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价格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1:10:26

农资价格范文篇1

一、*年我省农资价格运行情况

(一)化肥价格略有下降。监测品种中,1-11月份,碳酸氢铵、国产尿素、进口尿素、进口氯化钾、国产三元复合肥、进口三元复合肥每公斤全省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0.54元、1.85元、2.02元、2.10元、1.89元、2.44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13.11%、10.19%、10.22%、5.41%、9.13%、0.81%;各月环比价格中,碳酸氢铵在3-7月份,呈小幅上升态势,8-10月小幅下跌,跌幅逐步缩小,11月随着国际化肥价格的恢复上涨,而又小幅回升。尿素价格,国产品牌,4-7月份价格缓慢上涨,6、7月达到年度最高峰,价格为1.90元/公斤,同比上年下降2.56%;尿素进口品牌,1-3月份,价格稳步上涨,3月达全年最高价格2.20元/公斤,4月价格回落,6月又涨至今年第二高价格2.08元/公斤,7月价格回落,7-11月价格一直保持平稳。

(二)农药价格保持平稳。1-11月,监测目录中的四个主要农药品种。敌敌畏、氧化乐果、稻瘟净、百草枯,每公斤全省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6.60元、17.28元、16.35元、13.56元,与去年同比,敌敌畏、百草枯分别下降8.94%、4.24%,氧化乐果、稻瘟净分别上涨21.60%、11.91%。11月与1月相比,敌敌畏、稻瘟净、百草枯,分别上涨2.11%、10.97%、33.46%,氧化乐果下降6.34%。

(三)农膜价格略有上涨。1-11月,农膜中的棚膜和地膜都略有上升,涨幅分别为4.73%和4.53%。高压聚乙烯棚膜由1月份的12.05元/公斤上涨到11月份12.62元/公斤,涨幅为4.73%;1-2月价格略有下降,降幅为11.12%,3-11月,价格逐步上涨,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8.80%、4.00%、1.35%、0.93%、0.33%、0.37%、0.18%、-0.83%、1.77%。

(四)农用柴油价格上涨较快。受3月和5月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农用0号柴油价格分别在4月和6月进行了上调,7月之后,价格一直保持平稳。每公斤0号柴油全省平均零售价格:1月价格为4.82元,4月价格为5.20元,4月与1月比,上涨7.88%;6月价格为5.56元,6月与4月相比,上涨6.92%;11月价格为5.56元,与1月相比,上涨15.35%。

综合今年全省农资价格形势来看,农资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多数品种有所上涨,涨幅不大,与去年相比,价格又有所下降。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初,省发改委会同有关厅局召开了稳定农资价格联席工作会议,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保证了农资价格的平稳运行,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二、*年农资价格走势预测

预计明年我省农资价格总体平稳,在化肥销售旺季,化肥价格稳中略有上升,农药价格保持平稳,化肥销售淡季,化肥价格稳中略有涨跌;农膜、农用柴油价格受上游产品影响略有上升。

(一)农资生产量有所增加,供给相对充足。明年全国的化肥产能释放有所增加,农药产量也有增加,农资供应相对充足。

(二)化肥、农药需求略有增加。今年我省粮食增产,价格提高,农民再次尝到了种粮的甜头,可能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上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我省化肥、农药需求将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粮食生产旺季,存在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供求矛盾,化肥、农药价格可能拉升。根据WTO组织要求,明年我国将对外资开放化肥批发、零售市场,促使化肥市场竞争加强,化肥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会太大。

(三)农膜、农用柴油价格存在上涨可能。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不稳定性也给我国化工产品和成品油的价格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态势(12月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上),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促使油价上涨的可能,这给石化产品和成品油价格带来上涨压力。作为下游产品的农膜和农用柴油价格也可能会因成本上升而有所上涨。

三、几点建议

做好农资价格工作对明年的粮食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如何把明年我省农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空间,提出如下建议:

(一)贯彻落实各项稳定农资价格的政策,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化肥用量高峰期一般在春播、夏耕、冬种前后。对于化肥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的压力主要来自天然气、煤电、原油价格的上涨。据有关专家测算,今年以来,尿素生产企业成本每吨要增加80元左右,加上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化肥运输成本也相应增加。另外,我省九化、江氨等化肥生产厂家生产出的化肥难以完全满足我省化肥所需,化肥供求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因此,我省应贯彻落实好各项稳定农资价格的政策,加强化肥和农药价格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工作,密切关注市场价格走势,防止农资价格异常上涨。

