究生、2004年新进3名军转干部后,20*年又新进4名军转干部及家属,目前区人口计生委有公务员19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干部5人,队伍稳定、充实、有活力。区级24名干部平均年龄38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都是中共党员,多数人员都有专业资格,对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一支想服务、懂服务、能服务、会服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为此,我委一是注重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知识竞赛,开展征文和演讲比赛、素质教育等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完善廉政监督机制,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二是注重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年我们请邓主任做了人口形势分析报告,请李芸莉副主任进行了《决定》专题辅导,请宣教处刘凤婷处长进行了宣传教育工作专题讲座,请区委宣传部进行了实用公文写作培训。开展了各业务专项技能培训和交流,通过联系基层制度、深入基层执法检查等形式,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工作研讨、思想交流等方式,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三是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以“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为龙头的优质服务工作中,加强对街居计生干部的沟通技巧、工作方法、知识更新等方面的培训。对社区计生干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每年进行培训和考核,开展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者能力测试,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违法生育逐年增加,综合制约手段弱化,出生人口总量大幅增加,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艰巨。

2、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现居住地管理机制、利益导向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户籍地考核与现居住地管理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3、人户分离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缺乏切实有效措施。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对接难以实现,配合和沟通机制有待完善。

三、2008年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2008年坚持以宣传贯彻十七大和《决定》的精神为核心,强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意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应对六大任务,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针对各项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及职责。

(二)深化人口问题研究,针对今后出生人口增加,违法生育增多问题,开展人口出生高峰状况研究,建设人口动态监测系统。

(三)深化优质服务,将“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纳入到各成员单位和街道日常工作中,规范、提高、充实并拓展其内容,加大对驻区单位的培训力度,充实调整专家队伍,开展针对不孕不育及残疾人群生育服务指导。继续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工程,依托区妇保所和社区卫生中心在全区全面开展“社区家庭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七个街道2100名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的育龄群众提供方便、科学、免费、优质的生殖道疾病的检查、治疗,建立健康档案并坚持跟踪指导服务。

(四)坚持以房管人为手段,实施对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探索更有效的管理途径,以服务促管理。做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工作,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入机率;推进人户分离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人在户不在的人户分离育龄妇女“入机率”和“握手率”。利用全区孕情普查的有利时机,开展人户分离人员普查工作。针对户在人不在和人在户不在的本市户籍人口。建设市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做好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和出生监测工作。

(五)坚持利益导向,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探索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机制。对全区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或死亡的家庭进行重点关怀并建立信息数据库,下发《关于开展生育关怀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的试行办法》。

(六)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完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在已经建立的区街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建设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区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七)坚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培育婚育文明。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知识普及的覆盖面,打造宣传阵地,制作一批预防出生缺陷、男性健康、不孕不育生殖健康保健等内容的实用、新颖、有创新特点的宣传品。做好重大宣传日的活动。

城区人口范文篇3

一、##城区人口结构及管理状况

﹙一﹚##城区人口结构

1、城区总人口。1982年时,##城区不足1平方公里,当时两路和龙溪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共计1.54万人。到2007年底,两路和龙溪的城市面积扩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到29.57万人,加上流动人口20万余人,##城区总人口已近50万人。

2、城区人口结构。在城区户籍人口中,男性14.49万人,女性15.07万人;非农业人口26.50万人,城区农业人口3.07万人;大学以上学历5.00万人,高中(中专)6.99万人,初中7.94万人,小学及以下6.58万人;就业约17.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有征地农转非6.83万人,购房农转非2.65万人,三峡移民2.03万人,主城区旧城拆迁移民4.38万人。在流动人口中,有##区籍农民工5.22万人,外地籍农民工4.80万人。另外,还有外地籍学生2-3万人,他们不纳入流动人口范畴。

3、##城区人口特点。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不利,转非人员补偿低、就业难、社保较差,不稳定的因素多。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区打工、经商办企业。由于农民工属非城市户口,在子女入学、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购房居住人口多。由于##房地产迅猛发展,居住环境较好,前几年房价偏低,市级机关干部和大批白领入驻##城区,旧城改造区居民和三峡移民也纷纷到两路和龙溪购房居住,购房居住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为城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城区人口管理

1、城区人口管理体制。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区公安分局管理。城区人口发展规划,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自然结构和计划生育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城区人口就业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业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共同管理。

2、城区人口管理内容。一是城区人口户证管理。区公安分局户政科和各城区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建立人口卡片,实施居民身份证管理,搞好人口统计工作。二是城区人口的普查与预测。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民政为主组织专门队伍,各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实施,##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城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此项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实施。四是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对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暂时逗留于城区的人口,由区公安分局对其管理。五是城区人口的就业管理。主要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管理。

3、城区人口管理制度。目前,##城区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这一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推进,已经有所改革和调整。

二、##城区人口管理的重难点

﹙一﹚城区流动人口管理

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进入,对##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1、城市设施压力加大。20万余流动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城区,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

