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选派总结讲话

时间:2022-09-11 04:16:00

第二批选派总结讲话

同志们:

经省委同意,今天召开全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省选派工作联席会议和省委组织部,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选派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第二批选派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明显,促进了“三农”工作,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认真总结第一批选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了第二批6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相对贫困和后进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三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广大选派干部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选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79%的选派村整体工作进入所在县乡的先进行列。其中,2638个村被上级党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3845个村受到上级各类表彰,304个村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第一,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为选派村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组织保证。选派村连续三年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选派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把学习教育活动抓得富有成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激活了组织细胞,激发了工作活力,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村多年来工作运转不畅的问题。各地反映,选派村过去都是相对贫困和后进村,如果没有选派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就难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规章制度,规范了村级工作,较好地理顺了村“两委”关系。选派干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把物色和培养村党组织继任书记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成功地组织了村党组织委员会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工作,3000多名同志通过“两推一选”首次走上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在选派村当选的书记中,发展能手4100多名,45岁以下的3900多名,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近3000名,明显地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的结构。选派村发展党员2.9万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万多名,另有近10万名先进分子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并培育了“源头活水”。普遍开展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和党员承诺制,为发挥党员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发展步伐得到加快,为选派村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选派干部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他们以4万元专项资金为“酵母”,想方设法争取政府项目、招商引资和选派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实施和盘活项目6000多个,帮助一大批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累计化解村级债务近4亿元,优化了发展环境,培育了一大批新的增长点。三年来,选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802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5400多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得到增长,半数村增长达3万元以上,增强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同时,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选派干部修建村组道路2万多公里,建设大小水利设施3.4万处,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993个,改扩建学校1358个,使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不少选派村大力推进“三清四改”,整治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选派干部还依法按章解决了不少侵占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了一批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许多过去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不少村由乱到治。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村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陋习,树立新风。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不少村成立了多种形式的理事会,深化了村民自治,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第三,选派干部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明显提高。广大选派干部牢记组织重托,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学到了许多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了许多在城市体会不到的感受。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了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增强了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自觉性;体会到了农村发展的艰巨性,加深了对省情的了解,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做好工作的紧迫感。选派干部也感到,作为村里的“一把手”,干好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他们坚持“学”字当头,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向农村基层干部请教,根植群众当中汲取营养,不少人从过去对农村工作知之甚少,变成了今天农村工作的“政策通”。同时,广大选派干部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把机关工作的优势与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按章处事、公开公正办事,学习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协调服务的办法开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化解诸多矛盾中,选派干部历练了心理素质,锻炼了应急指挥能力和临场组织能力,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两风”、“两情”得到改进和增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选派干部把进组入户调查研究贯穿于三年工作的始终,对农民群众的了解越发加深。他们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改进了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了对群众的感情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选派干部也成为机关联系农村基层的桥梁和纽带,拉近了机关与农村的距离。许多部门和单位把选派干部任职村作为干部学习教育的基地,每年组织机关干部赴村学习考察。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机关普遍组织机关干部到选派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请选派干部回单位报告农村的工作和体会,使机关干部深受教育。选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特别是受到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他们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体现到对选派干部的信任、关心和支持上。他们有困难,找选派干部帮助解决;有困惑,找选派干部谈心交流。选派干部出现身体不适,一些群众自发地前来探望,送来营养品,精心护理。选派干部任期结束前夕,不少选派村的干部和群众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要求选派干部继续留任的强烈愿望。当选派干部离任时,他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男女老少齐相送,一些村还把选派干部送回单位,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有的选派干部回味道,平生还没有遇到过那样的场面,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在充分肯定第二批选派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有的地方工作指导不够得力、全面,重选派干部要钱要物,轻组织建设;有的选派干部能力不强,工作成效不太明显;有的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投向不太合理,效益不够明显;有的单位对选派工作重视不够,对选派干部的关心支持落实不到位,等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认真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切实抓好第三批选派工作,巩固好第二批选派工作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我省选派工作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通过前两批选派工作的实践,我们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面对构建和谐安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总结运用好这些经验,又要继续探索创新,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第三批选派工作,巩固好第二批选派工作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一,必须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选派工作的重大意义。