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思想会议报告讲话

时间:2022-10-22 11:52:00

传思想会议报告讲话

同志们:

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的意见,作组织工作报告,简要回顾**年的组织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组织工作。

一、认真总结,理性思考,不断深化对组织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

**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要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推进发展、促进和谐的大局中来谋划、来部署、来推动。围绕“项目建设年”各项任务,抽调党员干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让党员干部在拆迁、维稳和工程建设一线发挥作用、增长才干;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下派干部到大明、大星、乌溪等村支持建设,面向社会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农村工作力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展远程教育“学用竞赛”活动,大力培养“双带型”党员、“双强型”干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围绕“合并、扩权、强街”战略,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街道干部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交流,配优配强街道领导班子,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在街镇机关干部中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激发了队伍活力。围绕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党员在建设一线闪光”、“党建带团建”等主题活动,新建“两新”组织党组织6个、重点项目党支部7个,召开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健全组织、配强班子、激发活力,使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2、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年来,我们坚持通盘考虑,总体谋划,集中精力抓重点带全面,抓关键促整体。一是圆满完成区、镇党委换届工作。认真落实和执行省、市委要求,协助市委做好区委班子的考察工作,严格实行“零差错”管理,对换届选举各环节工作做出科学安排,圆满完成了区、镇党委换届任务。二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科级领导班子召开了2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了机关作风建设经验交流会,进一步促进了作风转变。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深化“创学习型组织,做学习型干部”活动,向科级领导干部赠送、推荐优秀书籍,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经济干部、党务干部、后备干部及新任职科级干部等专题培训班9期;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赴美培训,选送23名干部参加省、市委党校组织的学习培训,干部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新的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分6批次对326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3名科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蓄集了领导人才。三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作为全省试点,在全区75个社区全面实施了直接选举,社区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做好了向省、市委推荐表彰先进的工作,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规范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开展了“学用竞赛”系列活动;深化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清水塘街道工委、大明村党总支被命名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在建湘新村等5个社区中开展“精品社区”创建活动,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打造了特色和亮点;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发展党员303名;推行党内救助服务,推进党员联络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党员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党内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始终坚持锐意创新,争创一流。一年来,我们贯彻“走在前列”的要求,探索创新,开拓进取,不少工作有新发展、新亮点。一是着眼于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通过设立党务公开栏、文件查阅处、意见箱、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党务公开,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积极响应。二是着眼于保障党员权利、改进领导方式,在街道全面实施党员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代表发挥作用的配套机制,共选举产生代表628名,召开代表会议18次,开展视察调研活动30余次,进一步拓宽了党员民主参与的渠道。三是着眼于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党性观念,全面实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政治生日”纪念等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着眼于关心基层、夯实基础,在基层配备组织员,保证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推行了村级班子及成员绩效考核制、积分管理制,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管理,激发了农村工作活力。各单位也探索出很多新做法、新经验,芙蓉北路街道实行“支部建在项目上”、伍家岭街道推行“不作为党员告诫谈话制”、清水塘街道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实行“全程式”服务、新河街道开展“幸福家园”活动、新港镇实施“党员致富工程”、区城管局建立发展党员党委考察制等,丰富了我区组织工作实践,也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肯定。

4、始终坚持提升能力,树立形象。一方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围绕增强服务意识、开放意识、表率意识,组织干部重点学习黄建国同志《自觉地学习和修养,更好地做人与做事》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高组工干部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实行组工干部联系指导基层单位分工负责制,促进了作风转变。另一方面,切实增强组工干部的创新本领。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先进性建设”征文、组织工作实践与创新课题研讨活动,完成了一批经验总结和理论文章,进一步丰富了组织工作理论成果。加大信息调研成果转化力度,共向上级报送信息文章180多篇(条),采用82篇,其中,我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社区换届选举、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等经验做法分别被省市组织部门推介。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一些前瞻性的、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思考不够,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作风还要进一步深入扎实,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为使命,全面推进2007年组织工作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区“再干新五年,冲刺二十亿”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至关重要。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全区组织工作首先要把握大势,明确目标定位。把握发展大势,才能服务大局;明确目标定位,才能奋发有为。从全党看,党的十七大将在今年召开,扎实做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国看,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组织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省、市看,省委“富民强省”战略的实施,市委“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发展要求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发展将进入崭新的阶段。从全区看,建设“大城北”战略和“再干新五年,冲刺二十亿”奋斗目标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发展的思路,拓宽了发展的视野,坚定了发展的信心。组织工作要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武装、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明确目标定位,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时代赋予的重任。要顺应趋势,树立科学理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实施,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组织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潮流,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党内关怀引领社会关怀;树立民主开放的理念,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以选人用人的公正促进社会公正;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以组织工作创新激发社会创新。要发挥优势,创造一流业绩。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组织部门大有作为的时代。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班子强,一强百强;人才兴,一兴百兴。组织部门必须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把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到最大化,各种潜能发挥到最大化,组织程度提高到最大化,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势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一流业绩。

