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局红十字会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06 09:31:00

医疗局红十字会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办公厅有关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区的红十字会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规范工作运行机制

各镇、街道(工业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市红十字会条例》和市办公厅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

*区红十字会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单独建制,依法履行职责。镇、街道(工业区)应当建立红十字会组织,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受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区红十字会对下级红十字会具有业务指导与主管职能。镇、街道(工业区)应按时做好红十字会的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红十字会会长、副会长等理事会成员。由副会长主持日常工作(兼),各镇、街道(工业区)在不增加总编制的情况下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镇、街道(工业区)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一是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三是红十字会的动产、不动产和所属单位上缴的收入;四是红十字会所在单位的资助;五是区、镇两级政府的拨款。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将红十字会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拨款额不低于每人(管辖区域常住人口)每年1元的标准,并设立红十字会银行账户,专款专用。

二、积极推进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夯实红十字会工作基础

红十字会工作在基层,各镇、街道(工业区)要把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服务社区作为红十字会工作重点,在巩固朱泾镇红十字示范社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石化街道、枫泾镇、亭林镇、张堰镇、廊下镇、*工业区等红十字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支持和加强红十字卫生站建设,把红十字社区工作纳入文明小区建设规划中。每个社区红十字卫生站,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可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等统筹考虑,整合资源,功能互补。社区红十字卫生站设备添置费用,可通过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投入和上级红十字会资助及社会捐助等渠道加以解决。日常经费由各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承担。

企业、学校、医院、委办局等基层组织可根据有关规定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其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一是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所在单位的资助;三是有关单位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三、广泛开展红十字公益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红十字会在我国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社会和群众的知晓度不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十字会工作,支持红十字事业。各红十字会组织要围绕*区的中心工作,把学习和宣传红十字会法规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弘扬红十字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画廊、版面等多种宣传途径和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红十字精神,提高社会对红十字会工作的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增强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为进一步发展红十字事业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家庭护理、居家安全与保健知识培训,是红十字会体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宗旨的一项传统业务。要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5个中央部委《关于广泛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红一字[20*]44号)要求,支持红十字会在居民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导游、交警、企业员工等人员中开展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培训,并把培训与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发展红十字会组织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增强居民在应对突发性事故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城市形象。

五、提高红十字会赈灾救助能力,着力构建备灾救灾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支持红十字会开展对内对外的合作与交流。切实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和激励各级红十字会进一步做好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和社会公益服务工作。

在筹资方面,要帮助红十字会建立健全筹资机制,不断增强备灾救灾、救助能力。支持红十字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募集资金,拓宽民间捐资、社会募捐和国际捐赠等各种筹资渠道。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对红十字会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在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方面,根据红十字会的职能和备灾救灾工作要求,要重视红十字会的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加强备灾救灾基础设施和救灾救助网络建设,帮助红十字会研究制订全区红十字会救灾应急预案,构建和完善*区红十字备灾救灾工作体系,使之成为政府救灾救助工作的得力助手,从而把红十字会建成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性社会救助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