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5 17:21:20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结合上级要求和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年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以巩固和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为有效载体,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责任和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矿山安全基础工作,提高矿山本质安全生产条件,切实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落实安全治理措施和责任,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条件;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保持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主要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安全监管机构,配齐配足安全监管人员,完善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责任;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矿山和地质勘查项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规范安全监管程序;加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防范事故风险和减少事故损失;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依法打击取缔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矿山。

二、进一步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机构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

各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认真履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加强对辖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安全投入、监管机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各涉矿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特别是有地下矿山的镇办,应进一步调整充实矿山安全监管人员,配备矿山监管监察和执法所需的车辆和装备;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的基层矿山监管网络,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事故救援和事故调查,有效防范各类矿山安全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机构,切实落实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矿山企业要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矿山企业应重点制定完善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和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准确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四、继续推进源头治本战略,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条件

要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与“打非、治违”结合,与“三同时”审查结合,与许可管理结合,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条件。各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国土等有关部门要依法打击和取缔非法盗采行为,整顿违规生产矿山,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矿山设施“三同时”的审查力度,严把矿山安全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规模偏小、工艺设备老化等不具备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进入市场;要实施动态监管,敦促矿山企业依法组织矿山生产经营,不断保持和提高安全生产条件;要加大对现有矿山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对存在隐患的矿山,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再具备安全条件的,要依法关闭。要严格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和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程序,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与安全评价、安全现状评估结合起来。

五、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推进企业持续改进

(一)开展巷探地质勘查项目安全专项治理。排查掌握巷探地质勘查项目,建立安全设施情况基本档案。研究规范巷探地质勘查项目安全监管秩序,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目前已经备案的在探项目,一律限期补办审查手续,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和超期限、超工程量的探矿行为,持续改进我市地质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提高勘查项目安全生产条件。

(二)继续开展采空区安全专项治理。采空区治理对于防止发生地表塌陷,减少地质灾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国土部门要在采空区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普查地下开采矿山采空区现状,特别是老旧采空区的分布情况。要建立起动态的采空区治理图示制度,全面清晰反映采空区的分布状况和工程最新掘进情况。矿山企业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设计和技术要求采取充填、加固支护、重点监护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消除采空区安全隐患。

(三)继续开展尾矿库专项治理。以消除安全隐患、消灭小型尾矿库、规范尾矿库监管为主导方向,巩固尾矿库专项整治成果。在去年尾矿库治理的基础上对剩余废弃尾矿库进行再排查再治理,制定整改措施,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限期完成隐患治理;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严格尾矿库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管理,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应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不得投入运行;服役期已满的尾矿库,运营企业应当履行闭库程序,有关部门要依法提请注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在用尾矿库要限期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推广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对库区水位、降水量、泄洪量、浸润线、水平和垂直位移等实施监测。

(四)深化提升运输系统专项治理。矿山提升运输系统安全是矿山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易发群死群伤事故。要在年提升运输系统安全专项检查整治的基础上,深化提升运输系统安全专项检查治理。要按照新颁布的提升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标准规范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要求,扩大检验检测范围;督促矿山企业加大提升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力度,把提升运输系统安全管理措施做实做好。

六、加强和改进矿山安全技术管理,推进实施科技兴安

(一)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地下开采矿山企业、地质勘查单位、中型以上露天开采企业应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山必须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机电、地质、测量、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应负责制定矿山年度灾害预防计划,严格制定并执行防治重大灾害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配备相应的人员和监测设备,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要定期组织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着重分析矿山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采空区情况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加强尾矿库、采空区、边坡等技术管理工作。重大事故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二)加大安全科技投入,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加快矿山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矿山安全保障水平。1.巩固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和露天采石场分台阶开采工艺工作成果,加强开采台阶要素检查,把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露天采石场分台阶开采工艺与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开采设计审查和安全许可工作相结合,与日常动态监管检查相结合,切实加强源头和生产过程安全监管,防止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2.试点推广应用先进的尾矿库监测手段,采用包括现代通信手段在内的多种方法实施对尾矿库的监控,以实时、准确地反映库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坝体隐患、预防发生事故,保障尾矿库安全运行。3.试点应用矿山地下开采人员定位系统。在有条件的矿山试点推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对下井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生险情时准确了解人员位置,及时取得联系,科学实施救援。4.试点应用采空区岩音监控系统。在采空区顶板安装岩音报警系统,收集冒落岩石信息,进行声光报警预警,有效预测岩石冒落现象发生,为人员撤离赢得时间,避免造成人员伤亡。5.试点应用生产系统运行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在有较复杂生产系统的矿山,选择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建立内部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供电、提升、通风、排水、压风等系统的自动化、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通过风质、风量等信息自动检测判断,消除事故隐患,以减少下井作业人员,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七、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安全生产门槛

在现有工作机制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整顿规范矿产开发利用秩序工作的目标、责任和完成时限,在保护资源和规范开发秩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矿山安全生产门槛,鼓励有实力并且管理规范的矿山企业实施并购、参股,引导个体工商户逐步退出矿山经营,显著提高我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八、进一步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矿山企业应建立主要负责人现场检查制度,明确每月现场检查的次数。地下矿山应确保每天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加强现场管理。企业应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粉尘、高温、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危害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

安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规范执法工作。要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要提高执法检查能力,规范执法检查行为,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九、加强矿山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矿山企业要严格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对新录用的地下矿山作业人员,应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新录用的露天矿山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各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及其有关部门要重视非煤矿山安全培训工作。要检查矿山企业落实全员培训情况,定期举办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安全生产培训班,组织涉矿基层政府安全分管领导、安监人员和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分管矿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采掘施工队伍负责人等矿山主要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各矿山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和技能。

十、加强矿山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效能

各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及其安监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制定激励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支撑体系四项建设,用两年时间显著提高安全监管效能。一是培育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要广泛吸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资源,充分利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安全培训和咨询等中介机构,在事故调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组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要吸收熟悉非煤矿山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责任感的同志。要明确专家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三同时”审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强非煤矿山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要按照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等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要利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进行法规宣传、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努力为安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及时提供工作指导和服务。四是加强矿山安全监管装备、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安全监管装备投入,逐步提高配备标准,努力解决监管手段缺失的突出问题,配齐矿山定位定量监测、井下气体检测等等仪器仪表,保障正常监管执法工作需要。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

(一)认真落实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条措施”,加强非煤矿山安全基础建设,不断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全县计划关闭(退出)金属非金属矿山5座。

(三)巩固完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新建矿山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一年内必须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

(四)着力提高矿山企业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

1、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和安全、环保监察执法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关闭一批、行政执法制约一批、市场机制淘汰一批,切实整顿关闭“小、散、差”矿山。

2、和相关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密切协调配合,持续开展矿产资源整合、矿山取缔关闭及关闭矿山后续工作。

3、认真落实《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配套政策》,严格控制金属非金属矿山总量。

(二)进一步加大打非治违和隐患治理力度

4、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严肃查处各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

5、建立完善企业自查、专家检查和政府督查相结合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促进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安全隐患治理主体责任,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对重大隐患及风险要向职工公告。

6、深入开展尾矿库安全隐患治理。要按照尾矿库安全评估制定的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治理措施对下游1000米内存在居民和重要设施的尾矿库进行治理。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工作

7、切实加强矿山安全技术基础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规定配备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绘制反映矿山现状的实测图纸。对未按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矿山要与矿山技术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加强新建尾矿库、地下矿山和排土场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8、加强安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科技装备、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设备和工艺,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9、巩固完善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达标等级。

10进一步建设完善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切实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四)进一步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11、地下矿山:以防中毒窒息、冒顶片帮、透水等为重点,切实加强井下通风、顶板、采空区、水害等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下井作业人数,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必须运行可靠,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12、露天矿山:以防边坡坍塌、坠落、物体打击等为重点,加强对不按照开采设计组织生产、台阶不规范、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和不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作业等进行重点整治。

13、尾矿库:严格新建尾矿库的安全审查和尾矿库的生产运行管理;尾矿库沉积干滩长度和安全超高应满足相应库容等级最低要求,排洪系统、排渗系统、监测设施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运行可靠。

14、地质勘探:严格地质勘探坑探工程《安全专篇》审查,加强坑探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特别是坑内局部通风、顶板、水患、老采空区等安全管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严厉打击“以探代采”等非法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做好汛期安全管理工作

15、以尾矿库、排土场、水患矿山为重点,督促企业做好矿山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摸清掌握矿山周边采空区、裂隙水、地表水情况,加强对防排洪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严防汛期因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矿山事故。

(六)进一步加大安全督导检查力度

16、推动安全大检查“四不两直”制度化、常态化,以地下矿山、露天采石场、尾矿库等为重点,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暗查抽查。