2、社会治安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出现失控现象。

4、监管约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民警任务繁重,管理人口户数和人数严重超标。例如:双凤派出所,最多的一个民警管了2万多常住人口。投入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同时,目前仍然重打击轻防范,忽视基础工作。以两路组团为例,两路组团常住人口20万余人,而流动人口也有5万多人,比例接近4: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大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工作还未真正管到位。

﹙二﹚城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城区弱势群体除进城农民工外,还有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较早退休﹙养老金和退休工资不多的﹚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三峡移民和购房农转非的困难群众等。其特点是:

1、低职化或无职化。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他们惟一所有的是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2、贫困化。收入不多,处于社会平均收入线下,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谈不上发展和享受。无论吃、穿、住、行、用,高档商品与他们无缘。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陷入缺食少衣、饥寒交迫困境。

3、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更在政治上、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经济社会生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首先受害。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抵抗力极差。

4、边缘化。作为弱者,经常、长期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的中心有相当距离。在心理上也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舆论为他们打气,始终不能成为现实。他们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

﹙三﹚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目前,##城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显,“超生游击队”难以消除,计生工作仍然处于失控的边缘。二是一些部门依照相关法规政策取消了对计划生育证明的前置审查,加上计生的联动机制没真正下到基层,工作合力还没形成,许多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更是难以保证。三是基层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从我区进行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原独立的镇街计生办与民政办合并成社会事务办(科),专兼职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个街道都有2万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层组织对其计划生育管理力不从心。从2008年开始,##区纳入主城区考核,以前未作为工作重点的街道纳入了核心工作,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对发现处置违法生育怀孕的流动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执法人员开展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而现在每个街道都仅有2名计生专干,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加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基本情况不明,信息交换更新不及时,“躲生”、“跑生”现象较为突出,违法怀孕生育调查难、处理难,人口计生工作比较被动。

三、##城区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要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决不能歧视外来人员。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应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应制定和完善诸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区级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流动人口管理有力度,有专业管理队伍。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我区应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街道、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应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5、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健全自我管理组织。应重视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组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到出租屋登记不漏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1、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基本情况。由各街道牵头,摸清本辖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其他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找出特定时期不同弱势群体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并维护其长远利益政策;农民工享受城区市民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农民工与城区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帮扶弱势群体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政策。如完善农民工“五险”到位的操作性办法﹔完善临时救助措施,对困难群众家庭给予救助;对流浪汉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等。

3、加强投入和监管。政府要在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困难群众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人文关怀。政府要在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人口更多的具体政策关怀;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应该采取更主动更切实的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口,应动员全社会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要引导弱势群体人口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在发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1、抓住重点。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动性。由于居住地和职业的不断变换,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要有效控制城区计划生育,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联动力度。严格按照各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城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区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履行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与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和区外省市加强区域协作,定期通报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处理。

城区人口范文篇4

一、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工作经费落实差。各级计生部门都设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原来计划生育部门的那一套班子,那班人马,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机构改革前,基层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多些。机构改革后,随着工作人员的减少,流动人员管理对象的逐年增多,有很多事情已经顾不过来了。身处农村计划生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工作还相对容易,因为流入农村人员少,对于此项工作目前还能勉强应对,身处城区的计生工作人员就难多了。随着流入人口由原来的几十人、几百人增加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在管好本地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时就显得人手不够的情况下,还要去管好不断增加而且大多处在生育旺盛期的流动人口,实在是力不从心。开展此项工作,上级没有专项经费,乡镇只能从其他经费中挤出一点来,而村、社和城区中的居委会就更困难了。开展工作需要的人和经费,成为摆在眼前的一大问题。

⒉管理归属不明、责任不清、统计口径不一。随着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以及流入人口的增多,原来的条块管理模式被打乱,已经完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了。很多应该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成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盲点。户籍地管,人不在,不知情;居住地管,婚育情况不清,有些还认为是有单位管着的;而工作关系所在的单位呢,则人在外,管不着;你认为该你管,我认为你在管,实际上却成了“几不管”,管理归属不明,管理责任不清。在相关人员违法需要处理,有钱收时争着办,而在违反政策的婚育情况统计上报时,却你推我,我推你。

⒊部门配合不力,信息资源互换差。虽然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了全国各级各部门都有支持、协助、配合搞好计划生育的法定义务。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一制度落实不够。就拿户籍部门来说吧,有的地方在办理户口的迁进、迁出、新生儿上户、农转非时,没有较好地坚持乡镇以上的计划生育证明办证查证制度,致使很多违法生育的对象在没有受到有关处理的情况下,便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只要上了户,就不会受到处理了),达到既多生孩子,又不受到处理的目的。在公安、工商、劳动、卫生等其他部门中也有类似情况发生。除了计生部门在主动获取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而外,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信息交流、信息互换工作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⒋查证、验证比例低,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处理的多。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年的计划生育统计公报来看,即使是典型调查,对持有婚育证明的跨省流动的育龄妇女的查证验证率也只有,对未办理婚育证明的妇女,在流入地给予补办临时证件的比例不高,必然导致流入人员在流出地办证比例的低下。既然有可能不被流入地进行盘查,就给了那些在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不愿主动接受处理对象以更大的躲藏空间,这不能不让人忧虑。流出地知情不知人,没办法;流入地知人不知情,没措施。

