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2:25:35

新形势下

新形势下范文篇1

一、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德育可以称得上是五育之首。德育工作不仅仅包括学校的德育教育,它还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等。这也充分表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同时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历来十分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渐建立的关键性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德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即使他的科学文化水平再优秀,也不能算是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德育教育中要创新优化德育形式,真正发挥德育的功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优化

(一)借助学校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是专门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主阵地。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他们对老师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母,教师要巧妙的对学生的德育施加影响力,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再加上小学生同伴之间的影响,他们在学校非常容易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造成影响。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需要依托自身的教育环境上的优势,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氛围,从而为小学生的德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小学生心中的精神家园。首先,教师要利用班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实现德育的目标。例如,定期开展手抄报活动,黑板报的设计,优秀少先队员评比,让学生之间创先争优,增强先进学生在同学们之间的感染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以不同的德育教育主题,给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如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助人为乐、勤奋学习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小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感知。其次,通过各种宣传标语、宣传画在校园内营造德育的氛围。例如,在草坪上竖起“小草有生命,请不要践踏”的标识牌,在食堂内张贴一些爱惜粮食、文明就餐的主题画。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沉浸在学校的教育氛围中。(二)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庭。德育功能的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在学生教育中共同发挥主要作用,如果说学校是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家庭作为安居和休憩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渗透性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要想搞好小学德育工作,加强家校联系,让学校和家庭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更加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多方位接受思想道德的教育。(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当今社会,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构建与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平台方面,互联网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首先,对学校而言,以班级为集体单位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班级QQ群或微信群,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教师也可以提供自己的工作邮箱和帐号,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面交流的障碍,以此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此外,在家校联系中,学校还可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校园网站、家校通短信等方式进行家校沟通。这样的方式通过双向信息的交流。让家长和学校即时沟通反馈。学校通过公众号推送信息,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向学校回复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家长既可以在推送信息下以评论的方式发表意见,也可以单独对应交流。既可以同步在线沟通,也可以异步回复。这种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反馈信息、参与互动的交流方式,让更多的家长有面对面对话的亲切感,也更愿意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同时也为德育的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新形势下范文篇2

一、抓融入,形成大政工格局,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

在当前形势下,单靠为数不多的专职政工干部,是难以完成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生产经营融为一体,党委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实现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工会、共青团在党委的领导下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干部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其实,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行政工作的过程中,行政干部做得最多的是思想工作。比如:生产经营决策、日常工作部署、工作检查、监控等过程,时时刻刻在和员工打交道,其中相当部分工作是为了统一所有参与者的认识、明确作法等等。建立党委组织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企业员工思想队伍,形成大政工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有了客观基础。以人为本,潜移默化,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条件,把可能产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企业员工政治工作由"虚"变"实"。党政领导"一肩挑",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工会、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拓展倾听员工呼声的渠道,加强企业与员工的沟通。伟大的事业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与人沟通。帮助员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切身利益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上下贯通、机制协调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

二、选准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怎样才能选准切入点呢?只有从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入实际,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引导和说服教育工作,才能切准员工的思想脉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是富有感情和通晓道理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使员工自觉自愿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目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在发展、稳定方面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员工对深化改革中的切身利益比较关注,有的还有忧虑。我们就不能只讲"正确对待"的空道理。首先,必须正视员工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在积极促进个人利益实现的同时,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要使大家懂得,对个人利益关注和追求是正常的,但是,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全局的范围内加以考虑,脱离全局的个人利益追求,有可能使自己走入歧途。要让大家知道,在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利益格局正处于调整时期,某些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讲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才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要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使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员工,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讲大道理还要在联系具体实际上下功夫,既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教育人、启发人,又要解决员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只要我们把大道理与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联系起来,使两者互相渗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员工在细雨润物中明白道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感知和理解。

三、创新,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活力所在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新形势下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一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导致了企业员工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给企业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随着薪酬利益格局的调整,竞争上岗、转岗、待岗等给员工带来了危机意识。三是,员工八小时以外生活空间不断扩展、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媒体发展迅速,信息网络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员工多方面获取信息或多或少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以上都是现阶段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新形势下的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迎难而上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规律,实现自身的不断创新。

新形势下范文篇3

一、当前群众工作的特点

从全国县以上信访部门每年受理的各类诉求信访事项看,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矛盾内容复杂化。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利益诉求与政治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极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群众自发行为与敌对势力插手操纵相互交织,是矛盾的基本特征。一些信访群众不能正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盲目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不良心态,而且,群众诉求内容相互之间的政策关联性增强,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是矛盾形式多样化。一些群众不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到指定的接待场所反映问题,而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周边和地方党委、政府机关门前聚集上访;一些群众择机上访,每遇重大节日和重大政治活动,上访活动明显增多;境外敌对势力企图插手利用群众信访活动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情况也明显加剧。