17、加大矿山安全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每年检查露天矿山不少于2次,检查地下矿山不少于4次,汛前、汛中至少各检查1次尾矿库。

(七)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2009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促进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这一主线,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强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全省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5%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地下矿山安全整治,要以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提升运输、通风、机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强化矿用设备的检测检验,落实水害防治、顶板及采空区管理措施,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露天矿山安全整治,要以提高矿山开采的规范化水平为重点,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开采,强化爆破安全管理,落实边坡、排土场的监测监控和管理措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开采技术,提高矿山开采的本质安全度。

3.尾矿库安全整治,要继续深化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要加强尾矿库运行的安全管理,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建立和完善尾矿库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4.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和资源整合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严厉打击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将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2009年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突出工作重点。各地要针对本地区非煤矿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影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问题,促进全省非煤矿山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3.严格安全准入。各地要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和资源整合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程序,严格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准入条件,对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建设工程项目和资源整合矿山,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和生产。要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条件,对取证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存在不规范开采行为或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并暂扣直至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从源头上减少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

4.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各非煤矿山企业要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素质,增强防范事故发生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努力消除生产过程的“三违”行为,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通过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5.加大执法力度。各地在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从严执法,坚决打击各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省局将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组织专家对各地下矿山进行全面系统性检查;对其他露天矿山,各地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以及开采设计(方案)组织生产;对未按规定及时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请而擅自进行生产的非煤矿山企业,各地要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事故的查处和责任追究,以达到吸取事故教训、防范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五、工作安排

1.部署落实阶段。各地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和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方案,明确目标、重点、措施和要求,并部署落实到各非煤矿山企业。各省辖市的工作方案请于3月20日前报送省局。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4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我省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典型经验,认真回顾总结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部署2012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着力在“抓落实、夯基础”上取得新成效,着力在“三项重点建设”、“完善两个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好转,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正确指导下,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各有关部门及各非煤矿山企业,突出以贯彻落实“三个重要文件”(国发23号文、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和省政府32号文)为核心,以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着力“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30起,死亡33人,为省安委会下达全省非煤矿山年度控制目标进度的68.75%,实现了连续十年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全年杜绝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是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和桃生局长,再次向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着力在六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效:

(一)着力务实创新,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班组安全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1、明确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思路。一是确定了独具特色的“证照齐全有效、系统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班组安全建设深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思路,并将其作为达标评审的前置条件。二是做到“三个不变”、“三个调整”、“三个强化”,顺利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新旧标准的调整过渡。三是抓住重点,攻克难点,通过在九江德安召开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议,全面推进露天采石场的达标创建和整治整合工作。

2、分级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效迅速显现。具体概括为“三个明显”:一是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消除了等待观望的消极思想。如会昌县骏力矿业有限公司下塘萤石矿在企业转让时,新股东要求原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后才正式签字转让;二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和安全投入明显加大,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三是现场安全管理明显改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基础资料进一步完善,现场文明生产环境良好。截止2011年12月31日止,我省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非煤矿山单位1164个,其中:地下矿山33个、尾矿库56座、小型露天采石场668个、露天矿山185个。省地矿局和江铜业集团分别组织开展了地勘单位及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3、树立了各种类型非煤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典型。一是我省非煤矿山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全面有序展开,班组安全建设“打基础、利长远”的管理效果逐渐显现。如铜业公司明确了“三个方面、十二项具体内容”的创建标准化班组的管理规范。二是以班组安全建设推动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如省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公司开展“五型”班组建设活动,将企业安全文化分为理念梳理、价值认同、自我约束和固化提升4个建设阶段,达到了“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效果。

4、全面实施了“万名班组长培训”工程。一是完善了总局认可的班组长安全培训系列教材,组织编写了地质勘查单位分册。二是印发了班组长安全培训及考核大纲,要求非煤矿山所有生产作业班组长须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三是以班组长安全培训为重点,促进非煤矿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着力科技兴安,在推广非煤矿山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非煤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1、积极推进“六加一系统”(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一是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六加一系统”建设的两个《通知》,明确了我省“六加一系统”建设思路、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和分类建设要求等,为我省“六加一系统”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三等以上尾矿库和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治理隐患的尾矿库安装使用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全省“六加一系统”建设有序展开。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德兴铜矿等一批建设示范单位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金山金矿、花桥金矿等已经通过竣工验收。截止2011年12月31日止,全省非煤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情况为:监测监控系统57个、井下人员定位4个、紧急避险系统32个、压风自救系统156个、供水施救系统178个、井下通讯系统378个。

2、积极培育发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一是安全生产标准化7家咨询机构和12家评审机构通过备案,为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了保障基础。二是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的8家专业技术支撑机构通过备案,并为全省非煤矿山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推广应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小型露天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为1198家,同比增加了7.95%;机械铲装1396家,同比增加了12.48%;液压锤二次破碎1129家,同比增加了10.26%;非电引爆系统748家,同比增加了3.26%;尾矿库使用在线监测有10座,其中三等以上4座;使用尾矿充填18座,尾矿干式堆排13座,尾矿综合利用29座。市142家小型露天采石场中,100%已实现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和机械铲装,136家小型露天采石场实现了液压锤二次破碎。修水香炉山钨业、江钨漂塘钨矿等建立了地压微震监测系统,有效解决了困扰矿山安全发展的大难题。

(三)着力长治久安,在深化非煤矿山“打非治违”和“七项”安全专项整治上取得新成效

1、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运营行为。一是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是“打非治违集中行动”的责任主体,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形成了高位推动、高压“打非”的工作态势,有力打击了非法开采盗采矿产资源活动。二是有力打击了非煤矿山、尾矿库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违法生产运营行为。截止2011年12月底,全省查处无证、证照不全或证照过期的矿山56座;查处盗采矿产资源28起。查处未履行“三同时”手续擅自开采的矿山26座。

2、重点查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组织开展全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建设项目违反“三同时”规定、非法违法生产运行行为,责令一批非煤矿山企业限期补办了“三同时”手续。省安监局重点查处了瑞昌市龙垱沟铜矿、安福县赣闽铁矿长溪尾矿库、萍乡市天子山尾矿库等安全设施“三同时”违规问题。

3、强力推进了露天采石场整治整合工作。省安监局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通知》,重点对安全距离不足及“一面墙”开采的露天采石场实施整合整治,明确了新建露天采石场项目“十种情形”一律不予批准,制定并执行了“四种情形”采石场必须整合的政策规定,建立了信息共享、违法案件通报和移送的有效机制,有效解决了采矿许可与安全许可不衔接的老大难问题。各地对独立山头存在二个(含)以开采主体的、开采规模小于最低生产规模的、采石场与周边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等采石场重点实施整合整治,消除了长期存在的事故隐患。分宜县还实施了优惠财税政策,对整改露天采石场整改期间火工产品免税费,对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露天采石场火工产品税费降低30%。

4、继续深入开展非煤矿山七项专项整治。突出地下矿山提升运输、防治水、地压等隐患专项治理重点,强力推进全省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与闭库治理工作。我省上报的26座尾矿库(25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4822万元,目前尾矿库闭库和隐患治理工程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截止去年底,地下矿山已有551个独立系统实现了机械通风(其余27个或正在整改或已停产);已对124个提升运输系统、200个排土(废石)场、9个大型采空区和尾矿库9座危库、4座险库、50座病库进行了治理,已对59个地下矿山水害进行了水文论证。

(四)着力基层基础,在创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制度上取得新成效

1、加强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省政府令第189号,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钻探、坑探实施指南三个地方安全生产标准,有关露天采石场整合整治、安全生产标准化、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五个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和政策支持。

2、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准入条件。一是按照矿山采选一体化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将尾矿库作为非煤矿山企业独立生产系统纳入安全生产许可总证范围,解决了尾矿库与矿山安全监管脱节的难题。截止2012年1月,已有126家企业申请办理了总证,64个独立系统进行了企业名称变更。二是明确安全环保要求,凡涉河涉湖建设的尾矿库,包括拦砂坝、沉淀池等重要设施,必须经有关水利主管等部门审批同意;否则,不予通过安全生产许可。三是严格控制尾矿库加高扩容,规定原无正规设计的或尾矿库下游有人员聚集场所或涉及集中居民区的,不得加高扩容;加高扩容非原设计单位的,要求具有由甲级资质设计机构承担。四是加强了建设工期监管,督促非煤矿山企业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期组织施工;需要延长建设期的,提出申请并经备案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

3、创新了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组织开展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职学历化教育,第一批117名学员已从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顺利毕业。省局组织省属及中央驻赣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举行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专题培训,各地认真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四类人员(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截止去年底,全省非煤矿山已举办班组长培训班65期,共培训班组长8479名;举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83期,共培训人员8828名;举办特作人员培训班63期,共培训特作人员5704名。

