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09 05:04:00

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2009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为主题,以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为突破,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2009年主要预期工作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困难群体就业率达到70%以上,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脱零”;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增长10%以上,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8%以上;劳动争议案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实现无工资拖欠,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09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着力健全六个体系,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化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就业管理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形成促进就业的合力。

(一)健全就业的政策支撑体系,促进扩大就业

调整和完善区域就业政策,形成全方位、有重点的政策框架体系,实现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小企业政策与创业政策的衔接,在保增长的同时,促进创业和扩大就业。实现低保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建立低保人员就业后低保渐退制度,促进低保人员积极就业。实现残疾人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扩大就业政策的扶持范围,保障残疾人就业。完善随军家属就业政策,扶持她们就业。对招用我区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当年安置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大学毕业生,探索建立大学毕业生实训基地,推行双证书制度,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尽快实现就业。

(二)健全就业的帮扶援助体系,促进困难群体就业

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和帮扶机制,保障和促进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围绕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失业人员、低保失业人员、残疾失业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和随军家属等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在促进他们就业的同时提高就业的稳定性。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帮扶机制和动态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零就业家庭的产生,对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帮扶一户,“脱零”一户,稳定一户。

(三)健全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促进就业和创业

发挥企事业单位以及工商联、私个协、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和支持就业工作。探索政府调动社会资源的新方式,完善*区职业介绍服务集团运作模式,为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职业介绍服务。发挥*区职业技能开发集团的优势,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在大学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就业稳定性和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探索建立*区创业服务集团,提高区域创业服务的集成化程度,调动区域创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为一体的服务。

(四)健全就业的城乡统筹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适应区域企事业单位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深化和拓宽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形成本市城乡、本区与外省市的城乡就业协作工作体系。在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农村劳动者就业匹配效率和就业稳定性。完善与外埠劳务基地的就业协作,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通过建立远程就业信息系统和远程面试系统,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在实现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同时,帮助农村劳动者加速与城市融合,探索建立更人本化的流动就业人员管理模式,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关注。

(五)健全就业的服务融合体系,提高就业服务品质

打破部门分割,建立面向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高层次、个性化、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树立人文、科技、效能理念,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一流、服务高效的原则,优化服务流程,打破以业务部门为管理服务单元的功能建设理念,转变为以服务劳动者为中心,按照现代就业服务规范,形成集素质测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鉴定、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

(六)健全就业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服务与需求对接

着力实现软硬件结合、服务与需求对接,探索建立集政策宣传、职业指导、信息、网上求职、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介绍网,并延伸到社区,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树立信息共享的理念,实现就业与改善民生、就业与城市运行、就业与社会建设的信息联通,与街道、社区、楼门院的社区管理体系以及96156平台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和解决涉及就业的民生需求,在区、街和社区三个层次上形成就业工作体系与社会工作体系有效对接。

二、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着力三项改革一个调整,不断改善民生

2009年,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改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同时要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一)深化养老保障改革,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目前,已经建立了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制度构成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今年将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标志着我们将建立形成覆盖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要大力宣传养老保障政策,调动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确保人人享有养老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制度,将55周岁至59周岁的无社会保障女性老年人纳入福利性养老保障范围。要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平稳增长。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制度,做好企业年金备案工作,扩大企业年金的规模,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已建立了由公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构成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今年,一是健全困难群体参加大病医疗保险长效帮扶机制,继续为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三类人员之中的残疾人、“三种特殊病”(恶性肿瘤放化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抗排异治疗)人员,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给予个人缴费全额补助,确保他们能够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二是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以及城镇老年居民门诊医疗费报销制度。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参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报销办法,门诊医疗费累计超过1800元起付线后按比例报销。城镇老年居民按照先纳入、保基本、再提高的原则,建立门诊医疗费报销制度。三是启动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改革,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实际情况,制订公费医疗改革方案。四是深化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改革,让更多患有慢性病的群众,通过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改变生活方式,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和延缓并发症,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深化社会保险服务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一是实施门诊医疗费刷卡实时结算改革。这项改革已列入今年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我区承担着全市改革试点任务。改革试点涉及到我区70余万参保人员和辖区所有定点医院,工作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社会极为关注。我区要在部分医院和参保人员中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全部推开。二是不断完善退休审核一站式服务模式,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完善五项社会保险“一窗式”征缴,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支付“一窗式”办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完善*区“一体化”的风险防范管理模式,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不断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新方式和新手段,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水平。五是积极争取市局支持,早日启动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理试点工作,提高社会保险服务效率。

(四)调整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减轻参保单位和个人负担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社会保险的影响,缓解企业和群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保障企业职工的根本权益,2009年,一方面,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缴费费率,失业保险单位缴费由1.5%降为1%,个人缴费由0.5%降为0.2%;工伤保险缴费比例由平均0.59%调整到0.48%,根据市里的具体规定对不同行业实施调整;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由2%降至1%;个人存档人员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为1.2%。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下限保持不变,仍为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40%。另一方面,实施退休人员医疗待遇与单位缴费脱钩政策,自2009年1月1日起,凡是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都可以及时报销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

三、在调整劳动关系工作中,着力三个强化,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面对就业主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劳动者诉求多维化,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劳动关系复杂化的局面,在调整劳动关系工作中,要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指导,通过多种手段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加大对单位用工行为的指导规范力度,强化劳动争议的预防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主动深入企业,把政策法规送到企业,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减少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二是加强管理指导。帮助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依法管理的水平,引导企业争创和谐劳动关系单位。三是加强对企业裁员的监管。对部分行业、企业因裁员可能引发的劳动争议加强监控,强化指导与监督。四是加强对企业的回访。对发生多起劳动争议的企业,不定期进行回访,随时掌握企业劳动用工情况,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二)加大劳动争议立体化调处力度,强化劳动争议的化解

一是完善劳动保障接访、社会保险稽核、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四项功能于一体的大信访工作机制,形成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便捷通道。二是对容易发生劳动争议的重点行业和单位加强监控,及时排查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期,解决在基层。三是调动和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建立劳动争议内部调解机制,使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后尽可能通过调解在内部得到化解。四是创新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各方面协调,充分发挥企业联合会的作用,建立起政府部门、工会、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格局。

(三)加大对违反劳动保障法规行为的监察力度,强化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全面维护

一是建立“无工资拖欠”长效工作机制,对未签合同、未上保险、拖欠工资的企业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实现“无工资拖欠”目标。二是完善劳动保障、建委、公安部门联动机制,重点加大对建筑施工工地的检查,防止和遏制建筑施工工地拖欠工资现象。三是推进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大力宣传,使更多单位建立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从源头预防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强物业管理、出租柜台、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五是完善与法院的联动机制,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人民法院的沟通,缩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六是注重标本兼治,坚持“依法规情,以情圆法”,对群众困难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