三是利益诉求群体化。群众诉求虽然内容广泛、各有侧重,但绝大多数仍然是具体经济利益诉求,而且出现了诉求相同或相近的利益群体。从当前群众的信访活动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等方面。

四是潜在问题凸显化。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风险比较大的“深水区”,各种本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集中在现实的同一个时空中,经济体制转轨的问题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问题集中显现。从信访工作情况看,一些诸如劳动社保、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和传销等新的热点问题凸显出来。

二、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滞后。一是认识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基本的方法,但是有的党员干部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抓改革开放,群众都很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不灵了,由此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没人干、不愿干”的现象。二是宣传不到位。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凝聚人心、塑造精神支柱的重要手段。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的认识,如果正面宣传和引导工作做得不及时不深入,有时会因为一个偶发问题而引发一起大的群体性事件。三是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地释疑解惑,及时化解矛盾,而是使矛盾积累,或者使矛盾上交、信访上行,形成“末梢神经”出现的问题到“中枢神经”来求解决的状况。

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一是一些干部不善于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应该办好的事情办不好,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牵扯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大量精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制定政策不注重连续性、平衡性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一边推动发展,一边制造矛盾”的现象依然严重;三是群众观点和宗旨观念树得不牢,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工作不够,工作不深入不扎实,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不积极不主动,相互推诿、敷衍塞责。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群众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破除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思想桎梏,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一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做好群众工作的努力方向;二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使群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对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从制度上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工作没有责任主体的问题,形成“经常抓、抓经常”的长效机制。

要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要把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重点是提高“四个能力”,即提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善于通过释疑解惑帮助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提高解决和化解矛盾问题的能力,善于使群众通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相信并依靠党和政府;提高主导思想文化阵地的能力,善于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提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善于组织群众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把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让那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大有作为。

新形势下范文篇4

关键字:新形势纳税遵从

纳税遵从的研究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内收入署(Fs)委托国家科学院(NAS)开展纳税遵从水平的研究。1983年,美国国内收入署对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仅仅1981年,由于纳税人不遵从联邦所得税法,就导致了至少900亿美元的税收流失。此后,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有关纳税遵从的研究,我国在《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也首次正式提出了“纳税遵从”的概念。

一、纳税遵从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义务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的行为。纳税遵从度是指纳税义务人纳税遵从的程度。实现较高的纳税遵从度必须基于以下几个前提:一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财产、所得、经营收入以及应税行为、应承担的纳税义务比较清晰明确。二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认同。纳税人的价值追求与税法的价值目标相一致,纳税人对税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三是意识到偷逃税款等税收违章违法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这些规定规范和明确了我国公民纳税的基本义务,同时也明确了纳税遵从的法律规定。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对依法治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降低税收成本,保障国家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提高纳税遵从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纳税遵从的因素分析

(一)税制缺陷因素

税制缺陷的客观存在会对征税人、纳税人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复杂而广泛的影响,并最终生成种种税收不遵从现象。首先,征税人有可能利用手中职权与纳税人相互勾结偷逃国家税收,在征与不征、征多与征少之间以及税率高低之间,任意自由裁量。采用低税率,选择不征或少征。其次,纳税人也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避开税务征管,比如钻政策空子、攫取税收优惠,改变收入性质或调整入账时间,化整为零,“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需要强调的是,若某一纳税人利用税制缺陷“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很快就会有另外的纳税人争相效仿,使纳税遵从产生负面的“倍数效应”。

(二)政府用税机制因素

公民的纳税遵从度与政府用税机制关系极大。税收使用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税收使用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实际上就是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国家的财政支出过程主要是对纳税人缴纳税收的使用过程。我国用税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财政应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环保、基础研究、灾害防范、国家安全等,投入明显不足,发展受到限制。当纳税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不到最低限度满足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纳税对立情绪和对税收取向的不信任感,客观上造成了税收不遵从。2、公共支出的效益不理想。有些学者曾以“1/3的支出效益大于零,1/3的支出效益等于零,1/3的支出效益小于零”来概括中国公共支出的效益格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分散购买中的浪费;低效率的管制性支出;制度外运作的公共资金数量巨大,财政收入大量依赖非税方式筹措。同时,财政支出的监督制度缺失。总之,纳税人对政府如何用税缺乏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