⒌在查办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的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缺少必要的证件。我们在查处流动人口违法怀孕或者违法生育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根据举报,明明有的房主家里有我们要找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对象,房主却千方百计地给予阻挠,不准进屋,要我们出示搜查证等等,别人要保护他的合法权益无可厚非,而我们却难于开展工作。

⒍考核方式上的“一分多记”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相互推诿。对流动人口这些特殊人群实行的以现居住地管理、户籍地管理、从业地多重管理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很容易造成违法怀孕或违法生育后,在具体落实工作或统计责任时相互推脱。而在征收社会抚养费时你争我抢。这样的考核方式十分地不利于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二、加强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⒈流动人口流入城区的比例大,管好城区中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就是抓住了流动人口管理的“中心”。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流动人口统计数据看,全国目前共有流动人口约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其中,流入城区的比例达,流入乡村的仅为;从城区流出的仅占流动人口总数的,而从乡村流出的竟然高达。乡村流出的人口左右均为育龄人口,已生育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夫妇约均外出务工。除在本地工作或做生意的以外,留守在家的一般都是些因无技术不好找到务工门路、因孩子还小不便离家,或者是家里有其他事情无法离家以及一些老弱病残的人。留守在家的,违法生育的意愿一般都不强烈,即使出现违法怀孕或者违法生育也好处理,比较好管理,流出在外的,一是他们居无定所,二是难以知道避孕节育情况,即使违法生育了,五年八年才一个人回家,谁也不知情。因此,以现居住地为主加强城区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作为流动人口主要接纳地的城区,加强这些对象的管理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⒉城区流入人口的多样化,致使重复管理和管理断层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城区流入人口已呈现多样化趋势,城乡交错,居住情况复杂,有因企业改制或破产流向社会的,有因招工进入城区的,有因买房迁入的,有因通过征地转为非农户进入城区的,还有因其他原因从农村流入城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一个家庭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同时接受原户籍所在村民委员会、流入地用工单位、流入城区居民委员会的多重管理,被管对象很有意见。有的城区居民委员会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根本就不知情,管理上出现了空当;而流出地只知原来在家的情况,在外情况一无所知,想管也管不了。

⒊加大对城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证、验证力度以及对违反计生政策人和事的处理强度,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常住在家的,怎么管理都好办,宣传政策有人听,违反规定易执行,流出在外的,说话无人听,调查了解找不着人,兑现处理好似“纸上谈兵”。从近年来基层的实际情况看,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后既不回乡接受户籍地处理,也未受到现居住地处理的现象较为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影响较坏。如不尽快想法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非常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

⒋适应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管理措施必须推陈出新。以往,各地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大多采用过一些诸如交押金、定保证的办法,这些老的办法在当时对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起过作用。而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国上下都在要求和强调文明执法、优质服务。以往那种“赶猪牵羊,拗门抬床”以及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株连政策”,是不符合法制建设的要求的。目前,一些干部对这一变化仍然很不适应,很不习惯。一说到文明执法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七个不准”就没了主意,觉得这既无法做、那也没法搞了。如果带着这样的认识和观点去管理城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是彻底行不通的。不断变化的形势已经要求我们现在的管理者、服务者,必须主动地去思考、研究和采用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的新方法、新措施。

三、解决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难的对策

⒈建立健全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增加人、财、物的投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城区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由此产生的服务经费、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需要妥善解决的。

⒉加强领导,部门联动。计生部门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区计生局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配备专人负责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及时通过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反馈信息,各乡镇、办事处均设立专人负责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区政府与公安、工商、卫生、劳动、民政、城建等计生综治部门签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责任书,在以上各个系统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公安部门负责在对外来流动人口在办理证件时,查验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登记档案定期将此信息提供给计生部门严格把关;工商部门负责在对外来经商、为个体私营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和检验时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发现没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缓办营业执照或报计生部门要求限期补办婚育证明;卫生部门负责提供孕情、环情检查和生殖保健服务;劳动部门负责做好外来流动人口就业培训和发放劳动就业证,进行劳动检查执法时做好婚育证明的查验工作;城建部门负责对外来流动人口在本市购置房屋、租赁房屋时查验婚育证明。