4、推进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省实现了非煤矿山企业雇主责任险向安全生产责任险的顺利过渡,保险机构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防损减灾服务试点,探索将风险评估结果与保险费率挂钩的工作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共同参与事故防范和安全保障工作。

(五)着力督查督办,在落实“五查”、“七防”举措上取得取得新成效

1、突出汛期安全开展专项督导。一是突出汛期防汛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开展汛前、汛中、汛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督查;召开了首次全省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会商会议,为全省尾矿库安全度汛提出了有效对策措施。二是督促指导各地加强了与气象、防汛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汛期动态,及时准确地将汛情、灾情通过短信平台告知矿山。三是开展汛情严重地区的重点督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针对汛期防汛特点,及时组织力量深入非煤矿山一线,重点督查矿山及尾矿库等关键场所和重要设施,组织指导抗洪救灾、灾后恢复生产。去年汛期,全省未发生淹井伤人和尾矿库溃坝事故,确保了全省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度汛。

2、突出典型实施重点督查督办。各地对事故多发、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领域和企业,采取约谈、挂牌督办、重点督查、现场办公等进行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省局张桃生局长亲自带队深入赣州金龙锡业、九二盐矿等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针对永平铜矿掘进施工中毒窒息事故(死亡2人),全省迅速组织了以防范中毒窒息、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查。赣州市对寻乌、安远、龙南、信丰等重点稀土资源县的稀土矿山开展了专项督查,提出了“六不准四要求”防范事故的具体措施。

3、注重来信来访案件组织核查督办。各地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新闻媒体监督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采取资料分析、现场核查、协调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了核查督办。如省局会同当地政府及安监部门,及时妥善处置了上饶玉山县岩瑞镇鸡头山一个山头两个开采主体采石场、抚州东乡交通采石场危及铁路安全问题等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督促市查处了泰和一石膏矿事故瞒报案件

(六)着力效能建设,在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队伍素质装备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1、重点提升了非煤矿山尾矿库监管装备水平。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39万元支持,为省局本级、10设区市、66个县(市、区)安监局配发了78套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监管装备,并组织了监管装备维护使用培训,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执法的科学、公正、准确性。

3、着力提升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业务能力。采取定期脱产培训、不定期短期培训、以会代训(安全会商会、现场会、视频会、事故案例分析会)、组织专项检查(许可、“三同时”、“五查”、“七防”、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及行业等)、交叉检查、事故调查等方式,不断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省安监局在组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达标评审时,邀请当地市、县两级安监人员参与,提高了实际工作的业务能力。

4、切实提高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效能。一是严格了安全许可审查告知及限时办结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抄告市、县两级安监局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处理。二是坚持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安全许可证形式变更、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已批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达标评审定级等申请办证的企业,实施了简易程序办理安全许可证的规定。三是推进实施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做好非煤矿山安全许可工作。

5、提升了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各级政府及安监部门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及时督促指导应急救援机构及企业认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迅速有效地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不断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去年10月7日,玉山县樟村镇张家棚探矿点发生巷道遇断裂带坍塌事故,4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上饶市政府专门发函对省局黄润根、康斌等同志的抢险救援指导表示感谢。

总结“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成功经验,应该有“八个方面”的启发和启示:一是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先导;二是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永恒主题;三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四是科技兴安是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五是安全许可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力抓手;六是责任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保障;七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重点在企业,立足在班组;八是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在素质,立足在效能。

虽然我们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很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采矿秩序仍然混乱,非法违法引发的事故仍然较多,打击非法违法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难度大。大部分小矿山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开采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应急能力较差,基础不牢、如履薄冰的现象尚未根本改变。三是非煤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基础差,安全生产标准化、“六加一系统”建设等工作进展缓慢。四是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缓慢,部门联动推进资源整合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地方行政执法、事故查处偏轻偏软,安全许可把关不严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五是从深层次问题上看,非煤矿山领域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迟缓,行业管理缺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等等,这这一切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真抓实干,下大力气解决根本问题。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抓好2012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2012年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国务院23号、40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及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以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着力在“抓落实、夯基础”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抓好“三项重点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班组安全建设、“六加一系统”建设、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建立完善“两个体系”(“打非治违”及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体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严格规范“两项安全许可”(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生产许可证),大力倡导和弘扬先进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各项措施,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围绕总体思路,要努力实现“六大工作目标”:

1、事故控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力争杜绝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总量不超过控制考核目标。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班组安全建设。(1)100%的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尾矿库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2)70%非煤地质勘探(钻坑探)单位和非煤矿山采掘施工队伍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3)“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全面实施,100%的非煤矿山企业生产作业班组长经专项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4)树立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班组安全建设符合规范。

3、非煤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加一系统”建设。(1)2012年6月底前,各有关省属经济组织、中央驻赣单位和各设区市,至少树立一批“六加一系统”建设典型示范单位;(2)到2012年底前,各有关省属经济组织、中央驻赣单位所属非煤地下矿山和70%以上非煤地下矿山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3)100%的三等以上尾矿库和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治理隐患的尾矿库完成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4、全面完成危、险、病尾矿库的隐患治理任务和国家立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大力推广应用尾矿充填、一次性筑坝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进无尾矿山建设

5、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1)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网上申办及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录入系统;(2)二季度开始,省局发证的非煤矿山企业实现纸质申办、网上同步申办,同步录入其安全生产基础数据。(3)三季度开始,进行设区市局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纸质、网上同步申办试点。

6、小型露天采石场整合及安全专项整治。(1)一个独立山头多个开采主体的、安全距离不足的全面实现了整合或取缔;(2)坚决消灭“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现象;(3)能适合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的必须推行到位。

为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典型示范,狠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深刻理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质内涵。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国务院【2011】40号文确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建设项目;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从治标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向治本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其实质内容是: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为基础,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涵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细化的责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及重过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内容。

2、树立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典型。要深入学习国务院安委办〔2012〕1号、省安委会赣安[2012]3号文件精神,消化吸收北京市顺义区和九江市庐山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有关经验,制定我省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先期开展建设试点工作。省安委会确定将南昌市、九江市作为省级先行试点工作地区,将中央驻赣企业、省属企业及行业领先企业作为省级试点单位。非煤矿山作为“三大高危行业”重点领域,要求各设区市确定1-3个县(市、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召开现场会,以典型示范推动全省工作全面开展。

3、突出解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难点问题。一是制定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进一步明确隐患排查的区域、内容、标准、频次、分级标准和治理“五落实”及验收消号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二是充分利用“金安”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开发相应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具有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整改销号、统计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及跟踪动态监管。三是进一步清晰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制度,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监管监察方式和动态化的考核机制。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相结合,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信息化(金安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

(二)坚持责任到位,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班组安全建设

1、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力度,继续强化“六个结合”、着力“六个环节”。对尚未评定等级的,要抓规范、抓过程、抓实效,严格把住评审定级关;对尚未开展创建工作的,要抓指导、抓促进、抓达标,严格坚守目标限期底线。

2、规范达标咨询评审工作。要在原有“四个前置条件”的基础上,增加“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有效、安全生产基础资料建档规范”两个前置条款,并将其纳入现场达标评审主要内容,以此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有序开展。同时,要不断充实咨询评审技术人员队伍,确保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咨询评审人员数量、专业及职称结构与所承担的咨询评审工作相适应,切实提高咨询评审工作质量。

3、大力推进地质勘查单位采掘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依据新评分标准,制定出台地质钻探、坑探单位两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标准。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地质勘查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评审定级。同时要完成采掘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为起草制定采掘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指南、评分标准奠定基础。

4、全力推进非煤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和“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要制定完善安全班组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严格班组现场管理标准化,切实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实质内容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现场;要求每个独立生产系统(含尾矿库)至少树立两个以上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否则,不予通过达标评审;鼓励非煤矿山企业创造性地开展班组安全建设活动,树立各种类型的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全面实施“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要求100%的生产作业班组长经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列为达标评审、监督检查的前置条件和重要内容。

(三)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六加一”系统建设

1.切实落实非煤矿山“六加一系统”建设的主体责任。本次推进现场会“六加一系统”建设典型示范单位,既有中央直属企业(金山金矿)、省属企业(德兴铜矿)代表,也有民营企业(花桥金矿)代表,这三家企业在落实国家强制安全生产标准上,认识到位,行动迅速,舍得投入,建设规范,成效明显。希望各地各单位要学习借鉴上饶市、德兴市安监局和三家典型示范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迅速行动起来,按期完成“六加一系统”建设任务。

2、严格非煤矿山“六加一系统”建设要求。各地及省属集团公司、中央驻赣单位必须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六加一系统”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并于3月底前报省安监局。对监测监控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三大系统要实行融合集成,建成统一平台。“六加一系统”建设,还要设立web服务器,提供远程登陆查询访问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的互联网访问地址、用户名和密码。各非煤矿山企业、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要严格对照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和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有关要求,严格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并做好备案工作。

