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06:03:38

殡葬工作总结

殡葬工作总结篇1

(一)实施殡葬基本服务惠民,减轻群众负担

紧密结合实际,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借鉴和总结兄弟县市先进做法,制定出台了《XX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XX籍城乡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部队现役军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四类对象,实行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四个基本服务项目免费;低保、困难家庭、烈士遗属等17类重点救助对象,除给予四项基本服务免费外,再给予赠送骨灰盒、免除小告别厅使用费等优惠。与此同时,又着力简化申请审批程序,凭有效证件在殡仪馆“一站式”办理。为确保该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应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专门组织乡镇(街道)民政分管领导、助理员进行培训,并通过《xxxx》、图文电视、网络、印发政策问答等形式广而告之,提高群众知晓面。据初步统计,截至五月底,全市共有1604人受惠,减免费用783026元,其中重点救助对象85人,减免费用68598元。

(二)开展沿江岸线生态改造,深化坟墓整治

会同市林业、国土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三江两岸”坟墓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主体,落实责任,牵头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地采取迁移拆除、就地深埋、生态改造等多种形式,视线范围内的裸露散坟和集中埋葬点进行生态化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前期的调查统计,查明需整治坟墓计有1984例,其中集中埋葬点10处、366例;公益性墓地2处、67例。所涉相关乡镇(街道)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

(三)继续生态墓地示范点建设,推进绿色殡葬

按照生态墓地示范点建设计划,经乡镇推荐,会同市生态办筛选,确定了XXX村等8个工程项目,并分别列入本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在选址、规划、设计等过程中,严格遵循依法审批、群众接受、坚持标准、规模适度、满足需求的原则,认真把关,现场指导,抓紧启动,力求进度。与此同时,还下发了《关于编制农村生态墓地五年建设规划的通知》,对全市现有农村墓地现状分布、存量、入葬率等基础数据进行调查摸底,并根据群众需求,制定今后五年的墓地建设规划。从目前掌握情况看,多数乡镇(街道)正在抓紧进行之中。

殡葬工作总结篇2

搞好殡葬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

——在全区殡葬改革总结表彰暨民政工作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破千年旧俗,建生态家园。“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我们萧山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我们为之自豪。今天我作为全区殡葬改革工作和生态墓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交流工作体会。深感荣幸。

我街道于4月开始大力开展迁坟平坟工作,筹备建设蜀山生态公墓。一个月时间完成摸底、登记、核对工作,共摸底坟墓15000穴,其中建筑型6900穴,半建筑型3800穴,空坟3950穴,深埋土葬350穴。12月底全面彻底平毁所有坟墓。

公园式生态墓区经过三期一年多时间的建设,投资800万元,占地80亩,拥有墓穴16800穴,于10底竣工验收。截止目前,生态墓中已安葬坟墓14200穴。

由于墓地面积有限,我们投资80万元建设了占地平方米的骨灰存放室,可供存放骨灰盒子5000个,存放15年。

至此,我街道的坟墓整治、生态墓建设、骨灰跟踪存放三年任务提前一年保质保量地完成,真正实现坟墓治理率100%,生态墓地绿化覆盖率100%,骨灰集中存放率100%。

对于殡葬改革、迁坟平坟工作和生态墓地的建设,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

观念先行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蜀山被区政府列入重点整治的“六座山”之一。在没有整治以前,这是一座有名的“问题山”,山上山下坟墓密集,仅仅只有80亩不到的山体面积却承受了上万穴大大小小的坟墓,而且山上没有道路,行人难走,脏乱现象十分严重,环境恶劣,特别是遇上清明节下雨,上山祭奠非常困难,群众呼声十分强烈。蜀山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3月26日,全区召开深化殡葬改革动员大会,这给我街道治理蜀山带来了强劲的东风。

但是改革决策一出,必然与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丧葬旧观念交锋。古老的民族选择“入土为安,厚殓重葬”作为自己生命的最后归宿,许多群众迷信地认为死者最大,不能惊扰,更何况是平毁坟地。殡葬改革可谓是“千年难题”。要想顺利的推进这项工作,如何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引导他们把亡人骨灰的处理从“入土”改为“入室”,由“地下”改为“地上”,这是首要问题。为此我们河庄所采取的办法是,宣传,宣传,再宣传。从4月到年底,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全面铺开。我们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向群众宣传殡改的重大意义,镇村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主动做好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镇广播站开辟迁坟平坟专题,积极倡导推行文明丧葬新风。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从最初的想不通到后来的基本认同,从对政策的抵制向理解和主动配合转变,为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生态墓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组织保障

