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平台开发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08 03:02:00

工业平台开发现状调查报告

一、“十一五”期间,奠定了我市工业平台的空间战略布局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围绕“集聚、集约、集群”发展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配套,高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工业平台布局结构实现重大调整,从“二园区、四基地、六功能区”调整为“一体两翼、一区多园”开发建设体系,区块由原先的12个调减为8个,战略重点转向市域中部的协作示范区、山工业园,以及工业园等,扭转了多年来“点多面广、低水平开发建设”状况。二是全力构建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大平台,中部山工业园作为产业集聚区功能分区,成功纳入省级大平台建设之中。三是以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先后编制完成工业产业空间布局、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协作示范区、山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及四都、工业功能区等空间布局规划。四是以城市化要求建设重点工业平台,整治提升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档次和水平明显提高。市级工业平台累计平整土地14786亩,出让土地11197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37亿元;乡镇工业功能区累计平整土地8398亩,出让土地8878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5亿元。五是工业园区的档次和品味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一大批企业提速发展。2010年底累计入园企业总数1105家,园区工业产值达到22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

二、“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加快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期,也是扩张经济总量、推进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实力”的黄金期,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成效高低事关承载“大、好、高、外”项目的能力,进而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区域竞争力。为此,我市务必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省批准为契机,总揽全局,立足我市,融城市建设与园区建设于一体;着眼边际,融入金丽衢产业带和长三角、海西区,依托现有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基础条件,积极有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要素资源配置,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平台规划,完善平台开发建设管理制度,加快协作示范区、山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区等重点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江贺经济走廊和乡镇工业功能区整治提升,全力打造满足我市未来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承载能力强、生态化程度高的产业集聚大平台。

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务实创新理念,顺应现代园区发展要求

围绕我市“工业新城”这一城市发展新定位,根据区域资源状况、产业基础等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划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抓重点,求实效,以城市化先进理念指导平台建设,创建适应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园区模式。

1、树立集中集聚理念。统筹运用规划产业空间布局,集中资源构建产业发展平台,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平台,把有限资源向重点工业平台倾斜,彻底改变“低、小、散”的状况,同时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上下游产品的延伸,做大做强做优产业。

2、树立节约集约理念。面对土地资源趋紧状况,在平台建设中,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用途监督管理,坚持项目落地审议制度,使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达到入园标准,推动腾笼换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亩产效益,积极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兑现落实淘汰落产能政策。

3、树立城园互动理念。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依托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为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重点推进城市公建设施向工业平台延伸布局,使商贸、物流、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与平台建设需求相配套。

4、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把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产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推行工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生态功能,打造文明的生态园区。

(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保障平台开发建设需要

工业平台开发建设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土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集聚资源,挖掘潜力,边开发边招商边建设,达到最优组合和最高效率。

1、土地是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关键资源。随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土地紧缺矛盾会日趋突出,将成为推进平台开发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从我市现状看,工业用地指标远不能满足平台开发建设需要。多管齐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闲置工业用地,把有限土地资源用好用活,已成为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资金是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投入依托。平台开发建设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要有地方财政的实力支撑,更需要开发建设主体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资金科学运筹,合理调配使用。重大项目推进建设和投产运行同样需要资金保障,要引导市内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更多地向其倾斜,并千方百计吸引市外金融机构有更多资金注入。

3、区位是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有利于资源集聚、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工业平台开发建设要接受城市经济中心辐射,有效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物流等诸多资源,同时通过平台自身档次和水平提升,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产业功能区。

4、智力是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有力支撑。工业平台开发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开拓精神、实际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型干部。我市不但要引进“大、好、高、外”项目,更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成熟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模式,多渠道突破长期以来熟练技工短缺瓶颈,这样才能适应园区工业乃至全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需要。

5、公建是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的基础保障。工业平台开发建设主动与城市道路、公交绿化、供热供气、给水排污、通讯网络、消防安全、商贸服务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接,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共享度,对完善平台整体功能、提升对外品牌形象有重大保障作用。

