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2 02:18:00

殡葬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1.基本情况

1.1问题的背景

长期以来,江西省殡葬事业非常落后,1998年火化率只有20%,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火化殡仪馆少,改革开放后直至1998年以前,全省殡仪馆几乎没有增加,仅有32家,占全省县市的30%,不仅覆盖面小,而且因为都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建的,设施十分陈旧落后。

1998年,龙南县在建设殡仪馆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缺乏,建设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恰逢该县招商引资热潮,他们尝试着与广东客商何锦龙先生商谈合作兴建火化殡仪馆之事,几经商讨,合作有成,并于当年11月建成并投入运营。龙南殡仪馆的建成,改变了我省改革开放20年来没有新建殡仪馆的历史。全省不失时机地推广了龙南县经验,在各地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倡导走招商引资之路,加快江西火化殡仪馆建设步伐。

1.2采取的措施

为了规范招商引资,确保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江西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利用社会资金建设殡葬设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赣民字1998[117]号),对合作形式、合作期限和管理进行了规定。根据全省招商引资兴办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2003年初,江西省民政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殡葬行业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赣民字[2003]30号),重申了要贯彻执行赣民字1998[117号]文件精神,同时要求各地加强殡葬服务经营主体的管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依法管理火化,严格火化制度和工作程序;要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上述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招商引资兴办殡葬事业行为,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兴办殡葬事业的管理。

1.3合作的类型

据调查,目前江西省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殡葬事业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合作经营形式

南康市、遂川县、上饶市采取该种合作形式。具体规定是:民政局(以下简称甲方)提供土地,民间投资商(以下简称乙方)按甲方设计图纸要求,搞好殡仪馆建设。殡仪馆及公墓由乙方负责经营,殡仪馆馆长为乙方委派。殡葬管理所所长由甲方委派。会计、出纳由双方委派,甲方按照营业额收取一定的殡葬事业发展基金及管理费,不参与利润分成。合同期满,由乙方投资的所有资产无偿转交给甲方。

(2)合资经营形式

吉安市、万安县、泰和县、赣县、南城县采取该种合作形式。具体规定是:殡仪馆由双方投资,并成立合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甲方负责人担任,殡仪馆及公墓由乙方负责经营,馆长为乙方担任。殡葬管理所所长由甲方委派。会计、出纳由双方委派。甲方除按营业额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殡葬事业发展基金外,还按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合作经营期满,由乙方投资的所有资产全额无偿转交给甲方。

(3)股份制形式

石城县采取该种合作形式。具体规定是:通过设立股本,每股金额,向社会发行的方式筹集资金,完全按照股份制形式动作。主要特点是甲方内部职工购买了一部分股份,加上甲方投资的集体股,一般来说大股东为甲方及其内部职工。

(4)买断经营权方式

瑞金市、南昌市采取该种合作形式。具体规定是:甲方负责征地及“三通一平”,乙方负责殡仪馆建设,合同期内,殡仪馆及公墓(或仅仅是公墓)的经营管理完全由乙方买断,但乙方得向甲方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及按营业额一定比例交纳殡葬事业发展基金。合同期满,由乙方投资的所有资产完全无偿转交给甲方。

1.4取得的成效

江西省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殡葬事业成效主要为:

(1)改善了殡葬事业基础设施,提高了火化率

自1998年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殡葬事业以来,江西省殡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改革开放近20年来,全省没有新建一个殡仪馆,而近5年来就新建了30多个火化殡仪馆,还有大部分老殡仪馆的设施得到了改造。今年全省火化殡仪馆将达到60个以上,占全省县市的60%,初步实现了殡葬设施布局合理有效。而且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步推进,目前还没有殡仪馆的县,也必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从无到有。由于殡葬事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火化殡仪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加上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加大了推进殡葬改革的力度,火化率由原来的缓慢爬升转为大幅增长。1978年火化率只有4%,1998年火化率20%,二十年间才增长16个百分点。而1999年至2002年的四年间,火化率增长22个百分点,达到了42%。可以说,推进火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改革的推进,火化率还必将得到较大提高。