殡葬改革,是一场充满艰辛的风俗习惯的革命。要赢得改革的胜利,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保障。3月26日,全区深化殡葬改革动员会大会召开后,我们立刻组建以镇长为组长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建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设信息联络员、普查员,形成镇、村、组三联动的殡改网络体系。出台专题文件,建立健全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多次召开殡葬改革和生态公墓建设推进会、现场会。有关领导亲自带队实地检查指导殡葬改革工作,深入到村、群众中明察暗访。在平坟迁坟过程中,由于河庄除蜀山外,没有合适的生态墓地,我们在蜀山就近处搭建了930平方米的临时存放室,存放搬迁下来的遗骨,为了保护存放室的一坛坛遗骨,迁坟平坟办公室人员克服一切不利条件坚持每天轮流值班,近六千份遗骨完好保存。迁坟平坟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因迁坟出错而产生的上访事件。

建设到位

搞好坟墓整治,推进生态墓建设,双轨齐下,利民惠民,才是我们治理青山白化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动员大会上规划好建造一个以生态性、公园性为标准的生态墓地,同时美化绿化周边环境,包括山体道路建设,墓区植树种花,上坟祭祖和上山休息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等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施工,一个集墓区办公室、监控室、祭墓区为一体的生态墓地全面建成。如今的蜀山青板石路整洁美观,石刻墓碑花草遍野,墓区环境青翠安详。群众的抱怨声变成了赞美声。大家都说政府可信,不光自己的家园美化了,生态了,连亡人的“家园”一样也美化了,生态了。

下一步我们将借今天会议的东风在深化管理上做文章,在落实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继续抓思想认识的提高。继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从关注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做好殡葬改革管理工作,根除丧葬陋习,倡导厚养薄葬新风。

二是以规章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管理我们原有的生态墓管理网络小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态墓地管理制度,确保生态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是继续加强骨灰跟踪管理,堵住私建坟墓的口子,从源头上杜绝骨灰乱葬乱埋现象的发生。

殡葬工作总结篇3

邢丽萍

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参与市殡仪馆组织的殡葬礼仪服务的培训学习,说起来,殡葬服务工作中,女性员工确实少见,难怪公公婆婆说,这丫头胆子真不小,而我即将投入的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其实,我知道,殡葬工作并不简单,要求很高,是一项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神圣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我对殡葬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先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殡葬工作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工作。所谓的服务,就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作为一名殡葬服务工作者,首先要明白殡葬服务的工作理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礼俗不尽相同,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俗,殡葬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殡葬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俗赖以生存的土壤。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不同阶层人物的追求及向往。由此可见,殡葬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视。对殡葬工作的服务对象,即丧户,要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服务既然是一种让客户感到满意的行为,那么确保优质的礼仪服务是长久成功的基础。殡葬服务人员应始终恪守人道主义精神,视亡者如同类,视丧户如亲属,承认死者的尊严,以虔诚的态度为死者服务。从这一角度来看,殡葬服务更能深入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以心灵上的强烈的震撼力。因此,殡葬服务人员需要有更强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用“心”服务。

其次,殡葬工作的中心即是礼仪。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殡葬礼仪应遵从简洁、平整、实用、真诚、高效、适度的原则,而在和谐社会指导下的殡葬礼仪又具有规范性和技巧性的特点。礼仪作为殡葬工作的核心,其作用不可小视。首先是促进了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充分的尊重逝者,这也是殡葬工作的基础。再就是倡导、教育人们遵守道德习俗。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生老病死是在所难免的,如何让逝者安息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殡葬礼仪,让逝者以一种体面的,尊重习俗的方式得到安息。这也是殡葬工作存在的意义。

再次,真正做好殡葬服务工作,应该落实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努力做到服务的周到细致。在收殓、整容化妆、防腐冷藏、殡仪悼念、火化、公墓或骨灰寄存乃至丧宴等一系列服务环节上,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零失误,从丧户的角度出发,为丧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并尽力服务工作向前后作一定的扩展,对家属予以安慰,心理辅导和丧事的善后服务。一切以丧户为中心,以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基本服务精神,实施全方位的服务。

2.努力做到服务的规范标准。殡葬服务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可依,工作中一定做到得体入时,在仪态、行为及语言上做到服务的规范化,有效地避免因服务行为随意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事故的发生,让丧户产生信赖感和尊敬感。

3.用温情暖化心灵。殡葬活动中,怀念、悲痛是丧户情感释怀的自然体现,殡葬服务工作者应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充分地善待,、尊重逝者,以体现对生

命及人性的尊严,以尊重、同情的心态、体态和语言服务于丧户,用温情暖化心灵。对丧户要态度亲切、语言温和、解说耐心、服务周到,对丧户的要求尽力予以满足。不能对丧户的要求置之不理,更不能以不同的态度来对待身份地位不同的丧户,做到一视同仁。

殡葬工作总结篇4

为贯彻落实全市殡葬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平坟工作的通知》(齐民发〔2012〕29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我县殡葬管理不断规范、殡葬环境不断改善、殡葬事业健康发展,有效遏制和解决土葬和散埋乱葬问题,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平坟深葬暨殡葬执法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组织,严格执法