⒊积极探索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方法,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我区推出一些新的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践证明是很有效的。一是率先在年推出流动人口档案式管理,即在城乡结合的农村以出租户为单位建立流动人口档案,以村民小组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统一管理,反馈信息,提供服务。具体操作上分三步走:第一步由村书记、村主任与各组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年底根据考核给予一定的奖罚;然后各村民小组向房屋出租户发一个内装《房屋出租须知》、《房屋出租户计划生育合同书》、《流动人口登记本》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识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袋,出租户如实填写《登记本》后再将信息反馈到村;最后,各组设立组务公开栏,公布流动人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以此增强出租户的责任感。××年又推出了“台账”式管理,即在社区居委会按照育龄妇女台账管理模式,以每个出租户为单位,将所有流入该户人员的情况登记成册,再按出租户的门牌顺序装订成台账。以居民小组管理为主,由居民小组信息员将每个出租户流动人口的信息反馈至社区居委会、单位。同时,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信息员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上户随访,随时掌握出租户的流动人口变动情况,及时与流出地取得联系,将现居地与流出地共同管理落到实处。二是在私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推行法人负责制,在其管理的范围内对用工人员和入住户的计划生育实行管理,做好“个一”的工作,即计生部门、工商分局与法人代表签定好一份合同,企业、公司建好一本计生对象的台帐。档案式、台账式和法人负责制管理办法的实施,使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底子更清,信息更灵,管理和服务更到位。三是在流动人口聚居地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年率先在流动人口最多的合泰社区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使流动人口实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更好地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⒋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考核口径,划定归属,明确职责。为了杜绝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那种“拈轻怕重”、你推(责任)我争(利益)的不利局面,为了不致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断档脱节,推行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现居住地为依据,划定归属,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服务管理、情况统计,检查考核一律按“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口径进行。以此来避免管理主体之间责任的相互推诿,以及对流动人口的重复管理和管理断层现象的再次发生。

⒌强化措施,分类管理。首先,我们将工作对象分为三类:将已婚育龄妇女作为重点管理服务对象,纳入日常管理;将未婚男女流动人口作为一般登记、验证对象跟踪管理;将其他流动人口作为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随访服务对象。其次,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以已婚育龄妇女为重点人群,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为重点环节;以出租房屋,住宅小区、商场、市场等为重点地段。再次,在管理上坚持“三谁原则”,即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清理,严把“三关”,即流出人口发证关、流入人口验证关、避孕节育跟踪服务关,实行“三定”,即定责任区、定人员、定任务,推行“三结合”,即有关部门在办理务工证、营业证时要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无计划生育证明者一律不予办理,房屋出租者在出租房屋时对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者不得租给房屋,社保、民政等部门在下岗职工领取最低生活费时,对无计划生育服务证明者不予发放。

⒍加大对相关部门的考核和违纪查处力度,促进资源共享。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离开了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社会各职能部门在办理诸如新生儿上户、农转非、户口的迁进迁出,劳动、就业、参工、升学等手续时,都应查看其乡镇以上的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互通信息,作到资源共享。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各部门进行考核的机制。对配合工作搞得好的予以奖励,对配合不力、拒不配合、放任自流或者严重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严肃追究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年我区就对一例违规给予违法生育对象上户的派出所和户籍民警进行了处分。

城区人口范文篇5

一、坚持以宣传贯彻十七大、中央《决定》和*市《决定》的精神为核心,强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意识

(一)广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及*市《决定》精神,把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决定》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的精神,制定下发《*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实施意见》。

(二)加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力度。继续推进干部人口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把《决定》的学习纳入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内容,纳入干部的理论学习课时。在《**报》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决定》精神。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咨询。改革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大社会化宣传教育力度,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入情入理,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理解、认同、支持。

二、深化人口问题研究,促进区域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人口问题研究。根据上世纪80年代出生高峰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的特点,加强出生人口预测;针对*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建立人口动态监测系统数据准确问题以及深化“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开展专项调研;应对我区老龄化问题,研究养老模式,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20*-20*年出生婴儿的健康状况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研究。

(四)强化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根据*市《决定》精神,调整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责,增加各成员单位落实相关职责的意识,增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加强工作的考核评估。

(五)做好落实“*”人口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对照《*区“*”人口发展规划》,将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梳理,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开展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以预期完成效果,并形成相关报告。

(六)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信息系统。结合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考核评估指标和我区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力争将这个系统建设成为具有定期采集和汇总群众需求信息、及时反映基层日常工作情况、客观评价集中检查情况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为各项工作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优质服务,建立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七)加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将“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作为各成员单位和街道日常工作,规范、提高、充实并拓展其内容,加大对驻区单位干部群众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充实调整专家队伍,针对不孕不育及残疾人群加强生育服务指导。围绕人的生命全周期开展健康指导活动。

(八)探索建立*区社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模式。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继续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工程,依托区妇保所和各社区卫生中心,在全区开展“社区家庭生殖健康干预工程”,对七个街道2100名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的育龄群众提供方便、科学、免费、优质的生殖健康感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建立健康档案并坚持跟踪指导服务;坚持为流动人口实行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积极宣传避孕知识,扩大免费药具受益人群,保障群众知情选择的权利。