(2)引进了新的管理理念,提高了殡仪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招商引资兴办殡葬事业后,不管是殡葬管理所原有职工,还是新招聘的职工,一律实行合同制。打破了铁饭碗,实行按劳取酬和按服务质量取酬,对违反规定者只有红牌,没有黄牌警告,既给了职工动力,又给了职工压力。引进了这一新的管理机制后,为殡仪馆的严格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殡仪服务日臻完善,并逐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2002年上半年,瑞金市殡仪馆一职工就因接运遗体过程中索要财物而被开除。现在,人们按老观念硬塞给殡仪馆职工的钱物都被退回,实在无法推辞的,职工必须上交殡仪馆,在丧家应交款中扣除。

(3)引进了资金、引进了人才

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社会资本进入了殡葬业,增强了殡葬业资金实力,据统计,目前全省殡葬业共引资近2亿元。投资商带来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资金、人才的充实和加强促进了殡葬业的迅速发展,给推进江西殡葬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引起了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

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对于殡葬事业,原来各级主管部门叫得响,政府领导叫得少。在殡葬事业纳入招商引资后,在民政部门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下,殡葬改革融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殡葬改革也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取得了党政领导的充分重视。比如,许多市县把殡仪馆(公墓)建设纳入了当地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职责,加大了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制定了《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召开了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实施“零点行动”;成立了殡葬执法大队,为大力推进火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社会资本引入殡葬业的历史必然性

2.1资金的严重缺乏

江西的特殊省情决定了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殡葬事业的必然性。要发展殡葬事业,必须加大对殡葬事业的投资,而目前江西是一个社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各市、县财力十分有限,完全靠政府来投资殡葬事业是不现实的,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殡葬事业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应该说是别无选择之举。

2.2市场化改革探索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沿着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而进行的。政府直接投资的行业逐渐缩小,甚至原来一直认为是公益性的、非竞争性的、应由政府投资的行业,如市政公用设施,也尝试着引进了市场机制,探索着利用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来加快发展的新途径。在这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自然也会考虑引进市场机制,加快过去一直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政府经营的、公益性的殡葬事业。殡葬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在坚持其社会公益性的前提下,同样也可引进市场机制,对外招商引资。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导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来兴办殡葬事业,探索殡葬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途径,也是改革的大势所趋,表现为历史的必然性。

2.3招商引资的热潮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都将招商引资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有的地方甚至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将招商引资作为一种责任指标进行考核。因此,有不少的地方政府领导,在相对缺少有吸引力的项目的情况下,将殡葬服务或者公墓项目也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推介,并且尽政策的最大许可范围实行优惠。因此有不少的地方是在这种情况下,引进社会资本来兴办殡葬事业的。这也可以说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必然。

3.社会资本引入殡葬业的客观必要性

3.1市场需求多元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的物质供给日益丰富,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了人们的需求日益个性化、日益多元化。这种趋势同样也表现在对于殡葬服务的要求上。有许多消费者愿意出更多的钱购买更加优质的殡葬服务和更加讲究的墓穴。当然,也存在相当一部消费者只有享受常规殡葬服务和常规墓穴的经济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别的存在,个性化的自我表现,使殡葬服务的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倾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满足这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而引入社会资本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

3.2体制创新的途径

1998年前,江西全省32家殡仪馆,全部由政府管理和经营,殡葬管理所(殡仪馆)是事业单位。由于是铁饭碗,又缺乏竞争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殡葬服务质量不佳,与殡葬服务的市场多元化需求不相适应,制约了殡葬事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殡葬事业,能够带来管理机制、用人机制的重大变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殡葬事业是一种制度创新的途径和手段,能促进殡葬事业的发展。这一点被江西省几年来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的实践所证明。