农资价格范文篇2

一、农资价格上涨情况综述

1、化肥

尿素:40公斤装,2007年价格74元/袋,2008年3月25日,××区部分农资经销商已涨至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11元,涨幅达14.86%。磷肥:25公斤装,2007年价格12.5---13.5元/袋,2008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18.0---1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5.25元,涨幅达34.55%。复合肥:25公斤装,2007年价格29.5---30.0元/袋,2008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38.0---40.0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9.25元,涨幅达31.1%。

2、农膜

农资市场中等质量的农膜综合价格:2007年价格12.5---13.0元/公斤,2008年3月25止,多数经营商贩已涨至15.0---15.5元,平均每公斤上涨了2.5元,涨幅达19.6%。

3、农药

杀菌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3—1.5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2元/袋,平均每袋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2.6—2.8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3.0—3.5元/瓶,平均上涨0.55元/瓶,涨幅达20.37%;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7.0—8.0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9.0—10.0元/瓶,平均上涨2.0元/瓶,涨幅达26.67%。杀虫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2—1.4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0元/袋,平均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2.4—2.6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3.0—3.2元/瓶,平均上涨0.6元/瓶,涨幅达24%;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6.5—7.5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8.5—9.5元/瓶,平均上涨2.0元/袋,涨幅达26.67%。

除草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1.0—2.0元/袋,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1.8—2.5元/袋,平均上涨0.65元/袋,涨幅达43.33%;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07年价格7.0—8.0元/瓶,2008年价格普遍涨到8.5—10.0元/瓶,平均上涨1.75元/瓶,涨幅达23.33%。

4、农作物种子

杂交水稻种子:岗优系列品种2007年价格24---26元/公斤,2008年价格一般在18---24元/公斤,普遍降低了3---4元/公斤,降幅达16%;优质稻系列品种2007年价格28---30元/公斤,2008年一般在24----28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杂交玉米种子:普通杂交玉米品种2007年价格18---24元/公斤,2008年价格一般在13---18元/公斤,普遍降低了5.5元/公斤,降幅达26.19%;特别优秀的高产玉米品种2007年价格22---26元/公斤,2008年一般在20----22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但个别品种在个别乡镇由于人为操作,零售价格仍然较高。

二、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四类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涨幅高低顺序依次排列是: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种子不但没涨反而有所下降,究其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一是成本的增加。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化肥、农药受原料供应偏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一路上扬,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农资产品生产厂家不断提高了生产成本。二是冰冻雨雪天气的影响,导致部分生产厂家停电停产,据相关报道,西南地区的肥料生产企业因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减产200多万吨,贵州磷肥厂减产达50多万吨。三是运输费用的上涨。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汽油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上涨,继而造成国内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运费上涨,据调查了解,国内运输市场运价上涨2元/吨•100公里。四是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综合政策措施,资源配制受限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农资生产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受限较多。

据笔者调查获悉:此轮农资价格上涨中,农资经营商所得利益并不明显,笔者在四个农业乡镇调查时,部分农资经营企业主介绍说:由于此轮涨价,是由于农资市场供应偏紧、运输费用增加造成的,农资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商家既得利润较2007年反而下降了,如磷肥,2007年进价0.46元/公斤,销价是0.52元/公斤,毛利率13%;2008年进价0.68元/公斤,销价0.72-0.75元,毛利率仅为5.9%,故此轮农资涨价与经营环节关系不大。

三、农资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直接影响

1、粮油生产成本中农资、活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农民粮油生产亩收益逐年降低。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与白塘街道吉南村村民毛成生同志以种植1亩水稻的成本算了一笔帐:具体如下所示:

⑴种子成本降低7元/亩

2007年购买的是金优527,价格为30.0元/公斤,2008年购买的是ii优602,价格为23.0元/公斤,亩种子成本降低了7.0元。

⑵育秧农资成本增加14元/亩

2007年0.1亩秧田肥料费用、农膜、农药共38.0元(不含人工劳动费用),2008年0.1亩秧田肥料费用、农膜、农药共52.0元(不含人工劳动费用),增加了14.0元;

⑶大田农资成本共增加14元亩

①肥料费用:2007年与2008年底肥品种用量均完全相同,用复合肥1包,2007年购价是30元/包,2008年则为40元/包;

②农药费用:插秧前用除草剂1瓶,2007年7.50元/瓶,2008年购买价9.50元/瓶,同样杀虫一次(防螟虫),杀菌一次(防稻瘟病),2007年购买的是300克瓶装虫死三分钟,价格为7.50元/瓶,70ml瓶装稻瘟灵,价格为3.5元/瓶,2008年用同样两种农药,购买价格分别是8.5、4.5元/瓶,增加了4元/亩。

