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时间:2022-10-19 09:50:00
导语: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掌握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分析和研究党员队伍的新变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我们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研究的部署和要求,由县委组织部领导牵头,各乡镇(场、办事处)党委组建调研小组,通过采取全面调查统计与重点解剖相结合,问卷调查与走访座谈相结合,分组调查与综合汇总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全县26个乡镇(场、办事处)的党员队伍和党建情况进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一、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主流值得肯定。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活跃,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应该说,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主流必须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性观念较强。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比较坚定。二是思想不断解放。中心意识、主题意识、务实创新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求技、求富的愿望。调查显示,广大农村党员的中心意识不断增强,把能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衡量一个党员先进性的主要标准。大多数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支部书记都有较强的争发展、快致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宗旨观念较为牢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特别是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时刻,大多数党员能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参与意识比较强。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并充满信心,表现为对某些改革失误的忧虑,对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和廉政建设的关心,希望社会稳定,党的事业顺利发展。调查中还发现,农村党员的政策法制观念比以往大大增强,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大大提高,在村务公开、村级换届选举等问题上表现最为积极。
2、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我县农村党员队伍主流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面对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县农村党员队伍还存在种种不适应,有些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当前,农村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年龄老化,党员队伍青黄不接,观念和知识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党员队伍文化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至**年底,我县共有农村党员14887人,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1874人,36-54岁的党员7335人,55岁以上的党员5678人,大专以上文化737人,中专(高中)3176人,初中以下10974人。又如,高陇镇共有党员799人,其中35岁以下的184人,36-45岁的152人,46-60岁的240人,分别占总数的23%、19%、30%。而61岁以上的240人,占总数的28%。就文化程度而言,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1人,初中448人,小学及文盲240人,分别占总数的14%、56%、30%。二是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淡化。一部分党员极少参加组织生活,放松或基本没有参加理论学习,理想灭失,信念动摇。表现为对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理解,对社会上的阴暗面如以权谋私、执法不公、干部作风、农民负担过重、社会治安、贫富差距扩大等不能客观分析,进而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动摇了理想信念,淡化了党性观念。单纯追求经济、淡化政治的思想被一些党员干部所认可,部分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只顾自身利益,认为政治上“无盼头”,对政治漠不关心。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创造力,党员的模范性和先进性难以体现。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了更加纷繁复杂的矛盾,对基层组织在领导农村社会发展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不少党员干部仍沿用旧的框框来应对新问题,对市场经济的到来感到无所适从。加上缺乏技能和特长,信息不灵,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带领群众致富更是难上加难。“自身不是鹰,难为领头雁”,党员的模范性和先进性难以体现,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削弱。四是农村党员管理较难。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少年纪轻、文化高、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能人”外出打工和经商,党员的流动性增强,党组织缺乏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如一些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外地流入打工人员或在私企中的党员,有的只交党费,很少参加组织生活,外地流入的打工党员也不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实际上已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成为“挂名党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存在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历史的延续,又有现实的成因;既受改革开放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又与各级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存在问题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是一个历史过程。
造成我县农村党员队伍文化层次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我县属贫困老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使得一些老党员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在年龄结构上的老龄化趋势则跟发展新党员较少有关。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发展新党员上注重“三高一低”,但受历史的影响,要改变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当前影响农村党员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民入党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某些贫苦落后地区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员很少。在经济发达的乡镇,人员外流较少,流入较多,在发展优秀人员入党的选择余地上自然较广。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村,年轻有文化、能力强的农民外出很多,吸收新党员很困难,影响了整个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三是缺乏做好思想政治、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工作。
2、受外客观环境影响,给农村党员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
少数农村党员受所处社会地位和自身素质限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完整、准确的理解,往往通过身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认知和判断,容易因认识上的局限性而产生困惑,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政治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他们受商品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重“利”轻“义”,只讲实惠,讲报酬,忽视了讲奉献。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反面教材;个别地方决策失误、工作不实,使一部分党员产生偏激心理;农民增收困难,负担过重,使部分党员对党的政策感到困惑;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偏弱、偏软,使一些不合格党员留在党内,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3、主体素质偏低、教育方式落后、管理缺乏创新,影响了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农村党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强弱取决于他们素质的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的主体是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党员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存在小农经济思想,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表现为对科学理论、形势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工作定位不准,观点阐述不清,甚至掺杂个人观点,客观上造成了党员对许多现实问题的困惑,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抱着老传统、老观念不放,凭经验办事,使党员教育停留在浅层次的水平上。另一方面,教育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工作倾向于简单化、形式化。大多数农村基层党支部长期采用集中上党课、读报纸、学文件等形式,缺乏生动性和说服力。在教育方式上,侧重于我说你听、我令你行的单向灌输方法,不注重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力,忽视了党员个体的差异和教育的时代特征。一些农村党支部对外出务工的党员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不明确,对党员的有关情况不了解,缺席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放任自流,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管理与监督,使党员管理出现“空档”。