4.社会资本引入殡葬业的现实可行性

4.1开放的政策空间

根据改革开放的精神和经济体制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国家没有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要主动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殡葬事业的发展,但是,也没有明确地反对。从而给出了一开放的政策空间,允许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服务业进行改革的尝试,进行市场化的有益探索。为此,全国部分省市对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殡葬事业作出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与尝试,江西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走在发展前列的省份,江西对此启动之早、发展速度之快,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开放的政策空间,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殡葬事业的探索与尝试将是不可能的。

4.2较小的市场风险

由于殡葬事业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不允许在这个领域内进行过度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殡葬市场的消费刚性,即人口的自然死亡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不会因为价格或者服务质量而变化,这也就是说,其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国家只赋予民政部门进行殡葬事业的管理和经营的权利,也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的独家专营权(在一定区域内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实际上是采取了一种国家权力之下的区域市场垄断经营形式,民政部门的殡葬管理处(所)既是主管部门,又是经营部门。虽然,在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殡葬事业中,有社会资本的介入,但是,可以预计的是在短期内,这种区域市场垄断经营形式不会变。由于存在区域市场垄断经营,竞争受到限制,加上市场容量是确定的,所以,市场风险小,利润空间较大,这正是许多商家所梦寐以求的。从资本经营的角度,资本总是在寻找利润最大或者风险最小的市场空间。可以设想,殡葬事业如果没有这个特点,社会资本是坚决不会介入的。

4.3现实的合作基点

虽然殡葬事业的国家管理部门政府——民政部门的殡葬管理处与投资商的目的动机是不同,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希望提高火化率、入公墓率。这就是合作的基点。投资商希望提高火化率、骨灰入墓率,是出于为了提高销售量的目的,以提高盈利水平;重点在经济效益;民政局的殡葬管理处希望提高火化率、骨灰入墓率,是出于为了提高殡葬事业发展水平的目的,以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着重点在社会效益。没有这个现实的合作基点,合作也是不可能的。

5.问题与成因

5.1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西省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1)利润分配比例及合作期限的问题

没有对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年利润、年平均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进行预测和系统分析,导致利润分配比例及合作期限的不合理。个别县签订的合作经营年限达半个世纪(50年),而且40年,30年的也不乏少数。随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学的依据。

(2)资产投入的界定和责权利的配置问题

殡葬事业专营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应作价入股,但大部份市、县在投资合同中均末明确;民政局提供的土地,也未界定为民政部门的投资。有的市、县民政部门在与投资商签订的投资合同中,民政部门(或殡葬管理处)承担的责任大,投资多,而在最后盈利分配中,民政部门(或殡葬管理处)所占的比例偏低,明显不符合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市、县没有对殡葬执法队伍准确定位,经费也无从着落,影响了火化率、骨灰入墓率的提高,影响了殡葬事业的发展。有的市、县民政部门放弃对殡葬事业的监管,允许投资商买断经营。有的合同明显侵犯了职工的合理、合法权益,引起了职工的不满。

(3)投资商的资质与经营管理问题

大部分市、县没有对投资商的资质进行论证、考查,导致投资商资质良莠不齐,经营管理也比较混乱,如进行非法传销等活动,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置长期的社会效益不顾。特别是个别县(市)多个投资商之间互不信任,争吵不休,影响了殡葬事业的正常发展。

(4)殡葬服务价格与成本的核定问题

虽然各个市、县殡葬收费都经本级物价部门审批,但相差太大,殡葬必选项目收费高的达800元(如泰和县),低的360元(如吉安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5)馆址与公墓址规划问题

有的市、县殡仪馆离城市近,且在主要公路旁,非常显眼。有的县殡仪馆建设档次低,没有达到三级殡仪馆要求。有的市县公墓石碑林立,没有长远安排和规划,存在急功近利现象,缺乏科学性。