以上三项农资成本总支出,2007年为109元/亩,2008年则为168.5元/亩,亩增加农资成本59.5元。

⑷农活劳动成本亩增加支出120元,涨幅达32.9%。

犁田整田费用:租牛犁田,2007年价格65元—70元/亩,2008年涨到90—100元/亩,增加25—30元/亩;②铲背坎、搭田坎共计1.5个工,2007年工价为20元/日,计30元/亩,2008年工价涨至35—40元,计52.5—60元/亩;③栽秧子1个工,2007年工价为20元/日,计20元/亩,2008年则要35—40元/亩;④杀虫、施肥、田间管理三项计0.5个工,2007年计10-15元/亩,2008年则要20—25元/亩;⑤搭谷子,人工和机收综合价格算:2007年100—120元,2008年则升至140—180元/亩(主要增加部分是人工搭谷费用,机收费用呈逐年减少趋势);⑥运、晒谷子0.5个工,2007年计10-15元/亩,2008年则要20—25元/亩;⑦生活费用:2007年,按25元/人•天计算,总额为125元/亩,2008年,按30元/人•天计算,总额为150元/亩。

综上所述,农民种植1亩稻田总支出均在636—650元之间,因农资、工价上涨原因,农民需增加支出142—156元,涨幅达28.98—32.12%。以现行粮油市场稻谷价格1.8元/公斤稻谷平均产量按550公斤/亩计算,农民种植1亩水稻毛收益为990元,扣除生产成本636元—650元后,农民种植水稻亩收益仅为354—340,日收益2.26—2.36元,就更低了,农民辛苦几个月下来,与外出务工的农民比较收益的确是太少了,难怪得农民不愿多种多收了啊!!!

2、粮油生产成本中农资、活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直接致使农民选择成本低的种植品种,造成粮油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笔者在兴桥镇东塘村7组调查发现:由于粮油生产成本上升,导致该组不少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将部分偏远的良田良地改种松树、栽竹子等植物,不再种植粮油作物,还有部分农户由于粮油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等原因,将部分良田良土一年三季熟改为了一年一熟,粮油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再过几年,是必会造成国家粮油食品安全。

四、提高粮油生产种植效益建议

此轮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为不可左右的因素,只有实行多渠道消化。笔者以为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加以纠正,使之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切实保障市场供给,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确保粮油市场安全与稳定是第一任务。

一是积极宣传、不折不扣地保证国家、省(市)惠农政策的完全落实兑现,让从事粮油生产的农民真正得到国家的实惠。特别是加大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生产综合补贴政策、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政策、重大疫情防治补贴政策、生猪补贴政策、新型农民培训、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培训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以稳定民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注重实效。

二是积极推行科学种田,让广大农民从科学技术中受益。区农业部门在春耕时节,要多组织科技干部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庭院,利用一切条件、不分场所的、不分形式地搞好农民技术培训,特别是职业农民技术培训,逐渐引导农民革除传统种植习惯,逐步接受科学种田新技术、新方式、新的组织形式,当前着重于选种、育苗、栽秧、施肥、杀虫、治病、管水等各环节指导农民、帮助农民,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单位产量,实现粮油效益。

三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粮油生产规模种植,让种粮油农民从退和进中双双受益。规模种植就是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粮油生产成本、才能激发农民从事粮油生产热情与积极性、才能确保从事粮油生产的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益、才能增强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效益的提高、才能逐渐改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关的农村承包耕地合理流转政策,建立土地流转机构与机制,切实强化农村承包耕地依法流转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引导更多的农户,将承包耕地流转给大户,让流进流出的农民双双受益。

农资价格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一)产、供、销情况。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多年,在价格管理上,国家只是对大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部分进口化肥的口岸交货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产、供、销已发生根本变化。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省化肥、农药、农膜批发成为我县农资经营的主要方式。我县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到县、乡、村,基本上有一个良好的供销环境。