(三)、突出期内投入重点,构筑产业空间布局框架

坚持“集聚、集约、集群”原则,优化产业布局,统筹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土地,加强基础配套,壮大重点平台规模和综合实力,完善“一体两翼、一区多园”工业平台开发建设体系。

1、集中资源,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大平台。以城市化建设要求完善大平台规划,集中土地、资金等关键资源,加快以山工业园为核心的省级产业集聚功能区建设,把我市大部分工业用地指标用于重点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每年滚动保持2000亩工业熟地供应,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吸引一批“大、好、高、外”项目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按照平台布局规划和“九通一平”标准,把城市与园区、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园区道路、给排水、排污、电力、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商住、金融、物流、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结合一起,着手扩建改造第二水厂,使周边城市功能、生态环境成为平台的服务支撑和天然屏障。

3、整合提升,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是我市工业平台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整治提升作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填平补齐”,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逐步改变“低、小、散”状况,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和支持企业“零土地”技改,提高乡镇工业功能区投资容量。

4、有序组织,整治提升江贺经济走廊。把江贺经济走廊整治与市区及贺村小城市建设、沿线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各类用地规划,分段分期组织实施,整合工业、民居、土地、公共设施用地,整治沿线建筑、交通、绿化、环境等;通过城市、平台、走廊三者对接互动,实现区域产业协调、稳定、快速发展。

5、兼顾区外,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水平。利用我市既有传统的工业布点,多方融资,加大投入,增加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高亩产效益;适应城市化特别是城南新城建设要求,出台落实相关政策规划,鼓励市区内企业“退二进三”搬迁到工业园区,改善环境质量和城市品味,鼓励支持小水泥企业盘活闲置工业用地,生产我市重点培育产业配套产品。

(四)、加强开发建设管理,发挥平台功能最大效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管理体系,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规划,土地、项目、融资等一系列实质措施落实到位。

1、加强土地监管,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水平。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健全和完善工业用地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报批、挂牌出让制度,利用我省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契机,利用废弃工矿用地、退耕复垦等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有效盘活闲置工业用地,“腾笼换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进而提高“亩产效益”。

2、完善规划管理,优化平台空间布局结构。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原则,严守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考虑土地、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等资源配置情况,使各工业平台规划无缝对接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全市工业发展及“4+X”重点培育产业等规划。从我市情出发,完善工业平台规划用地控制标准,坚持入园项目平面布局规划会审制度,提高企业项目设计和建设标准。

3、坚持项目审议,促进项目质量不断提高。,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产业集聚功能区定位为指引,完善我市现有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引导不同项目进入相应的产业发展平台,严把项目专家咨询关、落地审议关,审查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原则上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和注册资金都要达到入园标准,坚决拒绝落后的、低端的或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入园;同时坚持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并与领取房产证、土地让证相互挂钩,确保入园项目投资协议落实到位。

4、创新投融资机制,保障开发建设资金需求。各方积极筹措工业平台开建设资金,政府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每年递增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平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平台开发建设主体实行行政管理与投资相分离,以投资公司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量入支出,推动平台建设滚动开发,同时,利用“退二进三”政策,筹集更多资金用于重点工业平台建设,经济开发区要用好用足财政包干政策,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5、依法征地拆迁,无障碍推进平台开发建设。把国家征地拆迁政策与本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制定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工业用地征迁政策和办法,推行“人性化”征迁办法和措施,征迁安置标准既要符合相关规定,又要合情合理补偿,把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现场和萌芽状态,推动和谐征迁,保障社会稳定。

6、强力招商引资,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化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创新服务,提升质量,通力合作,重点推动工业平台(含台商投资区)招商引资活动,完善落实我市鼓励外地投资者到工业平台投资在税收、用地、电力、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招商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营造“四最”和“亲商、安商、富商”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