5.2问题的成因

造成上述五个主要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认识上的原因,另外一个是缺乏管理经验或管理滞后。

在认识上,对于“新形势下殡葬事业的角色定位变化”和“新形势下政府殡葬事业管理处的角色定位变化”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

(1)新形势下殡葬事业的角色定位变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对殡葬事业的角色要重新定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殡葬事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

首先,殡葬事业的特殊性在于其肩负着破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重任,仍然具有较强的政府意志和社会公益性。这是长期以来殡葬事业一直由政府投入、政府管理和政府经营的根本原因。各级政府强调多的也是殡葬事业的社会公益性。

其次,我们认为,殡葬事业也是一种商业性的服务行业,它绝对不是一个慈善事业。因为,殡葬服务首先是一种社会个体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是通过专门的从业人员提供的有偿服务来实现的,这也就是说,在这种服务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含义,那么,这种服务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提供殡葬服务的殡葬事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性的服务行业。

(2)新形势下政府殡葬事业管理处的角色定位变化

长期以来,政府在殡葬事业中,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习惯于“老子说了算”和“好坏就这样”的作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在殡葬事业中的角色要由“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向“主要是管理者”方向转移。

正是由于这个认识上的原因,加上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问题是正在探索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使管理滞后。

6.分析与讨论

6.1问题属性分析

从前面对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三性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理解,目前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从“问题与成因”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是由于我们不具备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管理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业”的殡葬事业的管理经验。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自然是“如何来构建一个管理的平台”,来对其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的问题,使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起到推动殡葬事业的目的。

如何来构建这个管理的平台呢?

我们先从新的历史条件下殡葬事业的特殊性来分析。从“问题与成因”分析中,我们知道,在新的形势下,殡葬事业已由过去的纯粹的公益事业转化为“一个特殊的服务业”,这个“特殊性”表现为两重性:由其公益性带来的政策性,由其商业性带来的经济性。因此,这个管理的平台的结构从大的方面必须有两块:保障殡葬事业公益性和政策性的行政管理手段,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管理手段。以下,我们按照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与讨论。

6.2行政管理分析

由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殡葬事业还是存在公益性的性质,由其公益性带来的政策性使我们必须要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进行管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和理性分析,我们认为,在行政管理中要处理好“行业规划、准入制度、责权划分”三问题。

(1)行业规划

过去,殡葬事业一直由政府垄断经营,效率低,发展慢,通过招商引资,打破了政府垄断的局面,带来了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投资商本身也得到了发展,实现了殡葬事业和投资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社会资本的进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如“馆址与公墓址规划、建设档次、投资规模、投资区域划分”等一系列行业规划问题。因此,作为行业的管理者,我们首先必须在行业规划上有所作为,并以此作为其它管理和发展工作的依据。要加强公墓建设,规范墓穴销售。公墓要实施总体规划,分片开发,要搞好绿化美化,防止青山白化,要不断提高墓穴的艺术含量,克服传统的高墓碑纵横排列拥挤的模式,逐步朝园林化方向发展。

(2)准入制度

虽然,我们确实需要资金,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资本也需要寻找出路,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我们不能“饥不择食”,特别是在现在将招商引资工作看成业绩的氛围中,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从殡葬事业的长足发展出发,有选择性的招商引资。换句话说,要建立殡葬行业准入制度,既要对投资商的资质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投资人的从业经历、职业道德(职业信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等。要对资金进入的程序加以规范,要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在多个投资人之间选择最具资格的投资人。

(3)责权划分

首先,是明确民政部门(或殡葬管理处)的责权范围。监督国家殡葬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既是民政部门(或殡葬管理处)的责任,也是国家赋予民政部门的权力。民政部门有权派员参加殡仪馆及公墓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有权按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殡葬事业发展基金及管理费;有权参与殡葬事业的最后盈利分配。同时,为了确保殡葬事业正常开展,民政部门有责任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有责任协调好殡葬事业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关系;有责任协助提供经营手续及各种证件,监制核发营销票据;有责任办理投资商委托和需协助经办的各种事宜,其费用应由投资商负责。

