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点2篇

时间:2022-09-24 10:18:00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点2篇

第一篇

2014年,全乡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质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率持续提升,民转刑案件发生率、非正常越级上访率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不断下降,推动我乡大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我乡2014年“大调解”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全力夯实大调解工作基础

1、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建设。推行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规范化建设;推动落实接待受理、分流指派、协作调度、检查督办以及重大矛盾纠纷直接调处的五项职权。健全完善协调中心各项组织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大考核力度,努力将协调中心打造成集社情民意、舆情汇集、分析研判、矛盾调处、大调解工作协调管理于一体的一线实战单位。

2、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依照《人民调解法》的要求,认真加强基层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组织的作用。一是进一步规范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村(居)调解网络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确保村(居)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制度健全、人员落实、工作规范,发挥作用。二是巩固提升“大调解”工作进社区、进农村院落、进学校、进医院、进市场(商场)、进车站等面向群众的一线调解“窗口”工作,完善各级各类调解组织登记备案制度,夯实“就近就快”调处矛盾纠纷的基层基础,努力实现第一时间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始终把各村(居)乡级各单位纳入我乡“大调解”工作机制中,为“大调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重点领域、特殊人群的人民调解组织,努力构建多种类型、不同层次、全面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形成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业调解的调解格局。五是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设立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流程、内部管理、卷宗管理,组织卷宗评选,着力提升调解质量。

3、突出调解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热心调解、熟悉法律、会做群众工作”的调解员队伍,着力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委员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村(居)调解委员会,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二是加强乡村(居)两级调解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对潜在矛盾纠纷的发现和预警能力,对新型矛盾的化解能力,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管控能力和突发矛盾纠纷的应急能力,着力培育“优秀人民调解员”,提高大调解工作保障水平。

4、强化抓源头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健全排查化解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一月一排查、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研判联席会议的制度,进一步落实好矛盾纠纷领导包案调处机制,切实按照日常排查与定期排查、滚动排查与重点排查、专项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早稳控,切实将一切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细化大调解指导管理,全面提高大调解工作成效

1、强化调解工作指导协调。乡社会矛盾纠大调解协调中心要加强对行政村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努力在各行政村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同时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工作调研,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全乡大调解工作的组织、业务、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加大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力度,充分发挥“三大调解”职能作用,推进完善综治、维稳、信访、“大调解”工作体系衔接联动,按时完成大调解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深入探索和总结具有板桥特色的大调解经验,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大调解工作的宣传。

3、完善纠纷调处考评工作。乡、村两级要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目标,抓好平时基础性工作的落实,规范工作台帐管理,坚持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列入乡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加强实绩考核,量化考核,不断提高全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

三、强化大调解效能建设,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1、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一是推进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着力推进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和信息预警工作,着力落实好调解员(网格员、信息员)责任。二是加强重要时间节点管理。坚持以重要敏感时段和节假日期间的社会稳定为重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每半月、敏感时期每天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重要时段开展集中排查,加强排查分析研判,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报告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调处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激化、不发生民转刑案件、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三是突出重点环节管理。加强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土地承包、山林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并制定完善好防范预案。四是继续把“三项排查”工作作为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落实社会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在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实施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坚持重大矛盾纠纷情况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

2、加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矛盾纠纷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本辖区、本单位。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要建立“一件一结、一案一策、一人负责、一督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包案化解制度,成立专门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化解方案,并进行跟踪督查督办。要健全对突发性、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排查,靠前调处,及时稳控事态,及早化解纠纷。

3、创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方式。深入推行社会矛盾纠纷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群团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和中介组织调解的“六调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能合理表达诉求。一是通过创新调解工作方式,建立诉讼和非诉讼手段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通过非诉讼手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深化边界联防联调工作,通过联合调解化解边界矛盾纠纷。三是完善乡、村大调解协调中心参与信访接待、化解矛盾纠纷机制。通过全领域引入调解理念,全方位建立调解机制,构筑全封闭的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促进大调解工作大发展。四是创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载体。整合社会各方力量资源,充分发挥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开展调解工作,深入推进司法联动,广泛开展”以案说法”活动,扩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探索调解文化建设,营造全乡调解场所谦让、包容的和谐氛围。

第二篇

2014年全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强化基层基础,夯实专业调解,着力机制创新,推动“大调解”工作规范化、实效化、长效化、制度化,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以基础为抓手,强化源头排查化解工作

(一)深化调解网络建设。以村社院落、学校、医院、街道等为“主阵地”。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村主任、单位负责人的基本职责,村主任、社长分管安全维稳的单位负责人为调解员。

(二)强化规范化建设。各村、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建好排查调解台账,各村、单位每月24日必须向乡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表,出现的矛盾纠纷必有各村、单位先行调解且有书面的调解协议或意见,否则乡调解中心不予受理。

(三)加强源头调解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四早”(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早稳控)长效机制。做到日常排查与定期排查,专项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深入开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联系群众中发现问题,排查矛盾、化解纠纷,责任领导、责任人和稳控措施。

二、以专业调解为重心,促进专业调解体系建设

(一)加强重点领域专业调解。积极推动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重心向专业性、行业性扩展,促进重点领域专业调解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等15个重点领域专业调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土地承包、医患纠纷、物业管理五个专业调解组织,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二)深入开展攻坚破难行动。针对拆迁、劳动争议等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充分发挥“大调解”协调联动机制优势,整合各方资源。

三、以联动调解为突破,大力提升调解工作实效

(一)完善“三调联动”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力量,促进“三大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综合治理,推进完善综治、维稳、信访“大调解”工作体系衔接联动。

(三)创新发展社会调解。推行群众代表参与调解评议制度,推广人民调解“随手调”工作方法,健全“流动调解、巡回调解”等方便群众,就近就决调解纠纷的机制。

四、以依法调解为支撑,不断提高依法调解能力

(一)依法规范调解行为。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推广“诉调对接、检调对接”机制,依法规范调解效力司法确认工作,确法治轨道上的“大调解”工作健康运行。

(二)提高依法调解能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推广新做法,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大调解”工作落到实处。

五、以督导问责为手段,确保调解工作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起与“大小纠纷不出村、单位疑难纠纷不出县、乡,矛盾不上交”目标相一致的层级责任体系。落实领导包案、部门包村、党员包户矛盾化解的的“三包”责任,使乡村社干部、党员深入村社、院户下访寻问题,解难题。

(二)细化目标内容。矛盾纠纷发生总量下降率,矛盾纠纷调处率、涉诉信访率、群体性事件和集访等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三)逗硬考核问责。将“大调解”工作纳入2014年目标考核,并作为书记、村主任抓综治工作的内容,完善督查、通报、奖励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问责不落实的人和事,确保大调解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