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方式的变革促进革命老区经济

时间:2022-04-05 10:41:00

发展方式的变革促进革命老区经济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老区。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转”字解放思想,引领各级干部下决心与粗放经济决裂,正确处理“舍”与“得”的关系,敢于舍一时、得一世,舍小利、得大利,舍生产、得生态,舍“三高”、得“三低”,舍经济效益、得社会效益,舍数量、得质量,舍显绩、得潜绩,站在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长远负责的高度,抓调整、促转变,使发展方式转得主动,转得有效,转得有力,转得坚定。

提升产业促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继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经济领域的又一次深刻革命。其核心在于结构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我们按照“提升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坚持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并重,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并重,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层次升级并重,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大力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初步改变了我市工业无龙头、无块头的局面,工业经济三年在全省进了三位。一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培植特色、壮大骨干、承接转移,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食品饮料、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31个,聚集企业1750家,已有7个产业集群进入了全省重点行列。二是抓园区建设,构建产业发展新平台。推进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要素保障向园区集中,把工业园区逐步打造成企业聚集区、城市新城区、“两型”示范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打造成调结构、促转型的示范区。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0个,规划面积2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以上企业912家。黄梅大胜关山工业园、罗田经济开发区、英山怡莲工业园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武穴田镇工业园被列为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试验区,团风工业园被列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是抓改造提升,着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我们围绕推动产业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节能减排、竞争力等“六个提升”,做强传统产业,重点抓好纺织、建材、食品三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像纺织产业,我们不是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纺织业,而是不断调整纺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特色纺织业。比如龙感湖的霞客公司、力达纺织、允胜纺织、卓尔公司等企业,大力开发环保色纺、花式纱、棉纶混纺、高精梳纯棉纱等新型纺织品,改变了传统纺纱的单一特征,着力构建加工、纺纱、织布、成衣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城乡统筹促转变

我们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双向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转型发展。

一是坚持“三化”互动,建设新型城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我们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思路,推进“三化互动”,始终坚持产业兴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城镇化,建设新型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统筹推进城镇带与产业带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大力推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有效对接,着力推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产业上互补、国民待遇上一致,做到共建共享,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建管结合,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在盘活城镇建设的资本、资产、资金、资源上做文章,走多方融资之路。加大了城建投入力度,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科学规划城区的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把城区建设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推进老城区与新区对接、城区与园区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城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功能。开展了“四城联创”活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上升,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三是坚持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做好城乡建设、村庄建设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着力打造长江沿线、大别山腹地沿线、京九沿线以及公路沿线等各具特色的城镇带,突出抓好一批重点集镇、口子镇和中心村建设,推进城乡联动。认真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特色村庄建设和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启动了200个特色村的示范工程,完成了846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共改造农村危房8600户,有57.96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积极探索村庄建设整治的模式和方法,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升。

扩大消费促转变从长远看,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从现在的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这几年我们在扩大消费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市场体系建设,保持了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在抓城乡居民增收上,通过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出台优惠政策推进全民创业等措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无钱花、不敢花等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在全省首家实行个体工商户“零费登记、政府买单”,并出台了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减免有关税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从年到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03%,达到413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43%,达到11336元。

在抓市场体系建设上,突出抓好城市商业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连锁超市、专营店、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业态,不断完善以乡镇、社区、行政村等为基础的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发展了一批乡村超市、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和专业店等。在城市商业体系建设上,新建改造了一批大中型商业设施项目;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上,市政府连续4年把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列入为群众所办10件实事之一,并把“农家店”建设任务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农家店村级覆盖率55%,乡镇覆盖率达89%。大力开展家电、农机、摩托车等下乡活动,促进了消费市场持续走旺,零售、餐饮业销售保持增长,保健品、服饰、家电等商品销售形势喜人,房产、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