(三)社会压力因素

社会压力,即因纳税不遵从而被不信任和遭他人鄙视给纳税人和征税人造成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对其进行的法律制裁。社会压力缺失对纳税人的影响是逃避社会义务和公民责任,更有甚者公然藐视税法,抗税不缴,干扰税收执法;对征税人的影响必然也是为国征税责任心不强,甚至有可能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由于长期封建观念及习俗的影响,就全社会而言,我国对纳税不遵从进行抵制和鄙视的社会风气还未形成,对纳税不遵从形成的社会压力还不够,依法治税的社会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

三、衡量纳税遵从度的具体方法

在税收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如何衡量纳税遵从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税务机关为了高效地配置征管资源以达到最大的产出,要将纳税人合理地识别和区分为纳税遵从度较高、纳税遵从度较低、纳税不遵从等类别,并针对不同情况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一)以税务审计数据衡量

这种方法以税务机关常规的税务审计检查数据为基础衡量。税务机关有针对性地根据一些信息分析确定检查对象。该方法可消除潜在的负担、减少机会成本和对纳税人的干扰。但在通常的税务审计检查下,税务机关往往挑选那些认为可能不遵从税法的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检查。所得到数据的代表性,与衡量纳税遵从度的目标不完全符合。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我国企业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但仍不能完全代表纳税人纳税遵从水平。

(二)以财务数据衡量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个纳税人或一群纳税人的财务数据在各期比较,或与另一些纳税人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以发现一些痕迹或趋势,以预测和判断纳税人是否遵从税法。其中的方法有: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利润率分析(包括毛利率、净利率)、资本结构比率分析(资本杠杆、净债务比重、净利息比重)等。一般来讲,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有差异是正常的,技术性的纳税遵从度可以通过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来分析衡量;需要的数据包括:实际税率、应税所得的会计利润比率、应税所得与总收入的比率等。

(三)其他衡量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对纳税人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和衡量纳税遵从度。经济学家运用这种方法,找出能够解释纳税人纳税行为的一些变量,包括:对遵从税法的理解、价值观和态度,预期的风险、不遵从税法的收益以及哪些事件和因素影响纳税人遵从意愿。问卷调查用来估算纳税人的不遵从程度时,其准确性受到质疑。

2、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偷税治理之中,研究者知道或大概知道纳税人的应税义务,他们将此与纳税人的实际申报进行比较。其局限性在于观察者观察的准确性。

3、模型分析。相对来讲,建立模型衡量纳税遵从度的好处在于,它成本比较小,只需要较少的统计数据。美国IRS研究开发了纳税遵从度研究信息系统(ComplianceResearchInformationSystem,CRIS)。这个系统运用回归模型,通过分析TCMP的有关数据,来研究评介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起初这种方法仅用来分析TCMP的数据,后来发展成以审计检查数据为基础的CRIS。

4、实验研究方法。即让研究人员做实验对很多影响纳税遵从度的因素进行衡量研究,以发现哪一种因素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更显著。实验的参与者在一定的偷税处罚率和税务检查的可能概率条件下,自己决定如何申报。但是,环境因素、参与者的代表性、参与者人数多少、结果和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参与者对待实验的态度等,使得如何设计实验成为难题。

四、提高纳税遵从的对策分析

影响纳税遵从的一系列因素如税制设计、税收宣传、公民意识形态、社会税收环境等,包含了良好税制构建的一些基本理念,即现实有限性与理想的延伸性;纳税人与税务人员的平等性;公民税收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所有这些理念都外化为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税制设计也应充分参照并吸收这些理念,在强调公民纳税意识提升的同时,反思税务部门理应提供的服务;宣讲税收法律权威性的同时,关注纳税主体的经济意识;强化税法意识的同时,考虑公民的税收道德意识。

(一)增强用税机制透明化,促进纳税遵从

建立健全纳税人对国家财政支出的民主监督制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财政预算执行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保障程序,明确规定民主监督的内容、范围、程序和方法,明确规定财政预算执行者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以及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应给予的惩处措施等。公开税收征收的整个过程,公开税收支出的整个过程,让纳税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和建议权。同时,还应建立制度化的财政支出决策听证制度、纳税人质询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布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及重大财政事项进展情况制度、财政支出审计情况公布制度等,把公共资金支出的信息及时予以公布,使信息公开化、本地化、社区化、在纳税人、立法者、管理者之间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增强政府用税的透明度。

(二)构建有效的税务稽查机制和税务处罚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制度实施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有效的实施机制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为都得不偿失,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从纳税人不遵从的情况看,有些人之所以选择不遵从,并不在于这些纳税人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在于不遵从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存在着诱人的差额。目前,我国一方面必须从法律上对有关罚则进行调整和修改,改变目前处罚标准偏低、数量界限模糊、弹性太大的状况;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坚决克服“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错误做法,加强对处罚中“人治”行为的约束。