三、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根据农村工作的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保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着眼未来,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
1、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党员,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发展党员工作要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好选人标准。当前的标准是必须政治坚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只有确立这样的观念,我们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的方向。其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优秀非党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第三还必须突出发展重点。要继续把农村和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作为发展党的重点“地带”,并重视发展那些年轻、有文化、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愿意回本地创业的农村“能人”为党员。特别要注意抓好后进村、经济薄弱村和多年不发展党员村的发展工作,以促进这些村的经济发展。第四要健全党员联系户制度,要求每位有工作和活动能力的党员,确定联系一些人员,通过平时的宣传、联系、交流,及时发现、培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扩大选人的渠道。
2、以思想教育为主导,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首要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使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当前,针对农村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重点应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借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抓好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教育党员。二是对党员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一方面,进行国际形势教育,使党员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另一方面,进行国内形势教育,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大政方针,特别是一些涉农政策,要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并通过他们及时地向群众宣传。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党员认清形势,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以实践为途径,大力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问题。削除党员从众心理,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充分尊重党员民主权利,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加强对党员的民主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积极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员议事制度、党支部向党员报告工作制度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发挥党员的参政议政作用。二要拓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形势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容有新的时代内涵,即党员要当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生力军、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农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此为根本,高标准,严要求,当好遵纪守法、维护稳定、无私奉献、致富群众的表率。三要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农村党员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基础上,将致富重心放在带动、帮助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上。党组织要鼓励党员个人开办企业、外出务工经商,并培植种养大户,通过他们带动群众致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四要积极创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舆论环境。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导向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党员、鼓舞群众。
4、以严管理、重关心为手段,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员管理,必须“严”字当头,切实体现从严治党的工作方针,这也是解决当前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党员不注重自我学习、改造又得不到组织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必然分不清是非,站不稳立场,甚至违法犯罪。要严格党组织生活,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切实关心党员,使党员时刻处于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下,时刻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目前,农村中流动党员较多,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加强对流入、流出党员的管理,既是党员教育本身的要求,又是为流入、流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入党提供平台,为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注入新的活力。要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完善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若干规定》,对流入、流出党员以及离退休回农村老党员的教育管理等予以统一规定。一是及时接转好组织关系。对离退休回农村的老党员和外来务工党员,要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并根据就近方便原则,安排到相应的组织;对外出务工党员,时间长的及时转出组织关系,时间短的,开具党员证明信,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定期进行调查了解,确保这些党员“人行千里有党管,风筝高飞不断线”。二是优化服务。对流动党员登记,建立档案,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可发放党组织连心卡,上面写上乡村两级党组织有关联系电话,方便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三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或党小组。可在流动党员较多、符合建立支部条件的地区建立流动支部或党小组,开展党的活动,这样,使流动党员有个温暖的“家”。另外,要注重加强对回农村的离退休、下岗职工党员、在村支两委退任的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离退休、下岗职工党员以及退任的老党员过去是党的宝贵财富,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作出过很大贡献,如今老了、下岗失业了,生活很艰难,昔日的那种光荣感没有了,党组织也不管自己了,影响了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和依托感,进而影响到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要想办法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让困难党员真正体会到组织的温暖,让群众感受党员的无尚光荣,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 上一篇:两委换届选举会议讲话
- 下一篇:双建双扶办点联系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