为加大平坟深葬工作力度,各乡镇政府要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相关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殡葬改革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民政办负责日常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平坟深葬工作。各乡镇要按照与县殡葬改革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签订的《殡葬工作目标责任状》,履行工作职责,做到工作有人抓、违规有人管,上下配合,严抓不懈。同时,必须按国家、省、市殡葬管理规定,严格执法,坚决遏制和依法打击土葬现象。

二、建立网络,协同工作

各乡镇要建立乡镇、村、屯三级殡葬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殡葬信息网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对提供土葬信息和反映违规问题的人员,核实后给予奖励,在群众中形成自觉抵制土葬行为、积极举报土葬问题的正风正气。要充分发挥公安、国土、工商、农业、林业、监察、城管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同开展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殡葬管理和殡仪服务单位的作用,殡葬管理和殡仪服务单位在清理土葬、平坟工作及清理整顿殡品市场工作中应自觉参与,在资金、人员和车辆上主动提供支持,无条件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共同打好平坟工作攻坚战,使土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强化宣传,稳步推进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大力开展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让禁止土葬、散埋乱葬的规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乡镇要抓住春季气候回暖的有利时机,特别是国道沿路乡镇,以国道两侧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平坟深葬工作。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体现执法工作原则性、严肃性的同时,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以理服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殡葬工作总结篇5

20xx年4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事务司司长**指出“殡葬改革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环保型、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对新农村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也涵盖了殡葬改革方面的内容,这意味着在新世纪的今天,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有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现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鄂、渝、湘三省交会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全市415万人口,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东接江汉平原,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辖区内既有火葬区、土葬区,还有少数民族安葬区,其中土葬区面积占60%以上。全市共有经营性公墓21家,农村公益性公墓269家,建有骨灰堂95座。每年平均死亡人数约3万人,其中火化遗体1万具左右,土葬遗体2万具左右。火化遗体中,40%安葬于经营性公墓,35%安葬于公益性公墓,还有25%散葬于农村荒山野林或耕地之中。土葬遗体中有70%由丧户自行安葬,给农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加强农村殡葬改革,当前主要是杜绝乱埋滥葬,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在村民去世后,对遗体和骨灰进行科学处理,实行集中安葬,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积极有步骤地推行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下发了有关殡葬改革的有关规定、细则和通知,制定了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但是,殡葬改革推行多年来,由于人们长期受旧的封建意识影响,老百姓普遍认为“亲人故去只有入土才能为安,后人只有完成老人的遗愿才能算是尽孝”,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理念,在农村还有部分人对推行火葬存有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能率先垂范,反而带头违反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影响殡葬改革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干群之间矛盾突出,加之相关政策不配套,最终造成殡葬改革难以顺利推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殡葬改革法规不健全、执法不规范。在上世纪中,殡葬执法中较为偏重于执法结果,而不注重执法手段,往往对违规土葬的处理采取强制执法、强制起尸火化,这样做虽能效果明显,但容易激起群众不满,引发群众抵抗情绪。如今,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执法手段也有了更文明、更规范的要求,不能一味延续以前强制性地行政手段。而要依据程序,合法、合理进行执法,更较多采用说服教育,动员丧户自觉起尸火化,但由于一些传统的“入土为安”殡葬观念的影响,带来了殡葬执法的工作难度,再加上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民政殡葬执法的相关规定,导致民政部门一家进行管理和治理,显得举步为艰、势单力薄。

(二)领导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殡葬改革是民政工作的重点,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一直是各级干部深感头疼的事情。部分政府领导提到殡葬改革都采取回避态度,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愿意也不重视殡葬管理工作。加之政府在宣传上投入的力度不够,一般只在每年清明期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殡葬改革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农村套棺重葬、乱埋滥葬十分严重,殡葬改革没有达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殡葬改革部门配合、整治措施不到位。根据《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推行殡葬改革的主体单位是民政部门。几十年来,民政部门没有统一的殡葬执法队伍,没有统一的服装、标志,加之公安、工商、土地、林业等部门的配合力度不够,执法只是一纸空文,无法执行。在执法过程中发生暴力事件时,民政干部只有被动挨打、挨骂,没有办法制止不法行为。个别丧葬用品经销商违规销售封建迷信用品和进行土葬活动,民政部门难以治理,导致殡葬改革推行困难较大。乱埋滥葬的盛行,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埋下了森林火灾的隐患,而且墓穴固化情况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四)农村公益性公墓缺乏规范管理,超面积占地安葬比较突出。农村公益性公墓中有的地方管理到位,节约了大量土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但是有的地方管理不到位,公墓里没有统一规划,墓地里私埋滥葬,造成墓地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后,村镇公益性公墓的经营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结果农民随意乱埋滥葬,影响了村居环境。过去,村民去世后可以到公墓安葬,公墓若无位置,死者家属给有地的村民磕个头,就能将死者安葬在村民山地中。现在,随着村民的商品意识增强,提供墓地就要收取300-500的土地出让费,部分村民只有 将故去的亲友安葬在责任田里。据调查,村干部和很多农民都要求由政府出面协调,向本地村民提供安葬场地,特别是平原地区要求更为强烈。但是当地政府苦于资金缺乏,难以满足村民的这一要求。

