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工作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3:23:50

党政工作总结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1

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党建系列制度

搞好党建,首先是党的组织,要靠建立和完善有关党建的各种制度,今年我们将以前的有关制度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整理,删除了一些过时、不适应的部分,结合畜牧自身实际,修订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细则》、《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用制度规范一班人的言行,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在党员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的活动、“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经济廉、作风硬、纪律严,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

坚持星期六学习日制度,主要学习“三个代表”的有关论述,学习十六大报告和新《党章》,大家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开展“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努力争创五好班子,使大家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搞好党建工作的深远意义,要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从每个党员做起。抓党建,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措施之一。

强化基础建设,为党建注入生机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基础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坚持做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开放运行,畜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困难重重,职工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局总支认真研究,积极应对,想方设法趋利避害,负重奋进帮助解困,为职工再就业探索新的路子。同时积极推进畜牧体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对畜牧综合服务中心、工贸中心、交易中心采取股份制经营运作变过去的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样化经营格局,使企业出现生机,职工在自我经营、自我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化解了经营风险。年在没有借一分钱的贷款、没有增加一分钱债务的情况下,还偿还了以前的部分债务,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保持了一方的稳定,也为党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2

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党建系列制度

搞好党建,首先是党的组织,要靠建立和完善有关党建的各种制度,今年我们将以前的有关制度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整理,删除了一些过时、不适应的部分,结合畜牧自身实际,修订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细则》、《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用制度规范一班人的言行,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在党员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的活动、“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经济廉、作风硬、纪律严,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

坚持星期六学习日制度,主要学习“三个代表”的有关论述,学习十六大报告和新《党章》,大家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开展“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努力争创五好班子,使大家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搞好党建工作的深远意义,要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从每个党员做起。抓党建,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措施之一。

强化基础建设,为党建注入生机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基础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坚持做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开放运行,畜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困难重重,职工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局总支认真研究,积极应对,想方设法趋利避害,负重奋进帮助解困,为职工再就业探索新的路子。同时积极推进畜牧体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对畜牧综合服务中心、工贸中心、交易中心采取股份制经营运作变过去的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样化经营格局,使企业出现生机,职工在自我经营、自我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化解了经营风险。年在没有借一分钱的贷款、没有增加一分钱债务的情况下,还偿还了以前的部分债务,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保持了一方的稳定,也为党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3

一、加大组建力度,不断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组建党组织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努力使党的工作触角伸入到每个企业。

1、开展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印制了《亭湖区企业情况采集表》,详细列明企业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企业特点、干部情况、双争情况、党组织及党员队伍情况等,在全区范围内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状进行调查摸底。二是印制了《亭湖区非公经济组织情况采集表》,对非公经济组织所属行业、选派党建联络员、经济类型、社团组织建设、内设科研机构党建等情况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三是通过各党(工)委,对全区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市场进行了调查。

2、落实工作责任,实现全部覆盖。一是区委成立企业工作委员会,成立企业党建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二是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原先分别隶属部门、行业党组织统一划归镇街党委管理。通过努力,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100%。三是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明确“三个100%”,即有党员3名以上的,全部建立党组织,其中建立企业党委7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330个;职工25人以上、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全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共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56名;职工25人以下的个体、私营企业,全部明确党建工作联络员。

3、实行多管齐下,巩固组建成果。一是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我们坚持把支部建在车间,党小组建在流水线上。组建了飞驰股份党委、威特集团党委、伯乐达集团党委、三菱磨料磨具党委和江苏中环机械党总支、江动曲轴制造党总支、江苏珠花集团党总支、金城集团盐城摩托车配件党总支等。二是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各镇(街道)对新组建的党组织不仅“扶上马”,而且还要“送一程”,帮助他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工作计划,开展党的工作。同时,明确党建工作指导员要参加企业党支部的活动,指导党的工作。南洋镇党委还实行回访制度,规定对新组建的党组织一年内进行一次检查与指导。三是加强帮带工作。要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指导帮助工会、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增强党的工作合力。目前,全区158户规模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共青团组织。威特集团的四个同步,即:同步研究,定期召开党团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创新进步等重要课题,沟通情况,统一步调;同步规划,年初一起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措施;同步部署,每月同时制定工作目标;同步检查,半年和年终同时参加述职考核和总结评比。使党建大事团知道,团建工作党了解,既便于相互理解、支持与配合,又有利于加强党委对团组织的领导。初步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党建、团建同步发展的工作格局。2002年,该集团团委被列为省级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伯乐达集团1998年成立了工会和妇联组织,按照《工会法》的要求,选举产生了工会主席、女职委主任和经审委主任,健全了工会的组织机构。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依靠”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行使工会职能,调处和化解职工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行政进行有效的监督。2001年集团成立党委后,又不失时机地成立了团委、妇联、纪委和人武部门,为群众组织发挥作用创造空间,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积极开展“双争”、“双创”活动,“七一”前夕,首批10个“五好”企业党组织、10名“四好”业主已经产生,“十佳”党员示范经营户、“十佳”文明经营示范户也已命名,在全区起到极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

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

1、强化基础,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标准,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坚持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企业经营、科技骨干和重点、关键岗位的一线优秀工人。并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对没有经过一年以上考察的、没有经过党委培训的、没有经过政审的,一律不予发展。同时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和票决制。今年上半年,共发展企业党员112名。二是加强教育与管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在全区企业中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认识,强化了党员的角色意识和先锋意识。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开展的“为党旗争辉,当创业先锋”、“树形象、作贡献、做表率”教育活动;“新三菱、新形象、新起点”、“聚人心、创辉煌”争旗夺杯、“小改小革、节能降耗、双增双节”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党在我心中”、“我为三菱自豪、我为三菱喝彩”、“质量关系你、我、他”等演讲会;“三菱杯家庭文化、艺术才艺比赛”、“爱祖国、兴三菱”文娱联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活动,印发“三菱人行为守则”和“四德规范”小册子等,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立足本职,为企业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威特集团的“匾、旗、牌,党员奉献在岗位”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分别在各公司、各班组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先进党支部流动匾”、“先进党小组流动红旗”、“党员先锋岗(牌)”的争夺活动,激励大家互相促进、团结合作、锐意争先,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了企业健康、稳步发展。三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达到“五有”要求。即:有党务工作者办公室、有党员活动室、有规范化的党建工作制度、有电教设备、有活动经费。党务工作者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要有“两歌一旗一词”(国际歌、国歌、党旗、入党誓词),工作制度上墙,配备必要的电教设备。落实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提供不少于年度员工工资总额0.5%的党组织活动经费,由党组织掌握使用,保证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江苏伯乐达集团现有党员78人,他们每年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0.5%作为党员活动经费,加强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先后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和党员电教室,支部活动室布置规范、合理,党费收缴及时、无差错。四是设置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要求各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党员中积极开展“凝聚力工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讲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

2、把握关键,抓好书记队伍建设。今年,我们积极配合上级组织部门做好培训工作,选派人员参加省、市组织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我们还在全区举办了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企业党建工作者225人,各党工委又根据区统一部署分别举办了培训班。

