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林业新跨越

时间:2022-08-11 10:43:00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林业新跨越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以来,我局掀起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我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特别是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加强我市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善于用新的视角审视林业。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也是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继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理念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部门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发展,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含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生文明和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了解了林业生态这些重要作用,也就更能够正确理解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没有林业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无所依附,也就无从谈起;反之,生态建设也不能没有生态文明作推动力,生态文明将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善于用新的思路定位林业。

我市的林业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市人民政府的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是造林绿化稳步推进。我市造林绿化工作,以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城镇绿化工程等工程造林为载体,以六河八库、五环绿化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林种搭配、乔灌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四大综合生态防护林体系。近几年来,全市年均营造林达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3%,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治理。二是林果富民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们以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果树为重点的名优经济林生产,目前全市果树总面积达到240万亩,果品产值35亿元,果品产量146万吨,果品业成为了我市农业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民致富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林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积极组织推广乐亭县欧意金土公司“公司+技术员+协会+基地”订单式生产、科技、加工一体经营的林果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了全市林果产业化发展。全市林果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4家,各类协会和行业合作组织达到35个,有力提升了全市林果产业化经营水平。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生态治理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林业产业严重滞后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民生态文化意识还不够强,离生态文明还有很大的差距。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独特的任务,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及孕育生态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充分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突出造林绿化、果品升级、资源管护三大重点,强化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和林权改革三项保障,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努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600万亩,其中生态林3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城镇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水土流失和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化经营程度大幅度提高。

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善于用新的作为振兴林业。

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未来十多年的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林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优化发展布局,突出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加以突破。

㈠大搞造林绿化,加快生态建设进程

1、坚持不懈地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林业重点项目,靠项目建设加快我市生态建设步伐。一是突出抓好沿海防护林工程。在原有海防林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提高沿海防护林体系标准,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聘请高级专家制定《*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和中远期我市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分年度逐步组织实施;组织建设耐盐种苗基地、沿海基干林带恢复、湿地保护等重点项目,下大力量研究引进耐盐碱树种,推广科学造林模式,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由易到难、由内陆向浅海延伸的原则推进造林绿化,构建以林网、林带、片林、湿地和植被绿化有机结合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二是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流域治理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三是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做好山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平原区低产农田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退耕还林工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林果、林药、林草、林粮栽植模式,切实通过退耕还林使农民群众获得实惠,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补助粮款,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四是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正确处理好造林、管林、育林、用材的关系,以加强生态公益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为重点,在北部山区加大封山育林和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的力度,科学制定封山育林规划,确定封育范围和标准,落实封育任务和地块,明确管护人员和责任,确保封山育林取得实效。

2、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植树的重大意义,积极推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坚持义务植树与生态规划有机衔接,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和内容,统筹协调城建、交通、铁路、水利、石油和驻军部队等搞好部门绿化,组织动员重点企业和各界群众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努力提高公民尽责率。制定和完善城镇植树绿化费征收管理办法,加大绿化费征缴力度,取之于民,用之于绿。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造林,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3、坚持不懈地搞好城镇绿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为目标,科学制定城镇与农村生态绿化总体规划,大力组织实施文明生态村镇绿化工程和重点企业治污造绿工程,努力建设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人居环境。文明生态村镇绿化要坚持整体谋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逐步提高城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力争2015年前全市所有村镇全部实现绿化美化;企业治污造绿要坚持标本兼治,生态优先,谁造谁有,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各类工矿企业、民营业主特别是工业排污较重、林木资源占用较多的企业和业主,必须以厂区周围绿化、采矿迹地造林、认建绿地及以资代劳等多种形式搞好带有责任性和补偿性的绿化美化。

㈡优化林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1、加快果品产业升级。果品业要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质增效,实现果品生产现代化。到2010年我市果树总面积将发展到24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50万吨,其中以板栗为主的干果面积达到110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水果面积达到13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146万吨;到2015年全市果树总面积要发展到25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60万吨;到2020年果树总面积发展到26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80万吨,果品业总产值实现50亿元。优势品种如苹果、板栗等要扩大基地规模,加快外向化步伐;传统品种如梨、桃、葡萄等要稳定现有的基地规模,改劣换优,提高品种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色品种如核桃、安梨等要加快特色果品小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要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储藏加工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果品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果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加快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提高果品出口创汇能力。

2、培育特色新兴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农村战略性调整的总体目标,突出抓好花卉苗木、森林旅游、药用植物、林板生产等新兴产业,拉动林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特别要加快人工原料林基地建设和木材深加工综合利用步伐,尽快使林板一体化建设成为我市林业新兴支柱产业。花卉业作为我市林业发展新亮点,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快速发展。全市现有花卉总面积3.5万亩,花卉业总产值近亿元,到2010年我市花卉总面积将达到8.5万亩,花卉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到2015年将发展到10万亩,花卉业总产值实现5亿元;2020年全市花卉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花卉业总产值实现10亿元。

3、巩固种苗基础产业。根据林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任务和市场需求,切实加强对种苗生产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搞好种苗生产与生态建设的有机衔接,合理确定苗木品种结构和苗圃发展规模。加大对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的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两证一签”制度,规范苗木市场和产销行为,确保为我市林业发展提供更多适销对路、品质良好的优质苗木。

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森林防火指挥决策体系、森林火灾监测预报体系、森林火情信息管理体系和森林防火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森林防火机构建设和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提高森林防火队伍的装备水平和扑救能力,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扑火技术,切实提高森林防火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使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03%以下,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2、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防网络体系,高标准完成市、县、乡三级森防标准站和中心测报点建设任务,提高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坚持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开展预测预报技术、标准化检疫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坚持内外结合,上下协调,联防联治,继续搞好森林病虫害专项治理工程,有效遏制美国白蛾、松毛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使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56%以下,确保不发生严重的森林病虫害。

3、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全市林业资源普查设计,摸清资源底数、发展现状和林权性质,按照分区治理、分类经营的原则,对商品林和公益林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森林资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助范围和标准,积极探索森林分类经营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严格森林采伐限额审批制度,加强林政林权管理、森林公安管理、木材运输和经营管理及森林野生动植物管理;规范加强林业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林业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

㈣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规范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坚持稳定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原则,明确林地权属,及时核发林权证,依法维护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经营形式,不断加大对宜林荒山荒地荒滩的承包、拍卖或联户开发的力度。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抓紧建立规范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地的合理流转搞好服务。严格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加大林业对外对内开放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吸纳国际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努力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宽领域的非公有林发展新格局。

四、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善于用新的风貌推进林业。

以规范管理、提高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树立林业系统良好形象。夯实三个基础,强化两项管理,全面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夯实三个基础: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科学发展观学教成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培养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的队伍;夯实作风基础,继续弘扬系统的三种精神,牢固树立“机关服务基层,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全系统形成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构筑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坚实平台。强化两项管理即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和改进林业项目管理,科学合理安排项目,严格项目申报程序,层层审批;对批复的项目认真编制作业设计,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按设计施工,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强化林业资金管理,健全资金监督检查办法,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责任制、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项目申报和物资采购以及大额资金支出集体审批制、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制等制度,构建林业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的立体化、全方位防控体系。大力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投入到明年的林业工作中去。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服好务。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运行机制,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法制型、文明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