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工作意见

时间:2022-10-20 06:31:00

加强人才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发〔2004〕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4〕16号)和**省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我市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人才工作是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的重要保证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建设现代新昆明,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我市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优秀人才是知识的主要创造者、承载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质较高、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但是,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及新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观念陈旧落后,管理体制不活,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需要。我们必须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增强和激发各类人才及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和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3.人才是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强大推动力量。建设现代新昆明,创新是核心,关键在人才,人才问题关系到全市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开创广纳群贤、充满活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宏伟事业中来。只有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才能迅速提升我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昆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以素质为核心、德才兼备的科学的人才观,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集聚创业的大环境,使人才工作实现从形态建设向功能开发转变,从政策推动向制度创新转变,从“点”的突破向西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几大经济区域“面”的开发转变,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民族贫困地区人才振兴工程”、“科技之光服务工程”,大力加强高素质、高层次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使区域人才总量明显增加,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才结构和区域布局趋于优化,人才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人才市场体系和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努力建设区域性优秀人才集散中心、人才教育培训中心、人才创业发展中心、人才信息交流中心,为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造就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5.党政人才是党的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和执政使命的践行者。只有极大地提高党政人才领导发展、服务群众、依法治市、建设先进文化和抓落实的能力,才能造就一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党政人才队伍,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建设现代新昆明。

6.提升党政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着力解决党政领导人才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纪律、宗旨观念等根本问题,提升党政人才的政治素养水平,努力解决我区部分党政组织和干部队伍自身状况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建设现代新昆明的要求的问题。把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武装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到大规模培训干部中去。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已任、拟任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和体系,把理论学习的考核结果列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和事业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组织部门要根据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党政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7.提高党政人才的执政水平。围绕“学理论、看变化、找差距、思发展、有作为”的工作思路,根据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实际需求,继续分类组织党政干部到上海、浙江等先进发达地区培训,每年培训400名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并开展“借鉴沪浙发展经验,全力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使党政干部增强敢想敢干、善想善干、会想会干、能想能干的动力和活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工作有新举措,增强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本领。深入实施“新昆明展望计划”,重点推进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县(市)区直属部门负责人异地培训。完善“精诚合作,突出需求,多元选派,注重实效”的对外培训工作模式,提升党政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8.增强党政人才的执政本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贯彻落实好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能否依法行政,能否为建设现代新昆明提供良好服务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展以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为重点内容的“8+X”培训,使党政人才尽快熟悉和掌握宪法与政府、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伦理、行政法律法规、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与财政、电子政务等各类知识。全市45岁以下的科级及其以下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8+X”培训和考试,把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考试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晋升职务等方面的必备条件。深化市院(校)合作,继续做好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大学联合为我市培养人才的工作。按照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围绕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和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目标,抓好公务员知识更新专门业务培训。

9.加强党政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在二三年内,在部分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岗位配置德才兼备、有基层工作经验、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硕士,注重选拔受过国民高等教育、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才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凡列入县(市)区和市属部门县处级后备干部的人员,必须受过国民高等教育,科级后备干部必须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加强挂职干部的选派管理,每年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和新录用到机关工作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挂职锻炼或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公开招聘有基层实践经验的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领导人才的流动。积极创造条件,从中央、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建设现代新昆明急需的专业人才担任科技副县(市)区长、副局长(副主任)。

三、引导企业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10.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主体作用。企业是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经营管理人才创业的主战场。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经营管理人才的自主培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核心、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努力使企业成为广大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向往之地。

11.拓宽现有渠道,引导企业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打破企业所有制界限,以研修生选派计划和国家、省外国专家局培养计划为载体,帮助企业选送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培训研修,努力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依托重点高校,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推动经营管理人才走职业化道路。积极向企业推荐以集中培训、案例教学、个性训练、实战提高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昆明人才协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企业与省内外、国内外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开展专题招商引资洽谈、资产重组和专项培训。

12.推动人才与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多种形式,从国内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急需人才,着力引进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以及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学业有成、具有国外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归国人才,到我市创办企业或到市属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任职。招揽在企业发展中能够起关键作用和胜任关键岗位的人才,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整合生产要素、利用社会资源和集聚各类人才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广泛参与省内外、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企业家的职业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制定吸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昆任职和让其享受市民待遇的具体办法,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实施智力资源资本化战略,鼓励资本市场向人才创业开放,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机制和服务平台,促使资本与人才创新、创造活动紧密结合。依法保障经营管理人才正常行使经营权和管理权,依法保护经营管理人才的合法收入和其他权益。

13.用活驻昆中央和省属单位的人才资源,建立柔性

人才流动服务机制。强化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依托昆明高层次人才库电子网站、昆明人才网,建设昆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大范围、多渠道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双向选择、实现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配置提供服务。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观念,采取“假曰型”、“候鸟型”、“契约型”等形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市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四、积极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4.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机制。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优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环境和提高其待遇为主要措施,探索建立社会化、行业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引进、培养和吸引原创型科技人才和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15.增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以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昆明市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等人才为重点,依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工作计划等国家和省级重大培养计划,培养一批“高、精、尖”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选择地举办建设现代新昆明紧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进修班和短期研修班,通过举办或参与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最新科技成果的机会。每年有针对性地挑选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专业技术骨干,特别是建设现代新昆明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专业培训。