3、凝聚人心,抓好职工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区各企业先后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提高党员职工的思想觉悟,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一是倡导居安思危,永不止步的企业精神。二是着力提高职工素质。通过橱窗、画廊、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和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三是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江苏伯乐达集团党委设立四十多处名人警句灯箱和5处宣传画廊,自办集团期刊《伯乐达人》,建立了网吧、室、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和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并在“五四”、“七一”、“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职工联欢会、卡拉OK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营造了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目前,我区非公企业中共有入党积极分子800多名。

4、教育引导,抓好业主队伍建设。6月份,我们举办了民营企业主培训班,邀请了市、区知名专家给243名民营企业主进行了专题培训,收到很好效果。

三、健全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党的工作规范化

1、从改进活动方式上促进规范化。长虹涂装机械厂党支部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对企业全体党员进行爱国、爱企教育。伯乐达集团党委在企业中设立了16个党员示范岗和10个党员责任区,集团78名党员全部佩戴党徽上岗,为发挥新经济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新路。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党总支切实加强党员宗旨观念、奉献意识、业务技能教育,在企业改革、技术革新、项目扩能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从健全工作制度上促进规范化。为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我们下发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十项制度》,明确了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如“创先争优”制度、“”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以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抽查、年末有考核评比。

3、从完善工作机制上促进规范化。一是导向机制。我们通过《亭湖通讯》、《党建纵横》,报纸、电视等渠道,加大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导向机制。我们还对重点非公企业进行了逐个走访,深入宣传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非公企业主党建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激励机制。区委制定下发了企业经营者实绩考核激励办法,调动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创新机制。我们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建研究会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调研攻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做到每年有新的载体,年年有新的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突出三项重点,着力抓好“聚民工程”。

1、抓组建。本着哪里有非公企业,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党组织组建步伐,真正做到非公企业开办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党组织的覆盖率,努力实现百分之百的组建率、百分之百的覆盖率、25人以上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百分之百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率。一是对符合建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根据企业情况,符合建党委的建党委,实现支部建在车间、班组,党小组建在生产流水线上,党员的作用发挥在岗位上的目的。二是不具备建党组织条件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大非公企业建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力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三是推行流动党员社区化的属地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街道(镇)、居(村)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实行管理。对落户在市区四个街道和城郊的25人一下的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员,也实行属地管理。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4

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党建系列制度

搞好党建,首先是党的组织,要靠建立和完善有关党建的各种制度,今年我们将以前的有关制度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整理,删除了一些过时、不适应的部分,结合畜牧自身实际,修订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细则》、《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用制度规范一班人的言行,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在党员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的活动、“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经济廉、作风硬、纪律严,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

坚持星期六学习日制度,主要学习“三个代表”的有关论述,学习十六大报告和新《党章》,大家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开展“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努力争创五好班子,使大家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搞好党建工作的深远意义,要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从每个党员做起。抓党建,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措施之一。

强化基础建设,为党建注入生机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基础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坚持做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开放运行,畜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困难重重,职工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局总支认真研究,积极应对,想方设法趋利避害,负重奋进帮助解困,为职工再就业探索新的路子。同时积极推进畜牧体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对畜牧综合服务中心、工贸中心、交易中心采取股份制经营运作变过去的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样化经营格局,使企业出现生机,职工在自我经营、自我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化解了经营风险。年在没有借一分钱的贷款、没有增加一分钱债务的情况下,还偿还了以前的部分债务,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保持了一方的稳定,也为党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狠抓班子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了各支部班子,把有朝气、有觉悟、有素质的青年党员选拔到支部领导岗位上来,提高班子的活力。坚持吐故纳新,注意发展新党员。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年初有计划,帮带有人管。实行一帮一,具体落实到人,严肃纪律,在发展党员方面,不照顾情绪,不照顾资格,坚持符合一个,发展一个,并公开亮相,全面公示,认真考察,对群众意见大的,不袒护,坚持从严掌握。积极推进阵地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全力搞好招商引资,全力抓好牧业发展,坚持兴办实体,服务三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积极创办、领办畜牧养殖示范场,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全县牧业生产呈现六畜兴旺的良好态势。初步建成了南部库区的水禽带,北部山区的牛羊带,中部地区的猪禽带,城郊地区的特色带,边际地区的贸易带。从而涌现出一批十佳标兵、创业能人,发展有养禽过千只大户20户,养羊百只以上大户60户,养牛10头以上的100户,养猪20头以上的500户,牧业收入过万元的有2000户,畜牧大场13个,成为英山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5

(一)党政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以2号文件下发了《市2013年人口计生工作要点》,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下发了《“打基础控三高”基层基础建设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市委书记在2013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上亲自安排部署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市长对人口计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亲自主持人口计生工作会,副市长亲自谋划2013年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多数县市区党委、政府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坚持做到“计生工作优先研究、计生政策优先落实、计生问题优先解决、计生经费优先保障”。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坚持亲临一线,主动抓人口计生工作,在县乡换届中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县市区分别明确了一名副书记和副县(市、区)长分管人口计生工作,乡镇街办分别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人口计生工作,村(居、社区)明确一名主职主抓人口计生工作。

(二)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建立了后进乡镇通报批评和重点管理制度。在2013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上对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政策外多孩生育严重的3个乡镇予以重点管理,对基层基础工作较薄弱、经常性服务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的6个乡镇(街办)予以通报批评;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建立了平时约谈预警制度。根据平时督办暗访,先后对3个县市区、6个乡镇进行了平时预警通报;全市各级加大对干部提拔任命、综合性表彰、党建工作评先、精神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评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审查等“一票否决”审计力度。今年来,先后对83个单位,267名个人进行了“一票否决”,对79个村(居、社区)、199名乡村干部进行了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查处2011年以来党员干部违法生育54人。

(三)督办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各级把后进单位转化活动作为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提上重要议程,切实加大后进单位的指导、整改、督办力度。在督办内容上,坚持一次一个专题,2013年先后开展了“查一督一剖一”(即:查一个被市通报批评及重点管理的乡镇;督办一个工作相对薄弱、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较差的乡镇;解剖一个后进重点村)的春季人口计生工作、“两非”典型案件查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打基础控三高”等4个专题6次专项督办活动。共对100余个乡镇进行了调研督办,400多个村进行了重点解剖,90余家医疗机构、40多个县乡服务站进行了督办。在督办形式上,以帮助基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着力点,对督办调研单位及时反馈情况、通报存在问题,督促工作整改。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先后下发6次督办通报。在此基础上,每月根据全员人口数据库分析监测,对区域人口形势进行深层次分析,编发一期《人口动态分析》,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科学决策及时提供预警性动态分析。

(四)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各级财政投入,保证人口计生经费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全市2011年度落实人口计生事业费5212.80万元,人均达到15.04元,其中:市本级投入577.77万元,人均1.73元,县市区级投入4635.03万元,人均13.87元;全市2011年乡镇财政落实转移支付经费总额7878.87万元,其中用于计划生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60.24万元,人均达到1.86元。2013年全市下达预算人口计生事业费6850.19万元,人均19.77元,其中市本级预算893.98万元,人均2.58元。3月5日,市政府常务会决定追加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打击“两非”专项行动。郧县县委县政府今年新增财政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人口计生事业;张湾区新增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村居在线平台建设;武当山特区新增经费预算21万元,全年财政预算经费达到90万元。

