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意见

时间:2022-12-14 08:44:00

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步伐,现就我市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全社会的节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技先导,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全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扶持体系、指标评价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监督管理机制;资源生产率大幅提高,能源高效利用,万元GDP能耗有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示范县(市、区)、园区、企业、社区、乡镇。以2005年为基数(万元GDP能耗0.86吨标煤,万元GDP电耗889.8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48吨标煤),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0%,万元GDP电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30%,万元GDP的COD、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8.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着力抓好加强节能工作的关键环节

1、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把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支持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加大新型照明、节能型空调、余热回收利用、建筑保温等领域的研发力度,鼓励、支持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节能材料,组织实施绿色照明、热电联产、炉窑改造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有关行业协会要及时跟踪该行业国内外的能耗水平,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扶持节能服务产业,鼓励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对铁合金、小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能耗产业中的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县(市、区)政府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关、停、改。要强制执行国家制定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2、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做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年用能量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单位,要定期分别向市、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各主管部门要对能耗下降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用能单位要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依法搞好能源计量管理。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者节能篇(章)。其中,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评估,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3、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市产业高度化、集聚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约化。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二是提升做大传统支柱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工艺、玩具、食品等低能耗、污染小的特色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抓好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一批LED核心企业,建成全国LED产业技术中心、国际LED产业重要基地;五是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切实提高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六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快调整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活动。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批评曝光,形成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风尚。以县(市、区)和重点用能企业为重点,开展节能培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能源资源国情和节能教育;利用社区等平台,普及节能知识和措施,引导居民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培养科学的用能方式,使用节能产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努力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1、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十一五”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对资源消耗、节约、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状况作出分析,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经贸、环保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能源节约利用、清洁生产,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方案。

2、依法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着力抓好我市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以冶金、电力、医药、石化、建材、轻纺等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量较大、污染较重的行业为重点,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能源节约和原材料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作;启动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工程,主要围绕节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生态农业园区示范、新能源建设、废弃物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各项重点项目工程组织实施,在全市起试点示范带头作用。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环境友好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清洁生产。

4、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核心资源、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产品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通过不同企业、行业之间形成的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同组合、建立二次资源、再生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和区域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加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引导企业向“三废”治理条件完备的园区集中,使主要污染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再利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强化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

1、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各级政府都要成立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经贸委(局),负责推进本地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的统一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召开工作会议、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调配合。

2、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节能主管部门制定市节能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并负责推进落实。市经贸委、商贸局分别负责工业和商贸业节能工作;市建设局负责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市交通局负责交通领域的节能工作;市旅游局负责宾馆、旅游行业节能工作;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教育、卫生系统节能工作;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落实市级机关节能目标。市经贸委会同环保局负责全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市经贸委、农业局、发改委分别负责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三产的建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推动所属区域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节能和循环经济规划并推进落实,同时,负责落实本级政府机关节能目标,并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市科技、财政、统计、规划、环保、国资、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国外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等社会资金投入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要根据国家投资和信贷政策的规定,对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点项目的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要安排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年增长比例,同时争取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的产品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及示范项目,用于其宣传、教育培训、信息、奖励表彰等。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发展、新墙材发展的财税政策,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列入国家《节能产品目录》的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工作。

4、强化队伍和机构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切实加强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管理队伍和监察机构建设,充实整合各级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完善节能执法机构,充实监察中心人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立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节能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适时监控,建立节能信息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平台及时国内外各类能耗信息、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企业挖潜改造,提高能效,对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大力培育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市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专家库,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新机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化,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能循环的经济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