3、必须加快推进“六加一系统”建设进程。要重点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开展“六加一系统”建设的目的要求,明确将“六加一系统”建设列为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前置条件。要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强化对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六加一系统”建设信息的报送工作,要求每个季度按时报送“六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进展情况。

(四)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打非治违”及安全专项整治

1、继续保持高压“打非治违”工作态势。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继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依法打击或取缔关闭非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尾矿库)。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按期延期换证、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以及存在重大隐患的非煤矿山(尾矿库),要依法查处,并采取责令停产、限期整改等强力措施。对“打非治违”工作不力的地区,省局将予以通报、约谈,推动“打非治违”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2、着力建立“打非治违”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安办协调、部门跟进、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和长效机制。把“打非治违”与安全许可、安全专项整治、矿产资源整合、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查找深层次问题与完善规范制度结合起来,加强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打非治违”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和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的“四个一律”措施。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典型案例曝光制度。

3、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各地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地下矿山局部通风、水害、提升运输、大型采空区、废石场;露天采石场一个独立山头多个开采主体、安全距离不足、“一面墙”无台阶开采、未使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尾矿库危库、险库、病库、拦砂坝、沉淀池和无证排尾、未履行“三同时”审批手续;采掘施工和地质勘查单位施工资质、备案及项目登记。同时要全面完成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26个尾矿库治理项目,抓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无主尾矿库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坚持安全准入,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1、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关。今年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的高峰期,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到“三个坚持”、“一个严格”严格把关。即:坚持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换证的法定制度;坚持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失效停产制度,及时下达执法文书并抄告当地公安部门;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前置制度,对延期换证时尚未达标或逾期未达标的,依法不予延期换证或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下达执法文书,抄告当地公安部门。严格规范许可范围,省局已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副本上增设了矿山开拓方式、生产能力、生产中段数等内容,有利地方监管。

2、严格非煤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切实强化非煤矿山采选一体化管理,要求矿山和尾矿库必须同步纳入“三同时”程序,推进无尾矿山建设。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周期管理。对未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超建设周期的建设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依法查处。

3、进一步坚持属地监管原则。为增强市、县两级安监部门工作力度,省局拟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度考核检查工作(简称“年检”)逐级下放;同时拟决定对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尾矿的拦挡坝、尾砂池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并委托市、县两级实施。征求意见稿已发给大家,请结合实际,提出修改意见。

4、全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省局决定利用“金安”信息化工程平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系统和政务信息网,逐步完善网上申报、审批功能,建立全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目前,相关软件现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3月份在部分地区试运行后将在全省推广应用。要求企业许可申请都必须通过互联网或办证大厅窗口提交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和各类许可申请材料电子版,否则将不再受理。

(六)坚持强化基础,进一步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切实落实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是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坚持领导干部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外包采掘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奖惩,坚决制止“三超”、“三违”。

2、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设立生产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强化矿山企业技术总负责人的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鼓励中介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认真做好矿山实测图纸的测绘工作,确保图纸准确无误,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及事故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资料管理,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和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3、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大力推行尾矿充填采矿法,培育试点,引导推进无尾矿山建设。鼓励新建四、五等尾矿库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建设尾矿库,从根本上提高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大力推广应用地压和采空区监测监控系统、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非电起爆等技术(工艺)装备;继续强力推进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应用;全面落实矿山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施,配齐配足矿工防护用品,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装备水平。

4、强化安全文化引领和责任保险支撑作用。突出抓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示范工程,着力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每个企业、工区、班组和岗位。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宣教培训,继续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学历化继续再教育和尾矿库安全管理专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支撑作用,利用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建立安全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企业和职工多方互动的配套措施,发挥风险评估、事故防范、善后处置等责任保险作用。

(七)坚持服务发展,进一步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学监管工作水平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40号文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线主题和基本精神,按照桃生局长提出齐心打造“五型”团队(学习型、实效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的要求,大力弘扬“敬畏生命、科学监管、风清气正、力学笃行”安监机关精神,努力做到“六个务必、六个着力”,即:务必要围绕大局、着力认清历史担当,务必要正视差距、着力科学把握形势,务必要剖析原因、着力完善策略举措,务必要规划引领、着力找准主攻方向,务必要创新管理、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务必要立足当前、着力明确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2、积极投入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在全省安监系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突出治理五个重点。即:在工作作风方面重点是治理“庸、懒、散”,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在领导作风方面重点是治理“假、浮、蛮”,解决弄虚作假、工作漂浮以及“一言堂”与“和稀泥”的问题;在廉洁行政方面重点是治理“私、奢、贪”,解决为政不廉、铺张浪费和“吃、拿、卡、要”的问题;在行政审批方面重点是治理互相掣肘、环节繁琐,解决管理不协调、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中介服务方面重点是治理市场无序竞争,解决管理制度不完善、执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3、不断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关键在基础,落脚点在基层,要继续采取培训、以会代训、组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事故查处等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继续坚持在“三同时”审查、竣工时邀请市、县两级安监人员参加,统筹安排市、县两级安全监管人员交叉参与省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健全完善安全监督“五重”(重程序、重源头、重服务、重指导、重落实)制度。加强与公安、国土资源、环保、电力、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及时解决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问题。

4、切实提高事故应急和查处能力。严格执行伤亡事故报告制度,严肃查处事故瞒报、迟报等违法行为。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辖区内发生的伤亡或涉险事故,要快速反应、妥善应对,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事故调查和处理,切实执行挂牌督办和跟踪督办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三、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抓好“两会”及汛期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5

一、整治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根据《浙江省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突出抓好隐患治理落实整改工作,强化主体,落实治理责任,加强源头治本,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夯实基础,提高保障能力。有效杜绝重特大事故和遏制事故发生,推动我市矿山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二、整治工作内容

(一)继续开展全市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地下矿山以:1、有无两个独立,直达地面,能行人的安全出口,机械通风;2、以竖井和提升系统;3、井下供电变压器中信点接地为重点。露天矿山:1、以分台阶开采;2、全面推行中深孔爆破;3、使用机械二次破碎工作为重点。各矿山企业要认真研究制定本矿山企业隐患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工作和主要内容、措施及要求,落实整治责任和督办制度。

(二)严格控制新办矿山安全条件准入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意见的通知》要按照浙江省六部门《关于贯彻国家安监总局等六部以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规定,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矿业秩序整顿工作,重点查处和打击各类非法和违法开采活动,严肃查处和着力打击超层越界开采,无证或证照不全擅自开采,防止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着力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安监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要按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和竣工验收,没有履行“三同时”手续的,不得为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公安部门要规范民爆物品的管理:加强对民爆物品使用的安全员、保管员和爆破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矿山开采爆破过程中的安全。

(三)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矿山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按照中央领导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上重要讲话中关于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指导精神,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排查工作要做深、做细、不留盲区和死角,要加大对高陡边坡,大型采空区、地表塌陷区、竖井等重大危险源点的排查力度,对于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区分性质和程序,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资金。

(四)全市矿山企业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局〔20*〕214号)的贯彻落实工作。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要切实掌握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组织和安全培训管理、推进科学管理、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五)要提高对突发事件、事故防范能力。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三、有关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严密组织。各部门、各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认真分析本地域、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安全发展,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具体。

2、落实责任。要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入手,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所有生产、管理岗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6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常抓不懈,坚决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积极推进非煤矿山“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继续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进一步提升非煤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3.继续开展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积极推动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和安全示范矿山建设。

4.推动非煤矿山执法监管方式创新,推进执法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协调开展,提升执法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重点工作安排

1.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督促各非煤矿山企业把建立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全过程,

2.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本》。推动各非煤矿山企业制定矿领导、管理部门、班组等各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力求内容具体,便于操作。结合已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公告工作,制定岗位安全操作清单,并将其纳入日常教育培训之中,确保每名员工都熟知岗位安全操作要点、危险危害因素、事故后果及预防应急措施等。

3.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非煤矿山“五项执法”工作的意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委托专业机构或专家对非煤矿山进行全面检查,提出整改建议,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执法,跟踪督办,直至隐患彻底消除,真正形成“专家查隐患、政府抓执法、企业抓整改”的良性工作机制。

4.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督促企业建立全员负责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规范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的闭环管理。

5.根据《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实施细则》规定,依据非煤矿山风险分级情况,制定年度执法计划,加大对C、D级风险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力求通过实行差异化监管,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及时有关信息,提醒企业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6.深入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双十条措施。继续开展防冒顶坍塌、防火灾、防透水、防中毒窒息、防坠罐跑车、防边坡垮塌等为重点的严防十类事故专项整治。

7.根据安全生产季节性特点,着力抓好特殊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把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安全管理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制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作业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等作为日常检点内容,严把安全管理门槛。

