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党群共建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4-09 02:11:00

组织党群共建探索与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我县“两新”组织快速发展,迅速壮大,然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如何巩固“两新”组织中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党群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为,在“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以党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进党群共建一体化则是破题的关键。

一、“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的主要动因

㈠县域“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党群组织必须要有所作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县“两新”组织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还是在从业人员、经营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一是总量持续递增,行业领域逐步放宽。截至20*年底,全县共有新经济组织3946家,其中,私营企业248家,个体工商户3698家;经营领域由传统的商业、餐饮业、服务业逐步向制造加工业、高科技产业拓展。新社会组织69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3家,社会中介组织8家,社会团体28家。二是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显著增强。20*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有190家,100—500万元的有43家,500—1000万元以上的有7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8家。三是经济效益日益提高,构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两新”组织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

“两新”组织不仅是县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县域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空间,而且是维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载体。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培育好、服务好、发展好“两新”组织,是全县上下包括党群组织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活力优势的党群部门,必须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㈡“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建设薄弱的实际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在全县“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建设却明显滞后。一方面,党群组织组建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到20*年底,全县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基本上都建立了党群组织,但是,与全县“两新”组织的总量相比,建立党群组织的只占5.2%,90%以上的“两新”组织尚未建立党群组织。目前,全县“两新”组织共有党员516人,只占职工总数的2.8%。另外,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参加妇女组织的女职工、参加青年组织的年轻职工占应参加相应组织的比例都不超过8%,而且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更是相当突出。另一方面,党群组织活动难以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据调查,我县已经建立党群组织的“两新”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只有一半左右,而且活动的效果还有折扣。因此,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和群建工作显得极为迫切。

㈢“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各自为战的现状呼唤一体化共建的新格局

面对“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党群部门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各自为战的工作局面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做不仅有违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团建的精神,而且群团部门势单力薄,工作效果也不理想。二是多头并进制约经济发展。比如,单就组织建立来说,党、工、妇、团等组织分别到“两新”谈组织建立问题,话要说四次,会要开四遍,事要做四次。如果再加上各种活动,你搞一套,我搞一套,这样势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制约经济的发展。三是投入分散影响投入效率。长期以来,党组织和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组织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各建各的阵地、各搞各的设施,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相互挤压,制约了党群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党群共建,在保持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各自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二、“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的重大意义

“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发挥党群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活力优势,可以有效地优化“两新”组织文化环境、提升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和谐发展等等。因此,切实推进党群共建一体化不仅可以有所作为、有大作为,而且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实施党群共建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永葆党组织先进性的需要。

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如何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集中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以后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实施党群共建,切实推进党群共建一体化,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创新取得的成果,是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是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在“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工作,可以使党组织将群团组织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更好地带领他们共同为组织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两新”组织中推进党群共建一体化,既是使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的需要,也是一项团结、凝聚力量,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组织和谐发展的伟大工程。

第二,实施党群共建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化执政主体、夯实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优化执政环境等等,需要凝聚党内外的积极力量,分工协作、齐心协力来实现。

我们实施党群共建工作,要以开放的思路,树立大党建、大群建的意识,通过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兼顾,相互配合,达到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这不仅体现了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上的创新,也体现了党与群团组织的密切联系,使党群组织拧成一股绳,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因此,实施“党群工作一体化”工程,使党的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使党群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加强了党与广大员工的联系,巩固和扩大了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实施党群共建工作,是“两新”组织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共同打造。开展“党群共建”工作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完善党组织自身的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积极带领群团组织共同围绕组织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协同作战,为推动“两新”组织的和谐发展增添助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三、“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共建的有效对策

“两新”组织党群共建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党建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中解放出来,针对“两新”组织的特殊性,不断探索创新,寻求新的对策。

强化“四种意识”是搞好党群共建工作的基础。一是强化“职责意识”。抓党建、抓群建,这是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本职,抓不好就是失职,失职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二是强化“带建意识”。抓党建必须同时抓群建,“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必须同时筹划、同时组建,党建和群建工作的计划、方案要一同制订,工作任务要一同部署,检查考核要一同进行。三是强化“中心意识”。要围绕发展抓党建、带群建,做到有所为、有所成。四是强化“务实意识”。要坚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不增加企业一分钱的负担,努力通过自身的工作为企业和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抓住“四个重点”是搞好党群共建工作的关键。一是重点抓组织的建立。在全县所有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工作多么难,都要把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立起来。二是重点抓业务骨干的培养。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举办“两新”组织党建、工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培训工作骨干。三是重点抓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作用的发挥。通过构建工作载体,开展系列活动,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从而在业主和职工的心目中赢得了地位。四是重点抓检查和指导。通过定期组织检查,帮助“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高工作水平。与此同时,可以向全县“两新”组织派出党建、群建工作联络指导员,指导帮助其开展工作,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

健全“四大机制”是搞好党建带工建工作的保证。一是建立健全以县委统抓、各级党组织分级负责的领导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负责制、组织和群团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定期辅导、检查督导、宣传引导、派员指导的党建、群建工作指导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将党建、群建情况与干部实绩挂钩、与企业年检挂钩的激励机制。从而,为“两新”组织党建和群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机制和动力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