从税收心理学的角度看,要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成本,不仅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而且要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可能比监督机制更有效且节省成本,更能够激发纳税人的主动性。要善于研究纳税人的纳税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遵从建立奖惩机制,对忠诚性遵从者进行奖励,对偷逃税者加大处罚力度。

(三)强化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

惟有赋予纳税人与义务相对等的权利,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成本,纳税义务才能得到更好的履行。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基本途径包括:1、在宪法中明确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在健全税收法律体系的同时,明确纳税人享有参与国家税收事项的各项具体权利,可以效仿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将纳税遵从成本最小化写入法律。2、建立税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治理权力腐败、权力滥用,约束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维护纳税人权利。完善税收执法程序,明确税收执法权运行的具体程序;建立以岗位责任为基础、以评议考核为手段、以过错追究为保障的税收执法责任体系:建立专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接受纳税人对税务执法活动的举报、上访和申诉等。3、完善权利救济系统,防止税收违法,保障纳税人实体权利的实现。首先,完善税收行政救济系统,健全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监察制度,保障纳税人对税务部门行政行为不服时,有权向上级税务机关或政府提起复议,或者对税务执法人员的个人违法行为,纳税人有权向行政监察部门进行检举和控告,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其次,完善税收司法救济系统,考虑设立专司涉税案件的税务法庭或税务法院,及时处理那些对税务行政处理和处罚行为不服的诉讼,提高审理效率,保护纳税人权益。

(四)建立完整的监督程序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征税人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象征;另一方面作为现实的消费者也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征税的效用可以是商品收入、财富、社会地位、权利、荣誉等利己因素,亦可为慈善、友谊、和平、社会进步等利他因素。征税人在追求公共利益等利他因素时,难以排除利己因素的存在,尤其在缺乏有效制度约束下,将很难避免会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税收,导致税收不遵从。对征税人违纪违规可考虑通过如下措施进行有效约束:一是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人员职责,规范执法程序;二是加强评议考核,建立科学、完善的评议考核体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职责或执法不当的行为人依法追究责任;四是加强督查,建立健全全面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专案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相配合的一整套执法检查制度。

(五)简明税制设计,强化纳税服务

新形势下范文篇5

一、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村党支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村务,不再直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村级集体便切断了收入来源。由于没有集体经济实力,不能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村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下降。探索和创新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寻找农村党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问题,已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坚持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区域化出发,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服务和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办法,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积极探索村社(专业经济合作社合一)、村企合一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改革党的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物质基础,提高运用经济杠杆抓党建工作和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扩大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之真正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组织者。在具体操作中,*通过集资入股,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资本的积聚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村党组织通过集体入股的形式,找到了一条参与经济活动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对经济工作组织领导,从而为实现村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政治领导创造了条件。比如,汉马池村党总支发起和组织农民成立了农产品开发股份制企业,动员农民以资金的形式入股。村集体以资金和场地作为股份,总支书记代表集体作为最大的股东被选进董事会,从而使该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保持在10万元以上。这种形式使农村党组织通过对农村经济的参与和领导,切实加强和改善了党对农村的政治领导。