其次,是明确投资商的责权范围。投资商有责任按照合同规定,按期按质完成殡仪馆及公墓的建设;有责任接纳殡仪馆原有职工,并确保职工的收入不得低于殡葬改革前职工原有的总收入;有责任向民政部门交纳殡葬事业发展基金及管理费。投资商有权利取得所辖范围内火化、骨灰安葬及其它殡葬相关的产业服务,并取得各项业务的收费权。但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物价部门批准并且要在服务台的明显位置张榜公布。投资商要承担投资建设、经营管理期间的全部投资经营风险和亏损。

6.3经济管理分析

在社会资金兴办殡葬事业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商业性带来的经济性,我们必须用经济的手段来管理经济,而不仅仅是行政手段。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和理性分析,我们认为,在经济管理中要处理好“资产界定、利益分配、成本价格、合作年限、合作方式”五大问题。

(1)资产界定

专营权及土地使用权要进行评估作价,或者折价入股。民政局提供的土地,应参照当地同等土地市场价格确定并作为民政局投资额。专营权价值的评估,可参照市场经济行为中购买专利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的方式确定。购买无形资产主要目的是规避经营风险,殡葬事业投资风险比较小,一是由于存在民政部门专营权,且不需要交纳工商税收;二是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所以,从专营权的角度,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应该不存在“外商独资”一说,“合资或者股份”是自然天成的。对专营权价值的评估,可根据投资商投资额和“完全竞争市场下风险系数”[1](见附件)来确定。

(2)利益分配

由于人口规模、对于殡葬改革的认识水平、收入水平等的差别,各地的火化率和入墓率,会产生差别,由此必然是投资收益的大小、投资回收的快慢的差别。从江西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大中城市与小城市(主要指县城)差别上。大中城市火化率和入墓率高,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收快;小城市的火化和入墓市场容量主要来自农村,由于农民入土为安的思想依旧存在,改革难度大,火化率和入墓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投资回收慢。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投资项目,在投资收益的分配中要进行差别化管理。这个差别化管理表现在分阶段采取不同的分配比例。而这个阶段的确定,可以参考“盈亏临界点、投资回收期”[2]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在投资回收期以前,投资者的分配比例要大,甚至可以是100%;在投资回收期以后,可以按照股份的比例,或者协商解决。

(3)成本价格

首先,对火化必选项目的收费,全省应根据成本和低利润的原则,确定基本价格,然后允许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上浮或下浮一定比例,杜绝“死不起人、烧不起人”的现象发生,真正体现殡葬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对火化非必选项目的收费,可由市、县物价部门确定。

其次,在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经营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规,销售时要向丧户查验火化证、死亡证明书。不得预售,严禁传销和炒买炒卖。市、县物价部门要规定平民墓穴价格和墓穴比例,真正体现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真正体现殡葬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对其它墓穴价格允许市场操作,实行适度放开。

第三,对殡葬非必选的服务性项目丧户有选择的权利,不得强买强卖。要切实落实服务规范和岗位职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对骨灰盒、其它丧葬用品要实行民政部门登记,工商部门注册,物价部门审批价格等程序,切实加强对这些用品的监管,严防哄抬价格现象。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成本构成”[3]问题。成本构成问题是本课题中涉及的经济管理问题的依据,是我们构建管理平台的核心。在成本构成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殡葬宣传、殡葬执法等推动殡葬改革的费用应纳入成本构成。对殡葬执法队伍要进行恰当定位,殡葬执法队伍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执法职能,是国家事业单位。对投资商而言,殡葬执法也是一种市场营销。可以说,没有一支殡葬执法队伍,不加大殡葬执法力度,殡葬工作很难开展,火化率、入墓率也无法提高,这一点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显得更加突出。所以,投资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要从殡葬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殡葬执法队伍工资及其活动经费。这些资金,对投资商来说,是市场营销费用,对政府来说,是事业经费,既合情也合理。

