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业改革与转型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09 04:15:00

殡葬业改革与转型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关系、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殡葬业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殡葬观念,加大殡葬业的改革步伐,是当前必须正视和正确解决好的一项课题。

一、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殡葬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受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旧的殡葬习俗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殡葬改革发展尚不平衡。我国农村还存在着骨灰二次葬和遗体深埋的现象,占用大量土地,有些地方没有兴建农村公益性公墓,村民在个人承包地里散埋乱葬堆坟头,破坏环境和景观。在广大农村和一些县城,殡葬活动中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陋俗依然存在,活人为自己建造豪华阴宅现象屡见不鲜。从我市殡葬情况来看,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殡葬改革发展不平衡,导致火化率低水平徘徊。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推行火葬,火化率逐年上升,火化率由1998年的19%提高到2008年底的53.7%。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地方对推行殡葬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执行《行政许可法》的理解上出现偏差,信心不足,决心不大,措施不力。目前,全面启动推行全省火化“零点行动”的县(市、区)不到三分之一,直接影响了火化率的提高。

(二)法规的滞后性和不具操作性,导致执法难度加大。1997年颁布的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中的部分法规条款,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但目前的殡葬工作只能依据这个法规,导致一方面民政部门(殡葬事业单位)要求加大殡葬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基层政府迫于维稳压力,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殡葬改革,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

(三)殡葬管理体制不顺,殡葬服务管理不严。民政部门的殡葬改革办公室、殡葬管理处(所)和殡仪馆、公墓管理实际上是多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既经营又执法,政企不分,引起了社会对殡葬改革的许多误解和不满。有的地方放松甚至放弃了对殡葬服务的管理,少数殡葬服务单位出现了项目增加、收费偏高和服务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丧事大操大办盛行,乱埋乱葬现象严重。城市中送葬队伍车水马龙,沿途鸣放鞭炮,抛撒纸钱,招摇过市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丧葬用品店设在繁华商业区和机关、学校附近,迷信用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沿公路、铁路两旁及一些风景名胜区乱埋乱葬问题仍比较突出,有的地段坟墓密集,并有相互攀比,建大坟、造豪华墓之势。多数地方没有建设公墓性墓地,遗体火化后,骨灰装棺土葬。

二、用科学发展观转变殡葬服务理念

殡葬行业是特殊的公益性服务行业。要切实加强领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规范的服务秩序,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以优质服务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转变等客上门、等米下锅的观念,增强殡葬工作的主动服务意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殡葬行业一直处于高度垄断,参与殡葬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上一些“阴阳”、“道士”、“丧葬服务一条龙”等做法,扰乱了殡葬市场,也对民政部门的殡葬事业单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有竞争意识、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占领殡葬市场,发挥主渠道声音,积极引导群众增强殡葬改革的大局意识、参与意识。要把殡葬改革触角向广大乡镇、社区、医院延伸,掌握殡葬第一信息。

(二)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增强殡葬工作的创新意识。殡葬改革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国家推进殡葬改革的大政方针没有变,改革土葬、推进火葬的指导思想没有变。殡葬事业单位要克服畏难情绪,按照现有法规要求,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摸清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适合本地区殡葬改革发展变化的新办法。

(三)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观念,增强人本意识。殡葬事业单位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促进自身发展,又要体现公益性,降低困难群众的丧葬费用,保障民生;既要追求殡葬处罚到位率,更要追求遗体火化率,做到处罚与火化并举,使殡葬改革深入推进。

(四)转变固步自封观念,增强公开监督意识。搞好殡葬单位行风建设,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实行殡葬事(馆)务公开。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公开收费项目,接受群众监督。

三、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殡葬改革和发展

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面对多元化的转型社会,若光靠强硬的行政处罚手段,势必引起群众反感,引发社会矛盾。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保障民生,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推进。

(一)改革殡葬管理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机制。一是在管理形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殡葬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意识,促进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在资金来源上,改变过去单一靠向上争取资金的做法,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自身发展;三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由主管部门对其收费设定政府指导价(最高限价),严格限定殡葬服务设施及用品的使用和销售的费率,从而有效地保护各方面的利益。

(二)改革殡葬经营模式,不断满足民众对殡葬服务的多样需求。一是推行规范服务,形成情感氛围。严格按照标准做好一系列服务工作,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硬件设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同时,以殡葬事业单位为依托,搞好综合服务开发工作,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推行安葬形式的多样性。改变现行单一安葬模式,多开辟公墓、陵园、骨灰塔、墓坪、植树安葬等多种安葬场所。三是推行安葬场所的园林化。安葬场所的修建应与周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建成安葬、游览、生态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式场所,既为死者提供一个环境优雅的安息之地,又为生者悼念先辈、寄托哀思提供一个清静之所。

(三)改革殡葬消费模式,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到资源节约型转变。从总体上看,公认的殡葬消费仍集中在物质性的消耗。目前,以家庭为主的社区内殡仪活动,以吃、喝消费为主;在殡仪馆内,以骨灰盒、棺材消费为主;在公墓中,以墓地消费为主。而文化性的殡葬消费,特别是以先进文化为取向的文化消费比重较低。要着重抓好火化中的骨灰的再减量化。遗体的火化是一个无害化、减量化过程,所剩的骨灰是遗体重量的1%,体积的10%。对其进行再减量化,就要通过压缩技术使骨灰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体积减少50%,从而为墓地的进一步小型化创造前提。同时,要着力抓好现代殡葬文化建设、继承与创新,尽快改变殡葬活动中的文化苍白,把殡葬活动演绎成为积极的文化活动,满足公众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