(五)部门配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将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4个增加到37个。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2013年市人口计生成员单位工作目标》。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市直部门2011--2013年度“人口计生合格单位”申报及考评工作的通知》,在市直所有副县级以上单位开展人口计生合格单位争创活动,使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联系更加密切,协作更加有力。市纪委下发了《关于对2013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人口计生、宣传部门将人口与计划生育作为“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城市创建和“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活动。人口计生、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系列工程;各级纪检(监察)、卫生、药检、人口计生、公安、法院、工商等部门共同配合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人口计生、卫生、交通、工商、建设、民政等部门共同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人口计生、人寿保险公司利用政府生育关怀和基层计生工作网络推行计划生育系列保险。

二、强化基层基础,深入开展“打基础控三高”活动

(一)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市各级扎实开展“打基础控三高”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一是强化基层规范管理。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出台了《市人口计生基层基础规范化指导意见》,规范基层工作制度、基层目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二是加强经常性技术服务工作。三是开展经常性基础信息核查。各地在“打基础控三高”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中,加大出生人口基础信息清理核查力度,房县建立了“七核对七及时”人口基础信息核查制度。

(二)全面加强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全市累计投资800余万元用于村居在线服务平台硬件配备。张湾区政府增加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全区101个村(社区)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市人口计生委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了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培训,培训县、乡、村信息技术操作人员2500余人次。全市90%以上的村启用了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形成了全面、统一、准确的人口信息资源,实现了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引导乡村计生服务管理。

(三)全面加强新机制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督查通报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人口计生工作预警通报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联合打击“两非”行为的通知》、《市人口计生后进村管理实施办法》等13个文件,强化了一系列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强基提质的具体措施。

(四)全面加强经常性宣传教育。全市各级把开展生育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和谐建设和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规划,同步实施,协调推进,齐抓共建生育文明,找到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途径。全市70%以上乡(镇街、办)实施“生育文明家庭发展”推进计划。一年来,全市编印发放生育文明普及读本100余万册,宣传品入户率达到95%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和党建、文化、卫生等阵地建设,建设人口图书角1919个、大型户外宣传牌500余块、生育文化大院300余个、宣传文化长廊400余个,营造出建设“生育文明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竹山县人口计生局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每月为25万多手机用户发送计生宣传短信息;各地在“5.29”、“7.11”、“9.25”期间,相继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计划生育服务单位派出计生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服务,在纪念“9.12”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当天,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市、区服务站在市人民广场举办纪念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政策咨询5000余人次。

(五)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各县市区利用县乡换届,进一步配齐配强基层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切实解决乡村计生干部待遇。全市1919个村居社区,配备专兼职计生干部2505人,10701个村(居)民小组,配备人口计生信息员10784人。竹溪县拿出181个公益性岗位,为村级女干部解决工资待遇,稳定了女干部队伍;经济开发区针对计生局工作人员较少的现状,从其他部门抽调优秀同志充实到计生工作岗位,现专门从事计生工作的同志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9人;丹江口市村级女计生专干的工资在按村主职干部的80%予以落实的基础上,市、乡每月再分别发放30元、100元的岗位补贴,村级女计生专干年工资不低于4000元;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提高业务能力为中心,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市人口计生委召开了全市人口计生领导干部业务能力建设会,提高计生系统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新时期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驾驭能力;在县、乡换届中,全市有30名乡镇计生办主任被提拔到领导岗位,133个乡镇街办计生办主任,有98人享受了副科级待遇。全市建立县乡村级协会组织2132个,非公有制企业协会38个,流动人口协会40个,移民协会39个。

三、强化标本兼治,深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一)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市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联合打击“两非”行为的通知》,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市纪委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药监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整治“两非”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2月22日,3月5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政府常务会和全市现场推进会,就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进行专题研究,市政府追加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

(二)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分管领导赴黄石、黄冈学习“两非”专项治理经验。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作为年度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全市各地建立了“两非”案件线索有奖举报制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获取“两非”案件线索,各级纪检(监察)、卫生、药检、人口计生、公安、法院、工商等部门共同配合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三)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各地以提高农村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让农村计生家庭充分享受发展改革成果。市人口计生委、市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农村计生家庭在生产、生活、产业发展中给予重点扶持;市人口计生委、市教育局严格落实农村独生女中高考加分政策,将中考加分政策由原来的加5分提高到加10分,2013年,全市有270名农村计生家庭女孩中考享受加10分政策,243名农村计生家庭女孩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各地积极推进普惠性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机衔接。郧县为1164名农村计生家庭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竹山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大力实施具有山区特色的计划生育家庭“安居工程”和“致富工程”;丹江口市免费为计划生育女儿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50人,免费参保资金40万元;各地切实加大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市财政累计为5486名市属困难企业退休职工落实一次性奖励政策,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284.85万元。累计为14929名对象落实兑现了奖特扶政策。

四、强化优质服务,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转型升级

(一)全面完善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计生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全市累计投资2033万元用于县、乡镇服务站新建和改扩建。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服务站已全部达标,108个乡镇服务站完成改扩建94个。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被国家人社部、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加强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建立了生殖健康咨询师师资库,开展了生殖健康咨询员及生殖健康咨询师师资培训活动,培训生殖健康咨询师1393人次。

(二)全面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市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孕前优生检查保障机制。3月12日,市人口计生委在竹山县召开了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现场会。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下发了《市城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查试点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予以推进。全市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设备投入,实现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

(三)全面落实生殖健康全程服务。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对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的全程服务管理,全市共落实各级包保干部5万多人,建立孕情档案,落实孕期随访和孕情跟踪,加强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源头控管力度;全面落实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积极实施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到位率达95%以上。为70多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保健咨询、常见妇科疾病普查。

五、强化均等服务,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一)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法委等3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综和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调度、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市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用工单位负责人、进城务工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医疗服务、生殖健康、子女入托入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召开8次座谈会。

(二)落实均等化服务。开展流动人口“关爱关怀”和“爱心守望”活动。为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服务需求,市人口计生委、茅箭区、张湾区人口计生部门负责人与来自郧西县、房县、茅箭区、张湾区等地的返乡农民工代表进行了座谈。全市各级累计为31922名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免费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各级以返乡探亲人员、留守老人儿童、准备外出人员、滞留流入人员为重点,走访慰问流动人口家庭8000多户,发放慰问物资10多万元。采集有效联系方式5万余人次,签订流动人口管理合同4万余份,办理、换发《流动人口婚育证明》8000多本。在全市街道、社区、市场、车站、农村等设置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2114个,其中:城区121个,乡镇143个,村级发放点1850个。全市共建药具展示厅(柜)120余个。

(三)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各地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式。我市与全国180个市(州、县、区)签订了流动人口协作管理协议书,在异地建立流动人口联络站(协会、党支部)15个。茅箭、张湾、经济开发区借助主城区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流动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新模式。

六、强化作风建设,深化争先创优活动

(一)在提升部门服务形象上下功夫。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村务公开“三项公开”,县、乡两级人口计生部门和行政村普遍建立计生政务公开栏,公开生育政策、奖励优待政策、办事程序、办理结果和监督举报电话,让计划生育审批、处罚、服务、维权等在阳光下运作;市、县开通“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架起了与群众联系密切的连心线;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开展了“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评计生”、“下评上”和“万人评窗口”的“四评”活动,在“四评”活动中召开座谈会35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发放请农民工评计生问卷12850份,流动人口评计生调查问卷7000份,群众的满意率达到99%;全面改造升级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平台,实现了共接听电话2869个,政策咨询891个,解决问题973个(次)。市人口计生委紧紧围绕“进农家、访民情,化矛盾、解民困,挖塘堰、惠民生”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三万”活动,为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4小时语音导航。全市“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

