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风险防范思考

时间:2022-09-23 06:08:00

电费风险防范思考

近年来,拖欠电费的问题十分严重,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浙江电力企业欠费问题一度也十分突出,1999年拖欠电费累计达3.64亿元。

按照企业风险价值链管理要求,嘉兴电力局把电费回收风险的识别、评价、防范作为链条联系起来,系统地思考和研究。在这个链条中,首先进行风险识别,将电费收缴面临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四大风险要素,分解为各种小的风险要素,排列成图表,再对供电企业电费欠收、坏帐增多、风险变大的原因进行分解剖析,结果发现电费回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法律风险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用户拖欠电费不及时催讨,超过一定期限就有可能“打水漂”。因为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欠费超过二年不核对催讨,就有丧失胜诉权的法律风险。年末嘉兴市应核对欠费224户,陈欠电费额3554万元,其中半数以上二年没有核对催讨,有的虽然核对催讨过,但没有留下书面的还款承诺,如果起诉催讨很可能失去胜诉权。随着电力行业打破垄断、政企分开进程加快,供电企业特殊的社会地位逐步丧失,运用行政手段或者随意“拉闸停电”催促用户尽快结清电费,必然引起电力用户的投诉或者诉讼。电力法律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有些规定不利于供电企业及时足额回收电费。《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对合同条款、抄表收费、停电催费等的规定,立足于事后处理,不利于事前防范。基层供电企业保障电费回收、减少欠费的主要手段是停电催费。但是,由于电力法规限制过多,停电催费的成效不强。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39条规定,“对逾期未交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从逾期之日起,加收违约金,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交仍不交付电费的,可以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电。”这样要等2个多月,才能按规定程序停电催费,如果是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企业用户,欠费数额已经很大了。何况停电催费必须预先通知用户,而有的用户一旦知道电力部门要对其停电,想方设法进行阻挠,甚至请政府干预,有时甚至不惜暴力对抗。有的大用户拖欠电费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是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从1996年下半年到2000年,电力供应从短缺变为供大于求,一段时间,鼓励用电、开拓电力市场的呼声不断高涨。与此同时,电力用户拖欠电费的情况悄然兴起。过去缺电,有钱都买不到电,用电必须按时付费。电力供大于求,有些企业用户钻鼓励用电、放开用电的空子,千方百计占用电费资金。有些供电企业片面追求供售电量的增长,对用户拖欠电费的问题,听之任之,客观上助长了欠费之风的蔓延。

三是财务风险越来越大。长期以来,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供电企业重生产、轻营销,没有建立电费收缴工作责任制,没有考核奖罚办法。对用户拖欠电费问题,有些供电企业领导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电费回收工作,而是采取垫资等办法结清上缴电费,有的甚至到银行贷款支付购电费,实际上是上清下不清。

四是信用缺失的风险越来越大。恶意窃电行为大量侵占了电费收入。嘉兴市某企业从1994年11月至2000年7月近6年时间里,采用导线鳄鱼夹短路计量CT的办法大肆窃电,共计盗窃电量368.65万千瓦时,价值212.68万元。有的企业恶意破产,造成大量电费帐坏死。1999年至2002年,嘉兴用电客户破产13户,损失电费1199.63万元。有的用户恶意拖欠,大量占用电费。陈欠电费余额不断攀升,据统计,1998年上半年嘉兴市最高陈欠电费余额达成1.2亿元,1996年至1998年,年累计陈欠电费6057万元。

在对电费回收风险的识别、分类基础上,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逐个对欠费企业未来状态变化链进行描述,研究欠费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对供电企业可能引起的风险和后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嘉兴电力局在依法回收电费、防范电费风险的实践中,建立了保护电费债权的五项制度:

1、建立电费回收考核奖罚制度

环境风险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在改善内部环境方面,增强电力营销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是有效防范电费风险的根本之举措。嘉兴电力局建立健全了电费回收考核奖罚制度,把认真执行依法收取电费、依法保护电费债权的各项规定作为电费回收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直接挂钩,使电费回收工作链变为价值增值链,使各个工作环节都有严格的考核约束,从而调动了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营销人员千方百计回收电费的积极性。

年,嘉兴电力局制定实施《县(市)供电局、城郊供电分局经营责任制》,每年市局局长与各县(市)局、城郊分局局长签订年度《电费回收上缴责任书》,把电费回收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与领导班子年终考核评奖挂钩。年,又制定了《电费回收劳动竞赛考核办法》,实行月考月评,年终总评。

