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5-31 04:23:00

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区党政领导班子在继续深化学习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带头深入学习,带头参加讨论,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征求意见,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认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刻检查剖析,对今后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各项工作深入研究,形成如下分析检查报告: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和成效

党的*以来,我区党政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轮子”一起驱动,促进了社会均衡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富裕和谐社会建设,让广大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改革发展和调处社会矛盾的能力,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引领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自主品牌和集群优势为特色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施“内提外引、内强外优”的发展战略,以推进自主创新为核心,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创新平台,出台抗击金融海啸的政策措施,巩固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国内县级区域中率先突破千亿元;2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5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7.9万元。

——勇立改革创新潮头,行政服务效能和社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继续深化完善各项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较早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机关绩效与作风考评,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行政服务效能得到提高。努力建设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于20*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先后于2007年、20*年在全省率先实行覆盖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的基本门诊合作医疗制度。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79元,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1.5亿元。

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认真查摆突出问题

我区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民意,查找出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思想偏差依然存在,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存在夜郎自大与妄自菲薄两种思想倾向。一方面,少数领导干部满足于取得的成绩,缺乏科学发展的忧患意识,夜郎自大,小富即安。另一方面,面对区域调整、事权调整,少数领导干部还不适应,在处理事务上过多强调客观原因、历史问题和体制制约,较少地从主观和个人找原因,往往妄自菲薄,按部就班。

(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尖锐,经济转型发展后劲不足。创新优势不继、发展载体滞后成为制约*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传统支柱产业核心优势不突出,高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招商引资项目拉动作用不强。在当前*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比例已超过45%的情况下,产业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三)规划建设统筹力度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规划引领不足,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中心城区缺乏集聚辐射能力,镇街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镇域发展不平衡,十个镇街经济总量悬殊,城乡发展不均衡成为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

(四)机关作风建设有待改进,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有待解决。还有少部分干部工作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对基础工作、长远发展、群众利益重视不足;对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做得不够。另有少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综合协调各方利益的力度不足,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充分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实惠。

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方面看,我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至今仍未能很好地解决。市区两级的管理还存在责权利不完全统一的情况。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主观原因是产生问题的主要方面,具体表现在:

(一)领导干部无私无畏的变革精神有所淡化,深化体制改革的魄力不足。领导干部敢闯险区、敢闯难关的自我革命勇气、改革创新的锐气有所减弱。缺乏科学有效的干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区镇责权利不对等的现象尚未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未能得到充分的调动,行政服务效能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的组织保障和体制支撑有待加强。

(二)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深刻,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不够强。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未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髓,处理好当前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发展目的与方法的关系;未能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领导干部战略引领作用有所弱化,探求科学发展新路径的目标不够清晰。领导干部过多着眼于区内发展,没有跳出*看*,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借势发展和“走出去”提升发展的意识不够强。营造投资环境、搭建发展载体、引领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力度不足,对全区建设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优化的统筹力度不足,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节奏和步伐稍为滞后。

(四)领导干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待强化,对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领导干部对社会事业发展、市民素质提高和精神生活需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重视不足;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执政为民的措施有待落实;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服务水平,以及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的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新*

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佛同城化、珠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合作加速,广珠轻轨、太澳高速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作为珠江西岸的重要区域,未来发展将在更宽的平台、更高的层面展开。省委将*列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地区”,鼓励和支持*率先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率先转变发展模式,率先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思想共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形成“求实”、“求变”、“求发展”的思想共识。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紧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力争在本届党委政府任期内,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10年底,初步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由改革开放排头兵向科学发展排头兵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求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全心全意推动发展。

——求变:就是有胆有识、锐意变革,构建创新发展新局面。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特别之为谋特别之位,赢取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和时间差。

——求发展:就是高瞻远瞩、锲而不舍,构建科学发展新局面。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两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一再造(自然、人文、体制等环境再造)”,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产业发达、宜商宜居、富裕和谐、协调发展的美好*。

思路举措:

(一)规划环境先行,引领*实现新发展。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城市定位,完善规划体系。加快修编和完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一城三片区”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珠三角都会区,积极参与粤港澳合作。

2.完善产业规划。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配套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3.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体系和市民幸福指数,明确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任务、措施和标准,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将创造幸福生活、建设富裕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