16.深化体制改革,分类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开发计划。在教育领域,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培养造就一批名校长、名教师。以“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为桥梁,促进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改革。每年选派80名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学习进修,选派300名远郊县(市)区学校干部、教师到主城区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和学习进修,选派150名主城区学校干部、教师到远郊县(市)区学校挂职锻炼和开展智力支持。在科技领域,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重大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实施、建设工作,鼓励并支持他们赴国内外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进行业务深造,出版学术(技术)专著,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文化领域,注重集聚和造就一批文化创新人才,一批跨经济、文化领域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艺术家。在卫生领域,以“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分中心”为载体,深化卫生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批名院长、名医师。每年选派150名中青年技术骨干到省内外进修学习,选派市属单位有培养前途的卫生管理后备干部到县(市)区挂职锻炼,有计划地组织卫生行政、医院管理干部攻读管理学硕士,每年引进、推广10个先进医学技术项目,每年组织30名左右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国外进行培训,市级医院每年接收县、乡两级医疗机构150余名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每年选派一批医护人员到郊县(市)区基层服务。

17.强化载体建设,推进海内外人才集聚。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中试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业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安排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重大科研生产项目、重点工作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形式,构建高层次重点优势学科专业人才群体、专业技术带头人群体、中青年科技骨干群体和支柱产业人才群体。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建立和完善引进海外人才的准入制度、聘用管理办法,建立多元化的海外留学人才创业资助体系和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等国际机构入驻昆明设立研发中心,采取产业聚才、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才、核心人才带动引才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科研、管理团队,广纳人才。

18.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举办“现代新昆明论坛”。成立由省内外高级专家组成的昆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研讨、对策研究、咨询论证和评估审议。利用昆明高层次人才库电子网站、昆明人才协会等机构,采取与省内外、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等形式,举办“现代新昆明论坛”,鼓励各类人才为建设现代新昆明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会议和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介为载体,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和交流。

19.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人才工作。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消除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把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各类人才纳入党委和政府人才工作的范畴,在政治上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等人才政策上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人才资助、基金、培训项目、博士后工作站、信息库等公共资源的运用上平等开放。

五、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建设现代新昆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建立“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实行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培训”,重点加强技师、高级技工、再就业职工和城乡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21.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养力度。整合技校、职业高中和职业技术院校培训资源,鼓励多种力量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力争三年培训4.5万名机电制造、IT产业、生物制药、化工建材、矿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其中新增高级技师300名、技师3700名、高级工4.1万名。

2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强化“现场操作维护工同样是人才”的观念,完善推广高技能人才带徒措施,指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进修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补差型培训制度。通过组织技术革新,改进技能传授方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传授技艺、传播技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广大职工岗位成才。

23.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激励力度。完善初、中、高级工和技师以及高级技师五级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体系,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研究制定技能业绩与待遇挂钩的政策,把技能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推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建立跨地区互相认证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促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大量涌现。

六、切实加强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

24.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作的领导和规划。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以“云岭先锋”素质教育工程为载体,建设一支有技能、有知识、能示范、能服务、能带动广大农民推进农村改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共同致富道路的乡土人才队伍。

25.强化网络建设,分层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县(市)区委党校、农村职业学校、农村广播函授学校、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科站(所)的作用,以有用有效为标准,开展“农村致富函授大学”、“绿色证书工程”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对目前尚未掌握实用技术、致富无门的农民,要有针对性地教会他们1至2项普及型实用技术。对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民,选送到专题培训班进行系统培训;对乡村干部,重点进行法律、市场经济和村务、政务管理知识培训。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抓好农村乡土人才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新路子。

26.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村乡土人才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强化对专业协会的指导,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创业的扶持,提高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政治素质好、有致富本领、有组织能力、一般在40岁以下、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外出务工回乡人员、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村“两委”干部等纳入农村优秀人才库,通过强化培训,使其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排头兵和村级“两委”干部的后备人选。

27.开发农村乡土人才,分类转移富余劳动力。构筑以各级劳动力市场为枢纽、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和劳动力输出企业为主体、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农村劳务输出体系。强化昆明市政府驻上海、深圳联络(办事)处等驻外机构的劳务输出工作职能,做到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内有序流动,省外规范派遣,境外依法输出,实现“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权益有保障”。

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服务工作体系

28.党管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根本保证。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是时展的要求,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坚持党管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现代新昆明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营造开放、公平、宽松的人才环境和工作氛围。

29.完善党管人才工作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各级党委要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实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资源”,负总责,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建立市属各部委办局、县(市)区两级人才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落实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具体任务。建立监督制度,将人才工作实绩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目标量化考核和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那些留不住人才、人才作用得不到发挥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进行问责,必要时要作组织调整。

30.建立党管人才协调机制。坚持“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工作协调”的原则,把党的人才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形成人才开发的组织网络和整体合力,源源不断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组织部门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谋划人才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人才之家”。昆明人才协会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各类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

31.统筹“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大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并举,打牢培养人才这个基础,把握吸引人才这个重点,抓住用好人才这个关键,以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五支人才队伍”一起抓的要求,在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进程中,努力优化人才集聚和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工作、创业、学习和生活、娱乐等社会需求,以一流的环境集聚人才。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公道正派地对待人才,像招商引资那样吸引人才,像优化发展环境那样营造人才环境,像治理水土流失那样防止人才流失,努力营造人人竞相成才、人人可以成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使一切有利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开创全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