2、本县内主要化肥生产企业有镇骏威复合肥、镇复合肥和镇复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产等方面。但我县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质量难于保证。这些厂家投资规模小,生产设备差,技术落后,没有一家采用喷浆技术生产复合肥的厂家,均是搅拌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生产分散,难于管理。由于投资规模小,产量、销量有限,多数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情况。2011年12月开始,我区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也无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整个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特别是进入2012年春耕生产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以农民长期喜欢施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国产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9.1%;国产含氮肥17%碳酸氢铵同期比升7.1%;国产含P.N.K.KTK各18%复合肥同期比升7.7%;。化肥等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抑制甚至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县内化肥生产厂家人士的分析解释,今年化肥价格全面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化肥的各种原料价格上涨,如氯化钾从2200元/吨涨到2400元/吨,碳酸氢铵从去年的550元/吨涨到600元/吨,尿素已涨到2200元/吨,编织袋材料也从去年1.20元/只涨到现在的1.5元/只,由于原材料涨价,作为终端产品的化肥,自然会随着成本的推动全面涨价,这是化肥市场价格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国务院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性增强,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在市场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原因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化肥出口急剧增量,而进口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呈现卖方市场。

原因四,公路、铁路价格上涨,带动进口化肥到运输成本提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扬,拉动国内化肥成本提高,价格上升。

三、值得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针对当前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以及对上述化肥涨价原因的分析,尽管我县对农资价格进行监测,但今后农资价格的整体走势如何,目前尚难预料。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化肥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空间和推动压力。一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二是粮食价格仍处稳中有升态势,农民对种植粮食增产增收有较高的心理预期;三是资源性产品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运输紧张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于缓解,成本的推动因素依然存在。农资价格。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免农业税和落实粮食直补后,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居高不下的农资市场价格却使农民在喜悦之余有了些许忧虑。2011年以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农民群众的生产性费用支出明显增加。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10年我县早籼米价格为1.2元/斤,按平均亩产600斤计算,每亩收入720元,种植每亩地投入的农资成本在15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570元/亩。2011年早籼米价格为1.5元/斤,每亩收入900元,农资成本在20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700元/亩。这说明,国家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一部分已经被农资涨价所抵消,随着现在重要商品的不断上升,相比之下种粮户农民得不到政策实际好处。

四、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对策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农民是工农联盟的基石,只有把“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认为,对于物价部门来说,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服务新农村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农资价格的成本监测和价格监管。完善农资价格成本监测体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防止价格过快上涨,避免本应由农民得到的实惠,由涨价的“黑手”掏了去。在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管理方面,对经营环节(含批发、零售)有必要采取综合费率管理办法,建立长效价格管理机制。

2、从严审批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慎重审批涉农收费,不符合收费条件的,坚决取消收费项目;不是收费主体的,坚决取消收费资格,把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农资零售价格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推迟执行最高零售限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实行提醒、告诫或罚款处理,取得一定成效。

3、深入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乡(镇)、村两级要向农民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使涉农收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加强对公示内容的审查,根据收费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公示内容,确保收费公示的时效性。

4、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收费进行清理,该降低的降低,该取消的取消,有浮动幅度的执行最低标准,并对清理后的各项收费项目标准向社会公布出去,增加收费政策透明度,象保护重点企业一样保护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农资价格范文篇4

一、倡导诚信,树立行业典范

农资价格的监管面对的基本上是民营性质的群体,其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诚信在行业内的树立,价格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为农资经营户建立起诚信经营档案,按其诚信经营执行效果、有无违规操作进行奖罚分(不影响价格违法行为的正常处理);对于规范、诚信经营的,授予“价格诚信经营单位”流动红旗,通过政府网站、县电视台和乡镇政务公开栏等方法进行表彰公示。每年落实专门经费,组织全体农资经营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对其规范经营、守法经营进行指导。

二、建立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对农资价格的监管,涉及农资的真伪、等级、来源及违法事实的多重处理,仅仅依靠价格部门一己之力来实施,是很难发挥最大效应的,要积极做好向党委、政府的汇报工作,争取到领导对农资价格监管的重视,建立起以价格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农业、公安等部门参与的专项“农资价格监管”组织机构,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各组织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宣传与检查。

三、完善网络,构筑防范体系

农资经销网点一般集中在乡镇一级,有的甚至在村一级也建立起了经营站点。为此,要不断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管理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监督防范体系,在乡镇明确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当地物价工作,有分管领导,在村级由当地村主任、支书或者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热爱群众事业的当地村民担任。县级物价部门将一部分监督职能授权委托执行。乡(镇)、村级物价员负责辖区内的农资价格监测,按时上报县级价格监管部门,县级价格部门再集中统一汇总,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同时加强对乡(镇)、村级物价员的管理与培训,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渠道。

四、提升服务,降低销售成本

在加强对农资经营户的监管的同时,提升对他们的服务水平,为他们提供价费政策的解答、宣传服务,为他们的明码标价、明码实价进行业务指导,清理涉及农资经营户的不合理的各类收费,不断优化农资经营市场的发展环境。

