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制造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30 02:39:00

县制造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制造业是指对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说,工业一般可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水、电、汽、热等供应业三大部分。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由许多行业构成。在我县列入统计的25个行业中,23个属于制造业。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工业化的主力军和现代化的发动机。面对实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省市相继出台了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我县就如何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使之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此我委专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我县主要制造产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县制造业的现状

近年来,*县坚持以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和富民强县进程为主题,以工业立县、民营兴县、项目强县、环境优县四大战略为重点,积极发展壮大食品加工、板材加工、机械铸造和电动三轮车等主导产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年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销售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41.3%;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利税总额6.46亿元,同比增长78.5%,其中实现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68.3%;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86家;规模工业总资产达到42.03亿元。

1、制造业主导地位突出。截至20*年底,全县规模企业186家,制造类企业达到183家,主营业务收入68.52亿元,利税总额6.52亿元,从业人员2.31万人,分别占规模工业总数的98.38%,94.5%,98.23%,101.02%和99.23%。在制造业中,按统计行业标准分类,木材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在整个行业中生产企业较多,优势明显(见附表)。

2、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根据《20*年*县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来看,我县规模工业从业人员中99.23%的人员在制造业从事工作,在183家制造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98.4%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3、产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县通过多年发展,产业集聚初见成效,从主要制造产业分布来看,目前机械铸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欢口、师寨等镇,并形成以欢口镇为中心机械铸造园。大沙河、范楼、首羡等镇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华山、宋楼、孙楼、王沟等镇形成了以木材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开发区、孙楼、常店等镇形成了以电动三轮车及配件制造为主的产业和正在开发区建设的化工集聚区,我县的产业集聚雏形已形成,产业链逐步完善,规模效益进一步增强。

4、老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全县老企业生产、销售的压力加大,走科技创新之路,标准化生产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开发了新产品、新工艺,加大了对产品研发的投资,并引进了现代工艺和设备,改造提升制造加工水平。我县以胜海铸造、冠华机械制造为主的的铸造业,近几年技改的步伐加快,增加了新工艺、先进设备,产能进一步扩大;以“飞虹”、“速利达”、“康尔斯”等企业为主的电动车产业,新上了电脉自动烤漆生产线,居国内领先水平。“速利达”公司征地百余亩,新建厂房万余平方米、新上大型电脉自动生产线、购置各种型号数控车床近30余台,“百事利”投资1.3亿元,新上30万台电动车和50万台电机;大力推行电动三轮车的“3C”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这些老企业的技改、扩建,增加新设备、新工艺,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5、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20*年底,我县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心实”;国家免检产品1件“心实”系列复混肥;省著名商标12件;省名牌产品5家;市知名商标21件;市名牌产品10家。说明企业利用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县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制造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就我县制造业现状来看,加工体系还不够强大,精密加工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做得还不多,产业链条连接不紧,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势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产业层次不高。我县工业结构的层次偏低,高加工度趋势并不明显。从我县工业经济实际运营状况,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仍然是支柱产业;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分配链条的附属地位,未能在开放的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特别是处于产业发展关键位置的企业主体,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其运营机制、人力资源状况、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微观运营主体能否在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已经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2、制造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从产品结构看,存在着结构性短缺,即一般加工能力过剩和高新技术产品严重不足矛盾。总体上依然没有摆脱产品“三多三少”现象:一般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而且产品、行业之间关联度小、产品链短,附配件、半成品的比重高,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3、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县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虽然有一定规模,但缺乏产业水准的优势,目前竞争日趋激烈,从资源竞争、产销竞争升格到资本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我县相当部分企业技术性投资不大、产品易于模仿,非价格竞争缺乏优势。如*县纺织品以纺棉沙为主,属初级低档产品,缺乏毛纺织品等高档产品,附加值少,效益不高;为国内大企业提供工程配件产品的我县铸造业,生产的产品也是低附加值、高能耗产品,缺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精细化工和化学医药基本上是仿制国外专利已过期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县出口的大部分食品和木材产品,总体还处于委托加工的低级阶段。这些传统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靠展开低价竞争,既影响了出口效益,又屡遭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的压制。