8.继续开展领导与非煤矿山矿长谈心对话和企业安全生产承诺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督促企业认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9.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做好强基固本工作。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切实落实技术负责人制度,推动大中型矿山设立安全总监和立、斜井开拓矿山配备机电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技术服务。

10.继续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贯。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非煤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考核、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认真做好新《安全生产法》的宣贯,切实增强非煤矿山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提升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11.继续加强外包工程队伍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62号令规定和省安监局的贯彻实施意见,推动外包工程队伍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到位、日常安全管理有序、安全生产保障有力。

12.严格非煤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确保非煤矿山本质安全。加强对非煤矿山专家审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监督核查,做好非煤矿山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专家现场检查复核工作。

13.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采矿秩序混乱、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工作力度。定期组织“四不两直”暗查暗访,认真执行停产停建、停电、停供火工品、依法处罚、关闭取缔和严肃追责的“四个一律”措施,实施非法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开曝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14.加强矿山运输、机械、爆破、用电等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三违”行为处罚与教育规定,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加大对矿山运输、机械、爆破、用电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得带病运行,并将检查和处理情况记录存档。

15.深入推进科技兴安工作。按要求开展“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大幅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规范使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不断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

16.强化停工停产矿山安全管理。按照《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停工停产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停产停工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停工停产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严格遵照执行省安全监管局关于非煤矿山复工复产验收相关时限及程序规定。

17.深入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隐患的理念,所有企业都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新进工人、转岗工人培训内容和时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师傅带徒弟制度,大力推广“手指口述”等安全确认法。坚持把安全培训纳入年度执法计划,凡未经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7

为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以及《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法律标准的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金属非金属矿山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通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和实施安全生产许可等工作,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从20*年起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在尾矿库、采空区、露天边坡等方面仍存在重大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2.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95%以上为本质安全程度低的小型矿山,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培训不到位。因此,必须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安全发展。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3.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4.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逐步减少事故总量,进一步遏制坍塌、冒顶片帮、放炮、中毒窒息和透水等重特大事故。到2010年,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以上,实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

5.主要任务。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强化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加强隐患治理,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依法关闭和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

三、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6.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地下矿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露天矿山不少于2人,小型露天采石场不少于1人。矿山每班必须确保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

7.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应重点健全和完善14项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7)危险源管理制度;(8)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事故管理制度;(12)应急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四、明确安全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8.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金属非金属矿山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9.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0.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山的安全管理责任。新建、改建、扩建和实行资源整合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核准手续。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严禁边建设边生产。

11.明确承包项目和承包商的安全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市场运作机制,建立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明确建设方、承包方和监理方的安全职责。建设方与承包商签订安全合同,明确安全责任,并将其安全管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范畴。

五、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

12.建立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山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地下矿山还必须配备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3.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金属非金属矿山年度灾害预防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等规定,绘制矿山相关图纸,图纸要与实际相符。对矿山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

14.加强重点生产场所的技术管理。矿山应加强尾矿库、地下矿山采空区、露天矿山排土场和边坡等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制定并执行防治重大灾害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配备相应的人员和监测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重大灾害调查,制定相应的专项防治措施。

15.严格执行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的有关规定。地下矿山要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及相关要求,建立通风管理制度,完善机械通风系统,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管理。

16.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采用采空区探测、边坡和尾矿库监测、井下作业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在中小型露天矿山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

17.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事故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六、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8.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应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现场检查制度,明确每月现场检查的次数。地下矿山应确保每天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加强现场管理。

19.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矿山应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矿山应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积极推进矿山的安全标准化工作。

20.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矿山应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粉尘、高温、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危害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

七、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2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矿山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

22.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治理工作。矿山应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验收。

23.认真做好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矿山企业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假日期间放假或停产检修的矿山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矿山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矿山整顿、整改完毕后应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不得恢复生产。

八、加强劳动组织和安全培训管理

24.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作业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严肃查处“三违”行为,制定能够有效制止“三违”现象的管理规定。

25.严格从业人员劳动管理。矿山对录用的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就业前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作业。

26.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对新录用的地下矿山作业人员,应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新录用的露天矿山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九、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27.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矿山应制定应急预案,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

28.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矿山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29.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矿山企业负责人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和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十、积极推进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30.落实产业政策和加强政策引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进一步推动矿山整合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关闭,减少矿山数量和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矿山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积极引导安全监管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发挥评价、咨询、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其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1.加强部门监管和联合执法工作。安全监管部门要从矿山的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上依法强化监管,实行综合治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矿山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矿山,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关闭等行政处罚;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落实矿山的安全监管责任。

32.严格事故责任追究。严格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一次较大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般责任事故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责令参加复训,复训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对发生一次重大或一年内发生两起较大责任事故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5年内不得颁发。

33.发挥从业人员的监督作用。矿山要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和落实特聘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34.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国有大中型矿山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和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作用,营造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8

一、整治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根据《浙江省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突出抓好隐患治理落实整改工作,强化主体,落实治理责任,加强源头治本,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夯实基础,提高保障能力。有效杜绝重特大事故和遏制事故发生,推动我市矿山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二、整治工作内容

(一)继续开展全市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地下矿山以:1、有无两个独立,直达地面,能行人的安全出口,机械通风;2、以竖井和提升系统;3、井下供电变压器中信点接地为重点。露天矿山:1、以分台阶开采;2、全面推行中深孔爆破;3、使用机械二次破碎工作为重点。各矿山企业要认真研究制定本矿山企业隐患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工作和主要内容、措施及要求,落实整治责任和督办制度。

(二)严格控制新办矿山安全条件准入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意见的通知》要按照浙江省六部门《关于贯彻国家安监总局等六部以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规定,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矿业秩序整顿工作,重点查处和打击各类非法和违法开采活动,严肃查处和着力打击超层越界开采,无证或证照不全擅自开采,防止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着力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安监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要按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和竣工验收,没有履行“三同时”手续的,不得为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公安部门要规范民爆物品的管理:加强对民爆物品使用的安全员、保管员和爆破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矿山开采爆破过程中的安全。

(三)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矿山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按照中央领导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上重要讲话中关于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指导精神,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排查工作要做深、做细、不留盲区和死角,要加大对高陡边坡,大型采空区、地表塌陷区、竖井等重大危险源点的排查力度,对于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区分性质和程序,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资金。

(四)全市矿山企业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局〔20*〕214号)的贯彻落实工作。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要切实掌握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组织和安全培训管理、推进科学管理、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五)要提高对突发事件、事故防范能力。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三、有关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严密组织。各部门、各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认真分析本地域、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安全发展,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具体。

2、落实责任。要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入手,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所有生产、管理岗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强化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排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任务

(一)强化对尾矿库的安全监督管理

1.全面认真排查。各市要迅速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尾矿库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排查,排查覆盖率要达到百分之百,不得遗漏,负责检查的同志要在检查报告上签字。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非法擅自运行使用的尾矿库,存在溃坝垮坝等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要立即下达停产、停排和停止运行的指令,并采取除险加固等安全整改措施。通过排查,各地要将辖区内所有尾矿库进行梳理排队,根据隐患严重程度,确定市和县的重点监控对象,实行挂牌督办,明确责任人,专人专责,确保落到实处。

2.突出监管重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换发,对尾矿库重新进行安全评价,根据尾矿库的规模和危险程度,分别明确为省、市、县三级的重点监管对象。凡属危库、险库和病库,都必须作为重大危险源,建立监控制度,明确监控责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在汛期和阴雨天气,必须派专人巡查坝体,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我省韶关市大宝山铁矿槽对坑尾矿库下游有为数不少的民居,韶关市政府和大宝山铁矿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办理要求,尽快协商研究民居迁移方案,落实人员搬迁问题。

3.加强闭库管理。尾矿库停止使用,要严格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依法履行闭库程序,明确和落实闭库职责;对尾矿库的采砂或从事尾矿再利用,须经尾矿库管理单位同意,并按照程序向有关安全监管部门申请办理批准手续和向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对已废弃或停止使用的无主管企业的尾矿库,各地要明确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对排查中发现的无主管企业尾矿库存在的问题,如未经立项审批、核准,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准入条件,未经用地审批,未经环评审批及环保“三同时”验收,下游人口密集,未经安全评价等,各地要抓紧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4.加强应急准备。各地要督促有关部门和辖区内的尾矿库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紧急情况下通知联络、疏散逃生、抢险救援的程序和办法,建立企业与有关部门、下游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联防联动机制。要完善尾矿库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尾矿库企业依照国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要与有关政府、下游村镇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

