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8 02:03:00

国税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建设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基础。基层建设的强与弱,关系到国税事业的兴与衰。通过这几年的基层建设所积累的经验体会,我们感到,基层建设需由一个完整的基层建设理论支撑,从而形成相对稳固的理论基础和建设方向;而同时基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变数,在不同的时点上因势不同而需因时而变,转化成不同的具体的建设内容。因此基层建设中因时点不同派生出现的方向性、倾向性的情况也就值得提出来并加以重视。

一、关于年龄结构问题。自国、地税分设成立之后进人问题得到严格控制,经过近10年的时间,干部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以我们句容市局为例,现有在编干部平均年龄40.14岁,其中45岁以上的占有比例已达26%,30岁以下仅占10.5%。而同时因国家公务员在编指标因素影响短期内不会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将更加明显。按照人生价值轨迹规律,一个普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在接受新生事物的程度和工作精力及完成工作的热情等方面,将因年龄限制受到影响,因而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些同志业务上不是不想学,但学不进去;工作上不是不肯干,但力不从心;能力上不是不愿提高,但适应不了;一些工作年轻同志干得多,年纪大的同志只能干得少;一些业务培训考试,老同志就很难适应年轻同志的起跑线。等等方面给我们在基层建设中提出了新的课题。

国税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靠干部。干部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需要长远规划,近期建设,以避免再过10年队伍出现年龄层级明显、青黄不接的状况。一方面应积极在现有的基础上盘活队伍存量,通过优化人力配置资源来达到队伍增量;另一方面要适度增加新的血液,以增强队伍活力。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不同年龄结构的干部按照人的能力不同,予以优中搭配,并根据岗位重要程度和岗位工作量因岗设人,达到优化组合。年龄大的同志可以少工作量,但不降工作质量。二是通过个体优化推动群体优化。按照“木桶”理论,木桶最大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最短的那块。干部素质总是参差不齐。这就需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重点,以多元化的组织手段、多层面的教育方式、多形式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干部素质。首先让年轻同志和一部份老同志在业务上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和促动其他同志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大力倡导岗上竞争。竞争上岗固然是选人用人的好机制,但要消除“船到桥头车到站”的误区,必然提倡岗上竞争,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不能谋其职的,就可能会在下轮竞争中失败。从而使干部始终处在满负符运转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为国税事业出力流汗。四是适度增加新的血液。在进人有限的前提下,首选一些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以此调节年龄结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融入国税群体之中,满足国税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关于业务培训问题。近几年来,因形势要求,国税系统自上而下组织相关业务考试,其目的是提高干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适应形势要求的能力,这无疑是件好事,基层也非常欢迎。从业务培训角度来说,业务培训考试的效果在于其计划性、目的性和周期性,最初的实施和最终的结果兑现应是一致的;同时在一个周期内不同的时点上侧重于不同的重点。一方面若最初的实施和最终的结果兑现不一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同志学习业务的动力和参于考试的热情,会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学习和结果不一样。重视程度也将在下次考试中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若考试的频率和密度过大,则可能会出现穷于应付考试的现象,又势必影响工作精力。再有,若周期内的重点更迭较多,势必要为考试让路,腾出时间和精力培训,又会使基层的业务培训计划受到影响。一些国家公务员所必须的轮岗培训、任职培训和业务更新培训也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笔者认为,在培训上,一是要有计划性。从目前形势发展变化来看,培训以三年一周期较为适宜。以省局为主导制订培训大纲,提出具体的培训要求和目标任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不得更改。各地据此制订实施细则,三年后通过考试实施大检验。二是要有针对性。应对目前干部普通存在的业务薄弱环节和迫切需要或即将需要的业务知识大力度实施培训。三是要有分层性。按处级、科级和一般干部分层突出培训实施主体和应达到的业务水平实施培训。四是要有严肃性。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国税工作,所以培训效果值得重视,只有培训目标和考试结果相一致,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效果。

