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4 11:32:00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思考

近年来,**市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通过开展多种有效的载体活动,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及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大增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各项事业得到了有效发展。尤其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逐步探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面临实施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上下联动,在加强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乡、村联动作用,明确各方责任,逐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一是市级实行党建工作承包联系责任制,把市委的“第一责任”落到实处。市委书记带领导其他市级领导每人包一个乡镇(场)并联系一个后进村(队),每年到所包乡镇(场)和联系村(队)帮助乡镇(场)搞好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具体抓好一个后进村的转化工作。同时每年从市直部门选派近百名干部组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协助乡镇(场)党委完善工作机制、理清发展思路,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二是乡镇(场)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制度,把乡镇(场)党委的“直接责任”落到实处。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1个村。主要职责是:当好指导员,帮助村党组织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维护农村稳定;当好协调员,帮助协调本村与乡镇部门之间、邻村之间的关系以及村两委之间的关系;当好信息员,保证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并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宣传党的政策、传送致富信息;当好督查员,督促村党组织如期完成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三是村级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把村党组织的“具体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分类确立目标。年初对每个党员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每个党员的具体职责目标,将考核情况与“三老”人员待遇挂钩。二是定期考核评比。采用党员述评、党员和群众代表测评、党支部评议的“一述二评”法,对党员落实《年度目标责任书》情况实行半年检查、年终综合评定得分,并根据得分确定等次。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长期不发挥党员作用或连续三年被评为不合格党员者,劝其退党或予以除名。

二、明确思路,在促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把班子的执政能力放在能否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促进经济及各项事业共同发展中来检验,把是否解决了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按照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一)抓住重点,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着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尽快的富起来。因此,在抓产业结构调整时要着重抓好如下三项工作:一是因地制宜,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时,要积极稳妥,克服盲目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们的地理优势、技术优势、市场行情和传统习惯来规划调整,充分考虑乡镇特点,从种、养、加、工几个方面权衡增长率,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二是围绕特色农业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玉米、番茄、水稻、中草药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解决生产经营分散、销售渠道不畅、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使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优质水果,以高档次、标准化生产开拓区内外市场,实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乡、村两级应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三是利用大户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老板、经济大户投资兴办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种植,规模养殖等,促进经济发展,一者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二者可以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三者可以带动农田结构调整。(二)壮大集体经济,为公共事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农村农田基本设施老化,村道路况差,村级债务大,村干部工资难兑现,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户无法得到根本救济,对此,群众意见大,上级不满意,要想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就必须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年税费改革以来,村级收入税减,大部分村全年只有几千元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为此,应重点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社会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兴办企业,这项工作要纳入年终考核,落实任务,明确责任,还要建立激励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村里原有的荒地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把集体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四是严把财务开支关。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村里所有的收入要进帐,继续推行“一事一议”及“民主日”制度,定期公布财务,保证开支合理。

三、突出实践,在丰富载体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要紧紧依托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载体活动,把党组织及党员的模范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加以体现。一是积极开展“四化、五比、五转变、五提高”活动,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氛围。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开展“四化”和“五转变”评比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展“五比”评选活动,树立文明新风理念;围绕“管理民主”积极开展“五提高”评比活动,提高基层干部民主管理能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认真开展“民情系列”活动,坚持查找问题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切实把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认真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岗位认领、评价机制、奖励机制等方明认真总结经验,在务求在见实效上下功夫。四是认真开展党员扶贫帮困活动。确定帮扶对象和制定具体帮扶措施,要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对症下药,这是帮困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是取得实效的保障。五是开展党员宽裕型示范户的评选活动。工作重点不是评选宽裕型党员示范户,而是要引导宽裕型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致富,要与评选出的党员宽裕型示范户签订责任书,使其在示范上发挥作用。六是开展“三培养两带动”活动。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为目的,重点从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以增强党员先进性为目的,从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以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目的,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中培养村干部。同时,要把“三培养”、“两带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实施“三培养”,促进“两带动”作用的发挥,以实施“两带动”,来体现“三培养”的实际效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完善机制,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不断巩固党的先进性基础。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坚持”(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的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对象制定具体标准要求,达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目标,并且要通过长效机制稳定下来。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建立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健全党内“”制度,建立以日常定期学习教育与阶段性不定期专题培训相结合的长效教育培训机制,使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不断创新学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教育效果,以扎实有效的教育工作来确保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认识能跟上工作和发展的步伐。二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通过建立客观、科学、符合各基层党组织实际的考核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和推动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内容主要依照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标准大讨论”活动中提出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从政治素质、思想作风、团结协作和工作业绩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要探索建立党员的考核评价制度,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党员评议和征求党外职工群众意见等好的做法,纳入对党员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结合召开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考核。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经过考核评出的好班子、好党支部和好党员,在进行广泛宣传、精神鼓励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一些无所作为、失职渎职,并对工作造成损害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给予教育,做到好坏公论、奖惩分明,以达到鼓励先进、惩戒落后的目的,真正做到以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