(二)在优化服务环境上下功夫。结合行风政风评议和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下发了《廉洁从政“十不准”规定》,切实解决委机关和计生系统“服务态度生硬,办事效率不高”、“自律意识不强,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严格执行人口计生群众工作纪律和检查考评工作纪律,切实解决办证难、乱收费、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

(三)在提高效能上下功夫。坚持以落实为本,以求实取胜,大兴学政治、学业务之风,大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之风。坚持工作向一线倾斜,实行了人口计生部门领导成员定点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通过加强基层调研、座谈交流以及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查摆机关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强化社会监督,改进机关作风。

虽然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受传统生育观念和部分乡村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还有一定的差距,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任务仍然繁重。尽管全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呈现出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的现象。少数地方查处“两非”案件质量不高、对涉事的相关人员处理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山区服务半径大,管理成本高,技术服务力量还不适应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四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一城两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流动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6

今年,供电局在局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农电工作年初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项创新、两大突破、一个跨越”的工作目标,以标准化供电所创建为龙头,深入开展供电所同业对标,深化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强化工作实效、促进工作转型,“复命、实干”,圆满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使农电发展始终保持了超前和超速的强劲态势。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下,我们极时调整工作措施,在全年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售电量***亿千伏安,同比增长***%,电费回收完成***%;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完成***%,比计划提高***%,农网供电可靠率完成***%,比计划提高***%;完成农网建设投资***亿元;农电安全生产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

一、筑牢“基础管理”各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今年,供电局紧密结合农电实际,夯实基础管理,农电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农网建设”、“优质服务”、“创一流”等取得了一连串新亮点和新突破。

1、安全生产稳定运行。扎实开展了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检查,制定了《农电安全风险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完成了23种低压作业风险辨识、典型控制措施的编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及“两清理”整治工作,完成隐患治理173条,治理率96%,完成整治98项,整治率91%;组织完成了2009年农电员工春季安规百分考试,考试合格率100%。

2、营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结合农电实际,坚持线损分析例会制度,按季考核和奖惩;完成全局40个供电所低压理论线损计算软件的安装,培训和运用工作,并完成了09年营业普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布置检查工作。加强农电低压表计日常轮换校验工作,确保农电计量装置校验、轮换及时,完成了农村1.5万户淘汰型电能表的更换。

3、农网建设成绩斐然。截止11月底,完成农网建设投资1.97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59公里,0.4千伏线路1039公里,新增更换配变215台/15380千伏安;此外,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攻坚克难,高标准完成了旬阳县电气化县建设,建成13个电气化乡(镇),101个电气化村,并顺利通过省、市、县级的验收命名工作。

4、优质服务再上台阶。大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供电所(营业窗口活动)”、“迎祖国六十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活动;深化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三供电分局均获得地方行风评比第一名,3个供电所被评为优秀站所,5个站所被评为先进站所,9个供电所被评为市级满意站所,瀛湖电力水上营业厅被评为标兵营业窗口。

5、创一流工作成果显著。以汉滨供电分局创一流县级供电企业为抓手,制定了汉滨分局创国网一流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了自查、申报及省公司复查考评,并顺利通过国网公司的验收考评和命名,实现了该局国家电网公司创一流县级企业零的突破。

二、推进“同业对标”农电管理工作加快转型

2009年,为顺应新形势下农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安康供电局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在局属三供电分局全面开展了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走出了一条以注重过程控制、狠抓指标先进性为特点的农电工作新路子,加快了农电重点工作由建设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步伐。这一创新和突破,生动地诠释了该局农电管理的再次升级,也为该局农电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为确保同业对标的全面顺利开展,该局进行了广泛学习动员,充分学习了省内外兄弟单位对标先进经验。同时,结合供电所实际情况,建立了涵盖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基础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对标管理办法;举办同业对标知识培训班,有力提高了农电管理人员和供电所人员对同业对标的认识;加强对标检查和交流,认真总结经验,对各供电所进行了量化打分,及时公布对标排名,对排名前十位的供电所进行表彰奖励,做到了用指标评价供电所,用业绩考核供电所,用数据传递压力与动力,在各供电所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竞争局面。

通过开展供电所同业对标,使农电安全生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营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效益不断提高,践行“三新”、服务三农的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力促进了供电所在安全、质量、效益、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上的全面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农电员工的的荣誉感,人人关心指标、个个查漏补缺,齐心协力、积极向上的和谐农电氛围日渐浓厚。此外,通过深化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全年共建成16个标准化供电所,并全部被省级命名。

三、开展“农电之春”农电工凝心聚力抓发展

2009年,供电局结合“国家电网陕西农电巡礼”宣传活动方案,以庆祝建国60周年和农电体制改革10周年为契机,成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电之春”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了该局农电体制改革10年来的发展、创新与成果,增强了农电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营造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农电之春”系列活动分为“三新之星”农电员工岗位技能大赛和“和谐杯”农电系列文体比赛。技能大赛注重形式创新,将比赛融入员工业绩评比、技术考核和岗位鉴定中,通过竞赛,形成了人人都培训、个个比身手,技高受重用的局面,涌现了一批岗位技术尖子,促进了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文体比赛形式多样,特别是农电摄影、征文比赛,注重展现农电员工新形象,营造企业和谐氛围,通过比赛,丰富了农电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广大农电员工的归属感,确保了农电队伍的和谐稳定。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7

本年度,学院取得十大成果:一是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获好评,进入全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方阵;二是“双元制”人才培养品牌形成,在全省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学院给予高度赞赏;三是以非示范院校身份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四是成功举办吴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学院在国内外影响进一步扩大;五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入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中德中心升格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六是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七是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的全国县域首家大学科技园和市企业联合大学揭牌运行,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八是“两馆一场”(吴陈列馆、校史馆和吴广场)建成开放,形成校园文化新地标;九是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领导力全员培训,管理队伍活力增强,正能量集聚放大;十是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

一、着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4年是创先争优活动总结阶段。学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挥,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1.隆重举行创先争优总结表彰活动。9月份学院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争做党员“师德标兵”“成才标兵”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师生中逐渐形成“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良好风尚。

2.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动基层党组织开展十八大报告专题学习和知识竞赛活动。布置“感动中国”优秀人物事迹展和十八大图片展。举办文明伴我行“七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郭明义、李吉林、徐其军、王强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弘扬主旋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吴薇同志荣获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陈梅玉、顾准两位老师和江文珺同学的先进事迹入选市“身边的感动100人”。

3.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对26个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开展公开承诺、民主评诺、领导点评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党员募集爱心基金10余万元,党员参与率和募集基金均创三年来新高。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严格党员发展条件和程序,发展党员67名。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和现代港口与物流管理系两个党总支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4.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院领导对口联系系部制度,领导集体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得到师生拥护。在市委和院党委领导下,完成新一届中层干部换届工作,按照“三定”要求,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公推公选中层干部19名,中层副职23名,一批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增添了学院干部队伍的活力。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核能领导力实践阶段培训,干部队伍责任感和凝聚力增强。

