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转型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24:00

政府转型调研报告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拥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并不断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转型。作为生产关系构建核心的政府职能,必然需要不断转换职能、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步伐,才能拥有调控能力,保持发展活力。政府职能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每一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工作重点。现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政府职能改革的步伐也随着加快。当前政府职能正面临着由经济建设型为主向公共服务型为主的转变。如何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出发,进一步理清“十一五”新时期税收事业工作思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新时期税收工作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问题所在”。在改革攻坚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已成为各种矛盾汇集点,推进政府转型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政府转型即为其中之一。

(一)从外部大环境上看,政府转型是适应全球化政府改革潮流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改革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任务更加迫切。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与非盈利组织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浪潮的推进下,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世界性公共管理改革潮流,推动了行政管理从“以政府为中心”向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转变。应该说,公共管理潮流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政府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对我国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已经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要顺利实现我国的社会转型和升级,政府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重新明确自己在社会转型期的职责,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比如,不仅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且要不断给社会群体、个体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不仅要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更加需要程序公正、依法透明等等。

(二)从国内大环境上看,加快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转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

勿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退民进”市场化改革,我国在重塑市场主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市场方面,行政性配置的要素仍较多,这在金融和土地市场方面尤为突出。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政府转型密切相关。离开政府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化,不切实解决政府“越位”主导资源配置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政府转型,才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三)从技术发展动力上看,推进政府转型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各国重塑政府的利器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推动政府的组织管理,不断对政府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管理和服务模式、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和调整,建立与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也就是说,把以集中管理、分层结构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大政府,转变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型政府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重塑政府的重要方向。比如在新加坡,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医疗、商务、交通、住房、就业等各类信息和服务。又如美国,通过电子政务构建了一张包罗市、县、州、联邦以及各行业在内的超级政府网络系统。因此,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构造一个适应信息时代的政府,必然需要推动政府转型。

总的来说,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既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是消除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需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实现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本质上看,政府公共服务转型是一场大规模的公共治理变革运动,税收治理创新应该是政府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

(一)政府转型要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管理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公共需求方兴未艾,但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弊端,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从以前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供给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的矛盾”,如何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是政府转型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政府部门及广大公务员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政府改革,给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最坚实的保障。与此相应,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税务部门也要以纳税人为中心,将为纳税人服务和公共服务有机统一起来,优化税收服务机制,改进纳税服务方式,创新纳税服务模式,通过深入创建“服务型税务”等活动,切实促进税务机关职能的转变。

(二)政府转型要以公共管理(行政)为指导。美国学者M.P.托达罗认为,“公共行政是发展中国家最短缺的资源”。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行使公共权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全社会实行公共管理与社会管理。推动政府转型,必须按照十六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从优化政府公共治理出发,把握公共行政的发展规律,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设置政府的职能、设计政府的运行机制,将政府职能集中于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来,通过全面推进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推动地方政府真正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学习研究,并从税务管理体制、职能、方式、机构、人员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转型要以电子政务为依托。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府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都得到广泛发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也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将政府部门与企业、公民联为一体,节省政府管理成本,并为政府机构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开放创造条件,同时也促使政府系统对信息反应更为敏捷,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与之相适应,税务系统要顺应电子政务的发展潮流,依托“金税工程”建设,加快电子税务发展步伐,促进税务信息在系统内部、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进行双向传递。要以满足社会对税收公共服务的要求为出发点,通过电子申报、税务网站等途径,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办税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税务管理的透明度,方便纳税人,切实推动税务机关职能的转变。

(四)政府转型要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为保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还要相应提高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治理能力。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尚未破题。从根本上来说,与许多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密切相关。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理论宣传,观念更新,以及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规范政府行为,为推动政府转型、职能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税务系统应该深刻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考核,优化税务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全面提升干部依法治税能力,为促进税收治理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

三、把政府转型与税收治理密切联系,对深化税务公共行政改革既有深刻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民主化是当代国际四大潮流,他们交互作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纪。我们的政府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的。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一转型中,我们还缺乏相应的现代管理的理念,政府管理能力和人才结构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服务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确立。如何完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都在逐步形成共识。税务系统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过程中,不可能置身其外,必须审时度势,在政府改革历史性推进的关键时刻,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出发,进一步理清税务工作思路,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全面强化系统的公共服务职能,从而适应社会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

(一)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确立与公共管理相适应的人性化税收服务理念。随着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变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转型和创新,已经成为政府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的当务之急。公共政策的效果往往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参与程度,这就需要赋予民众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完善公共政策程序,使相关者的利益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税务管理部门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人性化的税收治理转变,使税收政策的执行以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因为税收政策执行方式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税务部门的形象,关系到广大纳税人和税务部门的关系。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经常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的执行由过去的强制性手段逐步转向人性化管理,以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管理方式已经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文明治税、人性化管理。

(二)以科学规范的手段构建与税收治理相配套的完善服务体系。随着政府职能转型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本身成为改革的对象。税务部门要淡化权力意识,充分认识搞好服务才是提高税收治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立明确税收服务的管理部门,以及利用全面的服务考评机制,自上而下科学适用的服务规范和办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等。同时通过建立各类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税收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将税收服务落到实处。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我们的税收服务还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服务硬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服务的软件仍徘徊在礼节性的阶段。由传统的税收监督打击型向税收管理服务型转变,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许多基层国税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不断采取措施、探索路子,深化税收服务。今后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应该继续从制度和机制上入手,将税收服务贯穿于科学化的税收治理工作的全过程。

(三)以更加明确的分类与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公共税收治理的质量。一是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在税收治理过程中,广泛征取纳税人及其他社会阶层的意见,以改革和发展的观念调整思维方式,完善征管机制,创新管理制度。着力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出发,建立一套符合工作实际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使税收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二是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随着现代化税收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将纳税服务从管理中彻底剥离出来,成为专业化的系列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对现有办税服务厅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纳税服务中心;对城区办税服务厅进一步开发利用,明确服务职责等等。三是完善税收执法管理。着重抓好与纳税人关系直接、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科学合理界定税务机关职能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利用社会各种力量包括税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为纳税人提供各类纳税服务。

总之,政府转型不同于一般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和目标的政府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具有关键性、实质性的改革步骤,也是“十一五”政府改革攻坚的重点。同时意味着“十一五”期间,我们能否实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的难题,能否顺利迈过政府转型这道门槛。政府改革的滞后,也将制约着其他领域的发展,并由此增加更多的难度和复杂性。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我们税务机关要深刻研究这些趋势,了解这些趋势,把握这些趋势,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深化税务公共行政改革,从而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