2、建立电费定期核对催还制度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电费作为一般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也是2年。为了确保胜诉权,嘉兴电力局规定,每年年末向所有的欠费客户发《对帐催还通知书》,让欠费客户逐笔核对,并提出还款计划,核对无误,由财务部门盖章,企业负责人签署确认意见后,将《对帐催还通知书》寄给供电企业。

3、建立电费担保制度

《担保法》规定,有担保的债权可以获得优先偿还。嘉兴电力局规定在供用电合同期限内,有3次以上欠费记录的大客户,或者资信不佳的外来经营户,与其协商签订担保合同。对已设定担保,不按协议交纳电费的,应履行担保合同。具体做法是:

一是通过分析用电客户经营情况、用电性质确定提供担保的对象。对租赁户、外来户,在申请用电时就可以让其提供定金担保,签订《定金担保协议》。提供定金担保的,定金数额由供用双方约定。约定经过二年以上时间,电费能月结月清的,可将定金抵作电费或退回。已签订了供用电合同的,当用电客户的信誉下降,经营状况不好,开始发生欠费,甚至连续欠费,欠费累计数额上升,应及时协商,提供担保。在采取停电催费措施时,要交清欠费和违约金,签订担保合同后,再恢复供电。

二是考虑提供担保的方式。主要依据用电客户的用电类别、企业性质、资产状况,由双方协商确定。对提供定金担保确有困难的,可签订《设备抵押协议》。

三是确定担保的最高金额。嘉兴电力局规定:对陈欠电费提供担保的,欠费累计总数为担保金额。对经营不佳、信用下降提供担保的,以一年中最大的月电费额为最高担保金额。

四是签订担保合同的形式。嘉兴电力局规定:担保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客户申请用电时就让其提供保证担保的,可以将担保条款写在供用电合同之中,由供电方、用电方、保证方签约盖章;也可以分别签订供用电合同和担保合同。用电客户的信誉下降,经营状况不好,发生3次以上欠费,经协商,提供担保的,应以供用电合同为主合同,单独签订担保合同作为供用电合同的附件。

4、创新供用电合同管理制度

供用电合同是规范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合同法对确定供用电合同内容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约定”,通过供用双方的约定,就可以突破电力法规对供电企业及时收费、停电催费的种种限制。嘉兴电力局规定,对月用电量较大的用电客户,供用双方可以协商确定,每月分若干次抄表收费,也可以利用负荷管理系统自动抄收,可以每天抄收结清电费;在公平享有资金时间效益的前提下,可以一段时间先收费后用电,一段时间先用电后收费。

嘉兴电力局制定了客户支付电费信用等级评估制度。把专线客户支付电费信用分为3级,全年都是25日前月结月清的为1级信用,全年都是次月7日前结清上月电费的为2级信用,全年发生2次7日后月结月清的为3级信用。客户信用评估与电费分析相结合,由基层供电所实施,对专线用户逐户按月填报《客户支付电费信用评估表》,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资料,严格执行电费风险预警、风险报告制度,并由电费抄收人员填报《风险报告单》。

签订电费缴纳补充协议书,使交纳电费的条款具体化,更富有约束力。补充协议规定:(1)每月25日,客户将应付电费全额汇至供电企业电费账户。(2)从逾期之日起加收违约金。(3)逾期3日未将电费和违约金汇至电费账户,中止供电,付清电费和违约金后,恢复供电。(4)中止供电累计发生2次,自第三次起,客户付清电费和违约金,并预交一个月电费后,恢复供电。

为使签订补充协议工作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规定了四种情况必须签订《电费交纳补充协议书》。一是3级信用客户;二是对已经签订了供电合同,客户发生逾期不交电费的情况;三是被银行列入贷款风险户的企业用户;四是经营不善,有潜逃、破产等迹象的用电户。

供用电合同有补充协议相配套,补充协议有信用评估作支撑,信用评估有风险预警告作保证,形成了供用电合同管理链,筑起了一道防范电费风险的屏障。

5、建立法律救济制度

嘉兴电力局既重视事先防范风险,也重视运行法律救济手段化解风险,尽量减少损失。嘉兴电力局规定:

(1)发现用户以资产重组等方式逃避电费债务,先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再抓紧起诉,保护电费债权。

(2)欠费企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必须及时申报电费债权。

(3)没有设定担保的欠费大户,协商达不成还款协议的,向法院起诉。

(4)积极参与用电欠费客户的三角债处理,如用材料、原料、产品抵债,债权转让,探索债权转股权。

(5)对连续核对催还5年以上的欠费客户,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见效,欠费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其破产,使其进入破产还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