(4)合作年限

合作年限要有一定的规定。考虑到殡葬政策仍在不断完善中,所以,合作年限不能太长,以不超过20年为好。据我们调查,那些合作年限超过30年,甚至达50年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属无效经济合同。《经济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有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或利用合同规避法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属无效经济合同。所以,对合作年限比较长的合同,可根据《经济合同法》,通过司法程序,修改合同内容,调整合作年限。合作年限的确定可以参考“投资回报测算模型”[4]来确定。

(5)合作方式

在经营方式上,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存在“合作、合资、股份制、买断经营权方式”等多种经营方式。但是,我们提倡规范的股份制形式。因为,前面的讨论告诉我们,经营权的存在使“股份制”自然天成,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在股份制经营方式中,可引进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代表民意的独立董事,使殡葬事业贴近民心,顺应民意,实现全民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我们反对“买断经营权方式”。买断经营权方式不利于政府监管,因为不管是实行合作、合资还是股份制经营形式,民政部门都可以派员参加殡仪馆及公墓的监督和管理,切实履行好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职责,而买断了,只有钱的关系了,与我们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殡葬事业的初衷相违。

7.对策与建议

7.1几点建议

(1)强调殡葬事业的公益性和政策性

殡葬改革包括葬法改革和葬礼改革,葬法改革就是推行火葬,葬礼改革就是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殡葬服务业是特殊的公共服务业,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应以社会公益性为主,特别注重社会效益。要从满足当地群众需求出发,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服务价格等方面体现出照顾多数群众利益的公益性。通过优质、规范、完善的服务来慰藉生者,稳定社会,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丧俗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明确民政部门(殡葬管理处/所)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正是由于殡葬事业工作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到目前为止,国家只赋予民政部门殡葬管理和经营的权利,也就是专营权。决不能因为招商引资中投资商出资比例大而放弃管理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殡葬法规、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才能保证殡葬改革得到健康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坚持社会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树立以丧家为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为逝者家属提供高品质的、完善的有偿服务,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不断改善殡仪服务设施,严防无序竞争,杜绝恶性竞争,为殡葬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来办殡葬事业

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投资商投资殡葬事业,既能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又给投资商带来丰厚回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但由于几千年来的丧葬旧俗思想在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推进殡葬改革难度很大,光靠民政部门、几个投资商及市场运作是很难推动的。殡葬事业改革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村委会的积极支持和协助。盈利是商人的本性,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的,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村委会要统一思想,不要因为投资商赚钱而眼红,要从利国利民的角度出发,明确自身职责,积极支持、推动殡葬改革。同时,民政、物价、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殡葬事业的监督,确保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确保其正确发展方向。

(5)构建一个科学管理平台

根据我们对于殡葬事业管理的行政分析和经济分析,我们建议,以“完全竞争市场下风险系数、盈亏临界点、成本构成、投资回报测算模型”为依据,构建一个将行政管理的“行业规划、准入制度、责权划分”和经济管理的“资产界定、利益分配、成本价格、合作年限、合作方式”相结合的管理平台,对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进行科学的管理。

7.2后续问题

(1)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西殡葬事业引入市场机制,对外招商引资后,仍与改革前一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也无须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据了解,目前广东殡仪馆的经营还没有放开,但公墓的经营完全放开,且公墓的经营要到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并交纳工商税收。这给江西及其它地方的殡葬事业带来了压力。江西殡葬事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地方民政部门(或殡仪馆)同工商、税务部门发生磨擦的现象时有发生。工商部门把改革后的殡仪馆当作外商投资企业看待,要求注册登记,交纳工商规费,税收部门则要求交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等。殡葬事业市场化不可阻挡,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进入这个特殊服务业,和工商、税务部门的磨擦也必然会增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国有统一的政策指导。也有的投资商认为,将殡仪馆和公墓注册为公司,并交纳有关工商税收,虽然对殡葬事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按照《公司法》运行,对投资商的保护更大。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为了使本研究对于利用社会资本兴办殡葬事业所提出的建议具有更加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认为,以下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研究:

