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时间:2022-02-13 04:35:00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为切实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理念,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以强化安全管理职责和制度落实为基础,以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为抓手,全力提升矿山业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杜绝各类矿山事故。

二、重点内容

1、查行政许可情况,强化源头管理。要认真检查核对各类证照,严肃查处证照不全或不及时办理变更手续的现象。要认真贯彻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矿山安全整治和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把市场准入关。

2、查开采作业情况,强化规范化开采。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开采作业,进一步巩固中深孔爆破技术应用成果,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自觉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开采,台阶宽度高度符合要求。严禁扩壶爆破、掏底崩落开采。

3、查现场管理秩序,强化作业现场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严守岗位,切实加强作业现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现场规范有序。矿山企业要加强边坡管理,严防坍塌事故。

4、查设备安全防护,强化加工环节管理。所有设备的运转部位应当有防护装置。在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保险带、护栏等防护设施,碎石机喂料口周边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碎石机维修时要有防止石料滑落的闸板等防护装置。喂料口要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5、查教育培训,强化防范能力提升。矿山企业应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矿长应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并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任职资格证书。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0小时的在职安全教育。新进露天矿山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

6.查标准化推进,强化企业本质安全。矿山企业要认真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扎实推进矿山标准化工作,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从企业负责人到职工的安全责任,定人、定岗、定职责、定操作规程;加强技术管理体系建设,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提高技术保障条件;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活动,台帐记录完整规范。

三、时间和方法

1.专项整治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

2、专项整治将采取企业自查、镇乡街道排查与相关部门督查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3月底前由有关镇乡街道组织矿山企业进行动员发动。4月底前各矿山企业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对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5-6月各镇乡街道对本辖区内的矿山企业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上报区安委办。7月-8月,区安全监管局将会同区国土分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联合对各镇乡街道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确保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全部到位。9月-10月为总结验收阶段,要求各镇乡街道及时总结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并将整治工作总结于2009年10月31日前报区安监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责任。各镇乡街道要高度重视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切实做好工作。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确定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详细整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行政许可,严格市场准入。要将行政许可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工作。要督促有关企业按规定及时上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申报材料,通过换证工作,进一步引导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隐患治理,强化监督执法。要继续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监管、行政执法以及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督促企业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对已排查出的隐患,要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要依法查处。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执法检查工作,查处违法行为,督促矿山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条件。

(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各项安全生产责任措施的最终落脚点,必须依法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不断强化安全基础。各矿山企业要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为契机,落实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培训制度,提高岗位作业和现场管理水平,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