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24 08:56:00

食品安全工作意见

为切实做好本区的食品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与健康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年本市食品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府办发〔〕8号文)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现提出年本区食品安全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国际化工城建设、新一轮“三年翻番”、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和和谐建设要求,以“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为民服务,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各项监管工作,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总体要求:构建和谐的饮食安全环境,政府监管有力,社会监督广泛,食品保障体系良性运转,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企业自律意识增强、诚信度提高,居民饮食放心、满意度提高。确保不发生有责任的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确保食品质量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对食品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和打击的力度,加强对广大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政府对食品监管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是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居民安全饮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监管队伍科学监督监测的能力。发挥食安办综合协调的作用,继续按照堵源头、端窝点、严准入、强监管的方针,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重点工作

以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创建市文明城区为重要契机,区域食品安全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齐抓共管,推进区食品安全工作地落实、深化、创新和提高。

(一)狠抓源头监管,促进农产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防止禁用物质的使用。

1、加强生产领域内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尤其是对农村散养户上市动物的检疫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2、扎实开展农资、兽药、饲料等打假护农工作,做好投入品的监督抽样,积极开展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查处工作,保证食用农产品的上市安全。

3、紧紧围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工作,创建一批品牌食用农产品。

4、开展流通消费领域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运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机制,整顿食品经营市场秩序,尤其是肉品经营市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老百姓的吃肉安全。

(区农委牵头,区工商分局,各镇、工业区配合)

(二)规范生产企业,保证食品生产质量

规范食品生产企业,控制食品安全质量,促进企业诚信生产,确保食品生产安全。

1、整治作坊,控制质量。根据本区食品生产小企业多、质量劣、管理水平低的现实情况,制定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办法,落实整治措施。

2、全面监管,突出重点。在加强全面监管的同时,确保本区食品生产企业不出现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基础上,重点监管风险较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的肉制品生产企业,帮助提高质量保证的能力。加大对获得生产许可的生产企业巡查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无证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保证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重点打击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违法行为。

3、巩固成效,继续追踪。在连续两年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继续稳定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4、推进申办,规范生产。进一步推进区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办工作,规范食品生产行为,保证生产食品质量。

(区质量技监局负责)

(三)关注重点环节,提高消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度

狠抓重点食品、关键环节和高风险领域的监管,切实提高市民饮食安全保障水平,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控制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将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控制在十万分之八以内。

1、对肉类食品实行重点监管。加强本区屠宰场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进区政府主导的整治生猪私屠滥宰的试点,及时总结枫泾镇试点整治私屠滥宰经验,探索长效管理的新方法,逐步使区无证销售“白胴猪”的问题得到改善。

2、继续加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大卖场等关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主渠道供应食品安全。加强对超市和大卖场内销售的熟食和直接入口散装食品安全监管,加大抽检力度,继续实施错时隐蔽监督制和巡回监督检查制,定期公示检查结果。

3、加强对集体供餐企业、大型餐饮业、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供餐等高风险领域的监管,严防集体食物中毒。继续实施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大型餐饮单位的三色标签公示制度;加大对无证盒饭制售点的打击处罚力度;同时开展桶饭企业(小型企业)外送试点工作,努力缓解供需矛盾;加强企事业单位及工地食堂的管理,配合镇事业办加强宣传、培训,规范管理;推进农村自办酒席户申报登记制度,实施农村家庭自办酒席厨师分批培训考核发证;继续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污染物监测,做好集体食物中毒预警工作。

4、结合节令等重点时期在高风险领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敏感时期,开展针对超市卖场、集体供餐等领域及重点食品的专项检查行动,确保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5、细致做好世界特奥会等重大赛事、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6、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加强市售产品及广告监管。积极开展市售保健食品安全抽检工作,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和广告,重点打击擅自添加药物和以所谓的“免费体检”、“试用”等欺骗手段以及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工商分局、区经委配合)

(四)整治市场环境,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1、进一步加大对无证照经营活动查处取缔和内部督查力度,以加强出租房屋管理等为手段,坚决取缔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窝点。进一步加大整治生猪的私屠滥宰的力度,减少私屠滥宰现象。

(区工商分局牵头,区质量技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公安分局配合,各镇、街道、工业区负责)