三、解决的办法

(一)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殡葬管理法规。殡葬改革事关国家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要想革除几千年来的封建观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才能引导群众自觉地配合政府推行殡葬改革。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将殡葬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部门之间要做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才能搞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合理规划、依法管理、控制规模、美化环境是抓好农村公墓管理的前提。加强公墓的建设和管理,是深化农村殡葬改革的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要对公墓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每个乡镇要根据当地人口、环境状况,建立一村或几个村一体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按照民政部门有关公墓建设的要求进行遗体或骨灰的安放。要制定优惠政策,对农村人口火化全部实行免费,对公墓单位的建设和管理给予一定的补偿,给农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场所,才能保障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农村公墓发展模式,引导农村自觉进行殡葬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公墓应由现在的骨灰堂、遗体或骨灰安葬墓地向节约型、环保型、友好型的树葬、草坪葬、深埋不留坟头、抛洒骨灰等多种形式转变。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文明办丧事,抵御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到殡葬改革工作中来,自觉地认识到殡葬改革是节约土地资源、造福子孙万代的良策,是达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的必由之路。

公墓是供公众埋葬死者遗体或骨灰的场所,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美化环境、节约用地、制止私埋乱葬的有效方法,也是社会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农村殡葬改革,要从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入手,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为实行全境火化做好配套基础工作,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型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xx年4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事务司司长**指出“殡葬改革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环保型、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对新农村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也涵盖了殡葬改革方面的内容,这意味着在新世纪的今天,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有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现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鄂、渝、湘三省交会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全市415万人口,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东接江汉平原,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辖区内既有火葬区、土葬区,还有少数民族安葬区,其中土葬区面积占60%以上。全市共有经营性公墓21家,农村公益性公墓269家,建有骨灰堂95座。每年平均死亡人数约3万人,其中火化遗体1万具左右,土葬遗体2万具左右。火化遗体中,40%安葬于经营性公墓,35%安葬于公益性公墓,还有25%散葬于农村荒山野林或耕地之中。土葬遗体中有70%由丧户自行安葬,给农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加强农村殡葬改革,当前主要是杜绝乱埋滥葬,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在村民去世后,对遗体和骨灰进行科学处理,实行集中安葬,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积极有步骤地推行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下发了有关殡葬改革的有关规定、细则和通知,制定了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但是,殡葬改革推行多年来,由于人们长期受旧的封建意识影响,老百姓普遍认为“亲人故去只有入土才能为安,后人只有完成老人的遗愿才能算是尽孝”,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理念,在农村还有部分人对推行火葬存有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能率先垂范,反而带头违反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影响殡葬改革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干群之间矛盾突出,加之相关政策不配套,最终造成殡葬改革难以顺利推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殡葬改革法规不健全、执法不规范。在上世纪中,殡葬执法中较为偏重于执法结果,而不注重执法手段,往往对违规土葬的处理采取强制执法、强制起尸火化,这样做虽能效果明显,但容易激起群众不满,引发群众抵抗情绪。如今,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执法手段也有了更文明、更规范的要求,不能一味延续以前强制性地行政手段。而要依据程序,合法、合理进行执法,更较多采用说服教育,动员丧户自觉起尸火化,但由于一些传统的“入土为安”殡葬观念的影响,带来了殡葬执法的工作难度,再加上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民政殡葬执法的相关规定,导致民政部门一家进行管理和治理,显得举步为艰、势单力薄。

(二)领导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殡葬改革是民政工作的重点,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一直是各级干部深感头疼的事情。部分政府领导提到殡葬改革都采取回避态度,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愿意也不重视殡葬管理工作。加之政府在宣传上投入的力度不够,一般只在每年清明期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殡葬改革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农村套棺重葬、乱埋滥葬十分严重,殡葬改革没有达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殡葬改革部门配合、整治措施不到位。根据《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推行殡葬改革的主体单位是民政部门。几十年来,民政部门没有统一的殡葬执法队伍,没有统一的服装、标志,加之公安、工商、土地、林业等部门的配合力度不够,执法只是一纸空文,无法执行。在执法过程中发生暴力事件时,民政干部只有被动挨打、挨骂,没有办法制止不法行为。个别丧葬用品经销商违规销售封建迷信用品和进行土葬活动,民政部门难以治理,导致殡葬改革推行困难较大。乱埋滥葬的盛行,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埋下了森林火灾的隐患,而且墓穴固化情况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四)农村公益性公墓缺乏规范管理,超面积占地安葬比较突出。农村公益性公墓中有的地方管理到位,节约了大量土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但是有的地方管理不到位,公墓里没有统一规划,墓地里私埋滥葬,造成墓地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后,村镇公益性公墓的经营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结果农民随意乱埋滥葬,影响了村居环境。过去,村民去世后可以到公墓安葬,公墓若无位置,死者家属给有地的村民磕个头,就能将死者安葬在村民山地中。现在,随着村民的商品意识增强,提供墓地就要收取300-500的土地出让费,部分村民只有将故去的亲友安葬在责任田里。据调查,村干部和很多农民都要求由政府出面协调,向本地村民提供安葬场地,特别是平原地区要求更为强烈。但是当地政府苦于资金缺乏,难以满足村民的这一要求。