农资价格范文篇5

(一)化肥、农药。从推动价格上升的因素看,一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粮油生产及惠农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加强和逐步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县粮食连续几年获得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这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拉动对化肥农药的需求。二是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能源价格涨幅较大,人力成本也呈逐年上涨势头,加之成品油价格上调和治理运输超载,导致运输费用上升,将使得化肥、农药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进一步增加,进而促使价格上涨。三是近期国际市场因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化肥价格涨幅较大,将拉动我国依赖进口较多的钾肥和化肥原料硫磺价格上升;从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看,一是目前国内化肥产能产量增长较快,市场供应充足,供需环境较宽松。二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化肥等农资价格调控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监管措施,继续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实行价格优惠。三是农资淡季储备已形成相当规模,国家调控农资市场的能力增强。同时,国家调整了化肥的出口关税税率,加大对化肥出口的控制,保证国内市场供应。这些都为确保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今年推动和抑制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的因素同时并存,但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要强于推动价格上升的因素。因此,今年我县化肥、农药等价格总体将保持稳定,价格在不同时段、个别品种会上幅趋势。

(二)农用柴油、农膜。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短期内尚无下行迹象。受其影响,我国石化产品和成品油仍面临着较大的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农用柴油、农膜价格上行的推力较强,价格存在着上涨的可能,稳定价格的难度较大。

(三)豆粕、仔猪。受大豆、豆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目前豆粕价格仍呈上涨走势,虽然在高价格的诱导下,今年世界主要生产国和我国将有可能扩大大豆种植,但因受气候、需求、库存和国际市场炒作的影响,今年国内大豆价格特别是上半年仍有上涨的可能。当前生猪等养殖业正处于恢复和上升期,将进一步增加对豆粕等饲料的需求。受此影响,今年豆粕价格将是稳中小幅上涨的态势;受生猪养殖扩大的拉动,加之母猪存栏量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仔猪供应短缺的情况近期难以改观,仔猪价格特别是在上半年仍有上升空间。但由于目前仔猪价格已处于高位,再度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农资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成本和农民收入,控制农资价格必须从源头抓起。为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对化肥等农资生产企业用电、用气实行优惠的各项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保证落实到位,缓解生产成本对出厂价格的压力,把好价格监管的第一道关口。

农资价格范文篇6

建议意见: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引导农资企业行业做好自律工作,注重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加大政府的监督力度,杜绝制假、售假的坑农行为,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树立农资行业讲信用、守信誉的良好形象。

一、切实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每年组织开展以规范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以及“红盾护农”行动等,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农资的行为。在今年绿剑打假保农业春季专项执法行动中,已经查处违法经营农药、肥料案件4起。同时,狠抓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今年计划抽取农业投入品95批次(不包括省市突击抽样),重点抽检农药、复混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的乙酰甲胺磷列入重点监管品种,目前已抽取复合肥样品10个,农药样品60个。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一律要求退出市场,对当事人进行立案查处,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二、积极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

督促农资经营单位做好“一规范二落实三上墙四不准”工作。一规范即农资商品名称要规范;二落实即农资进销台帐要落实、进货票据和销售凭证管理要落实;三上墙即证照要上墙、制度要上墙、违禁药物名录要上墙;四不准即不准销售违禁农药及国家禁止的农资产品、不准销售未经登记、审定的农资产品、不准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不准销售标签不规范的农资产品。全面推行“二帐二票一书一卡(章)”为主要内容的准入制度,强化诚信经营理念。同时,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农资经营单位积极推行“农资商品准入系统”和“农资商品准入查验卡”制度,确保农资商品的质量,对农资市场实行远程监管。下步,我市还将积极筹建农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制订农资企业自律制度、诚信建设规范等,以协会章程的形式约束企业的行为。

三、全面加强农资价格监测

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政发)[1999]72号和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改革化肥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当化肥市场价格发生显著上涨时,由省物价局对部分品种规定最高零售限价,实行差率或利润率控制等措施。市发改局将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并加强对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监测、监督检查,积极运用调查、提醒、告诫等手段,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诚实经营、规范经营的价格行为。市供销社也将进一步发挥好农资淡季储备作用,合理调剂库存,积极压缩成本,对种植大户实行价格优惠和免费送货等措施,努力保持农资商品价格的平稳合理。

农资价格范文篇7

一季度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运行平稳,部分品种价格略有上涨。与1月份相比,列入监测范围的22个品种中有11种出现上涨,6种下跌,5种持平。