4.完善政府工作规划。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目标体系,细化制定政府各领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路线图,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延续性。

5.营造环境新优势。完善中心城区各项配套设施,有序引导人口、产业、资源集聚,打造引领*发展转型的策源地和发动机。统筹协调和大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环保、通讯、文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亿元,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加强交通设施内外衔接,构筑内畅外通的大交通格局。严格实施环保规划,全面推进“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环保工程,继续提升*的环境质量。

(二)落实“三促进一保持”,奠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打造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强县工程试点和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试点,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型。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公共创新平台和中介技术机构的服务能力。探索连片开发高端产业孵化载体。实现创新资源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到2010年底前,力争形成4个以上部级公共研发平台、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

7.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立区战略不动摇,推动传统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促进产业高端延伸,集聚资源培育核心优势,重点打造世界级白色家电之都以及部级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家具产业基地,将机械装备业发展成为我区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加强自主品牌和世界名牌建设。引导传统产业低端环节按市场规律有序转移,形成与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互促互补、合作共赢格局。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打造总部经济核心区。2012年底前,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及总部型服务机构超过100家。

8.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实行“引资引智”并举和关键性大项目引领战略。引进主导产业高端环节,引进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东海发展协调区等载体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培育生物医药、光电光伏、新材料、环保装备等产业,推动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成型,把握部级光伏应用研究中心落户机遇,鼓励龙头企业进入新能源产业领域。

9.实施“优二进三”战略。深化与港澳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科教研发、金融服务、会展物流、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服务业。整合专业市场物流配送环节,扩大第三方物流在主导产业的普及应用,发展行业虚拟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打造部级家居产品、生产资料采购基地和交易平台。提升生活服务业,融入粤港澳优质生活圈,规划建设面向省港澳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区、旅游度假区和高品质居住区。

10.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中小企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综合运用政策服务、财政杠杆和金融工具,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成长性好、就业带动性强的中小企业安全“过冬”。

(三)改革创新,打造科学发展的体制新优势。

1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一是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合理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推行决策集中、审批集中、执法监督集中。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优化再造政府流程。二是健全科学决策、绩效管理、行政问责、监督约束和队伍建设机制,提高行政效能。三是探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对政府的部分审批、监督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再造,放手让社会组织处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工作力争在2009年上半年初见成效,2010年前基本完成。

12.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解决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基层自治体制建设。逐步解决农村征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办法,构建“共建、共利、共享”的农村利益共同体。

13.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适应科学发展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围绕“均衡”这一主题,推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调整区镇级税收分享机制,确保财政扶持资金“一步到镇”。二是建立基本农田补偿机制,对拥有农田保护区的村级进行财政补贴。三是突出财政的公共性,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欠发达镇村的扶持力度,把更多的新增财政收入投向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四)以人为本,构建利于改革创新的社会环境。

14.加快建立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推广“社区工作坊”、“农民创业园”等经验,力争各镇街建立1个以上就业培训基地,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下。完善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保障体系,提高基本门诊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报销额度,建设城乡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15.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将低保临界线提高到470元,实施低保群体动态管理。积极发展社会慈善组织,发动社会捐赠,完善和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廉租房政策,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16.全面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推动教育改薄工程,优化教育资源分布,适度引入民办高素质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倡导发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传统人文精神,打造“*好人”品牌。完善引才、育才政策,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落实优才扶持政策。

(五)加强党的建设,转变机关作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根本保障。

17.加强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培养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的力度,继续选派年轻干部到村居挂职锻炼和参加各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能力。

18.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基石工程”、“种苗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的带动示范作用,建立健全腐败惩防体系,拓宽监督渠道,落实程序问责制,树立清正廉洁的党风形象。

20.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继续完善“一评估一督查四评议”的机关绩效与作风考评体系,开展“机关服务基层年”活动,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上取得明显成效。“一评估”就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细化成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对机关单位从行政业绩、行政效率、执行力建设、行政成本四方面进行评估。“一督查”就是围绕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纪律、服务质量、执法形象等内容,以现场体验、走访群众、暗访录像等措施督查工作作风及服务水平。“四评议”就是完善民主测评机制,开展机关绩效与作风建设的社会评议、基层评议、领导评议、网上评议。促进机关单位从对领导负责转变为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基层满意”成为检验机关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