5.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与市检察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共建活动。组织干部观看廉政动漫教育影片,参观市阳光教育警示基地,教育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组织师生开展勤廉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廉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举办高校纪检工作现场交流会,学院廉洁教育活动得到好评。

二、着力完善发展规划体系,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依据省市县规划精神,修订完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在教代会上全票通过,进一步确立学院发展定位、目标和思路。

1.“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组织20多名国内知名高职教育专家论证、修订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学院的四大优势、四大特色和四大理念,明确提出: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延伸层次、彰显特色”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八项工程建设,2015年前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院校。规划为学院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设计了蓝图。

2.子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总规划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科技服务、校园文化和联合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子规划,各子规划根据总规划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为总体发展规划“落地”奠定了基础。

3.规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规划落实,广泛发动规划讨论学习,在规划指导下制定年度党政工作意见,根据党政工作意见审定年度重点项目,并成立项目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化工作的管理和督查。截止2014年12月底,195个立项项目(30个重点项目)完成160个,完成率82%,有效推进了学院规划的实施和事业的发展。

三、着力加强师资内培外引,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学院把师资队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七大工程的实施,修订完善“名师选拔、团队培养、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促进师资队伍学历机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专兼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了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师资培养渠道不断拓宽。建立企业“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和大学研究生工作站。34位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认定138位教师双师资格,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74.4%。选派110位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组织400多人参加全员核能领导力培训,师资队伍正能量迅速积聚放大。新增博士4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66.2%。新增教授3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增加到79人。新增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评选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聘任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等50人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日渐形成。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学时比例不断提高,管理不断规范。聘请等全国高职领域18位专家担任学院改革与发展顾问,成为建院以来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一次“招才引智”行动。

3.岗位设置与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成立“绩效津贴方案制定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试行办法》提交教代会通过。根据新办法聘任在职在编教职工327人。根据上级规定实施绩效工资,兑现了在职教职工、退休人员等391人的绩效工资,有效调动了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四、着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以迎接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全面启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建设,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心组织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和教学大赛,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扎扎实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重点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区域六大主导产业建设六大重点专业(群),逐步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梯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了省级特色专业验收(良好),并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入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组织全院性专业剖析活动8次,各教学单位专业剖析活动超过70轮次,专业建设定位、目标和思路进一步明晰。

2.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率先规划建设五大教学产业园,精密机械和生物医药两个教学产业园启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分别增加到84个、132个。“中德中心”升格为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省级验收,获得省财政补助38万元,累计获得专项资助248万元。顶岗实习全覆盖,实践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58%。组织考级考证10520人次,双证获证率99%以上。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4个项目一等奖、1个团队项目一等奖。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14个,其中4个项目参加省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

3.课程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在北师大赵志群团队指导下启动系统化课程开发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优选教学内容。汇编2014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截止2014年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9门。新增院级精品课程8门、教改课程4门,累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教改项目27个、精品课程5门通过中期检查。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新增省级精品教材1本(累计5本),选用精品教材比例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9本,案例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推进。

4.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校企按照六大原则组织实施,“六双”特征不断彰显。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双元制”本土化更多的有效模式,丰富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路径。

5.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测量评估及新生调研分析,把调查报告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完成2014年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督导“督教、督学、督管”工作力度加大。构建了外部评价与内部保障贯通的全方位、多元化、互动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全程监控、实时反馈、阶段调节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6.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月收入均高于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高出省平均5个百分点;2011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全省第4位。学院在全省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在11月26—28日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中,专家组给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高度评价。

五、着力构建合作办学体制,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

充分发挥学院四大优势,强力推进校政、校企、校校和国际合作办学,广泛集聚国内外资源服务学院人才培养。

1.校政合作持续推进。学院把贡献不可替代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随着学院对区域贡献度的不断提升,市政府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制度环境和足额的经费投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学科技园、市企业联合大学相继揭牌,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启动建设,投资近3亿元的二期工程竣工使用,“建成省示范性高职”列入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学院与政府相互兼职渠道逐渐打开。学院与地方“相生相伴”共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校企合作规模扩大。各专业加大企业调研,服务企业发展,新增合作企业40余家,合作内涵不断丰富。中德中心“一董三委”体制优势不断显现,新增伯合乐公司、诺坦尼亚公司等多家合作德企,获赠加拿大爱克公司价值155万元设备。首创与大型国企——佳木斯电机股份公司“定岗双元”模式培养学生项目运行良好。七大校企联盟成员企业突破百家。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不断发挥。学院二级合作教育网络逐步健全。

3.校校合作领域拓宽。与中专、昆山一中专、昆山二中专等三所学校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试点“3+2”分段培养项目,项目实施受到省专家好评。借助联合研究院高端平台“磁吸”合作高校25家。依托临沪优势,积极探索与上海高校“专升本”教育合作。

4.国际合作稳步开展。与德国AHK-上海合作项目“中德中心”每年招生两个专业学生100名,该合作项目成为学院品牌和亮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3月29日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中心时,对学院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做法给予赞赏。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国际合作项目顺利开展,与德国GRONE基金会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六、着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学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现代职业人为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两大载体建设,拓宽学生管理三大中心功能,整合学工处、团委、思政课程组等软硬件资源联合开展职业素质教育,逐步形成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1.职业素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设《现代职业人》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就业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互动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思政课程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本土化、考核多元化成功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受到学生欢迎。人文艺术类课程教学管理不断加强。

2.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加大,组织27人次参加省教育厅培训,举办思政教育研讨会、教学反思征文,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辅导员、班主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心理沟通和管理育人收到实效。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本年评选产生“优秀学生干部”129名、“三好学生”147名、“优秀毕业生”145名。

3.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实施五项青春行动,每月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举办校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各类技能竞赛,通过话剧、摄影、朗诵、征文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吴精神,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积极拓展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全年开展学生活动78项,参与市级以上活动16项,获得省苏南片区运动会团体第六名、第十三届运动会啦啦操第一名。

4.推进生命教育工程。成立“大学生生命教育工程”领导工作组,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健康月、“防艾”系列活动、紧急救护技能大赛、同伴健康教育、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荣获“市教育示范学校”称号,中国红十字会华建敏会长视察学院工作,给予生命教育高度评价。

5.关心关爱学生生活。加强宿舍软硬件建设,完成2幢宿舍地砖铺设和2幢宿舍楼公共区域美化,宿舍环境不断改善。做好学生奖、助、贷、补工作,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发放奖助学金320万元,未收到一封学生来信。297名学生获得助学贷款163.8万元。多渠道资助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退学。

6.招生、就业形势两旺。175位教师、355位学生参与招生宣传,录取考生1728名,报到率93.06%,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文史类专业高出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1分,理工类专业高出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4分,9个专业第一志愿录满。逐步健全学生就业平台和网络,2014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53%,高出省4%,年终就业率98.89%,荣获“省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承办全国高职高专招生就业协作会暨就业工作模式创新研讨会。本年度“专转本”学生100名,应征入伍学生37名,均创历史新高。