二、积极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双向互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民或者进入乡镇企业或者进城打工,转而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开始分化从事不同的农业产业和行业。农村产业的不断分化发展,农民需要在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从事同一产业和行业的农民的联系不断密切、加深,共同的生产经营使他们相对集中在一起。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延伸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努力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的要求,以及农村的生产方式、生产力配置形式和农民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必须找准组织设置和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双向互动。为此,*坚持有利于加强党对基层组织领导,有利于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改变过去以居住地域就近设置党组织的方式,按照产业构架特点设置产业党总支(党委)以及产业和行业党支部。产业党总支(党委)在摸清每个党员从业岗位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本村拟设产业和行业党支部的种类,并按党员意愿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统一将党员编到各产业和行业党支部。产业和行业党支部一般分三种类型,即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类党支部,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建立产业类党支部,以党群共富联合体为载体建立协会类党支部。比如,*坚持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分别按照茶叶、烟叶、魔芋等产业化经营中种植、生产、科研、营销等行业设置产业和行业党支部,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农民党员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将相对分散的农村党员组织起来,既便于党组织开展活动,也有利于他们根据各自的生产特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党员居住分散、行动自由等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增强党组织活动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组织方式以至整个社会生活都出现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党执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解决农村党员活动难的问题,如何使使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怎样将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党组织必须建立在以生产经营组织为基础的平台之上,使每一个党员有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保持党组织活动的长久生命力。据此,*在全县普遍推行了以“专家+法人+农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以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原则,充分发挥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农户有进入和退出的自由。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网络当地的全部党员,既便于无职党员开展组织活动、又实现了党员个体经济利益;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是明确的、紧密的、集中的,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比如*的天蓬公司就是这种专业合作社的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实行公司化管理、契约化组织、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把商品猪放在农户家喂养,出栏时每头付给农户60元左右的报酬,平均每个农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还根据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生产经营方面的能力和特长,确定一批党员文化中心户、党员科技中心户,开展塑造“九种新形象”(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扶贫帮困的责任人、科技应用的引路人、市场信息的传播人、市场营销的经纪人、政策法规的讲解人、矛盾纠纷的协调人、公共财产的维护人)活动,并明确党员联系困难对象和帮扶任务。党支部对党员进行跟踪管理,依据党员发挥作用的大小和帮扶困难户的成效,对其做出具体评价。这种组织管理形式将党员和党组织联系了起来,把居住相对分散、行动相对自由的党员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当中;明确了每名党员的具体责任,使无职党员有事可做,能够发挥应有作用;把党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与此同时,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针对农村党员的实际需要,着力改善党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在抓好党员普遍教育的同时,开展实用技术或技能培训,丰富党员活动内容,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保证党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党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途径,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如何保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与党和政府的政策相吻合,怎样引导村民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农村党支部如何实现有效领导,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和实践。一是广泛深入地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努力做到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公章双签”、“财务三审”、“四组理事”、“五制监督”的办法。二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建立当选村民代表向国徽宣誓制度;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和原则精神明确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不合格村民代表进行处置的依据、程序、办法;把村民代表吸纳到“双建双带”工程中来,充分发挥作为生产大户、营销大户等乡土人才的村民代表的作用,切实增强村民代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完善以“一事一议”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必须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实行“一事一议”,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农村“两委”班子在领导方法上,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决策村级事务时,召开“两委”联系会议,坚持民主集中制,把加强党的领导与村民依法自治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四是全面推行议事恳谈会。制定乡、村议事恳谈会制度和流程图,为有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困难得不到帮助、有想法得不到倾诉、有矛盾得不到化解的群众,构筑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范文篇6

一、在挑战中求适应,找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立足点

当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经济组织,凡不能创造效益发挥作用的组织或机构都缺乏生命力,团组织也不例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行为,直接决定共青团工作的参与面、影响力、战斗力,因而大大削弱了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企业市场化行为和改革发展给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考验;另一方面企业比以往更需要团组织来发挥作用。因为,青年是企业的主体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团组织履行团结、教育、服务青年的工作职能,不论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共青团组织都有着其它组织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基层团组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由封闭走向合作,主动迎接挑战;由被动走向主动,适应企业发展。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的大局,紧紧围绕企业党组织中心工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企业生产、创造效益上来,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结带领他们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找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立足点。

二、在适应中求转变,找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

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来源于活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克服团的组织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等现状,从团的性质、企业的实际和青年的特点出发,注重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特别是要注意以下几个切入点:一是要从服务对象出发,在组织活动时,急企业党组织、行政领导之所急,想团员青年之所想,注重活动的目的性。二是从企业出发,减少大型、集中、投入大、程式化的活动,设计一些小型、灵活、分散、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活动,注重活动的实际意义。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在活动时间安排上,可由“八小时以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既避免与正常工作的冲突,又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扩大活动的参与面,注重活动的灵活性。四是要从结合点出发,把团的活动与企业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把团的活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赢得党政工领导和广大青年的最大支持和信赖,注重活动的渗透面。五是要从活动效果出发,突出活动的效益观念,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团结、教育、服务青年,放在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管理上,并以此作为检验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六是要从责任成本出发,组织活动的经费要通过收(团费)、拨(专项经费)、提(行政经费)、创(有尝服务)、联(工会等其他经费)等多种途径来解决,树立勤俭节约、力所能及的思想,花小钱办实事,花大钱办大事,花钱办好事。

新形势下范文篇7

1强化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意义

天津市人民医院于2003年由三家医院进行实质性合并而成,作为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的重点项目之一,被盛赞为卫生资源调整的标志性单位,由于医院特殊的合并历史背景,决定了强化医疗管理工作对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1医疗管理代表了医院外部形象和风貌新成立的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天津市西北部的医疗中心,自成立以来以严谨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对临床一线工作的支持,有效化解了医院运行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实践证明一套完善、高效率的医疗质量控制机制是全院工作人员保持良好风貌、提升医疗质量的有力保证。[1]

