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之建议

时间:2022-05-25 04:25:00

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之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精神,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建设,优化承接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增强全市工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特色性、把握超前性、体现创新性,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促进转变转型,科学承接国内外产业、技术和资本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把我市建成开放程度最大、投资成本最低、体制机制最活、产业集聚度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原则。树立全市工业“一盘棋”思想,以园区为工业发展载体,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做专做精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鼓励企业进区集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理念,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引导高新技术项目、循环经济项目落户园区;以“节能、洁净、高端、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增强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尊重市场选择,科学、合理、规范调整园区产业布局,防止无序竞争,杜绝随意性、低水平重复建设。

3、总体布局

为实现保持生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及“一核三聚”的总体要求,对全市工业总体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为重点,促进东部乡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产业高度集群、企业分布合理、行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大发展新格局。

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壮大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三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扶持企业上市融资、与国内外同行业龙头企业嫁接重组,走出一条转型升级、资本运作、迅速扩张、做大做强,具有特色的企业“二次创业”发展之路。

4、发展目标

按照“三年强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新跨越”的“三步走”总体要求,到2011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重点企业1家,超40亿元的重点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

二、积极拓展空间,优化工业布局

1、全力推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升级

按照统一规划、产业引导的原则,整合梅林、汪溪集中区等资源,作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与南山、河沥园区共同形成开发区“一区多园”,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提升壮大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支持梅林园区发展电子电器产业,鼓励汪溪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高标准建设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按照“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工业主战场新园区”的战略定位,高标准建设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将汪溪联合纳入其统一规划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使其成为我市的工业新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节能建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将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省级以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3、促进东部乡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按照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着力转变东部各乡镇经济发展方式,严格项目准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鼓励东部乡镇分散布局的现有工业企业按照转型升级、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原则,逐步向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转移。将梅林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建设管理。对中溪工业集中区、宁墩工业集中区内适宜发展的区域,可结合现有工业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汽车零部件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原则上不再新布局与产业集群无关的其他产业项目。

三、加快理顺体制,活化运行机制

1、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运行模式

按照“充分授权、封闭管理、高效运行”的要求,健全完善“一区多园”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强化开发区统一规划、产业引导、项目服务等职能,重点建立统分结合的开发体制、联动的考核体系和区园分类的核算办法,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运行机制,深化开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管理运行模式

建立“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授权港口镇党委、政府对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园区管理组织架构,规范完善派驻机构设置。

完善财税和融资管理体制。以港口镇年实现的财政收入为基数,确定今后三年财政体制上解数,按照收入增量奖励原则,不再确定港口镇支出基数,收入增量全部奖励港口镇。支持港口园区投资公司增强融资能力,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的建设。

四、转变增长方式,催化发展速度

1、加快特色产业集聚

根据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重点,各园区要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和强化产业配套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引导关联企业和社会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延长产业链,在技改资金、财政贴息、担保融资等方面,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倾斜,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各园区功能互补、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组织形式。从年起对获得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的乡镇,市财政给予所在乡镇30万元奖励。

2、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立足招大商、招好商,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好、高”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引进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产业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落户我市;高度重视大物流对大工业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引进相关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围绕大力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及时捕捉招商信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实行重点攻关,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增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扩大央企合作成果,加快企业国内外上市、产业内部资源整合和行业深度合作步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3、积极探索合作建园

按照“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原则,积极探索与国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市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市内外投资机构在我市园区投资创办园中园。建立企业、项目在市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探索在市外设立区域合作开发区,鼓励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五、加大政策引导,深化转变转型

1、完善投资管理

强化区域产业发展导向。发改委、工商、国土、环保、安监、规划等部门,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根据我市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在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方面,及时调整区域产业审批准入标准,引导投资行为。对企业新上工业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要按规定进行备案(核准)。完善工业重点项目管理,对我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和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由市项目委员会进行会审联办。

2、加大扶持奖励

加强财政政策对布局调整的引导。市政府安排引导奖励资金,主要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布局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奖励。

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市财政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

3、科学使用土地

坚持“合理用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严把入驻企业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关口,积极鼓励能耗低、占地少、产出高的企业进驻园区。优先保障产业集群落户的用地需求,在土地计划配给和土地审批上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经批准建设单体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二层及多层标准厂房的业主和企业,按当年标准厂房竣工面积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工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局。

2、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推进布局调整加快工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创新意识、集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鼓励和推动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自之日起实施,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