4、制造业产业升级还缺乏大量的人才支撑。从人才统计资料反映,全县每万人拥有人才599人,*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659人,而列全国县市之首的江苏昆山市已超过了1200人,这说明我县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非常紧缺,尤其是创新学术带头人、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人才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人才流动和引进还面临着一些困局;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引进人才滞后于项目引进,人才不足与浪费、引进与流失并存;适合创新人才的事业、生活居住、文化等人文环境尚未形成。人才问题严重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产业升级的速度,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短腿。

三、*县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部分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产业间能协调发展,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向着产业的技术结构和产业内部的综合生产率提高的方向演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实现*县制造业优化升级,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产业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制造业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相结合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快制定促进制造业发展专项政策。认真整理目前全县各级、各项产业优惠政策,根据产业特点以及国内主要园区的政策情况进行调整,实现政策的归口解释、归口兑现,扩大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尽早出台推进全县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县制造业的发展,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制造业。

2、制定制造业产业规划。根据*县制造业行业的特点、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搞好制造业产业升级改造的具体规划。把握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这条主线,以科学的发展观,组织编制好合理、可行的全县中长期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传统制造业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必须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时组织、协调解决有关项目进行中的具体问题,确保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项目的按期完成。此外,每个行业都要制定本行业的行业升级规划,如纺织行业可细分为纺、织、染三个行业,化工行业又可细分为基础原料、医药中间类、农用化学品、化工建材、日用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行业。政府必须对这些每一个细分的行业都做具体的发展规划,对其中一些低端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低端环节,则按照规划实施有计划的退出和转移。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在市场产品调研、信息分析、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制造业规模化。把主导产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型企业,作为推动*县制造业规模扩张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增强其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4、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制造业集群化。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升级制造业、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一是强化规划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使园区规划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与城区发展定位相融合。同时,按照产业特色搞好分区规划,最大限度地推动优势产业的集聚。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园内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建成一流的项目吸纳基地,凸现制造业增长极的地位。三是加大整合力度。坚持“小园区、大建设”的发展思路,对空间相近、产业相关、区域条件互补的镇乡工业小区,实行跨行政区划的联合开发,提高要素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加速形成若干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块状特色经济。四是创新开发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政府扶持、滚动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开发经营园中园,促成一批规模大、功能强的产业群落。

5、强化技术创新,推进制造业高度化。把强化技术创新作为促进产业高度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增量提升和存量调整两方面来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具体而言,一是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企业设备升级换代,加大对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前沿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高其产品技术含量与档次。二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代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制高点和前沿阵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改善投资软硬件环境,强化吸引外资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县应结合现实条件,放眼长远规划,早做研究,积极探索,强化亲商意识,深化完善服务,大力改善投资软硬件环境,克服不利因素,进一步保持和强化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其次建立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目前缺乏核心技术,技术创新能力低已经成为*县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县必将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过程,还要引进大量的国外技术。才能避免掉进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引进陷阱,掌握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再者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改善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条件。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工具,*县应着重培养三类孵化器:(1)综合性企业孵化器,即创业服务中心;(2)专业性企业孵化器,为特定技术领域的企业提供服务;(3)面向特定创业群体的孵化器,如高校科研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通过加快这三类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完善其基础设施条件。

6、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制造业国际化。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体系,推进引资平台的体制创新和功能优化,构建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和诚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创新引资方法,拓宽引资渠道和途径,逐步实现吸引外资从以依靠优惠政策为主向依靠环境改善、以单纯引进项目资金为主向引资与吸纳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并重的转变,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扩大外贸出口,继续实施外贸出口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扩大高新技术制成品的出口比重。

7、推进品牌建设。围绕建设品牌集群和专业品牌基地,以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价值为核心,整合产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品牌集聚,实现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配套。把实施品牌战略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结合起来,与提高产品质量结合起来,发挥品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品牌经济比重。对获得市名牌、省名牌、中国名牌、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县政府按相关政策兑现奖金。

8、积极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友好结合。传统工业化大多经历了一个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我县制造业要完成由传统产业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变。既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使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又要把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创造经济价值。制造业必须推进清洁生产,发展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真正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