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党建探索

时间:2022-04-09 02:09:00

新形势下农村党建探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就要求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到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近几年来,湖北*土家族自治县主动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和思考农村社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应如何自觉适应这些变化和影响,从而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村党支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村务,不再直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村级集体便切断了收入来源。由于没有集体经济实力,不能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村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下降。探索和创新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寻找农村党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问题,已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坚持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区域化出发,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服务和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办法,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积极探索村社(专业经济合作社合一)、村企合一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改革党的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物质基础,提高运用经济杠杆抓党建工作和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之真正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组织者。在具体操作中,*通过集资入股,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资本的积聚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村党组织通过集体入股的形式,找到了一条参与经济活动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对经济工作组织领导,从而为实现村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政治领导创造了条件。比如,汉马池村党总支发起和组织农民成立了农产品开发股份制企业,动员农民以资金的形式入股。村集体以资金和场地作为股份,总支书记代表集体作为最大的股东被选进董事会,从而使该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保持在10万元以上。这种形式使农村党组织通过对农村经济的参与和领导,切实加强和改善了党对农村的政治领导。

二、积极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双向互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民或者进入乡镇企业或者进城打工,转而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开始分化从事不同的农业产业和行业。农村产业的不断分化发展,农民需要在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从事同一产业和行业的农民的联系不断密切、加深,共同的生产经营使他们相对集中在一起。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延伸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努力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的要求,以及农村的生产方式、生产力配置形式和农民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必须找准组织设置和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双向互动。为此,*坚持有利于加强党对基层组织领导,有利于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改变过去以居住地域就近设置党组织的方式,按照产业构架特点设置产业党总支(党委)以及产业和行业党支部。产业党总支(党委)在摸清每个党员从业岗位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本村拟设产业和行业党支部的种类,并按党员意愿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统一将党员编到各产业和行业党支部。产业和行业党支部一般分三种类型,即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类党支部,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建立产业类党支部,以党群共富联合体为载体建立协会类党支部。比如,*坚持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分别按照茶叶、烟叶、魔芋等产业化经营中种植、生产、科研、营销等行业设置产业和行业党支部,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农民党员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将相对分散的农村党员组织起来,既便于党组织开展活动,也有利于他们根据各自的生产特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党员居住分散、行动自由等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增强党组织活动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组织方式以至整个社会生活都出现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党执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解决农村党员活动难的问题,如何使使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怎样将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党组织必须建立在以生产经营组织为基础的平台之上,使每一个党员有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保持党组织活动的长久生命力。据此,*在全县普遍推行了以“专家+法人+农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以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原则,充分发挥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农户有进入和退出的自由。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网络当地的全部党员,既便于无职党员开展组织活动、又实现了党员个体经济利益;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是明确的、紧密的、集中的,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比如*的天蓬公司就是这种专业合作社的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实行公司化管理、契约化组织、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把商品猪放在农户家喂养,出栏时每头付给农户60元左右的报酬,平均每个农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还根据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生产经营方面的能力和特长,确定一批党员文化中心户、党员科技中心户,开展塑造“九种新形象”(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扶贫帮困的责任人、科技应用的引路人、市场信息的传播人、市场营销的经纪人、政策法规的讲解人、矛盾纠纷的协调人、公共财产的维护人)活动,并明确党员联系困难对象和帮扶任务。党支部对党员进行跟踪管理,依据党员发挥作用的大小和帮扶困难户的成效,对其做出具体评价。这种组织管理形式将党员和党组织联系了起来,把居住相对分散、行动相对自由的党员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当中;明确了每名党员的具体责任,使无职党员有事可做,能够发挥应有作用;把党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与此同时,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针对农村党员的实际需要,着力改善党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在抓好党员普遍教育的同时,开展实用技术或技能培训,丰富党员活动内容,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保证党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党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途径,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如何保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与党和政府的政策相吻合,怎样引导村民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农村党支部如何实现有效领导,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和实践。一是广泛深入地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努力做到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公章双签”、“财务三审”、“四组理事”、“五制监督”的办法。二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建立当选村民代表向国徽宣誓制度;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和原则精神明确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不合格村民代表进行处置的依据、程序、办法;把村民代表吸纳到“双建双带”工程中来,充分发挥作为生产大户、营销大户等乡土人才的村民代表的作用,切实增强村民代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完善以“一事一议”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必须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实行“一事一议”,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农村“两委”班子在领导方法上,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决策村级事务时,召开“两委”联系会议,坚持民主集中制,把加强党的领导与村民依法自治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四是全面推行议事恳谈会。制定乡、村议事恳谈会制度和流程图,为有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困难得不到帮助、有想法得不到倾诉、有矛盾得不到化解的群众,构筑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要求的村干部选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要求当家作主的愿望

党的基层组织要完成好带领群众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不断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增添新力量。过去,村干部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因而更注意对上负责,往往忽视人民群众的民主诉求;群众缺乏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这就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上级任命的村干部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而群众认可的人,又缺乏当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现象,由此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村干部选任方式已经受到了严重地挑战。有鉴于此,*在重德才、重政绩、重民意的前提下,大胆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头致富、能发展集体经济的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努力建设“经济型”班子、“发展型”班子、“务实型”班子、“团结型”班子;在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推行“两推一选”,使党员意志和民意有机结合,增强村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梯次配备的原则,确定村支部书记的人选首先考虑村委会主任,鼓励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使“两委”之间尽量交叉任职,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减少干部职数,增强“两委”合力。按照在群众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在党员致富能手中选拔干部,在干部致富能手中培养支部书记的思路,重点从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村企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农村后备干部,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加大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力度,逐步推行村主职干部“公职化”,改善和优化农村班子结构;强化激励措施,按照“多劳多得、绩效挂钩”的原则,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加大奖励工资的幅度,并由财政统一发放,逐步实行“公务员式”管理;实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