化肥价格小幅上涨,平均涨幅在2%左右。一季度中上涨的品种有:国产尿素、国产磷酸二铵、进口磷酸二铵、进口过磷酸钙、国产氯化钾、进口氯化钾、进口复合肥,3月份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84元、2.40元、2.34元、0.44元、2.09元、2.13元、2.26元,比年初分别上涨了2.22%、0.84%、1.74%、1.16%、0.48%、0.47%、1.80%,月环比分别上涨了1.09%、7.62%、2.63%、1.16%、1.46%、0.95%、0.44%,与去年同期相比,国产磷酸二铵、国产氯化钾、进口氯化钾、进口复合肥价格略有上涨,涨幅分别为0.26%、4.74%、5.55%、6.34%,其余品种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跌幅较大的是进口磷酸二铵,跌幅为7.5%。

农药价格有涨有跌。3月份,敌敌畏、氧化乐果、稻瘟净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7.83元、17.54元、17.78元,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1.83%、2.75%、1.83%,月环比分别上涨2.18%、4.28%、1.95%;百草枯、氯氰菊脂全省零售均价分别为13.71元/500毫升、23.54元/公斤,与年初相比分别下跌15.99%和6.29%,月环比分别下跌6.10%、0.59%。

农膜价格略有上涨、柴油价格保持平稳。一季度农膜价格先跌后涨。3月份,高压聚乙烯棚膜和高压聚乙烯地膜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2.54元和12.63元,月环比分别上涨2.20%和0.16%,而2月份月环比则分别下跌3.76%和3.28%;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7.66%和5.57%。一季度柴油全省平均零售价格均保持在5.56元/升,与去年同比上涨15.02%,主要是因为国家*年3月份和5月份分别上调了成品油价格。

二、二季度农资价格走势预测

预计二季度我省农资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个别品种价格略有波动。

一是国产化肥价格保持稳定,进口化肥将随着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略有波动,从短期来看,二季度进口化肥仍将会保持小幅上涨势头;二是农药价格止跌回升,尤其是去年我省暖冬时间较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农作物虫害发生度比较高,农药需求将会比往年要高;三是农膜价格将止涨趋跌,总体保持稳定,由于农膜生产与销售时段性非常强,市场交易时间短,购销时间比较集中,价格变动不大;四是柴油将保持平稳,但受近期国际油价攀高的影响,柴油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三、两点建议

农资价格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关注和稳定农资价格是政府最为关心的农村热点问题之一。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早已从各个层面做好了稳定农资价格和保障农资供应和保证农资质量的相关工作。

农资价格范文篇8

一、当前我省农资价格变动情况

主要化肥品种零售价格多数有所上涨,个别品种略有下降。与上月同期相比,监测的10个化肥品种中,7涨3跌。其中,进口尿素和进口磷酸二铵涨幅较大。进口尿素(含氮46%)、进口磷酸二铵、国产碳酸氢铵(含氮17%以上)每公斤(下同)分别为2.20元、2.60元、0.58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上涨7.32%、5.05%、2.26%;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10.39%、13.04%、4.69%。国产尿素(含氮46%)、国产磷酸二铵和国产氯化钾(含氯化钾50%以上)每公斤分别为1.84元、2.39元和2.07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下跌0.69%、0.45%和0.93%;与去年同比,国产尿素(含氮46%)和国产磷酸二铵分别下跌2.77%和4.00%,国产氯化钾上涨0.25%。国产、进口三元复合肥(含P.N.K各15%)分别为1.92元和2.51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上涨0.86%、0.17%;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0.11%和6.78%。

农药零售价格略涨。监测的5个农药品种中,3涨2跌。敌敌畏(80%液体)、氧化乐果(40%乳剂)和稻瘟净(40%乳剂)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8.19元、18.47元和20.60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上涨2.94%、3.88%和9.20%,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8.11%、4.72%和41.20%;氯氰菊酯和百草枯(20%水剂)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23.64元和12.40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下跌0.97%和3.84%,与去年同比,氯氰菊酯上涨14.34%,百草枯下跌0.56%。

农膜零售价格略有下跌。高压聚乙烯棚膜和高压聚乙烯地膜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2.72元和12.81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下跌0.29%和1.56%,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2.25%和3.23%。农用柴油(0号)5.56元/公斤,与上月相比持平,与去年同比持平。

饲料价格有所下跌。豆粕(国产)和麦麸(国产)全省零售均价每公斤分别为2.73元和1.42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下跌1.28%和2.84%,与去年同比分别上涨1.56%和5.78%。