1.2医疗管理是提高卫生质量管理总体水平的基础医疗管理作为医院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医院的全部管理内容,是个软指标,但抓好医疗管理却是一个硬指标,它是确保新组建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内部安全、卫生服务质量水平的关键。[2]我院自重新组建后开诊以来,医院在发展中不仅面临着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更是面临着疑难的医疗问题,只有应对好这些问题,确保医疗安全的目标,才能推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3]

2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初期实践

2.1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新医院组合以后,对于医疗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通过积极营造以质量建院的良好氛围,使医疗管理工作逐渐走向精细化,从调整人员结构入手,使管理模式实现了直线式结构向扁平型结构的转变。在具体落实中,采用了行政管理树形层级结构,并实行单职制,建立由党委书记、行政院长为领导的决策高层,主管院长按照分管工作的角度,带领13个职能部门和2个党政部门开展具体工作。

2.2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院专门成立了医务处、质量控制处,建立、健全了医院质量管理和控制责任制,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医院质控及感染管理组织,成立了三级管理网络,使医院的质量控制工作逐渐规范起来,临床工作变得更加有章可循。自2006年以来,医院先后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使医疗质量体系日益完善和健全。

3提升医院医疗管理水平的主要做法

3.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要求制度是管理实施的前提保障,细化各种科室管理、医疗及护理制度是质量管制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建院后制定和修订了130多项制度,理顺和重组了各项医疗和护理流程30多项。从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入手,加大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日常考核力度。制定手术后病人的无缝衔接制度及麻醉复苏应急预案。重视缺陷管理,加强对死亡和纠纷病历的调查及缺陷分析并予以公示。落实医院学术委员会每月例行的死亡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及讨论记录归档制度和医疗巡查制度。

3.2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了减少住院病人检查、化验的等候时间,“零预约”规定相关检查、化验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CT、内镜等检查等候不超过一天。通过“医指通”可预约多位专家的专家门诊号。重点科室上午的门诊采取预约机制。

3.3完善管理体系,保障医疗安全医院坚持院长质量查房和专家质询有机结合,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强化药事委员会管理职责,特别是注重药品供应和临床用药的监管,建立合理用药评估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品种。健全了疫情报告管理组织机构,完善了传染病报病网络。出台术前的病情评估标准和急诊科危重病人的评分标准。深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特别是现岗病历完成情况的检查,并纳入每月的绩效考核。

新形势下范文篇8

一、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和监督,主要关注:一是对原始凭证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二是对原始凭证准确性、完整性的监督。三是对会计业务的处理与披露的监督。2.对企业的收支、预算执行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是确保审批程序完备,依照企业内控要求对财务收支项目审批手续进行监督;二是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责令其改正。对违反国家法规、财务制度等事项,依其性质轻重,应向相关利害关系人报告。3.对企业持有资产进行监督,以保证各种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会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监督,依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完善会计处理程序。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状态、资产完整具有管理责任,财务部门的责任在于实施其监管职责,确保账实相符。对发现问题,依据管理权限向主管部门报告,提出会计处理建议。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对会计事项进行监督,不止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还应关注于与会计事项相关的经济业务本身的合法合理性。

二、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在履行监督职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的会计监督相关法律、规范性文件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配套的管理细则和说明都没能跟上,“新制度,老方法”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法律法规等有着一定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之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人”等原因,使得他们的监督权弱化。比如现行的《会计法》,就忽视了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监督;再者,会计工作的不够完善使得相关法律约束力弱化。有法不依、有法不从的现象突出,比如会计造假、会计失真,各经营、会计工作者明知道法律禁止,但还是发生越权违法行为。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效力低下。我国大部分企业中都建立起了相应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但是其时效性与执行力远不如国外的大企业。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企业连最基本的内部管理机制与控制体系都没有形成,企业处在“失控”状态,自然而然就会带来上下其手、徇私舞弊、挪用公款等滋生出来的腐败问题。还有一部分企业的单位负责人搞不清楚企业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各自的含义,认为二者所起的是同样的作用,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自己应负起的责任毫不过问,企业内部管理摇摇欲坠。3.会计工作者专业素养缺失,对会计监督职能认识不深。企业的会计信息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会计工作者进行整理加工而成,因此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操守是否坚定在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时远远要大于会计专业技能。当前,我国会计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稳定和饱满,不乏会计工作者。但是据调查发现,我国的会计整体水平并不高,会计结构也不均匀,无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在我国的一些县级以上的大企业、单位中,会计人员有过半是中专以下学历,本科和研究生所占比例甚少。会计工作的常态化、程序化,让很多的会计工作者误以为会计就是简单、反复地记账、算账、报账,而对于自身的要求不高,不能自主学习风险管理、预算等会计工作,使得整体的会计水平普遍停滞不前。部分会计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做到恪守尽职,不能坚决地执行会计监督职能,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主观、客观都存在,比如会计工作者为自己的私利,贪赃枉法,也有是来自于上级的压制和指令,但笔者觉得主观原因应该负主要责任。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必须懂法、用法,必须用足够的专业技能在强权下不妥协,以正当渠道维护自己的权利、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等。