5.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明确分工,切实从源头上加强监管。投资主管部门对于选矿能力差、生产布局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矿山企业,一律不予核准和备案。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用地审批和批地后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尾矿库环境监管,排查环境安全隐患,负责把好环评审批及环保“三同时”验收关,对尾矿库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及其周边地下水进行日常监测。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安全许可工作,对不符合安全许可条件的尾矿库,强化督导,督促企业抓紧整改。

6.严格监督执法。对未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而投入使用的尾矿库,在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法予以处理;经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对超量排放储存尾矿、以及擅自违规加高坝体的,要吊销相关证照,停止生产并落实关闭措施。

(二)继续深入开展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地近期要组织开展一次矿山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工作,对前一阶段排查中发现的隐患治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复查。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督促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隐患治理整改方案,落实整治资金,明确责任人及整治时限。

实行分类指导和督促,重大隐患由各级政府挂牌督办,明确落实整改职责和措施。省、市、县三级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隐患比较突出,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的地区作为重点督办的对象,强化监督检查和隐患的整治,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矿山企业,要立即采取停产整顿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深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

1.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各级人民政府是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国土资源、安全监管和环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继续扎实推进资源整合,科学合理安排矿产资源的开采,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我省矿山企业的规模和安全生产水平。继续严厉打击无证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行为,坚决关闭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所有生产的矿山企业,均要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规范开采。一是要依照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开采,对存在不按照设计要求、无序开采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边掘进边开采等行为的企业,应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并限期改正。二是要加大对存在水患的矿山企业的督促整治,对水文地质复杂的、周边存有老巷道或老采空区的企业,要摸清采空区、废弃井积水以及地表移动带、陷落带范围内重大水体、导水构造等状况,制订对水患治理和防洪、防透水的方案和制订相应措施,建立和实施掘进制度,并必须配备与矿井开采相适应的探水设备,严格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规定。三是加大对采空区隐患的治理,存在较大采空区的矿山企业,要认真开展勘查,摸清采空区位置,研究制订防范重大垮塌事故的措施,坚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3.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把好矿山安全准入关。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企业,必须严格审查其安全生产设施设计并进行安全验收;实施对矿山企业的动态监管,开展经常性和重点安全监控,严格依法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对取证后放松管理、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责令其停产整顿,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坚决予以关闭。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及时跟踪督导各地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影响较大的事故要及时发出通报,吸取事故教训;并及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对群众举报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和事故,认真核查处理,对举报并使之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行为,要予以奖励。

(四)督促企业落实矿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各地要督促辖区内矿山企业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安全规程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应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技术人员;较大的企业,应自身配备相关的各类技术人员,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应自身配备或聘请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定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安全技术管理指导服务,强化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

2.大力推行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各地要督促地下矿山在前期省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的全面机械通风系统检测鉴定的基础上,对存在隐患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对不具备机械通风系统的矿山企业,有关监管部门一律要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限期整改。继续大力推进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对办理安全生产延期手续的露天石场企业,未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以及未实行分台阶开采的一律不予以办理直接延期手续。加强对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的管理和监测,未按照规定进行超前表土剥离的,以及边坡不符合安全规定,超高超陡的,要实行停产整顿,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省国有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省国资管理部门要督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切实履行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认真落实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时治理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所属尾矿库的安全运行。

矿山安全治理技术范文篇10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催人奋进。我们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相聚在这里探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计,心情格外舒坦,预示着我市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将迎来一个良好开局。

一、2010年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安监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安监部门和各非煤矿矿山企业,突出“强基固本”,着力“三基”工作(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着力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大力推进班组安全建设创新发展,实现了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明显好转。

总结2010年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可概括为“六个着力加强、七个明显实效”:

(一)着力加强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宣贯,在强化配套措施、狠抓落实上取得明显成效

1、迅速掀起宣贯高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与《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府发[2010]32号)、国务院安委办《非煤矿山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通知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和《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总局令第34号)、《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等“五个重要文件”下发后,全市各级安监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采取宣贯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面向企业和基层广泛宣传,使其主要精神家喻户晓。

2、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一是理清思路,做到了“三个结合”(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与部门监管相结合、与监督执法相结合)抓贯彻;抓住“三个重点”(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投入)强化企业主题责任落实;通过“三项举措”(打非治违、安全准入、源头监管)整治违法违规。二是结合我市实际,认真执行了省局提出的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责任“五个严格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计划报告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

(二)着力加强“打非治违”和整顿关闭,在治理非煤矿山“小、乱、散、差”上取得明显实效

明确重点,强力推进资源整合、整顿关闭无证非法开采盗采、严重超层越界开采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对资源整合矿区和一证多系统开采、一个矿体多个开采主体等整治对象,采取先注销其原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其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编制整改方案设计、安监部门组织专家对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并验收的方式,确保资源整合、矿区整治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重点整顿了未采用分台阶(分层)开采的露天矿山,尤其是采用“一面墙”开采的小型露天采石场。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提请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的非煤山企业有157家,已落实关闭71家。

(三)着力加强七项安全专项整治,在提高非煤矿山安全保障能力上取得明显实效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本市实际,采取“三个结合”(与安全许可、整合整治、安全行政执法相结合)等有力举措,2010年我市着力深化了露天采石场“一面墙”无台阶开采、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地下矿山提升运输、尾矿库、排土场(废石场)等五项安全专项整治。

1.露天采石场“一面墙”专项整治,进展顺利。在开展“一面墙”专项整治之前,我市拥有露天小型采石场不下500家。到2009年底,还剩下209家。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这209家小型露天采石场中,已实行分层分台阶开采的有118家,剩下的91家也正在停产整顿。118家已实行分层分台阶开采的小型露天采石场中,有近一半正在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县这方面做得最好,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县共有露天采石场54家,已经实现了机械铲装作业的有45家,占83%;已使用中深孔爆破的有25家,占46%多;另有8家已经购买潜孔设备,正在上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准备之中。

2.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圆满成功。全市27家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中,建立并完善了机械通风系统的,由年初的24家,达标整改到了26家。尚有一家也已经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但不够完善,现正在整改之中。

3.尾矿库专项整治,有新突破。我市辖区内原有各种类型的尾矿库(含拦沙坝、沉淀池等)20余座,到2009年底还有16座。2010年又促成一座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余6座也已经列入了专项整治范围,正在加快进度进行关键性的整改,可望在今明两年内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全市范围内已无危库和险库。病库还有1座,现正处于整改攻坚阶段,可望在2011年整改到位。

在尾矿库专项整治中,工程建设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勘称典范的有3家:袁州区辖区内的钽铌矿2#尾矿库,县辖区内的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宜丰县辖区内的万国矿业有限公司铅锌铜多金属矿尾矿库。这三家尾矿库,都有专职的管理团队、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库区的安全设施建设也较为完善。

(四)着力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在提升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上取得明显实效。

为提高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我市相继开展了“安全基础管理年”、“安全基础巩固年”、“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等主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积极推进非煤矿山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地下矿山企业整改完善了安全出口和八大主要生产系统,改进了开采方法。矿山企业及时测绘更新了十类主要图纸,完善了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关资料,制作了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安全标示牌等。

2、全面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一是在积极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达标考评工作中,逐步明确了“系统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班组安全建设深入”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思路。二是各种类型矿山的安全标准化建设示范典型正在形成,每个县都有一二个,为我市全面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打好了基础。

3、强化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一是督促中小型矿山企业依法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二是督促有关矿山企业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四种人员(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是市县两级齐心协力举办安全培训。市局负责非煤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县局负责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都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市局在主要负责人培训中,增加了小型露天矿山,尤其是小型露天采石场的业主和法定代表人必须参加培训的要求,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达到了进一步奠定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本质基础之初衷目的。特种作业培训,主要开辟了凿岩工、主提升绞车工和电钳工等培训科目,培训面已经基本上履盖了我市全部的非煤矿山。县局的从业人员培训也搞得相当不错,全市非煤矿山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及时得到了安全培训,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技术技能。

为了把安全培训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我市在非煤矿山安全许可时,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把非煤矿山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三类人员”的安全培训资质及其年度考核情况作为最为重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否决之一。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成功之作,应当予以肯定。

4、强化了安全生产资料建档和信息报送工作。针对“家底不清、基础不牢”问题,省局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督促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相关资料建档及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非煤矿山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都要建立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市局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着手建立非煤矿山“三个基础信息库”,经过2010年一年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能够及时向省局报送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但各县(市、区)至今尚未着手该项工作,更不能及时向市局报送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5、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保险制度。我们省是在全国非煤矿山领域率先推行雇主责任险制度,引入保险机制的省份,为企业提供了事故赔偿的主要资金来源,保障了从业人员权益,促进了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提升。2010年,我们这项工作做得很好,刚才保险公司的领导已经做了介绍,我就不再重述了。也是在2010年,省里在认真总结全省非煤矿山企业雇主责任险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赣安监管政法字〔2010〕387号)、《关于在全省非煤矿山企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1〕23号),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我们同样也要不折不扣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五)着力加强安全生产许可,在把好非煤矿山安全准入关上取得明显实效。

