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教育意见

时间:2022-09-18 02:31:00

加强农村教育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农村教育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不断开辟适合我县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1、我县地处赣南山区,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点多面广量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率先成为了“全国‘两基’达标先进县”,为我县农业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农村教育基础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关系到全县农民的切身利益,是确保全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县“对接珠三角,融入泛珠区”,全面实现小康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村教育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实施“普九”巩固提高工程。力争到**年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目标。全县小学适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5%以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到**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达65%,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85%。

(2)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基本配齐计算机教室,农村中心小学基本配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农村小学教学点具有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3)实施援助农村教育工程。全面开展县直学校和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工作,重点扶持农村中小学校硬、软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重新确定农村贫困学生标准,建立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台帐,建立健全扶持农村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制度。

(4)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到2010年,50%以上农村小学教师达专科学历;50%以上农村初中教师达本科学历;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全县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50%以上的教师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

(5)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每年培训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3000人次,培训城镇公民5000人次;90%以上未升学的城乡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培训。

二、完善机制、保证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质量

1、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政府支出结构,足额征收教育税费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真正实行教育经费县统筹,教师工资县统发,教师队伍县统管,切实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正常运转。

2、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要按省规定的标准将学校公用经费列入年初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并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财政能力逐步提高。学校正常收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平调、挤占、挪用学校经费。要规范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收费和截留、平调、挤占、挪用学校经费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3、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根据市政府要求,县财政要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中的“教育集资支出”部分全部用于危房改造和新增校舍建设,每年不少于60万元的配套资金。根据中央、省实施第二轮中小学“危改工程”要求,县财政还要按省规定额度在2003—**年安排“危改工程”配套资金。争取在**年消除现存校舍危房,并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逐步实现优化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目标。要将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及卫生设施列入危房改造内容,确保学生饮水、饮食等卫生安全。农村中小学不得举债建设。各乡镇要认真清理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将其列入乡村债务化解计划,逐步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因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4、完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监管机制。教育转移支付中“乡村两级办学支出”要专项用于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不能因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而减少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安排使用转移支付资金时,也要侧重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等经费投入。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由县、乡两级财政按年人均0.2元标准统筹安排,逐步到位,专门用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5、落实乡镇政府保学控流等相关责任机制。乡镇政府要依法动员组织本地适龄儿童和少年(包括有能力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控制初中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并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须的土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三、加强管理,重视培训,不断推进农村教师队伍用人机制改革

1、优化农村中小学人事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农村中小学教师调配由当地人事部门凭教育行政部门调动函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的具体事宜,按照省教育厅、人事厅有关规定办理。农村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2、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按照赣府厅发[2002]46号文件配编标准,由县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每学年核定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在核定编制时,应考虑农村中小学分布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实际情况,以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规模等情况具体分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按编制配备教职工。要坚决清理、归还被占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

3、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力度。通过考试考核优先聘用师范类毕业生,同时聘用已获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到缺编学校任教。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禁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担任教师。在一至三年内清退长期代课人员。

4、全面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公正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理管理。要成立教师聘任制的申诉、仲裁机构,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中小学的转岗、分流工作。要将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选聘教师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

5、畅通教师出口渠道。一方面要从严治教,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职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养。

6、加强对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体,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在我县进行对口培训的契机,改变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要坚持送教下乡、机关干部固定听课日制度、农村中小学校长职务培训制度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

7、严格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进校长聘任制。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校长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校长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为3—5年,可以连任。要明确校长任期内的目标责任,加强履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予以解聘或撤职。

四、三教统筹,优化结构,不断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意识

1、进一步提高“普九”的质量和水平。以控制初中学生辍学为重点,开展争创“三无”(无流生乡镇、无流生学校、无流生班级)活动。

2、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联系当地实际,自主安排突出农村特色的课程。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研究总结新课程改革的方法,确保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农村中学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积极推进“绿色证书”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切实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按照《中共大余县委、大余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留守孩关爱工程”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养成教育、心理品质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和改进全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初中“三分”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源头上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

3、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及其它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及其它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要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民办幼儿园的网点布局,力争今明两年内,每个乡镇创办一所符合儿童情趣、有品位、上档次、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将水城幼儿园作为重点建设和发展对象,使其成为一所环境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增强优质学前教育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全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4、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工作。要加强农村中学职业教育渗透,开设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课。要积极教育、引导、鼓励初三毕业生春季分流到职校免试入学,对未能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在二、三产业就业能力。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要开展就业教育,培养大批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服务“三农”。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5、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要组织教育、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以职业学校为骨干,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村普通中小学要创造条件,兼顾当地成人教育,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使之成为乡村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

五、结对帮扶,优势互补,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1、切实加强对口支援工作。要在组织部分大中专院校对口支援我县个别贫困乡镇农村中小学校的基础上,动员县直各单位以及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城区中小学校以及全社会力量开展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活动,制定和完善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的办法,开展教育“一对一”结对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学校继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学校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场所增加的收益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实行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县财政要设立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专款,并逐步加大投入,力争在**前全部减免家庭困难学生的教科书费和杂费,并补贴寄宿生生活费。要充分发挥各社会团体在捐资助学中的作用,鼓励“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进一步落实捐资助学的税收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依法扣除,并对此项捐资助学收入免除调控基金。县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建立县域内县城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必须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小学、初中新上岗的教师必须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三年,城镇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轮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乡镇学校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一年,结对帮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的比例。县城小学、初中教师晋升及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特别是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积极开展县城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督促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公安、工商、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协助学校做好学区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摸底、登记工作;劳动部门要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用工的检查力度,禁止任何企事业单位使用童工;物价部门要监督检查学校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收费情况,以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受当地学生同等待遇。

六、健全组织,强化督导,不断营造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1、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县政府要成立全县农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农村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从**年起,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农村教育工作。

2、发挥部门优势,共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门要切实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发展的各项经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农村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依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业、科技、劳动、人事、编制、国土、建设、税务、公安、物价、卫生、文化等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农科教结合”,行政划拨改(扩)建用地,危房鉴定,校舍设计,质量检测、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工作,形成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

3、提高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创造安全的育人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率。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创造良好育人氛围,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4、加大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乡镇教育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政府将建立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重点对领导职责、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5、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发展环境。要规范对学校的检查,凡要对学校进行检查的,必须先报县政府批准,集中安排时间统一进行,严禁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严禁借检查之名罚没款项,严禁有关部门向学校摊派。要大力宣传捐资助学、支持农村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力宣传辛勤耕耘在农村教育工作第一线、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的事迹,大力宣传关心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办实事的领导干部。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