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工作打算

时间:2022-06-08 03:29:00

导语:现代服务业工作打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服务业工作打算

促进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根据《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突出重点行业提升、重点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企业培育,进一步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不时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税源的带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二、工作目标

增长13%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8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

三、工作重点

(一)现代金融业

制定《赣粤闽湘四省边沿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框架体系》依照《关于建设市章江新区总部经济区(首期)实施意见(暂行)赣市府发〔2011〕15号)文件要求,1.研究提出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体目标、主要措施和具体要求。抓好规划、用地、招商等工作,吸引一批企业集团及现代服务业企业、研发机构等入驻总部经济区。

优化信贷结构,2.进一步完善《市银行业信贷投入考核奖励方法》有效增加信贷投入。努力坚持信贷投放平稳增长,实现“三个不低于”工作目标,即全市贷款规模增幅不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用于“三农”贷款增幅不低于当年全市贷款平均增幅,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当年全市贷款平均增幅。

重点是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在市进驻的配套服务工作;建立与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的工作联系,3.继续做好引进全国股份制银行工作。力争引进他来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金融业务。

力争境外上市企业2家,4.努力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申报证监会企业2家,进入辅导备案企业2家,完成股份公司设立企业5家,重点培养企业10家。

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国土局、人行市中支、银监分局、各商业银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企业。

(二)现代旅游业

增长32%旅游总收入130亿元,1.接待游客量突破1848万人次。增长32%

推动产业融合,2.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整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堪舆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打好文化旅游特色牌,使文化旅游互动双赢。

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3.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旅游目的地)旅游强镇、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旅馆和星级农家饭庄。

加快提升我市旅游商品研制开发生产能力,4.加快推进以石城白莲产业、客家传统民间民俗装饰品、工艺品等为重点的旅游食品、工艺品产业开发。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强化旅游经济功能。

打造旅游精品景区。一是加快将通天岩和瑞金叶坪红色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区;二是加快将以和谐钟塔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成“现代都市的滨水客厅”三是加快将陡水湖景区打造成中国的奥地利)月亮湖”四是加快章江湿地公园、深航南康国际大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5.整合旅游重点资源。把南康建设成中心城区的后花园”五是加快整合石城县九寨温泉生态养生旅游景区、通天寨丹霞地貌景区、赣江源生态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生态养生旅游示范区。六是加快将龙南小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建设项目打造成为赣粤边沿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珠三角和海西区居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旅游景区。

(三)现代物流业

开发区黄金物流中心、章贡区沙河工业园物流中心和赣县红金物流中心确定投资商并确保年内开工建设,1.继续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和中心城区六大物流节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确保按计划完成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空港物流中心启动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水西货运码头物流中心年内确定投资商,南康市龙岭物流中心要在运营中探索完善功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按计划完工并投入使用。石城、会昌、安远、兴国等县的物流中心要完成规划并确定投资商,2.龙南、于都、定南、瑞金、全南等县(市)物流中心要抢抓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信丰、寻乌、崇义、上犹、大余、宁都等县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抓紧规划建设物流中心。

培植和壮大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各县(市、区)年内要重点发展两家以上货运类、一家以上货物运输或仓储配送类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时做好在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中遴选推荐参与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审工作。

引进有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合作开发,4.继续开展信息平台监控中心和资讯中心建设。并给予政策扶持。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物流办、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商贸流通业

1.继续抓好粮食城、南门口地下综合商城等重点项目建设。

立足“四省通衢”商贸中心定位,2.以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为方向。规范和合理布局商业网点,重点推进县级乡村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万盛购物中心、商贸城、大润发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大力规范和促进社区商贸服务,支持和鼓励社区办便利店、书店、家电维修店等。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放心早餐工程”建设。

强化农村商品配送能力,3.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构建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工作,4.认真执行国务院扩大消费、搞活流通的各项政策。扩大农村家电产品消费。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农业和粮食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五)信息和科技服务业

信息服务方面: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管理,1.完善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加快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大政府网站建设力度,提高政务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以信息化项目建设为载体,整合信息资源,构建政务数据中心。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2.开展企业信息化推进活动。

使全体市民共享信息化发展效果。3.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乡村社区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数字”无线乡村”和“智慧工程”建设,4.加快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责任单位:市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广电网络传输分公司、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房管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各通信营运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科技服务方面: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1.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效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达到5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增长20%

集中力量培育钨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氟化工新材料、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电子信息作为主攻方向。力争风电永磁电机、汽车新型动力电池、LED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产业率先突破,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引进培育一批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实施国家、省、市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促进生产要素和优势科技资源向园区、基地聚集,3.推动高新技术园区管理创新和“二次创业”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开发区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稀土永磁资料及永磁电机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4.加快平台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力争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钨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同时。组建中国(赣南)脐橙科学研究院和稀土工程研究院。加大培育力度,做好一批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准备工作,包括:南方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矿稀土发光资料研究开发中心、赣南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与稀土研究院申报动力锂电池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赣南医学院申报转基因省级重点实验室、疼痛生物医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石城县申报成立荷花研究院。整合资源,申报成立省级技术创新促进中心;完善条件,促使开发区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范迈进。组建高性能钕铁硼磁钢、钨与稀土新资料及资源综合利用、优质低耗e型杂交水稻等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并争取认定为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开发区管委会,相关企业。

(六)文化创意产业

1.编制完成《市“十二五”文化及广电产业发展规划》

争取在市实施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广播电视音像资料数字化维护)特色文化产业群培育工程(产业园区、印刷产业)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工程、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工程、文化产业守业就业扶持计划重点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广播电视统一监管工程、广播电视新业务开发、扩大直播卫星应用工程、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工程、广播电视媒体网络传达建设、纪录片产业发展工程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创意大厦改造升级,2.做好项目研究和储备工作。促进赣县红色动漫产业基地的投资建设,加快瑞金文化会展中心项目前期准备,做好组建宋城文化集团的有关基础工作,推进南市街、八景台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影院改造建设、有线网络增值服务、网络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等重点项目建设。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产业等四项工作总体进入全省前三名,3.打造体育强市。使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乡村相匹配。

力争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河套内章贡区奥林匹克广场建设,4.全力做好奥体中心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红旗大道田径场改造项目的交评、环评工作并尽快启动建设,解决老城区健身场地严重缺乏的问题;推进市少儿体校综合训练楼暨全民健身服务大楼项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精心做好市第三届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5.配合省政府及承办单位组织好“七城会”击剑、拳击竞赛。

明确工作目标,6.成立第十四届省运会筹办工作机构。着力做好场馆建设、大型活动组织、运动员输送,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及宣传造势、竞技水平提高、体育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筹办工作。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责任单位:广电网络传输分公司、市体育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城管局。

四、保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发明一个良好的环境。要配齐配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构和人员,实行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政策扶持机制。要切实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与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配套、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服务业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好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项目跟踪。强化项目推进,确保项目尽快达产见效。对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及时了解掌握并通报项目的进展情况,不时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四)健全服务业统计分析机制。依照“科学分类、规范统计、健全考核”要求。及时、准确反映各行业发展情况。各重点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服务业信息制度,每月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相关信息。

(五)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把服务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年终进行考评奖励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