2010年,市局全年共受理了43家非煤矿山的颁证申请,其中:38家已经完成安全预评价备案及安全设施设计审查,16家已经完成了安全设施验收评价备案及竣工验收审查,15家已经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007年市局一共为24家非煤矿山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到2010年,这24家中有7家申请并办理了延期换证,尚有17家正在办理延期换证。2010年,市局共受理了15家非煤矿山提交的变更申请,其中的13家已经办理了变更换证。

1、组织有方,专家把关,保障得力。为了把我市非煤矿山的安全许可工作做好,市局成立了颁证审查领导小组,调集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精干力量组建了业务部门,选聘了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定期召开评审会,对申请颁证的非煤矿山实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此举确保了全市非煤矿山安全设施实行“三同时”审查验收保质保量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适时颁发。

2、用心服务,全程指导,运行有序。为确保颁证质量,业务部门一方面为拟取证非煤矿山企业制发颁证指南,精心指导其安全设施建设及取证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为非煤矿山企业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职位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协助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同时,业务部门还经常性地组织技术服务部门及专家学者,深入新建和改扩建非煤矿山作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和确保了非煤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保质保量落实到位。

3、把住源头,提高门槛,宽严有度。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市非煤矿山安全许可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些经验。我们因此决定,从2010年年初开始逐步提高安全许可准入门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企业机械化作业水准。露天矿山不上装载机或挖掘机作业的不得准入,井下矿山不使用机械通风的不得准入;二是提高从业人员受险面,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年生产能力准入条件,迫使非煤矿山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四是强化安全设施“三同时”现场审查验收的力度,力求从源头消除生产安全隐患。

4、规范有序,步步落实,层层把关。一是严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准入关。在严格落实省局制定的“六个结合、六个不得许可”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凡是没有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没有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办公用房小于60平方米,采石场年生产能力小于5万吨的,一律不予受理安全生产许可;二是安全许可程序有序落实。整个安全许可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在这个阶段实施前,我们实行了专家团先行到矿山作业现场考察程序,把那些客观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安全预评价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排除在外,不予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第二阶段,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在这个阶段,我们实行了专家团垫后现场验收程序。对安全设施达不到设计要求,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矿山,限期整改,再进入下道程序。整改后,仍然不符合设计要求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推倒重来,令其重新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第三阶段,资料文件收集和颁证阶段。这一阶段,我们会对非煤矿山企业提供来的颁证文件资料进行严格的对照核实审查,尤其是对“三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证、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雇主责任保险单证明等材料会要求提供原件进行核查,以确定其真实有效性。

(六)着力加强“五查”、“七防”,在防范非煤矿山大事故上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组织开展了露天采石场“一面墙”安全专项整治、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专项督查。

二是落实非煤矿山“五查”(查非法、查管理、查资料、查设施、查落实)要求,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以“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目标,突出以防透水、防中毒窒息、防冒顶片帮、防坠罐、防火灾、防采空区塌陷、防爆破事故“七防”为重点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彻查隐患,彻治隐患,彻防事故。

三是全力做好汛期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的领导,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严格执行暴雨期间停产撤人制度,密切关注汛情,严格应急值守;着力抓好尾矿库汛期安全渡汛工作,对安全度没有改善的危库、险库,要求矿山继续执行卸载、降低库水位、开挖临时排洪沟等应急措施。

四是采用“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手法,严厉查处国务院安委办《非煤矿山实施意见》确定的12项非煤矿山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2010年重点查处了非煤矿山企业证照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设计组织施工、安全生产建章立制是否完备等行为,因此受到处罚的非煤矿山企业有45家。

五是采用查文件图纸资料、查安全设施现场构建、查政策法规和建章立制的落实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排查非煤矿山可能存在的国务院安委办《非煤矿山实施意见》所确定的24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发现隐患或问题之一,立即停止生产,限期消除隐患。2010年重点排查了如下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1)没有按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2)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开采移动线与周边居民村庄、重要设备设施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与相邻矿山开采相互严重影响安全的;(3)有严重水患,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4)民爆器材库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以及违规、超量和混存的;(5)露天矿山开采周边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6)露天矿山没有采用自上而下顺序、分台阶(层)开采的;(7)地下矿山每个矿井、每个生产水平(中段)、每个采场没有两个安全出口的;(8)地下矿山没有按规定建立机械通风系统;(9)地下矿山未按相关规定建立排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能力严重不足的;(10)尾矿库坝体超过设计坝高、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以及尾矿库排洪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11)危库、险库没有停止生产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

2010年全年开展全市性的交叉执法大检查共1次,例行性执法检查约44次(包括各县市区组织的例行检查,约每季度1次),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检查非煤矿山245家次和尾矿库19座次,查出存在的问题或安全隐患共1945条,下达执法文书165份,处罚矿山企业45家。

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坚强领导、高位推进,得益于各部门精诚协作、密切配合,得益于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和企业干部职工忠于职守、科学监管。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局向在座的各位及奋斗在全市非煤矿山安全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一是死亡事故总难避免。2010年,我市居然发生了3起死亡事故!一起是4月2日,袁州区彬江镇第六采石场山体滑坡,造成3人死亡瞒报事故。一起是4月24日,宜丰县同安乡鹅颈村瓷矿透水,造成1人死亡事故。一起是9月26日,靖安县仁首镇石上采石场物体打击,造成1人死亡事故。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幸,教训是深刻的,很值得在座各位深思!二是少数地方采矿秩序仍然混乱,非法违法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仍然较多,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三是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大部分小矿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开采工艺、开采装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应急能力较差,基础资料不全,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四是部分地区安全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偏轻偏软,事故查处“四不放过”落实不够,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把关不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缓慢,推动资源整合的力度还不够大。五是从深层次问题上看,非煤矿山领域的发展方式转变迟缓,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管理缺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打击非法违法和治理“三违”的工作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所处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充分看到挑战和机遇并存,充分看到更好的工作前景,我们一定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决心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力条件,抓住历史性机遇,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方法,持续改进和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二、积极推进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状态的整体提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各级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务必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抓工作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坚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扎实做好2011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2011年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主体,以贯彻落实“三个重要文件”(国发23号文、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和省政府32号文)为核心,以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为主线,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深入落实非煤矿山“三深化”(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化依法监管、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三推进”(推进科技进步、推进安全达标、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各项工作举措,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明显好转和“十二五”良好开局,为我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围绕总体思路,要努力实现五大工作目标:一是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二是事故总量不超过控制考核目标;三是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和班组安全建设全面推进:(1)中央和省属驻宜矿山企业和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70%的尾矿库、地质勘探(钻坑探)单位和50%的露天采石场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2)“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到2011年底前,全市非煤矿山企业所有生产作业班组长必须经专项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树立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安全标准化达标单位班组安全建设符合规范;四是完成危、险、病尾矿库的隐患治理任务和国家立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尾矿库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五是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按期建设完成;露天矿山适合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的全部采用;三等以上尾矿库实现在线监测率达到70%以上。

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五个重要文件”,全力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1、继续深化国务院《通知》等五个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要求继续坚持:“三个结合”(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与部门监管相结合、与监督执法相结合)要求,做到“三个过硬”(宣贯培训有过硬指标、贯彻落实有过硬措施、监管检查有过硬手段)。

2、着力强化非煤矿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抓住“三个关键”(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投入),督促企业落实“十项重点主体责任”:(1)健全完善以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2)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按要求配备合格安全管理人员;(3)建立并严格落实地下矿山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4)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合理配备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健全完善技术图纸资料;(5)切实加强企业安全专业管理。地下矿山要不断加强通风、提升、爆破、顶板、空区、地压、机电设备和探排水等专业管理,露天矿山要不断加强高陡边坡、排土场监测监控,尾矿库要不断加强坝体稳定性、筑坝和排洪设施监测管理;(6)切实加强企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非煤矿山企业要落实现场安全检查的内容、范围、频次、方法,制定现场检查表,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查处“三违”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行为;(7)及时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非煤矿山企业要重点查处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确定的24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报告,按照“五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确保整改到位;(8)加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9)加强企业外包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10)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非煤矿山企业“三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100%生产班组长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100%从业人员及新进矿人员经培训上岗。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3、严格落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组织开展矿领导带班下井专项培训,着力提升矿领导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制止“三违”、险情处置能力;组织开展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专项检查,对带班下井工作制度、监督和公示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档案管理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没有领导带班下井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严格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突出露天采石场整合整治,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非煤矿山“七项”安全专项整治。