2、继续开展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建设,加快肉类、活鸡流通安全信息追溯技术的市场普及应用,加强标准化菜市场信息追溯管理系统建设。

(区经委负责,区农委、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质量技监局、工商分局配合)

3、加强巡查,依法取缔占路无证食品摊点,有效控制无证食品乱设摊现象,努力消除中心城区、学校周边无证食品摊点。

(区城管大队牵头,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配合,各镇、街道、工业区负责)

三、具体措施

继续发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查处大案的作用,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杜绝有责任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职责,发挥成员单位监管作用,不断净化食品市场。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考评机制,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增加区政府对各镇、街道、工业区年终食品安全综合考评的分值比重,对各镇、街道、工业区食品安全考核深化,以日常考核为主,年终考核为辅,及时完成临时性任务给予加分。

以镇级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为抓手,加强对各镇、街道、工业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把2006年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年的工作重点,各镇、街道、工业区对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进行着重考核,如私屠滥宰、地下食品生产加工窝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等。

2、继续与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工业区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与区监察委联合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监管网络建设

充分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优势,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1、基层机构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在换届选举后,及时调整协调领导小组人员。完善、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网络,各镇、街道、工业区要落实机构或专职人员,村(居)委会落实信息员,确保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地开展。

2、监管重心下移。坚持“以块为主”,将责任落实到基层政府,将监管重心下沉到一线,充分利用各镇、街道、工业区以及村(居)委会的力量。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区食品生产监督所分别负责对食品生产(兼)协管员队伍的培训、指导和管理,保证队伍运作正常,并将食品生产(兼)协管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三)讲求实效,提高抽检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食品专项安全评价性抽检,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消费预警和趋势预报工作;针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品种、质量信誉度较差的企业,进行目标明确的监督抽检;不定期组织突击检查,继续广泛开展飞行抽检;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加强源头抽检,全年完成各项抽检1600件。

(四)面对不同群体,开展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立体宣传

1、面向相对人的诚信教育宣传。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诚信承诺制。一线监管人员要“既当监督员又当宣传员”,争取做到“检查监管一次,宣传服务一片”。

2、面向公众的认知宣传。从源头上加强对农民种植养殖安全的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在超市、集贸市场实地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栏,指导消费者安全正确消费;根据食物中毒的特点,在媒体上,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公示检测抽验结果;编辑通俗易懂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须知》发放到每户农民家庭。

(五)积极引导企业自律

发挥企业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和落实进货验货索证制度、购销台账登记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缺陷食品召回制度等,积极推进GMP、HACCP、ISO22000等管理规范的实施。充分调动餐饮协会办事处等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其建立行业规范、组织行业活动,树立行业典范、制约行业不良行为、为政府提供行业咨询意见的积极作用。加大扶优扶强力度,落实名牌发展战略,形成一批本区食品行业的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和优良品牌,推动整个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六)积极创新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监管能力

1、实行相对人培训考核办法。依据《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组织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执业资格认定证书,作为上岗从业依据。

2、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继续落实对举报奖励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充分发挥基层协管员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强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监控力度,及时汇总分析食品信息,主动发现问题,做出科学判断,提前在萌芽状态化解安全风险。

3、实施召回制度。根据“缺陷食品”召回制度,按照具体操作办法,落实责任人,使制度落到实处。

4、全面推行监督公告机制。对在日常监督检查或专项抽查中,发现企业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危害公众饮食安全的,在经济处罚的同时,还要在其违法地张贴公告,警示企业,提醒消费者。

(七)严格执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的威慑力

探索试行目标管理制、分工负责制、责任追究制、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等,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

一方面调动一线执法人员积极行政、主动执法;另一方面监督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改变目前重经济处罚轻行为处罚的现象。对于严重违反相关法规危害公众饮食安全的企业,在经济处罚的同时,还要在行为处罚上予以警告、责令召回、现场公示、限期整改、停业整顿、依法吊证以及媒体曝光等。对难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牵头联合执法,形成合力。通过严厉的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措施,对违法经营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提高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八)进一步完善快速高效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全面完成应急指挥中心组建、应急指挥网络编织和有关设备装备配置。对应急管理体系实施运作,组织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加强应急处置机动队伍的演练工作,使应急管理体系真正能发挥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