向,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探索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机制。对全区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或死亡的家庭进行重点关怀并建立信息数据库,整合资源。建立为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排忧解难的长效帮扶机制,区人口计生委制发《关于开展生育关怀救助计生困难家庭工作的试行办法》。

(十)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十个一”宣传服务活动,探索青少年健康教育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宣传服务体系。深化青春健康教育,与区卫生局、区教委联手开展青春健康“十个一”(即一册、一检、一课、一会、一库、一室、一线、一诊、一研、一评)活动,以学校为阵地,以社区和家庭为依托,将青少年的性教育与品德教育、生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殖健康体检活动相结合,为全区青少年提供青春健康全程服务。

四、坚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培育婚育文明

(十一)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宣传和普及人口知识、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婴幼儿早期教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十二)结合街道地域文化建设,利用《**报》、《缤纷*》等大众传媒手段和社区教育学校、人口文化苑和生育文化园、宣传橱窗等多种载体和阵地,构建全方位的宣传网络,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生育文化。

(十三)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依托卫生、药监等部门实行综合检查治理行动,大力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十四)开展特色宣传活动,以“出生缺陷干预宣传年”、“健康宣传服务季”、“和谐计生推进月”和“7.11人口日”为脉络,开展全年的宣传活动。制作一批预防出生缺陷、男性健康、不孕不育指导、生殖健康服务等内容的实用、新颖、有创新特点的宣传品。

五、坚持以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十五)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完善已形成的行政审批、政务公开、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强化依法维权,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拓宽信访渠道,完善计划生育全程办事。加强行政审批和征收社会抚养费过程中的调查工作力度,提高案件的处理率。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工作,坚持社区计划生育执法监督员例会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十六)推进街道行政审批和考核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街道计划生育办事程序,以“依法、便民、高效”作为受理居民办理事项的基本准则;在对街道的考核评估中,积极寻求客观、准确、公正的手段,鼓励基层勇于创新。

(十七)打造精品社区。区、街两级共同投入,选择有一定条件的社区,对其计划生育宣传阵地等硬件设施进行重点打造;加强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者的重点培训和指导;加强社区宣传员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和考核,对于热心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

(十八)完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在已经建立的区街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建设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区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十九)充分发挥区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提供区人口计生部门采集、产生的信息,为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信息平台,获取相关部门信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

(二十)规范社区计划生育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实现社区计划生育电子台帐。建立街道对社区台帐有效的管理机制,防止因意外而丢失信息。

七、坚持以房管人为手段,实施对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

(二十一)继续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方针,重点做好流动人口居住地服务管理工作和人户分离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继续推进“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的“以房管人”的模式和“社区——物业”联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模式。

(二十二)利用全区孕情普查的有利时机,开展人户分离人员普查工作。

(二十三)继续做好规范市场和“一条街”工作,召开流动人口特色工作展示会。

(二十四)建设市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加大力度做好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和出生监测工作。

八、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协会工作

(二十五)继续加强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协会组织工作,发挥人才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做好生育关怀,做好“幸福工程”、“预防艾滋病”、“青春健康”等项目工作。

城区人口范文篇6

(一)20*年1至6月份全区人口出生1718人,计划生育率98.78%。

(二)1至6月份计划生育事业费区级投入1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1、区委、区政府于2月15日召开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会议对“*”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了“*”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和今年的工作任务,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继续签订了20*年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区长林铎代表区四套班子做了重要讲话。

2、年初以区政府和区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区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区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方案》。

(二)主动协调,积极筹划,推动人口问题研究

1、召开领导小组和专家参与的人口问题研究专题会,结合“*”人口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对今年人口问题研究计划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对拟列的课题进行了讨论。

2、对去年人口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进行了文字校对整理,编印了*区20*年人口问题研究报告一书。

3、针对区人大代表的议案“首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我委与民政局和人大代表尹志刚就此议案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确定开展专门调查。

4、召开人口问题领导小组会,具体讨论了20*年的人口问题研究方案,确定了今年人口问题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依托民政局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人口综合动态监测和人口疏解对策研究;二是将“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做深、做细、做实、做透。

(三)规范管理,强化依法行政

1、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我委对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制作了详细并便于操作的流程和法律文书样本,规范了管理,加强了对基层工作指导。

2、严格依法行政。1至6月份全区审批第二个子女《生育服务证》99例,办理母亲为外地的第二个子女随父入户手续19例,处理违法生育17例,征收社会抚养费66万元。

(四)认真贯彻《*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

组织区、街两级计生干部贯彻《规定》的培训,制作了宣传折页,在流动人口中广泛宣传《规定》的内容,举办了流动人口来京创业人员卡拉OK大赛和计划生育知识竞赛。探索出租房屋中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对出租房屋中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加大对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度,20*年上半年全区共组织流动人口孕检5121人次,其中免费孕检2922人,免费孕检经费支出27620元;免费“四术”59人,手术经费支出11*8元。