三、解决的办法

(一)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殡葬管理法规。殡葬改革事关国家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要想革除几千年来的封建观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才能引导群众自觉地配合政府推行殡葬改革。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将殡葬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部门之间要做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才能搞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合理规划、依法管理、控制规模、美化环境是抓好农村公墓管理的前提。加强公墓的建设和管理,是深化农村殡葬改革的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要对公墓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每个乡镇要根据当地人口、环境状况,建立一村或几个村一体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按照民政部门有关公墓建设的要求进行遗体或骨灰的安放。要制定优惠政策,对农村人口火化全部实行免费,对公墓单位的建设和管理给予一定的补偿,给农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场所,才能保障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

殡葬工作总结篇6

一、基本情况

__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鄂、渝、湘三省交会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全市415万人口,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东接江汉平原,丘陵、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辖区内既有火葬区、土葬区,还有少数民族安葬区,其中土葬区面积占60%以上。全市共有经营性公墓21家,农村公益性公墓269家,建有骨灰堂95座。每年平均死亡人数约3万人,其中火化遗体1万具左右,土葬遗体2万具左右。火化遗体中,40%安葬于经营性公墓,35%安葬于公益性公墓,还有25%散葬于农村荒山野林或耕地之中。土葬遗体中有70%由丧户自行安葬,给农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加强农村殡葬改革,当前主要是杜绝乱埋滥葬,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在村民去世后,对遗体和骨灰进行科学处理,实行集中安葬,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以来,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积极有步骤地推行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下发了有关殡葬改革的有关规定、细则和通知,制定了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但是,殡葬改革推行多年来,由于人们长期受旧的封建意识影响,老百姓普遍认为“亲人故去只有入土才能为安,后人只有完成老人的遗愿才能算是尽孝”,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理念,在农村还有部分人对推行火葬存有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能率先垂范,反而带头违反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影响殡葬改革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干群之间矛盾突出,加之相关政策不配套,最终造成殡葬改革难以顺利推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殡葬改革法规不健全、执法不规范。在上世纪中,殡葬执法中较为偏重于执法结果,而不注重执法手段,往往对违规土葬的处理采取强制执法、强制起尸火化,这样做虽能效果明显,但容易激起群众不满,引发群众抵抗情绪。如今,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执法手段也有了更文明、更规范的要求,不能一味延续以前强制性地行政手段。而要依据程序,合法、合理进行执法,更较多采用说服教育,动员丧户自觉起尸火化,但由于一些传统的“入土为安”殡葬观念的影响,带来了殡葬执法的工作难度,再加上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民政殡葬执法的相关规定,导致民政部门一家进行管理和治理,显得举步为艰、势单力薄。

(二)领导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殡葬改革是民政工作的重点,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一直是各级干部深感头疼的事情。部分政府领导提到殡葬改革都采取回避态度,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愿意也不重视殡葬管理工作。加之政府在宣传上投入的力度不够,一般只在每年清明期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殡葬改革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农村套棺重葬、乱埋滥葬十分严重,殡葬改革没有达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殡葬改革部门配合、整治措施不到位。根据《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推行殡葬改革的主体单位是民政部门。几十年来,民政部门没有统一的殡葬执法队伍,没有统一的服装、标志,加之公安、工商、土地、林业等部门的配合力度不够,执法只是一纸空文,无法执行。在执法过程中发生暴力事件时,民政干部只有被动挨打、挨骂,没有办法制止不法行为。个别丧葬用品经销商违规销售封建迷信用品和进行土葬活动,民政部门难以治理,导致殡葬改革推行困难较大。乱埋滥葬的盛行,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埋下了森林火灾的隐患,而且墓穴固化情况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四)农村公益性公墓缺乏规范管理,超面积占地安葬比较突出。农村公益性公墓中有的地方管理到位,节约了大量土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但是有的地方管理不到位,公墓里没有统一规划,墓地里私埋滥葬,造成墓地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后,村镇公益性公墓的经营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结果农民随意乱埋滥葬,影响了村居环境。过去,村民去世后可以到公墓安葬,公墓若无位置,死者家属给有地的村民磕个头,就能将死者安葬在村民山地中。现在,随着村民的商品意识增强,提供墓地就要收取300-500的土地出让费,部分村民只有将故去的亲友安葬在责任田里。据调查,村干部和很多农民都要求由政府出面协调,向本地村民提供安葬场地,特别是平原地区要求更为强烈。但是当地政府苦于资金缺乏,难以满足村民的这一要求。