2007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迎接十七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突出服务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主题,努力提升组织工作贡献率、增强组织工作凝聚力、体现组织工作创造性,实现组织工作的新跨越,为实现全区“城市更新、产业更优、实力更强、人民更富”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切实提升组织工作贡献率。

组织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工作大局,思路紧跟区委意图,措施落实区委部署,不断提高贡献率,多出生产力。

1、以区镇换届为契机,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班子换届,关乎全局,影响长远。要精心组织换届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对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考察的有关工作,协助区委做好领导班子换届人选推荐等基础性工作,协助人大、政协做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推选工作。认真组织好镇人大、政府班子换届。按照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换届环境。要规范和加强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干部选任制度,进一步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抓好区委常委会、全委会干部任免票决制的落实。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结合换届,认真抓好街镇、区直部门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镇、区直部门任一把手;面向知名高校选聘一批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机关;拿出一定数量的科级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和拓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和“转变干部作风”系列活动;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检查。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道德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活动激励、警示教育等形式,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自觉养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情趣,争当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楷模,诚信正派、品德高尚的楷模,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楷模。

2、大力推进绩效考核与管理,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创造活力。要完善绩效考核与管理。在总结提升我区近年来目标管理考核做法、吸收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不干事就是失职,干不成事就是不称职的管理标准,实行考核结果与干部的物质待遇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与职务任免挂钩,强化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要切实加强干部的宏观管理。积极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城管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公务员法》,严格控制领导职数和干部队伍规模;认真落实关于领导干部任职交流、回避、职务任期等法规文件,推进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党政一把手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制订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追究办法。继续做好年轻干部、军转干部、女干部、非党干部等工作;带着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3、以十七大精神轮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要精心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要求,防止干部教育重科级干部、轻一般干部的做法。组织街道、镇的一般干部分期分批到区委党校进行集中轮训,学习区情、市场经济学等知识;十七大召开后,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的轮训,在全区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要积极探索多渠道的培训形式。按照贴近时代、贴近干部、贴近工作的要求,坚持分行业、分专题、分层次培训干部。精心组织好科级干部公共财政、金融知识、区域经济系列讲座,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提升科级干部的文化素养和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实行“一线培养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选派干部到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学习锻炼,选派街镇干部到区直经济部门、信访部门跟班学习,指导各战线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形成党校学习、挂职学习、在职学习齐头并进,知识更新、素质提升、能力提高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要努力追求培训效益最大化。通过完善激励约束制度,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加大对培训干部的使用力度,形成教育培训、发挥作用、提拔使用的良性循环。精心挑选一批优秀书籍赠送给干部,丰富读书活动的内容;规范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实行学习考察审批制;推行定向考察,乡镇以定向到全国千强乡镇对口考察学习为主,街道以到管理先进的大城市对口学习城市管理、老城区改造、社区建设等经验为主。