安徽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繁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动作用。前两批选派工作的实践表明,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有利于把城市优秀人才输送到农村,有利于把发展项目和资金引入到农村,有利于推动各部门各单位真正进入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有利于把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的力量集合好、实现好。因此,我们要把选派工作放在促进安徽奋力崛起的大背景下来审示,作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安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推进,作为各级各部门延伸和拓展服务职能的现实要求来落实,作为让全省人民共建和谐安徽、共享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来对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选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多方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选派工作的格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选派工作,省委书记郭金龙经常过问,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看望选派干部。省长王金山对做好选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多次到农村调研指导选派工作,同选派干部座谈。省选派工作联席会议已召开21次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从资金、项目、政策、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选派工作。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选派工作摆在重要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建立了联系点。绝大多数选派单位对选派干部在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这些都为做好选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各级党委及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选派工作的一系列要求部署,进一步高度重视选派工作,做到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具体抓,部门协调配合抓,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要针对第三批选派干部任职的乡村类型较多、情况不一的实际,着眼整体推进,实行分类指导。要坚持和发扬过去的好做法,积极借鉴吸收兄弟单位特别是受到表彰单位的好经验,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推动选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必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做到加快发展与加强组织并重,着力推进持续发展。几年来,在各级组织的正确指导下,广大选派干部按照“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特别是千方百计抓发展,围绕发展强组织,不仅使这些村在三年中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也为今后的持久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组织基础。这是第二批选派工作最大的成效,也是最重要的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核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第三批选派工作,并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一村一品”,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实现这些要求,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把加强组织建设贯穿于选派工作的全过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关文件,全面贯彻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年规划,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要把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作为关键来抓,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建设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党员队伍作为基础来抓,大力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和党员承诺制,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第四,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把握农村基层的特点、亮点和难点,把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选派工作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首先就是广大选派干部从选派村的实际出发,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和最容易见效的事情,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开始就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比如,有的从兴修道路水利设施入手,有的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有的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入手,有的从帮助弱势群体入手,等等。这就表明,只要我们从选派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作为开展选派工作的着力点,就会取得明显成效,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三批选派干部任职地既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也有相对贫困和后进的村,情况千差万别,唯一相同和不变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把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选派工作的目标任务与群众的要求和现实可能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做好选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五,必须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教育管理,把培养锻炼干部作为选派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并与促进机关的效能建设结合起来。第二批选派工作的实践表明,做好选派工作,加强领导是关键,抓好对选派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保证。凡是干部选得好、教育管理工作做得实的地方,选派工作的成效就非常明显;凡是干部素质得不到保证、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的地方,选派工作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抓好工作的谋划推进,又要重视抓好选派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实践总书记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防止产生“镀金”思想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要按照选派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经常开展综合培训、专题学习、经验交流、参观考察,丰富选派干部的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不断提高他们履行职责的本领。要认真执行选派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严肃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廉政纪律,使选派干部健康成长。要关心爱护选派干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少单位请选派干部回单位介绍工作情况,组织机关干部赴本单位选派干部任职村考察学习,了解农村,接受教育,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这些做法值得坚持和推广。

第六,必须坚持抓好第二批选派工作成果的巩固工作,继续支持第二批选派村的发展,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第二批选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些成效与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只是个良好的开端,要巩固好这个成果,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任务仍然艰巨,难度依然很大。第一批选派干部任期结束后,为巩固和发展选派工作成果,实行了选派干部定期回访原任职村制度,了解成果巩固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第一批选派工作的经验,为巩固和发展第二批选派工作成果,根据省选派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第二批干部任期结束后,要担任原任职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三年,每半年集中组织一次回访,根据需要可随时回访。回访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成果巩固情况,指导选派村继续抓好党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协调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的高度,大力支持第二批选派干部的回访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精心抓好回访的组织实施工作。对极少数起色不大或出现滑坡的村,要继续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抓好整顿提高工作。培养锻炼干部是选派工作“六句话”的目标任务之一,经过三年实践锻炼,涌现了一批优秀选派干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把优秀干部使用好,并继续进行跟踪培养。

同志们,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选派工作的一系列要求部署,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构建和谐安徽、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安徽奋力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