七、着力增强服务地方功能,服务地方领域进一步拓宽

学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继续教育,在区域创新型、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1.科研成果量质并升。修订教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科研激励政策,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创新团队认定等管理办法。调研72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与技术需求。全年各级各类课题结项33个,其中立足的社科应用和科技软课题近20个。新立项科研课题43个,其中市科技局项目15项,到账科研经费73.4万元,比上年增长66.7%,首次获得省科技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1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评奖中获6个一等奖。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申报工作,专利授权24件,软件著作权6项,新受理专利79件,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2.联合研究院“智汇”功能不断彰显。一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已见成效。与11所高校合作探索“双元制”多导师培养模式,入学研究生197人。新增会计硕士专业,承接昆山教育硕士培养任务,招生专业和范围不断拓宽。引进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大四”、“研二”学生到企业“多元培养”得到认可。与市经信委共建省内首家企业联合大学挂牌,首批开办“能源管理师、国际物流经理、行政人事总监”三个研修班,定向服务区域企业高层次培训拉开序幕。二是领军人才团队初具规模。建立领军人才团队10个,其中美国黄新江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李湃物联网技术研发团队,名列市“522人才计划”评出的29个团队前列。黄新江团队市政府重点培养申报省“双创人才”及国家“”。三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10月30日揭牌运作,已入驻企业132个,员工800多人,其士30人。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前期投入219万元全部到位,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创业实训的样板工程。新材料实验室投入使用,分析检测中心、物联网工程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与上海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达成协议。四是高品质技术服务成果增多。联合研究院专家库汇聚各行业专家85名,与20余家企业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促进企业产生专利15个,帮助20多家传统企业向研发型、总部型转型升级。外派教师为斯迪克公司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学院《政产学研共铸高职教育新模式》成果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

3.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一是成教生源市场不断开拓。电大成人开放教育、远程网络教育、成人业余函授教育和大学独立段本科教育招生1073人。校外第二个函授站——连云港大港中专校教学点开始招生。二是职业培训规模稳步扩大。

八、着力转变服务保障观念,学院内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服务保障部门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树立主动服务观念,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年度评选表彰了服务意识强、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12名劳动模范和2个先进集体。

1.经费筹措和使用监管力度加大。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力度,建立“争、筹、贷、节、奖、管”等经费管理体制,争取到预算外资金1152.79万元,收缴学费3600万元,根据建设需要净融资1100万元,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经费支持。成立并运行“教育基金会”,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科学设置预算科目,预算管理不断规范。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监管力度加大。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重视业务培训和部门管理,财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和食堂运行监管,被评为省百佳餐饮A级单位、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单位。狠抓节水节电,节水18554吨,同比下降8.51%。重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完成校园110平台建设,提高报修响应速度,加强绿化、物业、电梯、空调等服务外包单位监管和考核,后勤服务保障效能提升,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3.营造书香校园。发挥图书馆的情报与检索优势,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建立教学资料信息库,主动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大力开展读书节活动,参加人数超过1万人次,获得第七届阅读节“优秀组织奖”(高校中唯一获得者)。启动图书馆改造工程,推进图书资源共建共享,馆藏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形式现代化和多样化,图书馆利用率不断提高。

4.校园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CRP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完成硬件建设,采购CRP虚拟服务器,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一台上网电脑和一台上网手机,并提供每月70元上网补贴;逐步完善CRP软件系统,系统从五大模块29个子模块增加至84个子模块;CRP系统应用取得突破,人事、后勤管理和门户及任务系统全面应用,教务、学工管理系统部分运用,毕业定岗实习、毕业设计系统开始试用。

5.切实维护教职工权利。发动教职工参政议政,召开三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学院发展规划和岗位聘任办法。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组织教职工参加省、市、校活动18次。关爱困难教职工,慰问教职工45人次。关注教职工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组织全体教职工和退休教师体检,为教职员工办理人生意外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员工福利,发放福利5次,截止2014年底,工会总支出38万元。关心女教师发展,女教师中产生市“劳动模范”、市和市“巾帼建功标兵”,创建了市“五一巾帼标兵岗”。

6.平安校园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加强校园安全信息收集,确保敏感时期学院政治稳定和各类矛盾及时化解。在新生中首次举行全员安全知识竞赛,提高了全体新生的安全意识。在校园人员密集场所,增加二条减速带,有效防止了交通安全事故。调整保安工作方式,提高保安工作效率,降低了保安运行成本。加强校园110报警电话的接听,随时解决突发事件,全年校园安全稳定。

九、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地标,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营造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院充分发掘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软硬兼施、内外兼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形成。

1.校园文化软环境不断改善。完成校园景观雕塑群、吴园浮雕群、名人题词石雕群、籍院士墙和文化走廊建设。完成校园道路、建筑命名。征集制作了校歌。出版了48万字校史一部。成立校友会,集聚三校校友资源服务学院发展。《吴》画册制作。完成《走进》、《积健为雄》两个专题片制作。无处不在的文化渗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学院人文气息和教育品质。

2.“两馆一场”新地标建成。全面展示核物理女王一生风采的吴陈列馆5月31日建成开馆,并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浓缩百年发展华章的校史馆10月20日正式开放。气势恢宏的吴广场建成,雕塑大师章永浩制作的吴汉白玉半身雕像、铸铜全身雕像安装到位。“两馆一场”成为校园文化的新亮点和对外宣传的新窗口。

十、着力搞好大型活动宣传,学院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作为高职领域的“新秀”,学院借助大型活动举办之机,广泛宣传办学成果,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1.借吴百年华诞纪念活动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举办吴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嘉宾,也吸引了《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教育电视台》、《光明网》等10多家主流媒体集聚,《职业教育的“洋经验”如何本土化》等三篇专稿在《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后被广泛转载。借纪念活动“东风”,邀请省内外高职专家举办了“传承吴精神,办好示范性高职”论坛,分享高职教育成果,共谋发展大计,学院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

2.借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活动提升学院行业内的知名度。教育部评估既是检验办学水平的“国考”,也是扩大学院行业内影响的“广告”。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横幅、标语、网络、校报、卡通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学院办学理念、特色、成果以及评估专访和新闻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迎评创建氛围。学院的“精、气、神”给评估专家留下很深印象,杨应崧教授用五个“不简单”充分肯定了学院校园文化、精神面貌、服务地方、办学成效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8

受上届院工会委员会和本次院教职工和工会会员大会主席团委托,我向大会汇报2005—2009年院工会工作,请审议!

2005-2009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中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年,是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五年,是蕴涵无限生机、昂扬理想斗志、迈向灿烂明天的五年。在这段难忘的岁月里,工会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党委、学院行政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下,我院工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和谐、和融、和进”的学院文化,基本形成了“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和喜人学院新局面,有力地推进了我院各项事业的稳步、持续、和谐发展。

第一部分五年院工会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中,工会工作一直是学院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工会的领导、帮助下,结合我校“十一五”党政工作的核心与重点,院工会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十七届全会精神,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核心与主线,求真务实,谋求突破,涤练精神,锐意创新。在全面落实校工会各项工作计划,把握学院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灵活主动、主题鲜明的多项院级工会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有品位、有思想、有活力、有凝聚力、有创新的积极氛围。

一、坚持两个“中心”

工会作为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其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始终明确两个“中心”,坚持“两个围绕”:

1、围绕党政工作,以党委指导为中心。我院工会作为服务广大教职工的组织,始终坚持院党委领导,根据党政中心工作的核心与重点,结合学院的特点,开展工会活动,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

2、围绕服务广大职工,以校工会指导为中心。认真落实校工会服务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根据校工会的工作计划总体安排部署,及时传达和落实,保证学院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一条“主线”