三、关于政治思想工作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国税部门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干部必然接触市场同时又受市场影响。市场首先是一个物质的市场,因而干部在群体中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和追求物质的增量作为一种正当需求,将与国税与时俱进成正比攀升;市场运作是公开的、透明的,因而一切国税工作都将在一定范围内具备规范性、程序化的特征;市场发展也是多变的、具有风险的,因而干部的思想意识也具有层次性,一种事物都会派生出多种观点和看法。加之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治税进程的不断推进,干部职位上的减少、经费使用上的困难、任务完成压力上的加大和执法责任承载限度上的增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干部,这就给政治思想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赋以新的内容。简单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式、指令式的方式不仅难以奏效,而且还会有相反作用。当前的政治思想工作一要强调物质化,即保证干部的正当利益,同时重视干部需求,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立以奋斗目标、价值观、使命感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取向,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注重精神化,即要注重为干部创造更多享有社会公共资源的机会,加强基层投入,改善办公、生活环境,解决干部实际问题,使干部以健康人格和篷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三要人性化,即能够民主的平等对话,凡事多集思广益,多倾听底层呼声,以组织上的真诚换得支持。四要多样化,针对干部不同的文化、性格、气质和所处的环境,有的放矢的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关于征管改革的目标定位问题。国地税分设之后,国税部门即进入了一个改革高潮期。无论管户到管事改革、机构扁平化改革、执法权上收改革、信息技术应用改革,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改革初衷,达到了改革目的。改革使国税系统受益,国税事业发展。从微观上,改革解决了发展中的问题,也衍生出新的问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宏观上,改革的目标定位应只有一个,即系统内最终的征管模式只有一种,工作标准只有一个,执法程序只有一套,信息应用只有一个平台。这是由国税部门的执法性质决定的。若征管改革没有最终的目标定位,一方面基层势必百花齐放,作为一个时点上创新固然增强了活力,但放置于一个时段上也可能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导致基层中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情况,产生改革何去何从的疑惑和对改革等待观望的态度。这是因为改革需要投入,基层总想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要解决征管改革的目标定位问题,应当在全省范围内做到四统一,一是统一征管模式和改革目标;二是统一制定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三是统一制定工作规程和业务流程;四是统一制定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以达到征管改革预期效果和目的。

五、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化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是其重要标准。可以说,国税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并且已成为税收工作的主流,无论金税工程的推广,税企银库的联网,软件平台的升级,征管数据的集中共享,都是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国税作为执法征收部门,其对象是广大纳税人,因而国税信息化建设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广大纳税人能否同步适应的问题,即单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致性问题。事实上国税建设步伐快于纳税人的适应步伐,在促进纳税人提高的同时也受到纳税人水平的制约。从纳税人来说,一方面本身没有内在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可能自主学习。如基础信息录入中因纳税人素质不高而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给国税干部核对增加了相当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影响今后数据的综合分析质量。另一方面,信息需要集中,在广大农村交通不是十分便利的条件下,将增加纳税人的途中时间,无疑也将增加社会纳税成本。因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注重,一是在注重提高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纳税人的适应能力。内部强化信息化基本理论、操作知识系统培训,造就一批既懂微机又精业务的技术支撑型、双重业务型和层级管理型干部队伍。外部则要加强纳税人的培训,使纳税人掌握国税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内外互动促进国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迈向更高层次。二是在注重提高信息网络覆盖宽度的同时注重方便纳税人办税。内部加快税企银库联网步伐,全面推行电子申报和税企银联网工作。外部则要以纳税人为中心,优化服务,简化、优化办税流程,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最优化。三是在注重提高信息增值利用的同时注重信息对纳税人的利用。一方面加强对税源、税款征收、重点税源等信息的增值利用,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纳税申报、开票征收、划转税款的监控、结帐入库等连续环节的过程监控,达到在运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监控中提醒纳税人并实施税收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