三、解决的办法

(一)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殡葬管理法规。殡葬改革事关国家土地资源和

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要想革除几千年来的封建观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才能引导群众自觉地配合政府推行殡葬改革。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将殡葬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部门之间要做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才能搞好殡葬改革工作。(二)合理规划、依法管理、控制规模、美化环境是抓好农村公墓管理的前提。加强公墓的建设和管理,是深化农村殡葬改革的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要对公墓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每个乡镇要根据当地人口、环境状况,建立一村或几个村一体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按照民政部门有关公墓建设的要求进行遗体或骨灰的安放。要制定优惠政策,对农村人口火化全部实行免费,对公墓单位的建设和管理给予一定的补偿,给农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场所,才能保障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

殡葬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殡葬;改革;制度

殡葬是由古代的土葬演变而来的,是土葬的文言文用词。殡葬是从氏族社会开始出现的一种对死者遗体保护的方式。随着原始社会使其人类对迷信的逐步产生,人类在殡葬的过程中逐步的加大殡葬仪式,更逐步的增加各种多样的祭祀品。在漫长的奴隶社会中,殡葬是令人发指的恶行,在当时各个贵族的殡葬中一般都采用生殉祭祀,用活人陪葬的方式。

一、指导思想

实施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殡葬已成为当前殡葬改革的主流。各级各部门要从治理青山绿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绿色殡葬主要是节俭办丧事和在丧事中采用骨灰回归自然的方法是用各种无污染因素的器具承装。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宏伟目标,把改善生态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实施殡葬改革这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殡葬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殡葬改革的方针是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就的丧葬习俗。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葬礼形式。通过火葬逐步限制土葬。在火葬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优势,火葬不但能够避免土地的铺张浪费,更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改革的目标,以当前先进的科学理念为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调整充实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殡葬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能作用;加强政府对责任和投入,建立各镇乡(街道)、村(居)相应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殡葬改革工作机构,切实解决基层在实施殡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村(居)作为基层一线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殡葬管理员,从而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殡葬改革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

(二)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树立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市殡葬管理机构要加强督查和管理。镇乡(街道)主要领导要对本辖区殡葬改革工作负总责,镇乡(街道)、村(居)殡葬管理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三、确立明确的目标

在殡葬改革过程中主要目标是遏制乱埋乱葬的问题,科学的制定火葬区域和范围。积极改革土葬,依法管理殡葬活动。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积极参与土葬改革,治理乱埋乱葬,逐步缩小土葬区。严格限制墓葬用地,尽可能选择荒山瘠地实行遗体相对集中安葬,推广不留坟头的遗体安葬方式。

四、加快公墓及骨灰楼建设,不断夯实殡葬改革基础

积极改革土葬,依法管理殡葬活动。改善殡葬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立个完善火葬制度中的秩序和规则。强化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机制,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服务网路。重点加强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落後火化设施设备。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节约殡葬用地,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诚信、优质服务。规范公墓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完善公墓建设规划,从严审批经营性公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坚决取缔非法公墓,纠正违规建设公墓,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的监管,防止炒买炒卖,加大对豪华墓地的治理力度。减轻群众负担,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合理界定政府基本殡葬服务和市场选择性殡葬服务范围,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平抑殡葬服务和丧葬用品价格。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建立以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服务减免为基础,其他多种形式殡葬救助为补充,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弘扬先进殡葬文化,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加强殡葬理论和殡葬文化研究,推进殡葬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五、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殡葬改革舆论氛围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方针政策,宣传殡葬改革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时报道专项治理典型事例,曝光顶风作案违规行为,努力营造“专项治理势在必行、殡葬改革利国利民”的良好舆论氛围。专项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要严格掌握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要注意工作方法,以说服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整治乱建坟墓工作。倡导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如推广花葬、海葬、树葬、草坪葬等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新葬法,树立文明、健康、节俭的丧葬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打击破坏殡葬改革的违规行为

(一)整治清理乱埋乱建坟墓。严禁在禁坟区内新修或翻修坟墓,禁坟区内已出现的水泥、石头坟墓要予以清理。

(二)查处遗体土葬、骨灰“二重葬”、新建坟墓和旧墓翻新等违规行为。坚决杜绝殡葬违规行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三)打击破坏殡葬改革的非法行为。市殡葬改革督查执法队要加大对破坏殡葬改革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研究制定一套有力的打击严惩措施。对从事干扰破坏殡葬改革,利用殡仪服务进行欺诈骗取钱财,在群众中产生及其恶劣影响的不法分子予以严惩。

(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对生前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由政府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七、加强部门配合,进一步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殡葬改革工作整体合力,确保殡葬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民政部门作为主管殡葬改革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优化窗口服务,实施骨灰有序流动,治理乱埋乱葬,加强公墓骨灰楼管理。林业部门要强化林地管理,加大对毁林建坟查处力度。加强殡葬监管和行风建设。制定公平公正的行业政策,规范社会资本举办殡葬服务单位的准入条件,提高从业资质,探索建立殡葬行业准入制度。