二、农资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

在国家大开放和大调控的政策背景下,我省农资市场零售价格变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从有利方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农资市场价格对“三农”的影响,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比如对化肥生产行业实行电价、气价、煤价等优惠政策;化肥铁路运输也实行优先运输和优惠运费;采取财政贴息方式建立农资淡季储备制度;对化肥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出口等。这些政策对稳定我省农资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不利方面来看,一是化肥及部分农资价格在销售旺季时均呈惯性上涨走势,在农资需求比较集中时,农资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紧张,价格就会上涨;二是农资流通过程中,农资经营者、消费者、生产厂家三者之间的价格信息渠道衔接失衡,导致农资消费旺季出现集中购买、货紧价扬的局面。

我省下一个化肥使用高峰将会在8月上中旬出现,而农药使用高峰也会集中在8-9月份,预计我省化肥、农药将在消费高峰期价格会有小幅波动,消费高峰过后,农资价格将会回落,但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下跌幅度不会很大。

三、稳定农资价格的建议

在我省一系列有效调控措施下,今年我省农资价格同比去年整体上涨幅度相对较小,但农资价格高位运行仍将会增加农民种粮成本,影响到农民增收的最大效益。因此,稳定或降低农资价格始终是我们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是控制源头价格。强化和落实生产企业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化解成本增长压力;加强对农资批发、销售的差率控制。

二是规范农资生产厂家包装,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加强农资产品认证力度,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经营。

农资价格范文篇9

一、对石河子地区农资市场的现状调查

(一)石河子地区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目前,石河子垦区范围内共有农资经营户185户,各种子加工、经销单位基本能够执行目前规定的作价办法。总体来说,种子和农用柴油的供应比较充足,价格符合规定政策且较为稳定,农用地膜能够满足供应但价格偏高,化肥价格步步攀升并且供货不足,造成了垦区化肥无货供应的局面,这是今后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二)石河子地区主要农资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1、农药价格变动表1为石河子地区农资物流公司近年来所经销的农药产品的进、销价格。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农药的进、销价格在近五年内是呈波动上涨趋势。

2、化肥价格变动表2为石河子地区农资物流公司近年来所经销的化肥产品的进、销价格。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化肥的进、销价格是呈逐年上涨趋势。

(三)石河子地区农资市场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与农业收益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影响了农民再生产投入的积极性。由于石河子垦区是兵团单位,各项任务都是统配和分流双管制,近几年由于农资价格持续呈上涨趋势,年初大部分农民购买春耕农资都在的持币观望后看情景购买,不象以住有过热的举动。其次是影响了农业再生产投入的投入量。由于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纯收入下降,农民的理性反应肯定是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量,尽量从省钱的角度选用农资,千方百汁减少生产成本。部分农民选择市场价格好和农资投入较少的农产品进行种植,降低了单位农资的投入成本,这样便限制了一部分农资的使用和再利用[1]。

2、对农业收益的影响

(1)稀释了粮食生产的补贴效应。2008年石河子地区每亩小麦的农资综合补贴从2007年的31元提高到94元和97元,农民交售小麦和大米可获得每公斤2毛、3毛的补贴。然而由于农资价格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政府的补贴效应被大大稀释了[2]。

(2)农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虽然近年来石河子地区农产品生产价格有所增长,但与农产品市场价格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民在生产环节投入最大,获利却较少。而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投入不多,获利却比较丰厚[3]。

(四)当地政府为熨平价格波动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1、"一票到户"制度在2006年召开的兵团党委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工作会议上,兵团党委将农业生产资料集中采购和销售"一票到户"制度作为进一步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对主要农资的采供以师为单位,实行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减少流通环节,销售"一票到户",确保农资的销售价格不高于同期同类同质产品当地市场价。仅2007年,农八师就为职工群众供应质优价廉的化肥82920吨、农药1200吨,基本保证了各农牧团场农业生产的需要,为职工节约农业成本近1000万元。职工所能享受的"一票到户"价格是由农资购进价格、西部农资物流公司运杂费和国家规定的农资价格两级经营差率组成,即价格制定公式为〔进价×(1+6%)+运杂费〕,各团场物资服务中心及连队不得再加收任何费用。同时,新疆石河子西部农资物流公司从国家规定的经营差率中2%返还团场,其余4%的经营差率产生的利润,除公司基本运行费用外,根据各团场进货种类、数量,按比例全部返还给团场[4]。

