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意见

时间:2022-05-20 05:47:00

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切实加强全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一)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将其作为“三农”和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健全领导机制,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全区农村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我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假冒伪劣食品仍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食品批发市场、小卖部、学校周边的小商贩,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是农村食品生产加工低、小、散问题比较突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偏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维权意识不强,假冒伪劣食品生产销售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严重。

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标本兼治,认真开展好综合整治行动,不断提升我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区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使用违禁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食品质量安全。

(三)整治工作的具体目标。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食品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登记监管率达到95%以上,对农村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监管档案达到100%;在食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持证经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经营者、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90%以上,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率达到80%以上;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实现蔬菜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一)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为摸清情况,掌握底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研,尽快掌握本地本行业有关农村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立足预防、监管、查处、改进等各个重点环节,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整治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指导辖区内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突出关键环节,重点整治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秩序。食品流通市场秩序混乱是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要以农村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农村流动食品摊点、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为重点对象,以米、面、油、肉、蔬菜、奶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全面梳理排查。对来源不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涉嫌侵权仿冒的问题食品,特别是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明、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必须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查处。要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动态监管档案,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严把食品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关,对不具备条件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全面清理,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检验制度,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法企业、商户和假冒伪劣食品清出市场。

(三)强化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多措并举,强化各环节的综合治理和监管。

一要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治理。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的监管,把好生产源头关。对面向农村地区销售的食品生产企业,要全面检查生产许可、进货查验、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主体责任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重点加大针对农村青少年儿童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通过仿冒套用著名品牌等手段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年底前,要全面建立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质量安全信用档案。

二要加强餐饮服务单位治理。重点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督促指导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索证索票制度,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要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学校餐饮安全专项整治,督促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切实提高中小学餐饮安全保障水平。对农村即产即售即食的固定食品摊点和小作坊,加大监督抽检和清理整顿力度,重点从经营场所、卫生设备、原材料采购、储存运输、加工操作、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严格管理规范。加强对农村家宴的卫生管理和技术指导,强化农村厨师健康体检和培训管理,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以农、兽、渔、药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农资市场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经营剧毒、高毒、高残留农(兽、渔)药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认真开展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等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四要加强对畜禽私屠乱宰行为的治理。加大巡查力度,严密监控城乡结合部和肉品加工集中区域的私屠滥宰行为,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坚决取缔,并严惩相关责任人员。同时要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检查,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四)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在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市场准入、市场巡查、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信息公示等监管制度,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标准体系。要有效整合食品检验检测力量,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制订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三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完善激励引导和惩戒政策措施,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加强舆情监测,完善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依靠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局面。

五是探索开展优质安全食品下乡活动。要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农村消费水平,生产适销对路、优质安全的食品销往农村市场。要优化政策环境,让优质食品下得去、留得住、卖得好,使假冒伪劣食品失去市场空间,从根本上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五)大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农民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利用健康教育课、校园板报、广播、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养知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食品品牌和优秀食品生产企业,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居(社区)作用,广泛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二)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各镇、街道要安排工作能力较强的领导分管食品安全工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满足农村食品安全工作需要。要在所有社区和村居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员、协防员、信息员,积极构建区、镇(街道)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真正做到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逐级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农村食品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法人和监管人员。要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定期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和监管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法人以及有关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