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才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03 03:44:00

政府人才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年是“**”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人事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APEC会议倡导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创新机制,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初步实现了为“**”计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目标。

一、**人才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的人才资源状况在国内虽然仍具有一定优势,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照**到**年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初步确立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目标,**的人才资源状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人才国际化的总体水平偏低

在国际格局大转换的世纪之交,就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样,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都是人才开放度很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如在纽约的1400万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有280万人,占20%;在新加坡的900万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约有60万人,占15%;在香港的650万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有50万人,占8%。而目前在**的1300多万户籍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仅5万人,占**总人口不到1%。国际大都市一般应达到15-20%,即使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更加重视本土人才国际化,与国际通行标准比较,比例仍相差甚远。从吸引留学人员的情况来看,目前来沪工作及创业的留学人员有近3万人,约占全国的1/5,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资源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年,**围绕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重点开发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继续优化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石化、钢铁两大基础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建设和发展地区。

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级人才与人口的比例为0.51%,远低于美国的1.64%,日本的4.97%,新加坡的1.56%,法国的2.47%。从**人才资源的专业结构分布来看,前六位依次为:工程技术、教学、经济、卫生技术、会计、政工等传统专业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90%;而伴随加入世贸组织所急需的涉外法律、公证、翻译、都市农业、科研开发等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只占总量的3%。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批零、房地产、科研等领域的人才数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例如**年本市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17.8%,但房地产业的人才数量却比上年减少了,这说明人才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不对称性。由此看来,本市人才资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加大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力度是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面对入世,政府转变职能和公务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在本市开展的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中,本市参加外语口译培训的共有49500人次,合格的有5440人,通过率为十分之一。其中,全市通过高级口译考试的仅2611人,具有日语口译资格证书的只有236人;在**WTO事务咨询中心举办的WTO事务专业人才培训中,目前仅有147人获得初级证书。所以说,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力度,以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程度。

二、**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入世的前提下,我们的人事人才工作必须以全新的人才理念、全新的开发视角、全新的管理模式,围绕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来应对全球性人才的激烈竞争。

(一)加紧实施人才国际化集聚战略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将呈现三个新的变量:一是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知识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力资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国际社会对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层次的人才的竞争将空前激烈。经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吸引国际人才的新举措。例如制定完善吸引国外人才的立法、加大科研投入、为高级专家提供高额报酬等措施。面对挑战,**要达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要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加紧实施人才集聚国际化战略,构筑国际人才高地。

1、扩大国际合作,加快汇集国际智力

在引进国外人才,扩大国际合作方面,要按照党的**大提出的“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精神,大力发展与科技先进国家的合作研究,引进国外人才与引进国外智力相结合。有些高科技项目可以引进国际高级专家来沪开发,有些项目可以到国外去开发,包括到国外去建立研究机构、产品开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直接利用当地的智力资源。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冲破计划体制下的条条框框,解放思想,落实规划。

选择张江高科技园区、南汇国际深水港、嘉定国际汽车城和金山漕泾化工区等**将形成世界级的园区和产业,通过产业引进、课题引进、管理引进等模式,引进一大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咨询、软件集成电路、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国际人才。

2、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目前,来沪工作及创业的留学人员有近3万人。**可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把智力引进特别是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作为**跨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具体措施。具体来说,一是积极鼓励归国人员兴办实业,包括创办留学生创业园区,扶助留学生企业发展等;二是建立广泛的引智网络和海外人才库;三是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招聘、引智活动;四是建立人才公平竞争的机制,加快建立和推进国际人才市场化配置的机制;五是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理顺体制,在生活条件、经济待遇、子女教育、工作条件等方面制订和完善实用的配套措施等。以“柔性流动”为契机,创造一种更为宽松的氛围,让国际化人才在**进进出出成为寻常事。从机制上、体制上营造起有利于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良好人才环境。

(二)积极开展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战略

**要建立国际人才高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即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为适应“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了“三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了十大紧缺人才培训中心,“九五”期间,共培养各类研究生、本科生和成人高校生31万多人,博士后1800多人;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管理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人数达60万人次;派遣出国(境)团组407个,培训各类人才近3万人次。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职人力资本的层次,围绕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的外向度和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培养力度。

一是加大教育培训的外向度。向境外培训机构和企业适度开放本市培训市场,运用“合力式”、“引进式”、“混合式”等境内外合作办学模式,根据**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逐步有序地吸引境外机构来沪以合资、合作形式注册培训机构和举办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为**培养国际人才服务。

二是支持境外知名大学、企业及有项目、有品牌、有实力的专业培训机构来沪举办培训项目的洽谈、展示、推介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现代管理和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国际互认的职业资格制度。

三是课程内容力求国际同一性。目前先在技术标准、规范财税制度、经贸国际惯例、先进的管理方法等领域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发证力求国际通用或互认。

四是加大人才国际活动的参与度。为人才提供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机会。可以通过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实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组合,实行跨国经营,每年派更多的经营管理人员到海外企业任职;积极吸取外国企业人才开发的经验和做法,鼓励**经营管理人员在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合理流动,让更多的人才有机会接受外国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三)加强人才开发宏观调控

今年是入世的第一年。入世,首先面临挑战的是政府,是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制度和行政方式面临挑战。政府人事部门要以入世为契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人才开发宏观调控。

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宏观调控机制

一是适应人才分布多元化、动态化和人才流动国际化、柔性化的趋势,修订现有的人才统计指标,全面、动态地了解掌握全市的人才资源状况。

二是根据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和吸引、培养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需要,通过年度人才开发目录等形式,提出人才开发的专业导向、地区导向和产业导向。

三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海内外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来沪创业和发展,逐步在**建立国际人才高地。

2、建立开放、竞争、有序、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一是突出信息化。重点发展无形市场,以**人才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多级联网的国家人才市场现代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国内最大的人才信息网络,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二是发展多元化。鼓励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创办和参与人才市场竞争。逐步有序开放本市人才市场,积极培育和造就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中介服务集团,形成投资主体、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多元并存的人才市场格局。

三是推进产业化。促使人才市场成为一种自负盈亏的产业。包括人才交流的产业化、人才培训的产业化、人才评价的产业化、人才信息的产业化和人才派遣的产业化等。

四是形成规范化。制定有关本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建立人才市场专业执法队伍、实施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成立人才中介行业自律组织,使人才市场在法制化轨道中有序、规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