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4 04:55:00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省、市、区委的统一安排,我区从*月上旬开始,到*月份,在全区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头脑,对于推进*谱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根据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着力抓好学习调研,本人通过围绕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开展学习调研感到,近几年来,我区街道、社区为搞好城市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街道、社区形成了工作联动格局。

一、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各街道、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工作方案,加强了领导,制定了工作措施,着力开展了各项工作。

1、街道、社区职能进一步整合

根据改革方案要求,街道、社区对各自职能进行了梳理,对有关机构进行了整合,街道内设机构改为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生办公室、财政所(新增)、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新增)共7个办公室,对每个办公室的职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街道下属社区管理中心(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市容所、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新增),通过改革,使街道新增了协税、护税,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等工作职能,进一步做大做实了街道,扩充了街道职能。同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了街道与驻区单位的关系,派出所按照街道行政区划,按“一街一所”设置,派出所负责人兼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工商部门在街道设立了分局,与街道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工作关系,税务部门的分局或科室也与街道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工作关系。

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的职能,理顺和规范了各组织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对社区工作实行了“准入”制度。对有关单位向社区乱下指标、乱压任务进行了约束,减轻了社区的负担。还不断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待遇,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

同时,街道也积极争取有关单位支持,共同加强社区建设,如洪都街道通过与洪都集团协商,解决了五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三店街道、徐坊街道、京山街道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协商,也解决了部分社区的“两房”问题。通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了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建设,使共驻共建的内容不断深化。

2、“四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各街道及相关单位积极围绕“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管理要求,切实推进了工作。

(1)构建了工作网络,按照构建“六级网络”的要求,重点加强了对党小组长、楼栋长、居民骨干的建设,建立了《楼栋党员责任区制度》、《楼栋党员联系户制度》等。徐坊街道对社区工作站实行“划片包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对工作站人员进行划片包户。为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与楼栋长、党小组长的联系,还制定了社区干部划片包户责任制、楼栋长、党小组长工作制度,为社区干部和楼栋长配备了民情日记手册。岱山街道按照民主程序选聘了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健全了社区工作研讨会、社区主任例会和楼栋长联系会制度,加强了对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

(2)推进了“数字化”建设,各街道以社区为块,以楼栋为单元,对各类数据进行了全面摸底,形成了各种工作台账,并进行了归档管理。徐坊采取了“层层包户、分级汇总”的方式,要求街办分管领导要掌握总的台帐,挂点干部要掌握社区的总台帐,社区工作站站长、副站长要掌握本社区的总台帐,并掌握本职工作台帐;社区干事要掌握本片区的总台帐和自身工作台帐,楼栋长、党小组长要掌握本楼栋的台帐。

(3)加强了“信息化”建设,街道加强了工作信息的上下沟通,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使居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反馈。街办采取了“领导、干部挂社区,社区干部划片包户,楼栋、党小组长包楼”的形式,使上级的工作任务和信息能够及时传达,下情能够及时反馈。楼栋长、党小组长要掌握本楼栋居民、党员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至少每天要走访一户居民、党员家庭,至少每周要向社区汇报一次情况。

(4)进一步完善了“人性化”建设,按照整体、全面、快捷高效的思路,着力打造了全方位、一门式服务的社会事务受理中心。设有城建环保、卫生防疫、房管物管、劳动保障、城市低保、法律服务、计划生育七个服务窗口。加强了街道综合协调办事能力,方便了群众办事。中心办公人员做到挂牌上岗、热情服务,文明用语、举止端庄。并制定了各窗口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制定了《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工作职责》、《社会事务投诉受理单》等,对接受群众投诉窗口工作人员实行AB岗制度。为加强辖区占道摊点整治力度,城管执法中队实行了错时工作,以保证重点时段、重点部位整治工作的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事务受理中心作用不够突出。“一站式”服务工作平台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城建环保、房管、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的人员不能按要求到位。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协调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能力有限,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零距离”服务还存在差距;同时群众对中心认知程度不高,遇到问题仍习惯向社区或职能部门,甚至新闻媒体反映,也不利于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功能的健全。

2、街道一级准财政不够完善。一是街道干部财税知识比较欠缺。尤其缺乏协税护税等方面的知识。虽然有关部门组织了一些培训,但街道干部财税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街道财力不够壮大。没有足够的财力真正为民办实事。三是小额税种征收难。街道缺乏有效的催缴手段,致使征收比较困难。

3、“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目前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初步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物业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但整个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发挥作用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物业管理进展缓慢。老城区困难居民集中,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为开放式楼房,缺乏组建业主委员会,推行物业管理的条件。二是部分有条件进驻了物业管理单位的小区,由于业主与物业的关系不和谐,使他们不能和谐共处。

4、“四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一是五、六级网络作用还不够突出。有些楼栋长、片长的人选是由街道或社区指定,工作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社区的居民骨干、党员户、文明户作用发挥有限;二是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区、街、居三级尚未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大部分社区都没有进入区域网,大量材料、信息仍靠人工收集、整理和传输,工作效率不高,重复劳动多;工作准入制没有很好落实,有部分部门仍不通过准入制给街道、社区下达工作任务,造成街道、社区工作量增大。三是数字化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各街道社区都已经配备了电脑,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软件管理,数据处理大多采用人工方式,没有充分发挥电脑的作用。

三、意见和建议

1、强化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功能

完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办公场所,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并赋予中心对交办事项的监督权和评价权,推动群众反映问题的尽快解决。部门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流于形式。

2、做大做强街道一级准财政

要进一步健全财政所工作制度,特别是预、决算制度,使财政所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轨道。要广开财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着力在壮大街道税基上下功夫,在培植引进纳税大户和稳定纳税企业上下功夫,在防止跑冒滴漏上下功夫;在小额税种征收上,赋予街道更多征管手段,建立街道与税务部门的执法联动机制,提高街道征管能力。要合理界定街道事权和财权关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增加街道税收分成范围和比例,增强街道财力,减轻街道的经济压力。

3、完善社区民主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社区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评议会承诺制、协调会责任制、听证会公示制等制度,使城市管理机制在多方监督、多方参与下逐步完善,形成长效管理合力。二是强化居民自治管理。以建立居民自治委员会(小组)为主要抓手,由房管部门牵头,逐步解决新老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

4、进一步健全“四化”城市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网络化”。纵向上:针对居民群众,形成街道、社区、居民自治(业主)委员会、楼栋长、单元长、党员户(文明户)的纵向管理网络;针对已成立党组织的驻地单位,形成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的纵向议事网络;针对还未成立党组织的驻地单位,形成街道、社区共建联席会的纵向议事网络。横向上:通过党建联席会加强与已建立了党组织的驻地单位的联系;通过共建联席会加强与未建立党组织的驻地单位的联系;通过建立街道商会分会加强与驻区非公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通过部门与街道、社区工作例会加强街道、社区部门之间的联系。二是完善“数字化”。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分门别类完善数据库、建立工作台帐,加快开发街道社区数字化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三是推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区、街、居三级网络建设,实现全区范围内信息资源网上采集、交换和共享;加大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便民、利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