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22-07-14 10:38:00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汛期将至,为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总结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上,安排部署2008年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早部署、早落实,尽最大努力减轻汛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关于2008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肖局长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州属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和群发性的特点,常常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州委、州政府一贯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刻理解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做好工作意义重大。

(一)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各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众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对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是最基本的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在民生的高度,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

(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保障。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各类条件中的基础和载体。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其各类建设成果就难以得到安全保障,甚至引发重大灾难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明确,重视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仅要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还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努力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地质环境。这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历史使命。

(三)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履行政府社会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中,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地质灾害有突发性,甚至不可预见性,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尽到责任而造成公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那就是最大的失职。因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深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做好。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安危,责任重大,汛期将至,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认真落实汛期防灾减灾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相关责任制度,细化责任内容,把防灾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具体人员,尽最大可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搞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沟通,建立联合工作制度,按照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树立全民防灾意识,引导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群众主动参与防灾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虽然各县市每年汛期都下拨了一定的防治经费,但有的县市还未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使得当地群测群防以及工程治理工作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做好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工作制度,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突出重点,加强防范。汛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州地质环境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增加,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活动和危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汛期(5—10月)暴雨和单点暴雨发生频繁,高强度的降雨过程是激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我州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发生在汛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按照年度防灾方案,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落实工作。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排查,坚持在汛前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有灾害隐患的乡镇、村社、学校、矿山、水电站和交通干线两侧以及山地斜坡地带、沟口处。对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查清隐患点的活动情况,“两卡”的发放要查缺补漏,防止漏发,检查四项制度三条措施的建立落实情况;对新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查清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威胁对象,并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尽可能减少防灾的盲点和空白区。

(二)提高“三种能力”。一是要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群测群防是现阶段地质灾害防治的现实可靠的有效手段,在群测群防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群测群防的各项措施,安排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速报制度;每年汛前都要明确责任人、监测员、预警信号和转移方法,并加强对新增人员的培训,确保基层防灾工作有人管,应急抢险措施能落实;要继续向群众宣传防灾知识,组织群众主动支持参与,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关心、群测群防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切实提高对灾害的反应能力,强化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经费到位,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能高效、有序、及时的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迅速完成抢险救灾任务。三是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广大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干部、监测责任人和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认知程度,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切实做好矿山、水电站、公路沿线等建设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州经济的大发展,新建了许多矿山和水电站,而工程活动对我州的地质环境扰动较大,这会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威胁着工程建设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要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的矿山、电站、公路等工程进行灾害隐患的排查、检查,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指导和督促项目业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要监督矿山企业做好尾矿库和废石场等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防止因暴雨或不合理开采引发的矿渣滑坡、泥石流灾害,尽最大努力避免因各类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违反有关法规,人为诱发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今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我们要全力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保障奥运安全。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严峻,面对着来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面对着来自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的挑战。届时,国外数万记者将来华采访报道,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止出现重大灾害事故和群死群伤事件,造成不良影响,这对维护国家形象,有效防止破坏份子借机闹事和反华媒体歪曲报道的企图、保障奥运顺利安全举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志们,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大,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尤其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们更加艰苦,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思想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我们就一定能够从容应对、有效防治各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