——行政管理手段中的问题:行业规划、准入制度、责权划分;

——经济管理手段中的问题:资产界定、利益分配、成本、价格、合作年限、合作方式;

——经济管理手段中的计算依据问题:完全竞争市场下风险系数、盈亏临界点、成本构成、投资回报测算模型。

附件:

(1)完全竞争市场下风险系数。

完全竞争是指许多企业生产同质产品的市场情形。完全竞争的特点是:(A)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B)产品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C)企业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D)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E)生产者和消费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并可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完全竞争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市场类型,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是少见的,其根本特点在于所有的企业都无法控制市场的价格和使产品差异化。这特点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对企业来说风险最大的市场。人们引用“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正是用此来说明某些“非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垄断性市场,对于风险的规避和垄断性利润的产生。

完全竞争市场下风险系数是指一个非完全竞争市场在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风险,也就是一个非完全竞争市场的这种非完全性或者说垄断性可能产生的垄断性利润。

考虑到殡葬事业的特殊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火化量的多少和合作年限的长短。一般来说,火化量大(市县人口越多,火化量也就越大),合作年限长,投资风险就小,专营权带来的规避经营风险系数就大。这一系数应控制在10%-15%之间。举例说明,一投资商投资100万元于殡葬事业,如果风险系数确定为10%,那么,专营权价值为10万元。

(2)盈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企业处于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销售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因为,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所以,当利润等于零时的销售量即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即,0=单价×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也就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对于殡葬业的盈亏临界点包括“盈亏临界火化率”和“盈亏临界入墓率”两个:

盈亏临界火化率=火化固定成本/(火化单价-火化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入墓率=墓地固定成本/(墓地单价-墓地单位变动成本)。

(3)成本构成

确定盈亏临界点,如何计算成本是关键。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指的是不受殡葬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如折旧费、管理费、人员工资、办公费、业务费、社会保险费等。

变动成本:指的是随殡葬业务量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火化汽油费、墓碑材料费、其它殡葬用品的购置费等等。

具体成本的构成应该在按照国家有关财会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考虑殡葬事业的两重性的特点,根据具体的区域情况来进行调整来确定。

(4)静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偿还总投资所需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开始年数从投资年算起。投资回收期是反映项目财务上偿还总投资的能力和资金周转速度的综合性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年均现金净流入量。

其中:年均现金净流入量=年均利润+年均折旧

(5)合作投资模型。

合作投资模型:是试图建立“投资规模(I)、投资回报率(R)、合作年限(N)、年均投资回报率(r)”四者关系模式,目的是合理分配合作双方的利益、确定合理的合作年限。

即,R=N*r/I;或者N=R*I/r

从合作的单方面来说,比如,对于外来投资商和民政部门的合作投资中的外来投资商来说,其中:

投资规模——指投资商的投资总额;

年均投资回报率——指合同中协商的投资商单方面按一定分配比例的年均利润率,不是合作项目的年均利润率;年均投资回报率(r)=项目年均利润率(L)*分配比例(F);而项目年均利润率=销售量(S)*单价(P)-销售量(S)*单位可变成本(C1)-固定成本(C2)。

所以,

R=N*(S*P-S*C1-C2)*F/I

或者,

N=R*I/(S*P-S*C1-C2)*F;

关系模式有两种,分配比例有各年相同和各年不同两种情况,该模式可表示为:

N

N=R*I/∑(Si*Pi-Si*C1i-C2i)*Fi;

1

(i=1,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