2006年度,我院工会工作始终坚持“关心、服务”全院教职工这条主线。经济管理学院教职工队伍中,年轻人占大多数,整体呈现年轻化特征,工会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与广大职工广泛有效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让大家感觉到工会就是自己的家,让大家体会到“关心、服务”就是我们院工会工作的最根本出发点。如:我们特意安排了单身教职工“鹊桥会”、看望生病住院教职工、慰问生育教职工、安排组织教职工家庭的红白大事、特殊救济特困教职工等具体工作,融合了感情,加深了情谊,促进了沟通,增强了凝聚。

三、完善夯实组织工作基础

1、完善组织机构。上届院工会委员会,由5人组成。根据形势发展和院工会工作实际运行的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各工会小组的组织机构,并做了明确分工,责权利相匹配,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效率。

2、党委书记分管工会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高凤莲书记亲自挂帅,具体分管工会工作。

3、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工会主席和4个工会小组主席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工作计划,研究我院工会的具体工作。

4、听取合理化建议。随着保持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开展,工会也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积极性,组织了工会工作座谈会,广开言路,诚纳贤言,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5、女职工工作。我院女职工比例超半,针对具体情况开展了服务女职工的特色活动。五年来,院工会始终把握每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契机,组织女教职工参加游艺活动、看电影、听健康讲座,发放节日纪念品。同时,根据我院中青年女教职工占多数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做好妇女儿童健康保险工作。

6、健全工作体系。院工会下设机关、会计、经贸、管理工会小组,由主席负责统一协调,精诚团结,通力配合,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团队,形成了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学院工会各项工作开展。2006~2008年每年元旦前后的“和谐新希望”系列联欢活动,已分别由机构、经贸等工会小组组织成功举办。

四、规范工会工作制度

1、参与党政联席会议。院工会主席做为院党委班子成员,能够参加党政联席会议,及时准确地把握院党委、行政工作思路,把握院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加强了工会工作与学院党政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力推进学院党政和工会工作的开展,实行了“合力”、“双赢”。

2、及时发展会员。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71人。从2005年起,为保证学科建设发展,我院不断有新的教职工进入。

院工会根据这一情况,组织各工会小组及时做好新进人员的入会工作,截止2009年初,已完成全部教职工的会员发展工作。

3、档案建设。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工会工作,院工会完善了工会档案建设,所有工会成员建档备案,工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由院工会统一存档管理。

4、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

。各工会小组开展具体工作要向院工会报批,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工作中有措施、工作后有总结,进一步从制度上完善工会工作,发挥工会小组的作用。

5、会费管理。院工会制定了会费收支等会费管理制度,保证会费能够及时收缴,支出合理公开。

6、教职工特大疾病及红白事慰问制度。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制定执行了教职工特大疾病及红白事慰问制度,对有困难职工及时伸出友爱之手,体现大家庭的温暖。教职工生病住院、休产假、红白事等,工会组织人员进行慰问,送去了组织和同事的关怀与爱心。

五、塑造“和谐、和荣、和进”的学院文化

在五年平凡的工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经济管理学院自身特点:中青年教师多(83.1%),青年女教师多(62.2%);我们始终坚持党政工作与工会工作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政策支撑与保障,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抓好关键环节;我们始终围绕学院“十一五”党政工作中心任务,围绕突破博士点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工作,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的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和塑造“和谐、和荣、和进”的新型学院文化,打造有思想、有朝气、有干劲的新型团队。

1、加强民主建设,树和谐工作之风。院工会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不断增强工会会员参政、议政意识,引导会员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积极投身学校、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发挥模范作用。

2、以“落实”为基础,以“特色”为突破,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在认真落实执行每年校工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创新开展学院以“牵手新希望”、“和谐新希望”、“发展新希望”为主题的包括8项游艺比赛的教职工系列活动。

3、以“硬件”建设为支撑,提升工会工作水平。任何一项群体活动,都离不开物质保证。五年中,工会活动经费十分有限,为了保证教职工文体等活动的开展,学院党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院工会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随着今年学院办公地点变迁、用房条件改善,为了进一步搞好工会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教职工之家”,开辟了活动场所,计划新购置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电视等设备,加强工会工作的“硬件”建设。

4、以“示范”建设为导向,促整体建设上台阶。院工会认真把握年度“三育人”先进评选的契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通过优秀及先进教师的推荐和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树典型、树正气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上台阶,取得了明显效果。

5、以“维权”为基点,服务职工。(1)分配制度改革事关重大,院工会积极配合校人事处来我院征求基层意见,工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并提出合理建议,使学校分配制度改革能够更好体现民意,也促进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2)住房问题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院党委副书记汤巨渊具体负责,带领工会成员,调查摸底,把我院教师住房情况登记造册,帮助有困难的同志,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五年来,在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党政和校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我院工会开展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取代了可喜的成绩:先后组织教职工去忻州愉园度假村、太原同舟渡假村参观游乐;分别到长治太行大峡谷、红豆峡、河北秦皇岛旅游学习;连续组织举办了“跨越新时空”“和谐新希望”“发展新希望”为主题的包括游泳、台球、羽毛球、保龄球、中国象棋、双升、拱猪、卡拉ok等迎新娱乐系列活动。工会近几年先后有赵丽萍、樊艳萍、王芳(2004-2005年度)、李恩平、李刚、孔志刚(2005--2006年度)、荀德华、张晶、封海燕(2006--2007年度)、巴大志、闫虹霞(2007-2008年度)等校“三育人”先进典型,会计系、管理系、机关等单位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同时,院工会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校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大型活动中,取得田径男子团体第八名的历史突破,多次获得“精神文明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院工会2006、2007被校工会分别授予“教职工之家”“先进教职工之家”,特别是2008年,通过严格竞选和激烈竞争,院工会获得了全校仅有三个的“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对未来工会工作的展望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展望下一时期工会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准确地把握“十二五”国家、社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实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挑战,推动我院工会工作上新台阶。

一、继续坚持“两个中心”、“两个围绕”、“一条主线”

在今后院工会工作中,我们依然要始终不渝地继续坚持“两个中心”、“两个围绕”、“一条主线”的基本原则:围绕党政工作,以党委指导为中心;围绕服务广大教职工,以工会指导为中心;“关心、服务”全院教职工为主线。

二、准确定位新时期工会角色

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定位,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普通的行政意义上的表面化定位——党政工作的助手,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把“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真心真意、平平凡凡、连连绵绵、踏踏实实为教职工谋福利,不求索取回报,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润物无声”作为自己的工作角色。

三、规范落实院二级教职工和工会会员大会制度

2009年,我校工会“五星级教代会”申报评审工作已进入尾声。二级双代会是“五星级教代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省教科文卫总工会等上级部门近几年和新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我们要在今年第一届第一次经济管理学院教职工和工会会员大会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内容和机制,将我院二级“双代会”工作纳入规范、科学运行的轨道。

四、进一步加强院“教职工之家”的建设

今年学院办公地点变迁,我院用房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学院现已将西配楼四层的一间近六十平米房间作为“教职工之家”,为今后院工会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教职工之家”是今后全院教职工活动的主要阵地,如何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建设好它,使之真正成为我们的“温馨之家、快乐之家、交流之家、和谐之家”,希望我们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共同建设好我们“精神乐园”。