殡葬工作总结篇8

冲破世俗偏见,毅然投身殡葬事业

1996年,我市正式成立__市殡葬工作管理所,担负管理全市的殡葬管理工作任务,市殡葬工作管理所刚成立时,需招收一批殡葬工人。当时做个体生意的__二话没说就报了名。后经组织考核,他被录用了。得知__报名从事殡葬工作,亲朋好友纷纷劝他不要从事这份“低等”的职业。然而铁了心的__却不顾亲戚和朋友的反对,冲破世俗偏见,毅然投身殡葬事业。

主动请缨,默默战斗在殡葬第一线

从事殡葬事业,更大的压力还在于殡葬工作本身。20__年初,我市在____兴建殡仪馆,殡仪馆建在远离沙坪的荒山野岭中,为尽快理顺和拓展业务,__同志主动请缨,到殡葬一线去工作。他身兼车队长,夜晚常常一个人当班到凌晨一两点,工作环境的陌生,面对让人毛骨悚然尸体,__经常无法入睡,但他却时常鼓励自己和同事要摒弃封建迷信思想,认真做好殡葬服务工作。

遇到特殊情况或是难啃的“骨头”,该同志总是第一个出现,带领员工排难除险。时常投身到第一线工作,从外勤接运遗体,到火化车间协助司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世俗偏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由于__地理环境特殊,山区多,加上千百年遗留的习俗,殡葬改革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为确保遗体100%火化,该同志经常头顶烈日,到全市各镇、村走街串巷宣传,使殡改政策家喻户晓。多年来,我市均能实现遗体火化率100%的要求。

以身作则,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

20__年6月份“派比安台风”影响期间,连日的暴雨,使殡仪服务中心的护坡出现了塌方险情,情况十分危急,发生险情的地方靠近火化车间,__连忙冒着大雨组织员工采取补救措施将道路封闭,并迅速疏散在场的群众到安全地点,并不顾危险爬上山坡覆盖缺口,避免事故的发生。该同志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使在场的群众深受感动。

由于殡仪服务中心所在地属重雷区,电讯及有关设备时常被雷击坏。今年4月份,变压器及火化炉马达突遭雷击,迅间供电中断和火化炉不能正常运作。面对焦急的群众,__立即与家属说明原因,并挽起衫袖亲自修炉,同时买回饭盒和矿泉水为群众送上。由于工作做细及亲力亲为,当天接运的十多具遗体得以一一处理,群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__干一行爱一行,为了工作乐于拼命和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殡仪馆的全体干部职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__年7月被任命为殡仪服务中心副主任,20__年7月转为主任。

殡葬工作总结篇9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和民政部有关通知精神,围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主题,建立协调高效的清明节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确保群众祭扫安全,积极倡导殡葬新风尚,努力实现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和谐、有序。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的优质服务、安全保障和宣传引导工作,努力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发挥清明节在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文化、深化殡葬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工作内容

(一)强化预防措施,确保祭扫安全。牢固树立安全防范特别是消防安全意识,针对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时间空间相对集中的特点,提早制定祭扫接待方案、人流交通疏导方案和突发事件应对预案,认真查找安全隐患,保证供电、消防、应急疏散等设施完好,确保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要建立应急值守制度,祭扫高峰日和节日期间24小时值班,并做好祭扫观察点的信息报送工作。要协调配合消防、公安交管部门做好祭扫设施及周边的防火和交通秩序维护工作,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殡葬系统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的通知》(民函〔2010〕2号)精神,充分认识优质服务在推动殡葬改革,特别是做好清明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优质服务月”活动,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殡葬行业良好形象,努力实现规范服务、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和优质服务。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要主动向社会宣传殡葬优质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殡葬服务的满意度。

(三)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树立文明新风尚。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群众选择骨灰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葬法,推广小型墓、壁葬、寄存等节地葬式,着力营造文明科学的丧葬风尚。积极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新祭扫形式,减少因燃放鞭炮、焚香烧纸引发的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低俗的丧葬陋习,使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被更多的群众接受。

(四)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加大《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落实力度,结合本地实际,以清明节为契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殡葬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为重点,争取在清明节前后出台一批惠民殡葬政策措施。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已有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进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殡葬权益。

(五)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殡葬改革。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舆论关注度高、殡葬服务接待场所人流量大的有利时机,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殡葬改革展、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殡葬改革在节约土地、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方面的重要作用,推介殡葬新政策、新做法和新经验,宣传先进模范事迹。要帮助群众正确区分基本服务项目与选择服务项目、殡仪馆服务与市场中介组织服务之间的差别,辨别“黑中介”、“消费陷阱”等损害群众权益的行为,引导群众理性选择、明白消费。要公布服务热线电话,保持监督投诉渠道畅通。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日—3月14日)

1.3月初,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

2.3月9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对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3.各地按要求进行动员部署。

