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产品质量治理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02 03:49:45

农资产品质量治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产品质量源头监管的原则,围绕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实行集中整治与区域生产源头日常监管相结合,强化监管机制与建立信用体系相结合,切实抓好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建立优质农资产品生产区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二、整治目标

通过农资产品质量区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力促我市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产品质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最终达到区域内所有农资生产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追溯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全部合格。

三、整治内容

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以蒙城县庄周办事处、涡阳县城东镇为重点整治区域,以复混肥料生产企业作为重点,对全市农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种违法生产行为,建立完善农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重点查处:

(一)无证、超获证范围生产农资产品行为;

(二)以假充真,以掺氧化铁红氮肥冒充钾肥等严重违法行为;

(三)制售假冒国家名牌、名牌或者以“创中国名牌、名牌”等字样混淆名牌的行为;

(四)生产或委托加工农资产品与备案时的名称、包装、厂名、厂址等不相符合以及产品执行标准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等;

(五)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标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18382执行并查处复混肥料标识标注混乱的中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以及作物专用肥等标识标注问题。

(六)企业原材料入库、产品出库检验报告以及相关账簿,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监管。

四、时间安排

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各单位要营造整治声势,在市县电视上播出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有关通知,做好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浓厚整治氛围。要向农资生产企业宣传对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整治目标、整治内容,做到家喻户晓。要畅通投诉渠道,举报电话“12365”电话要有专人接听记录并能及时移交稽查机构查处,确保广大农民和质监部门的沟通顺畅,及时有力的查处各种坑农、害农的农资案件。

(二)第二阶段:巡查建档

各单位对辖区所有农资生产企业进行巡查登记,重点排查群众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以及有违法违规记录的农资生产企业,并对巡查记录进行电子档案录入。

(三)第三阶段:集中整治

各单位要加大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采取白天巡查、夜间突查、监督检查产品抽样、计量器具鉴定、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等各种形式对企业进行全过程的生产监管。也可以采取联合其他农业、工商部门联合执法整治,确保2009年秋季农资产品在质量有较大提高,减少群众对农资产品质量的投诉。对违规违法案件要及时上报市局有关科室,对流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要及时向工商、农业等单位发写协查函,对案情复杂、重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应在市局的统一指挥下,市县局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联合执法,对违法案件处罚不到位的企业各县局、支队不得自行结案,要坚决申请法院执行。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整治期间,要在市有线电视台、报纸等相关媒体上曝光一批农资重大违法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提高监管效率和执法权威。

(四)第四阶段:整改提高

各单位要对前三阶段工作中发现的农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要求企业进行逐一整改,并针对当前农资产品质量监管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提高我市农资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提高放心农资覆盖面和产品质量占有率。建立我市农资产品“黑名单”制度,对失信生产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违法次数多、性质严重的农资生产企业单位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加强农资产品质量区域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局决定成立市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督科,负责统筹协调全系统农资产品质量区域专项整治工作。

(二)密切配合,强力推进。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围绕整治方案的目标和重点,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农资产品质量区域专项整治工作。各单位要及时通报监管信息、案件案情,市、县局加强配合,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的作用,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应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

(三)强化源头监管,落实措施得力。一是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源头监管责任制,对全市的农资产品生产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增强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特别是蒙城县庄周办事处和涡阳县城东镇两个重点区域要县局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辖区责任人要驻场监管,采取与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见附件)等方式、方法,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不出现区域性的产品造假事故、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或者被新闻媒体暴光等。对上级交办的案件或者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稽查机构要立即予以查处,不得拖延推诿,对现场查实的涉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立即扣押假冒伪劣产品等措施,要采取蹲点守候等非常规措施,坚决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二是要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技术机构对农资样品要加快检验时间,加班加点开展检验,要保证检验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对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将严肃查处。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或者违反有关标准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监管部门,以便组织有关人员查处。监管机构要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制定加严监督抽查计划,督促企业整改到位,直至产品合格,违法行为得到纠正。三是今年秋季农资产品生产旺季,市局将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农资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专项督查,宣传质量信誉好的农资生产企业,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者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企业要给予暴光并列入黑名单,对相关企业监管责任区责任人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造假行为、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或者不符合有关标准等行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

(四)严格整治验收,加强信息报送。通过今年农资产品质量区域整治,要把我市农资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各县区和稽查支队要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于11月20日前书面报市监督科。12月市局将开展农资产品质量区域整治工作验收,主要验收:

1.农资生产企业巡查记录并且录入电子监管档案,电子监管档案相关数据项目全部录入并更新,检查企业承诺书签订情况;

2.全市的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各县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不得低于95%,;

3.消除无证生产加工企业,无证生产得到取缔,超生产许可范围生产得到纠正;

4.产品标识标注符合标准国家标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18382率达到100%,7月1日以后生产的复(掺)混肥料的标准要分别标注,不得混标错标;

5.各个辖区内所有复混肥料生产企业不得使用经过氧化铁红染色的氮肥生产复混肥料;

6.委托备案加工企业的产品标注要符合备案的要求,不得擅自改变备案内容;

7.所有涉及农资产品的案件得到查处并执行到位;

8.所有获证企业年审后要及时汇总上报监督科相关材料;

9.建立违法生产黑名单制度,违法企业进入黑名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