三、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措施

1.强化企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企业的单位负责人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一些负责人将一切会计事务和决定都包揽在自己身上,独断专行,直接指示会计部门干这干那,但是实际上出了问题后负责人最先开始推脱责任,使无辜的会计人员和部门成为了负责人不负责行为的后果承担者。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应该时刻保证自身的公正廉洁,对企业的资料信息做到心里有数并负全责,不对企业的会计机构以及个人实行直接管理,做到熟悉业务、了解企业、铭记自己的责任。2.完善会计监督的制度和法律,提高执法力度。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发展和成熟,会计监督体系也不断地完善。各类法律、规范性文件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政府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企业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等,对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和完善,但是为了提高这些法律的效力,笔者认为必须应该至少完善两点:其一,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与一些灰色地带,地方、企业能够自主把握的度是怎样,都要有明确的指示,避免有不法之徒“钻空子”,玩“擦边球”;其二,必须正式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法律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最高准则。任何单位、企业、个人不得以任何不合法理由凌驾于法律之上,对于这类不法分子,必须严格追究责任,给以法律惩罚。3.正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首先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战略意义,熟悉《会计法》中所明确指出的会计监督的实施目的。会计监督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关注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制约和管理,只有大力承认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人员、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控制。加强对会计监督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察,用应聘者真正的实力来确保会计岗位的实际意义,对会计人员实行监督管理,时刻关注每名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惩罚,给企业其他的会计人员一个明确的警醒。4.创建有胜任会计工作能力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监督质量。会计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其一,提高整体会计队伍质量,必须提高会计从业的门槛,持证上岗是基础,同时,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必须首先调查和评估任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以及法律知识,懂会计、懂法、有道德的队伍才是合格的会计队伍。其二,对企业的会计队伍要有系统的培训体系,注重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培养他们对新向题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其三,企业本身应该组织或者聘请第三方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会计人员业绩考核方案,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鼓励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检举,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效能。

作者:李欣 单位:郑州康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范文篇9

【关键词】新形式;档案管理;创新服务

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出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考虑,应当在新形势下积极对档案管理服务予以创新,使之与时俱进,为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因此,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面临的挑战

从新形势角度来看,档案管理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服务观念的挑战。社会发展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信息化,信息化在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科学、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此种情况下,要想使档案在社会服务中保持较高的应用价值,就需要对档案管理服务的观念予以调整,如此才能为档案管理服务指明方向,便于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二)服务内容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和信息的掌握是推动自身良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知识学习、信息浏览中来。此种情况下,为了满足社会及个人需要,应适当的调整档案管理服务的内容,如调整档案收集的范围、创新档案查阅方式等。(三)服务手段的挑战。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工作中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青睐于智能化设施的使用。此种情况下,为了满足社会及个人的需求,档案管理服务手段也将面临智能化的挑战,即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来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个人。

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创新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形势下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必然要对档案管理服务的理念、领域、手段予以创新。具体措施如下:(一)服务理念方面的革新。对于档案管理服务理念的革新,应当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准,提出市场化管理的服务理念。如此可以在档案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详细分析档案资料在市场之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制定档案共享机制,对档案资源按照需求进行分类,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保护档案资源,便于档案资源的共享。详细了解档案资源是否满足市场应用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及个人;统计档案资源在市场中应用情况,进而按照利用程度对档案资源进行层次划分,以便明确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服务领域方面的革新。新形势下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服务,还要对服务领域予以革新,即:1.扩大信息服务主体范围。上文已经提及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信息化,这使得档案部门要面对服务增多,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相应的档案管理服务应当扩大服务主体范围,尤其是在信息服务方面。2.发展档案产业。出于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良好发展的考虑,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资源予以开发,这也是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然,要想保证档案信息服务能够持续进行,还是要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如此才能以服务社会和个人为己任,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资源,良好的共享档案资源。3.实现资源共享。的确,目前档案管理服务已经注重档案资源共享。但是从社会及个人需求角度来看,档案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致使很多档案资源无法获得。为避免此种情况对档案管理服务的消极影响,还应当积极构建档案数据库及平台,将收集、整理、加工的档案资源第一时间保存在数据库之中,便于各部门或个人查找、阅览、下载。(三)服务手段方面的革新。为了使档案管理创新服务能够在新形势下真正服务于社会及个人,满足社会及个人的需求,还需要对管理服务手段予以革新,即:1.档案馆网站的建立可以为档案资源的查询提供便利。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来创建档案网站,那么人们只需要注册个人账号,就可以登录网站,搜索和查阅档案资源。2.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换言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可以对档案资源予以有效的管控,避免部门或个人查阅档案资源受阻。

