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兴市创新交流

时间:2022-10-24 09:00:00

以港兴市创新交流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创设了历史性的机遇。今年是我市开启“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积极迎接大桥经济的关键之年.作为我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将迎来新一轮港航经济的发展高潮。为贯彻落实港航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理清思路。依托宁波—**港一体化平台,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重点港口项目建设,扩展港口规模与功能,增强**港域的综合竞争力。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尽快形成集疏运一体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引导航运企业向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与现代化港口相适应的海运强市。

明确目标。力争到2011年,**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万TEU,全市社会船舶拥有量达到500万载重吨。**港域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排位跃居前五名,促进港口经济大发展,整体提升我市港口城市的品牌与形象。

二、超前规划布局,推进港口建设

抓谋划,重管理。加强对港口开发建设的战略研究。根据宁波一**港总体规划,实现港桥互动,在港口功能定位、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谋划和调整,对大桥直接辐射的本岛、金塘等岸线,重点规划集装箱、化工品及临港工业配套泊位,利用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发展产业关联性强、附加值高的港口和临港工业项目,把港口建设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切实加强对港口这一战略核心资源的管理,掌握开发建设的主动权。加强对海域岸线和陆域腹地的规划控制.推进资源整合,有序开发,确保港口资源利益最大化。

抓投入,夯基础。加快**港域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政府先期投入,在发展过程中吸纳外部资金,实行多元化投入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实行“以港养港”,滚动发展,多元经营。

抓物流,强服务。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构筑便捷的岛际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使集装箱成为**港口发展的战略增长点。针对海上集疏运及衍生的配套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引航、拖助、外代、外理、通关、海运、信息等服务业。尤其要注重完善网络服务功能,实现口岸物流信息、作业信息与海关通关信息的全面对接互动。

抓开放,促发展。积极寻求跟国际国内一流的港口运营商、船公司和大货主直接对接合作,项目开发瞄准一流目标,一步到位。着眼于借力发展和长远发展,在合作中壮大实力,早日成为项目开发、码头运营、产业辐射和核心利益的实际掌控者。加紧做大做强**港务集团,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实力、能掌控项目建设运营的国资港口大企业。

三、加大扶持力度。做强海运事业

坚持量质并举,重点扶持运力规模大、资产质量好、货源稳定的航运企业,形成行业“龙头”。提高我市航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培植1家运力规模超过50万载重吨的“龙头”企业,培植若干家运力规模超过20万载重吨的“骨干”企业。同时,密切关注和支持有条件的航运企业上市,提升我市航运业的品质,促进航运业快速发展。

积极拓展市场,充分发挥**港域中转、储存的功能定位优势,加大对国内二程运输市场的拓展力度。引导、组织**航运企业积极参与本港货物运输。继续加大对国际航运市场的拓展力度,重点拓展煤炭、矿砂等一程运输市场。

努力排忧解难,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帮助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积极推动引进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信贷总量;另一方面,避一步完善航运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性担保公司,为**航运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四、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着眼于我市港口长远发展和现实需求,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等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加快本土人才培养。依托现有港口产业、项目平台和**海洋开发研究院、**海洋学院等科教平台,培育一支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包括引航、报关、船代、货代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快渔民向普通海员的转产转业,加大现有海员的培训力度,打造“**海员”晶牌。

加紧柔性人才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借脑引智。建立港口发展战略专家库,聘请市内外专家为**港口开发建设出谋划策;实施项目外包委托,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所的联合攻关,提升我市港口研究开发水平。

加强人才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环境,为他们提供休闲、安居场所,搭建交友、创业平台,建立重才、爱才机制,使各类人才在**能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