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采购讲话

时间:2022-01-19 09:26:00

粮食企业采购讲话

同志们:

日前,经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6号)已经印发。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16号文件,总结“十五”期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研究“*”时期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思路,表彰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部署20*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各项工作。关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正晓同志将在会上工作报告中作出具体安排。下面,我着重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意义

20*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17号)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以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支持体系初步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粮食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和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粮食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较好地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基本框架初步确立。这些重要成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对“十五”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和改革中积累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粮食流通的体制还需要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形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关于当前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等四方面的主要任务,曾培炎副总理在接见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代表时,对改革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国务院16号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工作的重要文件,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充分认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一)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巩固和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成果,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需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这几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有的地方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各地进展也不平衡。一方面,企业“三老”问题的解决有些还不彻底,还存在遗留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就难以轻装上阵,影响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一些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应该看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仍然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粮食流通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总要求,前面两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目前在粮食主产区种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这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受到市场、资源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我国土地、淡水等资源有限,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单纯依靠增加种植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粮食供求关系缓解之后,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或略有回升的难度加大,加上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收益下降,部分抵消了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依靠市场粮价上涨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因此,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健全对粮食的支持保护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以及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为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把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粮食供大于求,就会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使粮食保持“紧平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这是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粮情出发,着眼于长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近几年来,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但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健全,主要是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加强和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产销衔接还要进一步加强,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基本平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要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充分运用好储备粮的调节手段和粮食进出口的调剂措施,加强和改进对粮食市场的调控。

(四)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是健全粮食流通监管体系,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定位,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粮食监督检查体系和执法队伍还不健全,难以承担依法管粮的任务。有些地区特别是部分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不落实,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没保障,难以正常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等工作,影响依法管粮,也影响到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落实。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完善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使政府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得以落实,这也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内容。

“*”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是“*”时期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也是粮食工作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看,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落实好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健全体制机制。因此,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定不移地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准确理解把握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

这次国务院文件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坚持中央确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着重针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各级粮食部门要准确理解把握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很多工作我们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已经做了具体安排。围绕这次文件提出的主要任务,这里再做一些强调:

(一)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解决历史包袱是前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核心,产权制度改革是关键,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是目的。如果说解决企业历史包袱是给企业“松绑”,那么通过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就是让企业“自立”,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使企业“强身”。“松绑”、“自立”、“强身”,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一次比一次前进,也一次比一次艰巨。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要把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组织结构创新和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要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另一方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既要有利于企业放开搞活,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也要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还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一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要根据粮食产销区不同情况、不同企业类型,积极探索切合当地实际的方式和形式,扎实推进。二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承受能力,妥善处理好有关政策的衔接,防止引发新的矛盾。三要注重创新,促进发展。通过创新企业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做大做强企业。特别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发展订单收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推动粮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

加快清理和剥离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妥善解决历史包袱。这是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条件,必须按照既定政策和要求,抓紧落实。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粮食工作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的要求,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问题。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清理、认定和剥离政策性挂账,既不能使政策性挂账认定不足,给企业背上包袱,也不能逃废银行债务,流失国有资产。二是要抓紧落实,确保按期完成。政策性挂账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财建〔20*〕363号文件精神,在今年6月底以前上划到县级(含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粮食财务挂账处理的有效办法。其次,要继续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各地要按文件规定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采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考虑,财政补助和企业自筹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用好用足相关政策,解决好国有粮食企业分流安置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所需资金。第三,要继续做好库存“老粮”特别是陈化粮的销售工作。销售陈化粮要按照规定定向用于酒精和饲料原料,加强出库监管,严防流入口粮市场。