继续做好“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省际交流平台”工作,加强对流入人员与流出地的信息交换。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1-6月全区共执法检查44次,检查育龄妇女2950人,发放限期补办通知单87份,检查持证人数2845人,验证人数2760人,持证率96.4%,验证率97%,责任书签订率100%。

(五)做好孕情普查,落实今年人口出生规划。

召开了孕情普查工作会,制定了孕情普查工作方案,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和经费投入,做到了孕情普查工作五结合,椐普查统计,全区共有户籍育龄妇女201436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4419人,人户分离的已婚育龄妇女40352人,占户籍已婚育龄妇女的32.43%。,今年预计出生3468人。

(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四级试点工作。

继续加强计划生育WIS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对德胜街道WIS系统四级试点工作指导,组织社区计生专干进行WIS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组织统计干部和部分计生专干到顺义考察学习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四级网络建设情况,完成了社区数据录入与区、街数据并行工作,筹备召开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社区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

(七)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推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

1、加强人口理论学习。4月份,与区委宣传部共同组织了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人口理论中心组学习,请人民大学人口专家邬沧萍教授做关于《人口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主题报告,区级中心组成员、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基层计生干部160余人参加了活动。各街道也结合中心组学习,组织了专题讲座和研讨。

2、加大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活动,重点走访独生子女家庭困难的群众,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区、街两级走访慰问20余户,投入经费3万元。

3、启动了“科学婚育·文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今年1月1日《*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实施和5月29日中国计生协项目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区文明办联合举办了“第二故乡唱文明,婚育新风促和谐”,*区流动人口计生知识竞赛及“卡拉OK”比赛。

(八)加强新型生育文化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1、提升街道人口学校建设水平。各街道非常重视人口学校建设,利用资源整合机会,增加了人口学校面积,丰富了人口学校功能,为把我区人口学校打造成新型实用的群众满意的学习培训基地,我委投入了30余万元,统一配备了电视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更新了社区计生宣传橱窗内容,制作了“健康生育”系列展板,提高了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水平。

2、启动了“春风行动,关爱女孩”主题活动,组织各街道参加*广播电台,“女儿的眼睛”有奖征文活动已收到征文101篇。

3、进一步拓展青春期教育内容与区教委联合举办了“青春期教育”、“五个一”总结表彰和成果展示活动,即一个好教案,一个好课件,一个好主持人,一个好的互动形式。

4、制作了2000张“关爱贫困母亲,共建和谐社区”宣传画,在社区宣传栏广泛张贴。

5、召开了20*年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会,修订了《*区人口计生委新闻宣传评比办法》(试行)。举办新闻报道培训,聘请《中国人口报》资深记者为全区计生干部进行新理念和专业知识培训。

6、围绕“*”人口发展规划,流动人口管理及免费孕检,关爱困难单亲家庭等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在各类报刊、电视、网络上刊登了消息。

(九)推动“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涵。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研讨会;修订完善并印制了《*区“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实施细则》300册;召开了“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推进和研讨会,国家和市级领导给与了高度的评价。与区直机关工委联合组织开展“尊重生命·享受青春”活动,在全区七个街道全面开展“健康生育快乐园”活动,共有1237人参加,回收了2474份课前课后问卷,20*份“孕前信息档案”,免费发放斯利安300余盒。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260人次,发放避孕药具13.48万盒。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继续做好人口问题研究工作。建立*区人口战略研究专家顾问团队,完成“首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人口综合信息动态监测体系”的构建和“*区人口疏解对策研究”课题报告。

(二)全面落实《*区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实施细则》中的职责,做好“社区健康生育全程监控服务模式研究”的结项和“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中期评估工作。

(三)加强和完善现居住地管理,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召开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工作现场会。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区、街两级干部培训工作。

(五)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目标管理集中考核评估。

城区人口范文篇7

一、##城区人口结构及管理状况

﹙一﹚##城区人口结构

1、城区总人口。1982年时,##城区不足1平方公里,当时两路和龙溪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共计1.54万人。到2007年底,两路和龙溪的城市面积扩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到29.57万人,加上流动人口20万余人,##城区总人口已近50万人。

2、城区人口结构。在城区户籍人口中,男性14.49万人,女性15.07万人;非农业人口26.50万人,城区农业人口3.07万人;大学以上学历5.00万人,高中(中专)6.99万人,初中7.94万人,小学及以下6.58万人;就业约17.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有征地农转非6.83万人,购房农转非2.65万人,三峡移民2.03万人,主城区旧城拆迁移民4.38万人。在流动人口中,有##区籍农民工5.22万人,外地籍农民工4.80万人。另外,还有外地籍学生2-3万人,他们不纳入流动人口范畴。

3、##城区人口特点。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不利,转非人员补偿低、就业难、社保较差,不稳定的因素多。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区打工、经商办企业。由于农民工属非城市户口,在子女入学、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购房居住人口多。由于##房地产迅猛发展,居住环境较好,前几年房价偏低,市级机关干部和大批白领入驻##城区,旧城改造区居民和三峡移民也纷纷到两路和龙溪购房居住,购房居住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为城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城区人口管理