三、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确定新形式给档案管理服务带来的冲击较大,使档案管理服务的理念、内容、手段等方面面临挑战。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对档案管理服务予以创新,使档案管理服务理念、领域、手段向信息化方向进行转变,满足社会及个人的需求,进而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王立敏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参考文献】

[1]郭玉英.对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3(21):143.

新形势下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管理;融合创新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构成中,酒店式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构成元素,酒店行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当前酒店行业市场竞争的影响。因此基于行业市场竞争愈加严峻的现实,酒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应该结合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等对酒店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创新,切实提升酒店管理工作质量,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酒店管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也必然会得到一定的增强,对酒店企业的持久稳定运行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受到前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酒店业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性特征,在初期发展阶段甚至主要用于接待外国来宾以及不同地区的政府领导干部,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控制,一般经营管理能力较差,服务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对酒店后期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限制性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步入到市场经济社会后,我国酒店业开始探索“对外开放”,由传统的单项服务转变为为社会上所有需要入住的客户提供住宿和休闲娱乐、就餐服务,酒店业的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新时期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兴盛,酒店业也表现出明显的蓬勃发展趋势,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酒店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然而,虽然基于当前发展机遇,我国酒店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从整体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酒店业的管理工作水平还相对较低,已经无法满足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甚至限制了一部分酒店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结合新的管理理念探索融合管理方式,改善当前我国酒店业管理能力不足现状,对酒店企业的服务功能加以拓展,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唯有如此,酒店业才能够在新形势下紧紧把握发展契机,逐步走向成功发展道路。

二、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融合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要想获得一定的行业发展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保证酒店的入住率和消费率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具体来说,逐步提升酒店入住率和消费率的方式基本包含增加服务项目和消费项目、对业务范围加以拓展、积极推行私人订制服务、对硬件设施加以优化等方面,只有对酒店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改革,才能够促使酒店业的入住率和消费率得到一定的提升。而这种全面改革的实施需要对酒店管理进行融合创新,以科学而全面的酒店管理工作对酒店各项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做出正确的指引。一般来说,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本质上就是对酒店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从服务的强化、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软硬件设施的优化等方面入手,为酒店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并且推进酒店各方面工作的创新都能够与地区风俗文化和经济发展相融合,保证酒店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使酒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得到逐步的提升,增强酒店入住率和消费率,为酒店行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管理能力的强化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取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融合创新工作的开展在促进酒店持续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新形势下对酒店融合创新的具体策略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酒店管理只有借助融合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全方位展现酒店的价值,保证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酒店应该积极探索融合创新的管理方式,为酒店管理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以创新

在新时期,要想切实推进酒店管理工作的融合创新,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对酒店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在酒店管理工作中全面渗透人性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尽量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员工在职业生涯方面的个人期望,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为酒店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酒店在融合创新管理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定期对员工实施综合培训,紧随时展潮流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加以强化,保证酒店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新时期社会大众的需求,增强酒店管理对客户的吸引力,为酒店的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二)积极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受到社会大众猎奇心理的影响,特色酒店往往会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因此酒店管理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自身个性特色加以开发,并结合实际情况创建个性化的酒店服务,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具体操作方面,酒店在创新个性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等,在酒店环境构建、管理服务创新以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加以创新,在展现地区风俗文化的同时,也保证酒店个性化服务模式能够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同,甚至通过客户的宣传在行业中树立一定的品牌,在增强酒店影响力的同时,为酒店的成功发展创造条件。这一酒店将山洞文化与现代居住文化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同。

(三)在酒店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沟通工作的重视

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探索还需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重视与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及时的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促使酒店管理工作价值得到一定的凸显,为酒店的协调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因此酒店在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沟通工作的重视,通过与消费者、员工和领导人员的全方位沟通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保证酒店服务质量得到逐步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融合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酒店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对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创新,才能够切实提升酒店管理质量,保证酒店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同,进而促使酒店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酒店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融合创新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科学的融合创新路径,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作者:贺晓德 单位:广东省粤侨企业总公司

参考文献:

[1]邵东风.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7):113

[2]赵玉静.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06-106

[3]冯珺.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要点[J].品牌,2015(10):208

[4]黄鹰.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2014(3):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