五、进一步推动“和谐、和荣、和进”的“三和”学院文化建设

学院“三和”新型文化的构建需要踏踏实实,而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要从价值观倡导、典型活动组织、先进人物塑造以及文化传播网络构建等方面逐步深入进行。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9

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等要求,在总结近年来我省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现就完善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工作力度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

一、改进考核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党政机关年度考核的内容要根据党政机关的职能和特点合理确定,要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党政机关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考核。改进考核方法,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健全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要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各有重点,互为补充。平时考核的重点是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可以通过考勤、工作记实和月、季、半年工作评鉴等方式进行(详见附件一)。年度考核是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评价,重点是全年政治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年度工作总结进行。平时考核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年度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依据。平时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计分中应约占30%的比例份额。

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考核指标体系依据考核目的和考核内容设定,体现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素质、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考核指标量化测评表》(见附表二),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分类组织测评,并将量化测评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相结合,提高年度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使被考核人的领导、同级、下级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考核过程,使考核结果综合反映各方面的意见,领导测评的分值按约占总分值的50%折算。直接面向群众的党政工作部门和窗口单位,要面向社会,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直接服务对象的评议,把机关内外的意见结合起来,综合评定考核结果。

考核当中对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要进行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确定被考核人的年度考核结果。考核量化测评结果既要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主要参考因素,又要具体分析,结合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估,不能简单地唯票唯分数,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要严格掌握考核标准,增加考核区分度,特别要加大择优汰劣、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制了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确定的标准(见附件三),供参照试行。确定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要核实情况,准确把握,并按规定审核审批。二、规范考核程序,增加考核工作透明度

年度考核工作要公开、公正,严格按程序操作,增加考核工作透明度。重点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撰写个人述职报告(总结)。被考核人要按照考核内容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个人述职报告(总结)要报直接主管领导审阅。

(二)在一定范围内述职。各级考核机关可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分类确定相应的述职范围。党政工作部门内设机构人数较多的,可在内设机构范围内述职;人数较少的,可由相近处室

组合进行。市(地)以下党政工作部门,可在机关范围内述职。

(三)进行民主评议。在听取个人述职报告(总结)后,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可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对本年度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或省级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及记二等功以上奖励人员可在量化测评的基础上适当加分。测评分值要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确定考核等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综合被考核人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等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为避免唯票数、唯分数确定等次,提高考核优秀人员的认可度,对优秀人员的确定,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根据民主测评分值,从高分到低分按参加考核人数的20%或30%划定优秀预选人员名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审核,在规定的优秀比例限额人数内,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提出确定优秀等次人员意见,考核结果报部门领导批准。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组建,组成人员要有一定的公认度。

年度考核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为两至三天。对反映的问题,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进行核实,确实不符合优秀等次条件的,应重新确定考核等次。

(五)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应以书面形式(见附件七)通知被考核人。年度考核结果登记表(见附件六)存入被考核人档案。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若有异议,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

三、加强监督管理,做好审核备案工作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增强考核责任意识,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建立健全考核的监督管理、审核备案制度,保证考核工作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间有序进行。对平时考核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年度考核要切实加强检查指导。通过督查和审核备案,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严格考核纪律,确保考核工作的质量。各考核单位要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考核工作基本情况、《年度考核结果审核表》(表式见附件四)以及《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人员名册》(表式见附件五)报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年度考核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年度考核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确定各等次比例是否符合《浙江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等。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反馈后,考核单位方可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经审核或调查发现在年度考核工作中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不按规定程序和规定内容实施考核的,随意突破优秀比例限额的,以及其它违反考核工作纪律和规定的,必须予以纠正,否则不予兑现考核结果,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及时兑现考核结果,切实发挥年度考核的作用

考核优秀比例要与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相结合。优秀人数应掌握在本部门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2%以内。对上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为优秀或本年度受到县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与政府人事部门联合表彰的先进单位,经同级组织、人事部门核准,优秀比例可按15%使用。要把年度考核结果与干部调整使用、升降去留以及奖励、工资晋升等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要根据考核结果,对不适合继续留在机关工作的要果断调整出机关,该辞退的要坚决予以辞退。当年评为优秀的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适当放宽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或给予一次性的奖励。对年度考核优秀且政绩特别突出的,可给予嘉奖、记功奖励;对确定为“称职”等次的人员,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同时,根据其不同的情况,明确努力方向;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按“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对上年度定为“基本称职”等次,本年度仍无改进的应定为“不称职”。对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要在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次月降低一职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对无职可降的人员,可降低一个级别;无级可降的可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坚决予以辞退;对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确实不符合公务员基本条件的,也应该予以辞退。对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人员,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职位要求进行基本素质培训。

党政工作总结范文篇10

一、重温“三个意见”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地位、职责、

程序。

自查工作开始之前,我校党政工主要负责人重温了《北京市中小

学校长工作意见》、《北京市中小学党支部工作意见》、《北京市中小学教代会工作意见》文本,对校长、党支部、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履职的范围、程序进行了重点学习。通过学习,党政工负责人对自己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角色进一步明确定位,为完成好本次自查和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政工的作用,做到统筹协调奠定了基础。

二、召开领导班子会和全体教师会,明确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为利用这次贯彻落实‘三个意见’情况检查工作促进思想统一,

强化民主管理,自查开始前我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和全体教师会,传达了教工委、教委、教育工会的通知精神,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强化了本次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干部和教师会上我们还结合新班子成立以来在涉及学校发展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工作的议定程序对照意见要求进行了反思。例如关于我校09年教师绩效工资的测算以及分配方案的确定问题,中层干部的选拔任命问题,校园建设项目的设立问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都属于比较重大的问题,有的问题关系到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有的问题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这些问题的商议,方案的确立都比较符合“三个意见”的规范。

三、在教职工中征求意见,进行问卷调查。

为进一步完善党支部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教职工大会的民

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我校党政工领导分别以访谈的方式向部分教职工征求对我校管理工作的意见,访谈人数超过全体教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一。在访谈中,教职工对我校在落实“三个意见”工作问题上普遍表示满意。同时我校在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党员教师、普通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人数超过全体教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教职工对我校落实“三个意见”情况给予充分肯定,满意率100%。

四、自查的结果,干部、教师普遍比较满意。

通过自查、自评,干部和教职工普遍认为:

我校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比较充分地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

校长在行使行政管理权时,对学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的管理与决策中依靠党支部,尊重全体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尊重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比较符合“三个意见”提出的工作规范。

学校行政领导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和通报,及时向干部教师传递上级和本校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充分尊重干部教师的知情权。

学校以教职工大会的方式行使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召开工作计划会、工作总结会,在诸如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长远发展等比较重大的问题方面,学校及时召开教职工大会,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五、梳理与反思,提出发展目标。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规模不大、水平不高,校长兼书记是新任干部的普通农村小学来说,在落实“三个意见”的要求中一定有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能够获得干部教师的普遍认同呢?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领导严厉强权,教职工不敢得罪领导,不愿说出真心话;

2.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对学校的重大事项比较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学校的事总是有“好事者”或者“肉食者”谋之,跟自己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没关系。因此给个很高的评价算送个人情。

3.认识水平决定评价水平。教职工对自己应该拥有的民主权利认识不充分,对党支部、教代会、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承担的角色不清楚,标准不明确,有许多模糊认识,因此难以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