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生态扶贫工作要点

时间:2022-06-10 09:25:57

林业局生态扶贫工作要点

为切实做好2020年区林业局生态扶贫工作,根据《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省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生态扶贫工作要点》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省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以及《市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生态扶贫工作,按照区生态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特制定我区2020年生态扶贫工作要点。

一、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1、林地清收还林建设工程。加大贫困地区植树造林任务。推进贫困地区林地修复,促进生态资源转化,组织动员贫困人口参与林地清收还林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程度。(生态保护修复科、财务科、林政科、稽查队,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2、湿地保护工程。在贫困地区的部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提升贫困地区涵养水源、蓄洪防涝、净化水质的能力。支持贫困地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等项目完善湿地保护体系。(生态保护修复科、财务科、林政科、稽查队,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二、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

1、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按照林地清收还林补助标准,结合林地清收还林合格面积,确保贫困人口所有的补助款项发放到位,严禁滞压、截留和挪用。(财务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2、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争取政府补助资金对贫困地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不断改善贫困地区湿地环境,提高贫困人口收益程度。(财务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依托和发挥贫困村社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在相关规划的引领下,培育壮大生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合作经营、劳动就业等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的紧密利益联合机制,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1、发展特色林草产业。一是持续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充分利用林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特色经济林及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依托我省特色优质资源加快产业开发。二是发挥各类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积极发展蓝莓、榛子、等经济林产业,林下参、天麻等森林中药种植产业,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栽培产业,以及森林鸡等特色养殖业。三是引导各类工商企业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加工业,有效发挥林特产品天然、绿色、无公害的优势,积极开发新型食品、保健品,促进林特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为贫因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支撑,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产业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2、发展生态旅游业。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机制,加大生态旅游扶贫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围绕我区旅游总体规划,突出森林旅游的优势,建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景观,使之成为我区整体旅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贫困村社旅游的吐纳功能和特色魅力。(产业科、生态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四、创新对贫困村社的支持方式

1、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推进森林资源有序流转,推广经济林木所有权、林地经营权等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推进贫困村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将贫困村社符合条件的农村土地资源、集体所有森林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贫困村社资产股份化,土地使用权股权化,盘活资源资金。(林政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2、规范管理生态管护岗位。落实好省生态管护员制度,规范生态管护员的选聘程序、管护范围、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生态资源管护能力。加强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落实,扎实开展生态护林员申报材料、个人素质等方百的审核评定,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生态护林员管护能力和专业水平。(林业工作总站、生态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3、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贫困村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提高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现场电视教学等数字化授课模式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有意愿发展林下经济的贫困村贫困人员有机会学习到低投入高回报的涉林经济项目。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并起到切实效果必须常抓不懈,不漏掉一个贫困村不漏掉一个有意愿发展林下经济的贫困人员。(产业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4、探索生态补偿路径。按照国家安排部署,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我区整体生态环境建设与贫困村社脱贫攻坚相适应的生态补偿路径,加大对贫困村社的支持力度。(生态保护修复科、财务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五、生态扶贫工作目标

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力争通过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方式,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落实好全省生态护林员选聘改革,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一)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推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村民自建等模式,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政府投资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吸纳一定比例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支付贫困人口合理的劳务报酬,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二)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支持在贫困村社设立生态护林员工作岗位,以森林管护为重点,让能胜任岗位要求的贫困人口参加生态管护工作,实现家门口脱贫。在贫困村社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服务和管理,精准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三)通过生态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贫困村社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现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产业、特色种养业等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增加资产收益,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在同等质量标准条件下,优先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林草种子、种苗,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各有关科室、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六、各项任务措施

(一)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贫困村社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动员贫困人口参与各类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程度。

1、退耕还林工程。对符合退耕还林条件和有退耕还林意愿的贫困人口,调整贫困人口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基本农田保有指标,优先支持有需求的贫困人口。在树种的选择上,指导贫困户发展具有较好经济效益且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林种,促使贫困户得到长期稳定收益,巩固脱贫成果。确保2020年底前,贫困户符合现行退耕政策且有退耕意愿的耕地全部完成退耕还林。(林政科、稽查队,财务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2、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落实好国家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范围内贫困村社的建设任务,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大森林经营力度,推进退化林修复。(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二)落实国家和省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贫困村社和贫困人口生态补偿收益程度。

1、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贫困村社的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支持力度。(财务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2、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市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财务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3、适时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待国家和省市生态补偿制度的逐步完善,条件成熟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贫困村社为主体,整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化补偿等渠道资金,把生态补偿资金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因村社农民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获得应有的补偿。(财务科、生态保护修复科、各有关镇街林业工作站)

七、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落实,部门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统筹做好推进生态扶贫各项工作。各科室要细化落实生态扶贫工作要点,将生态扶贫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对各项任务进行项目化、责任化分解,逐项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各镇街林业站以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谋划项目,做好前期工作,要规范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利用更多资源投向生态扶贫。优先安排贫困村社的生态扶贫任务,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惠民项目、涉农资金整合、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投入、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村社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