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涉税风险标准化控制措施

时间:2022-09-06 08:51:01

制造业企业涉税风险标准化控制措施

【摘要】制造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承担了重要责任,促进制造业发展有利于稳定市场、夯实经济基础。税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支出项和风险点,在管理中应根据行业和自身特点,合理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再通过必要的标准化管理措施,有效控制税收风险。

【关键词】制造业;涉税风险;标准化;控制

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实现经济“脱虚向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有效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同时控制好企业的税收风险,既有利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1制造业企业涉税特点

1.1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税收负担较重

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加工、制造是以大量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为依托。固定资产占企业总体资产的比重较高,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并不全部体现为当期的成本费用,而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按其使用年限或其他方式以折旧的形式将固定资产价值摊销到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中。由于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折旧年限长的特点,导致在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初期,虽然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但每期摊销的折旧额并不大,很可能在会计核算上仍处于盈利状态,需要缴纳较高的企业所得税。所缴纳的税额会进一步挤占企业流动资金,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1.2税收优惠支持力度较大,税收筹划空间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且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如增值税税率继续下调,《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明确,增值税税率由原16%下调至13%,原10%下调至9%;到期优惠政策延期执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将“企业新购入单价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其成本费用可以在购入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的政策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此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也进一步提高。《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除烟草外的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无形资产可以加计100%在税前扣除、摊销。这些政策大多具有普惠性质,少数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若能提前做好规划,满足规定的约束条件,将会取得很好的节税效果。

1.3涉及税种较多,税收风险较大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复杂,经济业务多,涉及的税种也较多。从合法、合规的角度来看,各个税种的计税依据不同,计算方式不一,需要对各税种的计算规则充分掌握和了解才能准确核算应纳税额,避免税收法律纠纷。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迅速,税收政策、法规在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关注最新的政策动向,才能尽可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特征都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制造业企业税收筹划的措施

2.1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税收折旧方法

依现行政策规定,一次性税前扣除的设备、器具限定在单价500万元内,对符合规定的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针对单位价值过高的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分开进行核算,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但在运用该政策时还应考虑企业的盈利状况。若将新增固定资产全额税前扣除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且在5年亏损结转期内没有足够的税收利润来补亏,为了避免这部分税前扣除额度的浪费,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的预估,选择适用政策,按缩短折旧年限(不低于税法规定最低折旧年限的60%)、加速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或在税务处理上采用与会计相同的方法进行核算。通过计算得出,不管采用哪种折旧方法,企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一致,但当采用缩短折旧年限、加速折旧或一次性税前扣除时,税前扣除金额可以前移,减少前期所缴企业所得税,获得税款对应资金的时间价值。

2.2加强研发费用的标准化归集管理

根据2021年第13号公告,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虽然可以加计100%税前扣除,但仍有明确的范围和比例规定。首先,企业要以制造业业务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在50%以上。其次,研发中产生的人工费、折旧费、直接投入费等,与其他项目共用的需按合理方法进行分配,未分配的不可以税前加计扣除。同时,其他相关费用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归口管理工作,对共用项目的发生过程做好记录,合理分配混同费用。同时还需仔细甄别费用类型,避免误入其他相关费用,导致这部分占比过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8号)的规定,原按照每一研发项目计算的“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现在可以统一全部研发项目计算,纳税申报时应注意对超限额的“其他相关费用”在不同项目间的调整。此外,该公告还规定,企业10月份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自主选择就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将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的时间提前,可减轻企业预缴税款的负担,但也对企业日常的税务资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3在新收入准则下合理确定收入纳税时点