4.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开始运转。

5.3月14日之前,各地按照民政部设置观察点的要求,设置本地清明节群众祭扫情况观察点,并将《2010年清明节观察点设置表》(附件1)报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5日—4月11日)

1.全力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和。

2.3月15日,民政部和各地举行“优质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

3.民政部网站设立清明节祭扫专栏,实时清明节工作信息和各地祭扫信息,介绍各地群众祭扫活动先进经验和做法,为群众祭扫提供便利服务。

4.3月27日开始,启动清明节期间的应急值守工作。

5.收集汇总清明节工作资讯,并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3月27日、28日,4月3日、4日、5日,各观察点按要求上报《2010年清明节观察点群众祭扫情况日报表》(附件2)。

6.4月3日、4日、5日连续三天通过新闻媒体群众祭扫情况,提醒公众把握祭扫人数变化规律,安全出行,文明祭扫。

(三)总结阶段(4月12日—4月20日)

1.各地及时对清明节工作进行总结,各省(区、市)民政厅(局)将工作总结于4月15日之前报民政部。

2.民政部向国务院报送工作总结。

3.对观察点、观察员、信息报送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做好清明节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各级民政部门要成立清明节工作领导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工作任务重的地区,提请当地政府成立清明节工作指挥协调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保障清明节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殡葬工作总结篇10

一、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镇殡葬改革工作,提高殡葬管理的执法水平,确保殡葬管理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成立镇殡葬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殡葬管理专项整治的组织指导、督查、实施工作。

二、目标任务

(一)深化平坟还田活动。从2004年12月10日起,利用4个月的时间,全面平毁土散坟,确保高速公路、铁路、姜溱公路沿线1000米以内以及工业园区、农田及水源保护区、集镇规划区无坟头。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平坟还田范围,使全镇范围内所有土散坟在2005年4月10日前得到彻底平毁。

(二)加强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存放堂建设与管理。集中精力、人力加大公益性墓地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善墓地环境,基本解决“平有所去、死有所葬”问题,达到“科学合理、方便群众、管理规范”的目标。

(三)抓好殡葬市场的整顿。严禁生产销售封建迷信用品和土葬用品;坚决取缔无照生产、经营丧葬用品的企业和个体商店;杜绝丧事活动中看风水、打丧鼓及沿路抛撒纸钱、冥币等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和尚入户操办佛事活动;禁止民间艺人参与丧事活动,规范吹奏人员的丧事活动行为;杜绝无牌、无证、报废的车辆以及违规经营车辆从事殡葬运输业务。

(四)巩固火化成果。火化率达100%,杜绝土葬、骨灰装棺土葬和乱埋乱葬,新发生的骨灰全部进入公益性墓地安葬。

三、工作步骤

整个专项整治活动分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集中整治、平坟还田、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11月11日—11月20日)

殡葬改革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群众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支持。为了推进我镇殡葬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宣传发动、摸清底数、制定政策等方面入手,全面启动我镇殡葬改革工作,大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殡葬改革的浓厚氛围。依据国家、省、市关于殡葬改革的政策法规,制定出台殡葬管理政策,全面开展殡葬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分别对土葬、骨灰装棺、乱埋乱葬、假僧、假道人员和封建迷信职业者、民间吹奏、说唱艺人和从事封建迷信品制作、销售、无证无照经营丧葬用品等行为进行全面调查登记。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4年11月21日-12月10日)

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始终保持对非法丧葬行为的高压势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物力,建设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存放堂,全面开展殡葬管理专项整治。由领导小组牵头对土葬、二次土葬、乱埋乱葬非法生产销售封建迷信用品、制作销售棺木、无照经营丧葬用品以及违法丧事活动等依法进行查处,整顿殡葬市场秩序、整顿吹打乐队、整顿运尸车辆。

(三)平坟还田阶段(2004年12月11日-2005年3月31日)

从12月10日起,由镇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公安、民政、国土、生建等部门,以村为单位,对各村墓葬情况进调查摸底,制定平坟还田计划;从12月25日起,组织全体镇村干部采取包干到组的形式,利用大寒的有利时机,动员群众自平自迁坟墓,力争春节前基本平毁散坟,确保高速公路、铁路、姜溱公路沿线1000米以内以及工业园区、农田及水源保护区、集镇规划区无坟头;从2005年3月1日起,以村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对未平毁的乱散坟,采取强制措施,全部予以平毁,做到平迁一处,复垦一处,杜绝死灰复燃,确保2005年3月31日前达到无坟镇的目标。版权所有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4月1日-4月20日)

在市组织验收前,我镇组织自查自纠,验收合格后,向市政府提交书面报告,迎接市验收小组的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宣传教育在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殡葬管理条例》、《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姜堰市殡葬管理办法》和《姜堰市人民政府通告》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将这些规定下发到村组,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殡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各级政府对殡葬管理工作的要求,让基层干部做到有法可依,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做到面上宣传和重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做好丧葬人员和丧事事主的教育、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认清从理封建迷信的危害,自觉移风易俗,做到厚养薄葬,丧事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