1、城区人口管理体制。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区公安分局管理。城区人口发展规划,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自然结构和计划生育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城区人口就业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业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共同管理。

2、城区人口管理内容。一是城区人口户证管理。区公安分局户政科和各城区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建立人口卡片,实施居民身份证管理,搞好人口统计工作。二是城区人口的普查与预测。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民政为主组织专门队伍,各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实施,##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城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此项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实施。四是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对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暂时逗留于城区的人口,由区公安分局对其管理。五是城区人口的就业管理。主要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管理。

3、城区人口管理制度。目前,##城区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这一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推进,已经有所改革和调整。

二、##城区人口管理的重难点

﹙一﹚城区流动人口管理

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进入,对##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1、城市设施压力加大。20万余流动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城区,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

2、社会治安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出现失控现象。

4、监管约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民警任务繁重,管理人口户数和人数严重超标。例如:双凤派出所,最多的一个民警管了2万多常住人口。投入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同时,目前仍然重打击轻防范,忽视基础工作。以两路组团为例,两路组团常住人口20万余人,而流动人口也有5万多人,比例接近4: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大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工作还未真正管到位。

﹙二﹚城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城区弱势群体除进城农民工外,还有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较早退休﹙养老金和退休工资不多的﹚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三峡移民和购房农转非的困难群众等。其特点是:

1、低职化或无职化。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他们惟一所有的是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2、贫困化。收入不多,处于社会平均收入线下,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谈不上发展和享受。无论吃、穿、住、行、用,高档商品与他们无缘。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陷入缺食少衣、饥寒交迫困境。

3、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更在政治上、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经济社会生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首先受害。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抵抗力极差。

4、边缘化。作为弱者,经常、长期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的中心有相当距离。在心理上也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舆论为他们打气,始终不能成为现实。他们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

﹙三﹚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目前,##城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显,“超生游击队”难以消除,计生工作仍然处于失控的边缘。二是一些部门依照相关法规政策取消了对计划生育证明的前置审查,加上计生的联动机制没真正下到基层,工作合力还没形成,许多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更是难以保证。三是基层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从我区进行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原独立的镇街计生办与民政办合并成社会事务办(科),专兼职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个街道都有2万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层组织对其计划生育管理力不从心。从2008年开始,##区纳入主城区考核,以前未作为工作重点的街道纳入了核心工作,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对发现处置违法生育怀孕的流动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执法人员开展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而现在每个街道都仅有2名计生专干,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加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基本情况不明,信息交换更新不及时,“躲生”、“跑生”现象较为突出,违法怀孕生育调查难、处理难,人口计生工作比较被动。

三、##城区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要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决不能歧视外来人员。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应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应制定和完善诸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区级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流动人口管理有力度,有专业管理队伍。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我区应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街道、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应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5、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健全自我管理组织。应重视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组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到出租屋登记不漏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1、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基本情况。由各街道牵头,摸清本辖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其他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找出特定时期不同弱势群体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并维护其长远利益政策;农民工享受城区市民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农民工与城区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帮扶弱势群体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政策。如完善农民工“五险”到位的操作性办法﹔完善临时救助措施,对困难群众家庭给予救助;对流浪汉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等。

3、加强投入和监管。政府要在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困难群众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人文关怀。政府要在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人口更多的具体政策关怀;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应该采取更主动更切实的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口,应动员全社会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要引导弱势群体人口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在发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1、抓住重点。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动性。由于居住地和职业的不断变换,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要有效控制城区计划生育,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联动力度。严格按照各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城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区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履行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与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和区外省市加强区域协作,定期通报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处理。

城区人口范文篇8

一、##城区人口结构及管理状况

﹙一﹚##城区人口结构

1、城区总人口。1982年时,##城区不足1平方公里,当时两路和龙溪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共计1.54万人。到2007年底,两路和龙溪的城市面积扩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到29.57万人,加上流动人口20万余人,##城区总人口已近50万人。

2、城区人口结构。在城区户籍人口中,男性14.49万人,女性15.07万人;非农业人口26.50万人,城区农业人口3.07万人;大学以上学历5.00万人,高中(中专)6.99万人,初中7.94万人,小学及以下6.58万人;就业约17.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有征地农转非6.83万人,购房农转非2.65万人,三峡移民2.03万人,主城区旧城拆迁移民4.38万人。在流动人口中,有##区籍农民工5.22万人,外地籍农民工4.80万人。另外,还有外地籍学生2-3万人,他们不纳入流动人口范畴。

3、##城区人口特点。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不利,转非人员补偿低、就业难、社保较差,不稳定的因素多。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区打工、经商办企业。由于农民工属非城市户口,在子女入学、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购房居住人口多。由于##房地产迅猛发展,居住环境较好,前几年房价偏低,市级机关干部和大批白领入驻##城区,旧城改造区居民和三峡移民也纷纷到两路和龙溪购房居住,购房居住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为城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城区人口管理