4、紧紧围绕“大城北”战略,造就一支发展急需的人才队伍。人才的活力,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活力。市委建设“大城北”战略的实施,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要认真落实“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以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为抓手,分类建立人才资源库,评选表彰一批乡土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加强区域内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交流互动,为聚集区域内各类人才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创业环境。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增强组织工作凝聚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出台的长效机制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以扩大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和谐、强化党内关怀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努力扩大党内民主。一是健全民主选举机制。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和村(居)委会直选,在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开展提高差额比例、不确定差额人选的试点。二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公开办事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保障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探索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组织区党代表分团开展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更好地落实党代表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员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在党员代表中开展“喜迎十七大,共建新**”建言献策活动,充分释放基层党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聪明才智。三是健全党内情况反映机制。深化党务公开工作,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信息沟通渠道;落实党内信访工作责任制,通过设置民主意见箱、电子邮箱、建立领导接待日、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方便党员多渠道地表达意见;试行镇党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制度,建立通畅的党内意见表达机制。

2、积极发展党内和谐。一方面,以思想建设为重点,促进党内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探索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及民主集中制教育,确保各级党组织与区委保持高度一致,促进领导班子团结统一和政令畅通;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以理顺机制为保障,促进党内组织上的和谐统一。实行民主生活会公告公示制、谈心交心制、分析评议制和指导监督制,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化解党内矛盾,实现党内和谐。进一步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抓好绩效考核制和积分管理制的实施,健全村级班子运行机制;拓宽激励渠道,积极推行从优秀的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选拔科级领导干部。

3、大力倡导党内关怀。一是建立党内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面向各类党员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支持、困难援助、学习培训等系列服务。各街道要建好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并在全面建设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高标准建好1个以上的示范点。扎实抓好硬件建设,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探索“上下联动、多方参与、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党内援助机制。深入开展“心手相牵,共建和谐”系列活动,建立全区困难党员台帐,组织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特别是机关党员、两新组织党员与基层困难党员结对帮扶;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党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开辟失业党员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4、统筹推进基层党建。进一步完善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长效机制文件作为重点抓紧抓实,制定我区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一是教育和管理好党员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员,落实待遇保障,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人才支持;全面实行党员告诫谈话制,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全面实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优化服务,健全“双向互动式”管理机制;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明确目标、重心下移,加大在“两新”组织、高知识群体、工作一线发展党员的力度;推行“业余、分散、灵活”的培训方式,开展“送党课下基层”活动;实行发展党员党委考察制,严把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二是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努力推进“五个好”街道(镇)、社区(村)党组织的创建工作。抓好村级班子换届选举,选拔优秀后备干部和致富能人进入班子;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村级班子战斗力。继续抓好精品社区的巩固提高,扩大创建工作参与面,建成一批领导班子团结、工作特色鲜明、阵地建设一流的示范型社区。着力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实行“台帐式”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都建立党的组织;全面推进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以标志大厦作为试点,探索“以物业管理为纽带,融管理于服务”的党建工作新模式;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创建活动,命名表彰一批“‘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三是推进和拓展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抓好第三批站点建设,实现远程教育网络的全覆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服务队伍和管理员队伍,健全站点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培养推介“学用”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采取分级投入、党费支持的办法,扩大社区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

(三)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努力体现组织工作创造性。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推进组织工作,以自身建设的新优势追求组织工作的新作为。

1、深化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业绩。把创新作为组织工作的“源头活水”,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闯劲、迎难而上的韧劲、狠抓落实的干劲和奋发进取的拼劲。设立组织工作创新奖,通过年初申报、年中交流、年底验收的方式,每年评选3-5项,大力营造锐意改革、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创建先进组织部门、争当优秀组织工作者”活动,力争组织部门日常工作比过去更扎实,重点工作在全市有地位,特色工作在全省有影响。探索推行“电子党建”,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其它应用系统,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科技含量。

2、推动方法创新,提升工作效益。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开展“零差错”竞赛,制定专门的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努力在工作思路上做到“零偏差”,在工作流程上做到“零疏忽”,在工作责任上做到“零缺位”,在工作效果上做到“零失误”。

3、加强人文关怀,建设和谐团队。长期以来,组织部门的干部承担了繁重任务,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加大对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广大组工干部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能力更强;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组工干部岗位交流。要认真贯彻“三个留人”的要求,高度重视组工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关心干部成长,积极开展思想交流和文体活动,在组织系统营造一个奋发进取、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为推进**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组织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区委的部署和要求,把握大局、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区组织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