在2018年的新收入准则中,将企业确认收入的判断标准由“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客户”改为“客户取得了相关商品的控制权”,给出了客户取得控制权的五个可参考迹象,并增加了“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科目。在旧准则下,企业为了方便核算、减少税会差异,通常将商品发出作为收入确认时点,同时开票缴纳增值税。但在新收入准则下,确认收入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是“客户已接受该商品”,意味着需要客户验收商品或附条件销售的条件达成时才能确认收入,不能确认的在“合同负债”科目中核算。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时,收入确认时点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当期利润总额,从而带来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应纳税额的时间价值。因此,在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等到完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后再确认,避免提前确认收入。从流转税来看,企业涉及的主要是增值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之规定,企业发生应税销售行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在实务中,应避免过早开具发票导致纳税时间提前。此外,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当天。因此在订立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客户的资金状况和交易习惯,合理确定收款时间,防止收不到货款的同时还需垫付应缴纳的增值税,避免应收账款账龄过长。

3降低制造业企业涉税风险的标准化措施

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制度,但较少有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税收成本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税收成本过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加快完善标准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税务风险管理办法,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期从整体上降低税收负担,防范税务风险。

3.1构建税务标准化管理职能体系

税收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同时,涉及的内容众多,需要不同部门提供管理资料或落实工作安排。因此要从制度设计出发,在企业规章中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分责任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管理计划落到实处。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可划分为:财务部门根据历年纳税情况制定税收计划,业务部门负责按时按需上报经营数据,再根据财务部门的反馈及时调整管理方式。财务部门在制定税收计划时,应加强与税务局、事务所等外部专业部门的沟通,寻得专业化建议,同时还需有不相容岗位人员对计划方案进行稽核,最大程度保证税收计划的合理性、合规性。

3.2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税额、税负率的变动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企业应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设置税收风险预警值,当实际税负情况发生较大波动时,需要深入分析波动原因,给出合理解释或及时纠正错误行为。以企业主要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例。1)增值税税负变化。增值税与企业销售应税商品和服务取得相关的进项税额直接相关,如果增值税税负率发生较大波动,需深入分析波动原因。在销项税额方面,应关注企业取得收入时是否及时开具发票,或企业的收入结构有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企业产品结构是否出现问题;在进项税额方面,应考虑购进原材料是否及时取得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是否都进行了认证抵扣,是否有大额的进项转出项目等。2)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化。按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为25%,但由于税收优惠和纳税调整项目的存在,实际税率一般会低于名义税率。通常来讲,在税法政策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实际所得税负税率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如发生较大波动,则需重点对纳税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关注纳税调增项目是否有不规范、不合理的超限额支出,纳税调减项目是否源自收入结构的较大变动,是否有错误适用调减的情况。除此之外,主管税务机关在进行纳税评估时也会按照《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中设置的相应预警值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成本变动率等进行判断。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这些指标的变动幅度,对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合理的说明,预防税务处罚风险。

3.3加强税收稽核、管理工作

税收与各项财务数据之间有着钩稽关系,可以通过复核工作对企业纳税合规性进行交叉验证。以增值税为例,企业当期账面销项税额应与开票系统金额一致,若不一致则可能存在漏开发票、发票未及时入账等问题。每月纳税申报工作结束后应对已缴纳的税收进行清查,是否对所有税种已按税法规定及时进行申报纳税,银行存款支出是否与税收支出、账面税额相一致,是否有欠缴的税款等。对于规章制度中指明的备查资料要进行规范管理,如取得的政府补助、研发费用支出项目的核算、归集,做好日常记录管理,记录资料要准确翔实,不定期进行核查,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确保运行过程符合规范。

3.4加强人员培养工作

为提高税务核算工作的质量,还应注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在部门内部进行交流分享或聘请外部专业人员组织专项培训。在进行人员评价时,还可以将税务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评,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其优化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主动性。

4结语

目前有许多优惠政策都旨在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并在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不停地进行完善。行业发展的政策氛围积极向好。在此基础上,企业自身应积极提高税务管理能力,一方面积极适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负担,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纳税管理,建立有效的税收风险控制制度,使企业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嫚.制造业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9.

[2]宋鹏飞.D机械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9.

[3]闻芒.浅议制造型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J].财会学习,2019(32):155-156.

作者:刘幸子 单位: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