在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要积极建立新型粮食仓储管理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仓储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和技术优势,向社会提供粮食仓储和技术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农民储粮技术的指导,通过代农储粮、提供技术指导、加强舆论宣传、提供适用药剂等方式,降低农民储粮损失。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家粮食局正在制(修)订《粮油储存标准体系》、《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各地要指导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在仓储企业中开展规范化管理和达标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积极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既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宏观调控能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是市场主体不够成熟,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建设缺乏规划和引导。当前,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规范;一手抓规划,一手抓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培育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鼓励各类有资质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搞活粮食流通。二是要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执法,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三是要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扶持,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完善和规范粮食期货,发挥引导粮食购销市场价格的作用,为活跃粮食流通和政府宏观调控服务。四是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目前,国家粮食局正在研究制定《粮食市场体系发展规划》,《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已经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我们将抓紧完善这两个规划,下发各地指导工作。

(三)加强粮食产销衔接,逐步建立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产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是解决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促进粮食区域平衡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发展良好,成效明显,但是从加强产销区衔接的稳定程度看,还须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粮食产销格局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比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的集中,粮食产销和库存的区域矛盾加大,加强粮食产销衔接越来越重要。这次国务院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建立有利于产销区协作发展的支持体系,特别是在建立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方面有所突破,提出经济发达的粮食主销区要调整粮食风险基金支出结构,将中央财政补贴的粮食风险基金专项用于粮食产销衔接的资金需要,以支持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希望各地特别是主销区、主产区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产销衔接工作的力度,深入研究和落实好有关政策。为了推进粮食产销衔接,今年初我局专门召开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参加的座谈会,正在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发展的意见》。我们将就这个指导意见进一步调查研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下发各地参照执行。

(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改革的落脚点。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始终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必须贯彻中央提出的“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方针和目标,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库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这次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又有今后需要探索研究的政策要求。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和进出口,以及应急保障和市场供应等方面。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已印发各地执行。中储粮公司和地方粮食部门要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和最低收购价的落实。今年3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拨付中央财政仓库维修资金补助款的通知》(财建〔20*〕167号),有关省粮食局要积极与财政厅和中储粮分公司等单位协调配合,做好仓库维修工作,扩大收储能力,保证夏粮收购对仓储设施的需要。其他有夏粮收购任务的地方,可向当地财政争取和自筹资金维修好仓储设施。夏粮收购工作很快就要开始了,各地要及早进行安排部署,妥善处理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粮食收购的关系,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引导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努力使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

(五)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能。近两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依法管粮全面推进,特别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进展。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成立了监督检查内设机构,全国约33%的市地级和21%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了监督检查工作机构,有的还专门成立了执法大队。这是来之不易的。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水平。但从全国看,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还不平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人员、经费等状况,与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为此,这次国务院文件对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文件的规定。当前,一是要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的成果,将行政执法重心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全国省、地、县完善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按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职能、机构、人员“三落实”和专人分管、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四专”的要求,尚未建立监督检查内设机构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今年底前完成机构设置;市地级、县级机构的设立,抓紧尽早完成,以适应工作需要。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粮。二是要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为和工作程序。各地要继续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为做到依法管粮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国家粮食局在前几年清仓查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抓紧起草《粮食企业库存检查暂行办法》,完善库存清查机制,促进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争取在今年的库存检查中试行。三是按照两个条例规定,依法实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要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做好对粮食收购资格的审核,会同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开展对企业粮食收购资格的检查工作;要切实做好辖区内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监督检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原粮卫生监管和粮食库存监管。四是要加强粮食检验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条件,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为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今年下半年,我局将指导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继续搞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粮食企业库存粮食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情况。加大对其他政策性用粮的监管力度。另外,今年还要配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做好重大涉粮案件督办查办。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组织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粮食部门积极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落实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坚持粮食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这次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的具体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提出落实国务院文件的具体实施意见,特别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的职能、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等都要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牵涉面很广,同许多部门的工作相关。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要使改革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不断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形成合力,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今年下半年,审计、财政、发展改革、粮食、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将要组成联合督察组,检查、指导和推动各地历史财务挂账清理审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也将对各地做好地方储备粮规模的核定和落实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各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及时向我局报告。

同志们,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只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巩固改革成果,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效,使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