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4 10:56:00

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状况调研报告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必由之路。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三结合,就必须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由松散的买卖型向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转变,则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和关键。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现状

近年来,市通过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现已形成粮食、棉花、油脂、水果、蔬菜、水产品六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截止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0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24家,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明显。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订单保护型。

即龙头企业以订单合同约定的保护价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这种模式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既发挥了农户生产方面的优势,又发挥了龙头企业加工、销售、市场方面的优势。这种联结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同时企业的生产原料也得到了基本保障。这是目前我市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采取的模式。以市白银纺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棉纺行业尚未走出困境,因而棉花价格很不理想。部分棉农对种棉失去信心,拟改种其他作物。此时,市白银纺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自身原料供应,主动推出了3.20元/斤保底价收购棉花的政策,增强棉农的植棉信心。2010年,恰逢棉花市场回暖,棉花市场价格较上年每市斤上涨了3.00元以上,市白银纺贸有限责任公司当初推出的保底价收购政策不仅稳定了我市植棉面积,而且让棉农得到了预想不到的实惠,亩均收入较09年增收近千元。

(二)合作服务型。

即龙头企业开始介入到农户的生产过程中。有些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自建原料生产基地或牵头自建合作社,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广大农户加入,积极向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龙头企业负责为农户提供种(苗)、农药、化肥、栽培技术、资金扶持、统一收购等服务。农户负责向龙头企业提供农产品,保证其质量。在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通过开展各项服务,保证了加工原料的高品质,提升了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也得到了龙头企业的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收入。目前,像宜昌雅源薯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宜昌雅源薯业是一家农产品红薯淀粉加工企业,现有年加工鲜红薯10万吨,生产加工精制红薯淀粉1.5万吨,红薯粉丝3000吨生产能力。为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该企业积极在我市白洋、仙女、安福寺等地建立原料供应基地3万余亩,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配套供应豫薯王等良种,并组织技术人员适时开展技术指导,组织专班进行统一收购。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如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政府部门是农业产业化的发起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农业产业化。农户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单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主体,也是龙头企业生产原料的供应者,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三者之间利益相联,互存互利,互促互荣,缺一不可。为此,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要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共赢”理念,共同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部门。

1、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变行政管理为服务指导和政策引导,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强化诚信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调动和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

2、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尽快壮大骨干龙头企业群体,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兴办龙头企业。

3、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建设步伐。加快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要在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

4、规范农企生产购销行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规范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及内容,使农企购销合同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二)龙头企业

1、更新利益取向观念。龙头企业要树立起“双赢”思想和共同致富、长远发展的利益取向,充分发挥自身带动能力,与农户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与农户之间结成互惠互利的关系。

2、构建多形式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完善“订单农业”。作为当前我市农企利益联结的的主要形式,在运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订单的履约率。龙头企业和农户要严格按照共同协商的订单合同开展交易活动。二是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方式。龙头企业应从产后经营走到生产前台。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农户负责生产,龙头企业统一供应生产原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企业与农户签定最低收购保护价。三是发展“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方式。这种机制有利于农户和企业关系的沟通和协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可投资或参股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双方建立相同的利益趋向,关系更加紧密,农户的农产品也有了更加通畅的销售渠道。四是建立股份合作制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积极吸收农户投资入股,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参股,形成新的资产关系,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股份为纽带,结成紧密的经济共同体。这样,农民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企业的员工,既能参与股份分红,又能因出售农产品而获得经济利益。此外,龙头企业还可积极探索利润返还、担保贷款等利益联结形式。具备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可实行利润返还和让利于农户。即龙头企业按照各参与农户交售农产品的比例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签约基地和农户,让利于农,真正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加强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步伐,采取多种形式,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由农户将新技术转化为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原料。

(三)农户

1、转变观念,树立长远发展的思想。农户要真正认识到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产品就不会有稳定的销路。因此,农户在生产经营中要把自己看作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同时,农户要树立起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履行双方订单合同规定,信守承诺,以诚信作为自己的经营之本,从而保障农企双方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2、积极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围绕本地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采取农户自办、农企联办等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组织,搭起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农户在农企合作中的话语权,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