1、城区人口管理体制。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区公安分局管理。城区人口发展规划,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自然结构和计划生育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城区人口就业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业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共同管理。

2、城区人口管理内容。一是城区人口户证管理。区公安分局户政科和各城区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建立人口卡片,实施居民身份证管理,搞好人口统计工作。二是城区人口的普查与预测。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民政为主组织专门队伍,各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实施,##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城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此项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实施。四是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对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暂时逗留于城区的人口,由区公安分局对其管理。五是城区人口的就业管理。主要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管理。

3、城区人口管理制度。目前,##城区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这一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推进,已经有所改革和调整。

二、##城区人口管理的重难点

﹙一﹚城区流动人口管理

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进入,对##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1、城市设施压力加大。20万余流动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城区,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

2、社会治安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出现失控现象。

4、监管约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民警任务繁重,管理人口户数和人数严重超标。例如:双凤派出所,最多的一个民警管了2万多常住人口。投入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同时,目前仍然重打击轻防范,忽视基础工作。以两路组团为例,两路组团常住人口20万余人,而流动人口也有5万多人,比例接近4: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大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工作还未真正管到位。

﹙二﹚城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城区弱势群体除进城农民工外,还有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较早退休﹙养老金和退休工资不多的﹚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三峡移民和购房农转非的困难群众等。其特点是:

1、低职化或无职化。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他们惟一所有的是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2、贫困化。收入不多,处于社会平均收入线下,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谈不上发展和享受。无论吃、穿、住、行、用,高档商品与他们无缘。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陷入缺食少衣、饥寒交迫困境。

3、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更在政治上、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经济社会生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首先受害。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抵抗力极差。

4、边缘化。作为弱者,经常、长期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的中心有相当距离。在心理上也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舆论为他们打气,始终不能成为现实。他们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

﹙三﹚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目前,##城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显,“超生游击队”难以消除,计生工作仍然处于失控的边缘。二是一些部门依照相关法规政策取消了对计划生育证明的前置审查,加上计生的联动机制没真正下到基层,工作合力还没形成,许多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更是难以保证。三是基层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从我区进行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原独立的镇街计生办与民政办合并成社会事务办(科),专兼职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个街道都有2万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层组织对其计划生育管理力不从心。从2008年开始,##区纳入主城区考核,以前未作为工作重点的街道纳入了核心工作,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对发现处置违法生育怀孕的流动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执法人员开展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而现在每个街道都仅有2名计生专干,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加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基本情况不明,信息交换更新不及时,“躲生”、“跑生”现象较为突出,违法怀孕生育调查难、处理难,人口计生工作比较被动。

三、##城区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要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决不能歧视外来人员。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应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应制定和完善诸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区级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流动人口管理有力度,有专业管理队伍。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我区应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街道、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应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5、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健全自我管理组织。应重视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组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到出租屋登记不漏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1、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基本情况。由各街道牵头,摸清本辖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其他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找出特定时期不同弱势群体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并维护其长远利益政策;农民工享受城区市民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农民工与城区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帮扶弱势群体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政策。如完善农民工“五险”到位的操作性办法﹔完善临时救助措施,对困难群众家庭给予救助;对流浪汉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等。

3、加强投入和监管。政府要在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困难群众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人文关怀。政府要在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人口更多的具体政策关怀;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应该采取更主动更切实的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口,应动员全社会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要引导弱势群体人口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在发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1、抓住重点。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动性。由于居住地和职业的不断变换,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要有效控制城区计划生育,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联动力度。严格按照各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城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区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履行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与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和区外省市加强区域协作,定期通报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处理。

城区人口范文篇9

一、领导重视,形成综合治理局面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区人口计生委的汇报,并责成区分管计生、卫生等相关工作的领导深入村、社区、医院、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现场调研,找准问题原因,制定了“政府牵头、部门负责、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

二、强化宣传,形成专项治理的社会氛围

宣传的重点内容:一是正确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将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利用B超或其他技术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宣传关爱女孩、婚育新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开展性别鉴定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三是围绕奖励政策,宣传计生模范户。

三、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强化工作措施

每年初区委、区政府对镇办签订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规定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单位取消评先资格;对卫生、计生、公安等十个相关部门签订《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责任书》,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镇办与村(社区)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制定奖惩措施,形成奖励机制,加大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力度。同时做好孕情跟踪工作,严格规范管理,落实持证对象全程服务管理制度,对持二孩生育证夫妇实行合同管理,实行政策内妊娠的访视服务,落实分包责任制,落实婴儿死亡报告制度,严格人工终止妊娠审批制度,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药品使用管理。

城区人口范文篇10

建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工作汇报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川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口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城区体制落实属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1999年以前,川汇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周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属地管理对象。

2003年9月,川汇区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他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川汇区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他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他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属地管理的要求,他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川汇区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他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属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川汇区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川汇区城区的属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他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属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属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三)、强化责任是动力。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