1、巩固和扩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打击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确定的12类非煤矿山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要求(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安全生产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采取对“打非治违”工作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对矿业秩序混乱的地区进行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打非治违”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继续推动非煤矿山矿产资源整合工作。要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开展整合矿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履行“三同时”手续,严格项目建设周期管理和试生产(运行)期限。加强日常监管,严防以整合名义逃避关闭,严防以矿井整合代替资源整合,严防整合期间违规组织生产。

3、突出露天采石场整合整治。要重点整合整治:(1)一个独立山头多个开采主体的,先停产后整合;(2)整合整治矿山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编制整合整治方案设计,严禁边整改、边生产;严禁整改过程中在高陡边坡下装矿作业;开采隔离矿柱必须编制专门设计;(3)坚决有力地打击露天采石场“一面墙”无台阶开采,对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露天采石场“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的严重违法行为,必须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罚,凡是“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的的露天采石场,一律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其限期整改,通报公安部门停供火工产品;对整改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手续;对逾期未整改的露天采石场,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边整治边生产的露天采石场,报请当地县级政府实施关闭;凡发现乡镇有一处、县(市、区)有二个乡镇存在“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的(不含在整治的,下同),分别对其乡镇长、县(市、区)分管领导进行告诫约谈;发现乡镇有二处以上、县(市、区)有两个以上乡镇的存在“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的,提请上级有关部门依规对其乡镇长、县(市、区)分管领导进行行政处理;因“一面墙”无台阶违法开采发生死亡事故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依据有关法规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县级政府立即实施关闭;(4)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的《省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凡存在露天采石场与周边安全距离不足300米的,新建露天矿山一律不予办理安全“三同时”手续;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律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实行停产整治。

4、继续深化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和防治水工作专项整治。要对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系统、主扇及局部通风机使用及运行情况、矿区水文地质资料、防治水措施等进行隐患排检,重点开展地下矿山局部通风及防透水隐患治理,切实把防中毒窒息、防火灾、防治水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5、继续深化地下矿山提升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要总结推广小莹石矿、小瓷土矿提升系统专项整治经验,以安全生产许可及安全检测检验为抓手,着力抓好以调度绞车代替提升绞车和提升绞车(提升钢丝绳)选型、提升系统安全设施不符合规程要求的提升系统改造;着力抓好农用车运输及尾气排放不达标内燃机车运输专项整治,推广使用先进适用尾气净化装置。

6、继续深化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要坚决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尾矿库的生产运行,加强对拦砂坝、沉淀池的清理整顿,加强对废弃或停止使用尾矿库的监督管理,落实闭库主体责任,依法履行闭库程序;继续坚持“四个一律”,开展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尾矿库排水排洪系统、图纸资料和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全力做好尾矿库防汛度汛工作。督促检查中央财政支持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和中西部地区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开工项目的跟踪督查。

7、组织开展露天矿山采场和排土场边坡专项整治。要重点检查边坡监测监控措施落实情况,高陡边坡和危险级排土场治理情况等,严防边坡及排土场坍塌事故。

8、继续深化地下矿山大型采空区安全专项治理。要开展以改进采矿方法、完善充填系统为重点内容以及矿柱回收、边角残矿回收为主的专项整治。要求存在大型采空区安全隐患的地下矿山测绘采空区实测图,进行安全论证,建立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矿柱回收、边角残矿回收的企业必须编制残矿回收设计,并经省安监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后,报县(市、区)安监局备案。

(三)大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和班组安全建设,全面完成达标任务。

1、明确目标要求。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系统(主要生产及辅助系统、重要设备设施)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班组安全建设深入。非煤矿山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建设的目标要求是:树立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矿山班组安全管理典型,每个县(市、区)至少树立一个非煤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先进典型。2011年底前,全市非煤矿山所有班组长必须经专项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强化工作举措。一是以“三个结合”(“三同时”制度执行、安全生产许可、监督检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2011年立项的建设项目,未实施安全标准化的,不予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第三轮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之前安全标准化未达标的,不予延期换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度考核检查发现未启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不予通过年度考核检查。二是将系统是否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开展了班组安全建设列为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否决项。三是建立完善安全标准化咨询考评技术支撑体系,要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咨询机构建设,原则上具有非煤矿山安全评价资质,且报省安监局备案批准了的机构均可从事安全标准化咨询工作。四是要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安监局要将所属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及达标考评计划于3月18日前报市安监局。五是要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的绩效考评工作。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切实将安全标准化达标与企业融资诚信、工程项目立项、土地征用等政策相结合,认真指导企业安全标准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安全标准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坚决杜绝企业“走形式、走过场”。七是组织开展创建优秀安全班组和优秀班组长活动,并对优秀安全管理班组和优秀班组长予以表彰。八是建立完善班组长安全培训考核体系,全面组织实施全省非煤矿山“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

(四)以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强力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非煤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着力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各县(市、区)及省属集团公司、中央驻宜单位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计划,并在3月20日前报市安监局;市局将确定一批典型示范矿井,并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动、指导地下矿山企业按要求、按时限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2、强制淘汰非煤矿山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露天矿山重点淘汰:扩壶爆破、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人工装载矿岩、没有捕尘装置的干式凿岩、雷电多发地区采用电雷管起爆等;地下矿山重点淘汰:非矿用局部通风机、局部通风机非阻燃风筒、主要井巷木支护、主提升设备使用带式制动器、凸轮式防坠保险装置、非阻燃电缆和胶带等不安全的、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装备。

3、积极推广应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重点推广应用:尾矿库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地压监测监控系统、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非电起爆、干式排尾、尾矿充填及综合利用和露天矿山应用(使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推动非煤矿山安全标志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三等以上尾矿库和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治理隐患的尾矿库安装使用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

4、积极推动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熟经验,探索建立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框架结构;发挥主流媒体和安全监管系统报刊网络作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5、健全完善非煤矿山企业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要督促指导非煤矿山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和安全生产特点,在总体预案的基础上,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

(五)巩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1、精心编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纳入市、县安全生产“十二五”总体规划。启动非煤矿山“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地下矿山采空区(地压)监测监控、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监测监控、尾矿库在线监测、井下人员定位等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非煤矿山企业加快提升安全技术装备水平。

2、强化非煤矿山企业生产技术和专业安全管理。要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落实安全费用提取政策,加大安全投入,整改完善主要生产及辅助系统、重要设备设施,改进开采方法和图纸资料,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外包施工队伍管理;督促中小型矿山企业依法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3、强力推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要按照省局赣安监管政法字[2010]387号、赣安监管一字[2011]23号要求,遵循“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基准费率、统一最低赔付标准、统一确认定险、企业统一投保”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险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配套实施(企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视为已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不得因未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而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停止实行非煤矿山企业雇主责任保险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纳入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条件之一。

(六)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189号令。要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省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宣贯活动,认真对照《实施办法》,修订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规范及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许可程序和制度。

2、严格安全准入门槛。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新建矿山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1)低于国家或本地区规定的最低生产规模的;(2)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年限小于3年的;(3)与铁路直线距离小于1000米的;(4)露天矿山(采石场)与周边人员居住场所、重要建筑(构筑)物等最小安全距离小于300米以及相邻露天矿山(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300米的;(5)两个以上(含两个)露天采石场(采石场)开采同一独立山体的;(6)没有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7)没有按规定装备采掘设备的;(8)三等以上尾矿库没有采用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9)在运行尾矿库周边从事采掘作业对尾矿库坝体稳定性造成影响的;(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

3、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要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审查制度,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建设周期管理,实行试生产(运行)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勘察、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对项目建设单位存在违法发包、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责令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责任。

4、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坚持安全许可的“四个结合”,继续组织开展以“五查”为主要内容的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专项督查活动,通过许可把关,提升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七)强化监督检查,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落实“五查”、“七防”举措,着力治大隐患、防大事故。

1、制定完善年度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各级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要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监管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要求制定年度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并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2、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制度。要组织开展以“五查”为主的专项督查,督促非煤矿山企业严格落实“七防”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重大隐患实行逐级挂牌督办,着力治理大隐患、防范大事故。

3、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专项检查。要严格事故报告制度,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切实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重点检查2010年非煤矿山事故查处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情况,事故多发地区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八)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动力,以创新监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及服务水平。

1、要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参与支持的打击非煤矿山领域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的“打非治违”责任。

2、要积极探索非煤矿山分级分类监管方式,完善非煤矿山联系点工作制度,督促指导重点地区安全监管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制度,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3、要健全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体系,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机构向乡镇延伸,明确乡镇政府对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职能、人员编制、经费保障。

4、要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专家库建设。利用“金安”(一期)工程,逐步建立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系统,完善非煤矿山“三个基础信息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库、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及专家队伍基础信息库、安全监管基础信息库),强化非煤矿山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基础资料建档和信息报送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5、要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专业人员配备,继续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落实国家支持配备的尾矿库安全监管装备,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装备的配备到位;进一步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督检查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