2、农资价格和质量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并积极引导企业还利于民,农八师决定不再向实行农资集中采供的农资流通企业收取利润和资产占用费,不再对其利润指标进行考核,将农资销售价格和质量纳入年薪考核。先后采取公开招投标等办法,降低农资的购进价格[5]。

3、农资价格公开制度在每年的春耕、田管和秋施阶段,师发改委、工商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团场及农资流通企业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协商确定农资价格,通过媒体公布,不再随意修改或提高。

二、石河子地区农资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质次价高、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充斥市场,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资产品的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导向作用在农资生产上还未发挥充分作用。

(二)农资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准入标准低、审批把关不严;二是对农资市场缺乏有力高效的监管;三是农资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农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核心地位薄弱,价格虚高成为农资的突出问题;其二,农产品价格与农资价格之间缺乏联动机制,二者之间价格传导受阻导致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农资价格产生"剪刀差"[6]。

三、优解农资价格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各环节的市场化提供良好环境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从法律和制度上逐步完善,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转。其次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中相互影响以及权责不清的地方,不留下管理空白和盲点,也不造成重复监管,浪费资源和影响市场发展。

2、及时农业生产资料相关信息政府部门所处的行政管理地位可以依靠行政命令等手段,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充分市场供求信息,政府及时将完整的市场信息,可以使各种市场主体的经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经济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对市场造成的损害。

3、严格农业生产资料质量检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政府部门应确实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把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销售关卡,审核生产主体的生产资格,确保生产环节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以及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审核销售主体的销售资格,确保销售主体的经营行为合法及其具备足够的理赔能力。

4、鼓励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等现代化流通渠道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落实中央政府对于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的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为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的发展起到外部推动作用。

(二)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的力度

第一,范围和技术方面:选取粮食直补的基金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直补的重要参考基数,在现有化肥、农膜、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补贴基础上增加其他如仔畜、农机具、农业用电等方面的补贴项目。第二,补贴标准的确定方面:严格按照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的市场价与保护价之间的价差来确定。为此,合理地制定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的保护价格极为重要,它即使农业生产的成本不至于增加,又是政府财力可以承受的。第三,发放方式方面:发放方式可以与粮食等直补资金的发放方式相同,可与粮食直补资金等合并发放,这样可有效地降低直补资金的发放成本。但为了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应将农业生产资料直补资金确定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资金,使农民明白这笔补贴资金的用途。第四,发放时间方面:分别在春耕、夏播和秋种时分别发放,这样既有利于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农民把农业生产资料直补资金直接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上,最终会使农民按照政府的补贴调控目标进行粮食生产。

(三)提高农技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科学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要围绕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战略目标,提高科学施肥技术的入户率、覆盖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逐步推进和技术指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强化测土配方实施的基础工作,为向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服务的机构提供必要的补贴;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从事土壤测试服务和进行肥料田间试验[7]。

农资价格范文篇10

农资涨价影响农民收益

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为什么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答: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补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补贴规模不会减少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答: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了“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没有上涨或略涨,农民种粮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财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只增不减,即中央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上年补贴规模自动作为次年的存量补贴,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

从具体操作上讲,即以2008年亩均化肥、柴油支出水平为初始基期水平(以后年份高于初始基期水平的,则以该年作为新的基期年)。综合考虑当年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化以及国家财力情况,确定次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与基期相比,当年化肥、柴油价格上涨影响农民种粮增支较多时,则在上年补贴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当年农资价格不涨或下降时,原则上保持基期补贴存量不变,如果连续三年粮食亩均化肥、柴油支出不高于基期水平,可以统筹当年财力情况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

春耕前补贴兑付到户

问:中央财政如何确定年度补贴规模?如何分配和拨付补贴资金?

答: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中央财政将根据当年农资实际涨价情况,统筹粮价上涨因素后,合理安排补贴规模,在次年年初分配、拨付到省。

具体来说,第一步,测算当年因农资涨价引起的增支总额。主要依据国务院价格、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全国亩均化肥、柴油增支额、当年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来测算。第二步,确定当年补贴规模。按照补贴“只增不减”的原则,基期补贴存量如数安排。同时,财政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当年农资增支总额,粮价上涨因素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新增补贴额,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当年补贴增量。基期存量与当年补贴增量之和为补贴总规模。第三步,分配补贴资金。存量补贴资金按基期分配基数不变。增量资金分配,原则上主要考虑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因素,并适当考虑地区农资价格差异。补贴资金分配向粮食主产省倾斜。第四步,拨付补贴资金。每年年底确定补贴规模和资金分配方案后,在次年初将资金拨付到地方,要求各地在春耕前将补贴兑付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