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的策略与途径

时间:2022-07-11 08:32:34

文明城市创建的策略与途径

摘要: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文明城市创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文明城市的创建是我国加强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文化创新为内生动力,融合地区文化特色并创新,探寻新时期营口市区域文化创新的举措,用文化底蕴打造城市气质,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的文明进步乃至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明城市;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直以来是营口市城市建设的一个明确目标。参照创城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创新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文化的创新是延续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城市文化是城市文明的基础,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将城市文化创新,将城市文化特色放大、规划到文明城市建设中,将城市文化特色凸显出来,助力营口市早日步入全国文明城市的队伍中,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文化创新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积淀。通过梳理城市文化轨迹,研究城市文化创新发展,可以打开文明城市创建研究的新视角,构筑文明城市发展的新内涵,赋予创建文明城市新动力〔1〕。所谓文化创新是指以前人的文化精华为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文化上的创造和超越,旨在更新知识和开拓价值的精神创造活动〔2〕。文化创新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城市居民进一步树立建设中国特

形成以文化创新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理念,有利于城市居民进一步牢固树立文化强国的意识。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的角度看,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融合会大大提升群众的参与度,为我国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增加内动力;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质的角度看,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在创城路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以创城为契机,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3〕。以此可以让市民明确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新时代的精神需求,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代人民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创新发展是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明城市创建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城市建设要紧跟新时代的发展,以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内涵建设,是在文化建设层面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文化创新也是将人民精神需求和文明城市创建有效联系在一起的最佳纽带。

(三)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形成创建文明城市的内驱力

以新时代文化建设目标为指引,深入发掘自身城市的文化特点与传统,寻找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实现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新发展思路,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思路。在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挖掘城市传统文化的沿革与内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建崭新的平台,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增强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形成“我们城市我们爱,我们城市我们建”的共荣辱家乡情怀,从而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四)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就业繁荣

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加工,在挖掘其内在的工艺性、专业性、工匠性、人文性的同时,与先进的生产力资源相融合,从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术创新、艺术创新、思维创新等层面发挥出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在再加工、再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资源整合势必会带来文化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产生就业岗位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产业经济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带来了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意义所在。

二、营口市文化创新的策略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雷锋文化、营口有礼”主题活动融合创新,形成城市文化

以主题活动日为主要形式,将雷锋精神中的坚定理想信念、昂扬精神斗志和高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熔铸为营口城市精神的丰富底色,形成“有礼”城市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二)将党史学习活动与营口市现有的红色教育融合,形成红色文化

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时代特点、结合营口市本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营口市红色文化资源,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例如: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中国红十字会发源地(营口)纪念馆、营口市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创设爱国主义展览,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市民和游人铭记历史。

(三)将港口城市的开放诚信与城市服务融合创新,形成开放文化

营口市是一个港口城市,是东北地区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外开放的“中国十大港口”之一。独特地理位置和对外通商历史决定了营口市是一个极具开放性、包容性、重信守诺的城市。利用港口码头、海岸渔业、温泉民宿等资源,形成开放的旅游度假产业。将港口城市的包容开放、重信守诺的优秀基因与现代的服务文化、营商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创新,形成开放文化。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将这种城市精神发扬下去,营造开通的政治环境,吸纳各种有益资源为我所用,营造城市发展的永久活力。

(四)将工业遗址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融合创新,形成研学文化

辽宁省是全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营口市是辽宁省第四大经济体,纺织业、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在省内都是首屈一指。我们可以借鉴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成功经验,改造工业旧址,重置生产流水线,利用仿真虚拟与实境结合的方式,实现工业核心生产设备重置。建立营口市的工业工厂博物馆,打造学生研学基地、成人旅游打卡地,对文化产业发展和创建文明城市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充分展示营口市工业发展的进程,也可以充分展现营口市工人群众在工业进程中的忠诚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它不仅可以传承营口市文化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实现老工业传统精神与现代新型经济模式的融合创新。

三、以文化创新发展推动营口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团队,寻根溯源巧融合

组建资深专家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立足营口市本区域历史发展沿革,结合现实文化特点、环境,挖掘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依托合理化融合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助力营口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具体来说,结合本地的历史、环境、文化资源,全面深入推动传统人文精神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丰富区域文化内容。推出典型化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创新与文化资源交流的创新模式,形成具有显著区域文化特征的创城新思路。例如:我们应抓好“发源地”文化融合,走好辽河老街文化发展之路,将古建筑文化、商贸文化、曲艺文化相融合;抓好“湿地”文化建设,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潮汐文化、鸟浪文化发展好;抓好“旧址”文化创新,走好古建筑文化城市规划之路,将城市发展史、工匠精神与遗址文化、古城文化相融合;抓好“营口有礼”文化内涵,走好文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设之路,将“雷锋文化、营口有礼”融入城市品牌。

(二)明确规划,产业升级重创新

以政策为引领,扎实学习好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理念,重视文化产业网络升级创新,在深度和高度上下功夫。精细化建设和管理文化产业,明确未来三年内营口市文化创新发展规划,在细节中体现城市文化创新特色和韵味。“十四五”规划提出文化旅游产业“大格局内循环”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在此影响下发展方向已经较明确,重视文化产业升级要注重区域特性。区域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趋势〔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互联网+”经济〔5〕。文化创新的媒介要紧密联系数字化,将文化创新的起点与重点放在数字化和普众性上,形成文化创新的广度。打造文化产业大平台,多维度构建“文化+”形态。充分发挥群众个体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自主创业精神,有利于文明城市创建内力的形成。通过多渠道多维度的文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比如,“文化+产品”:文创产品、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树立典型人物事迹,让榜样引领文明城市创建风尚;“文化+体验馆”:将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建立群众参与度高的体验馆。将文化创新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特色亮点,为城市发展提供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集结资源,宣传途径多维度

集结媒体,创建多维度宣传途径,加大对文化创新典型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掀起文化创新服务城市创建的热潮。在营口日报、营口广播电视台、营口文明网、营口(公众号)、掌上新营口(手机台)开辟“营口文化”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地区、各单位开展文化创新工作的生动实践、经验做法,营造文化创新与提升工作舆论氛围,提高市民对文化创新和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不断拓展、完善宣传手段,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各类网络宣传阵地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时刻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文化创在对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中的宏大声势,切实发挥以文化创新为主的精神文明建设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效果。

(四)依靠群众,群策群力谋发展

文化创新发展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应发挥群众的力量。由于文化产业形态多样,我们应高效整合资源,形成文化产业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渠道,并使之成为市民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形成凝结的聚合力量。利用现代智能手机受众率高的特点,高频率地在受众率高的自媒体平台开展文化创新的政策宣传、创新成果。例如:2021年春节期间,辽河老街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全方位打造了街区文化,将有营口市地域特色的水产品制作成动态彩灯,大大提高了观赏性。各地群众通过网络媒体,在各类平台中刷到营口辽河老街的视频。依托老街文化特色网络化的形成,营口市的互联网产品和特产被人熟知,开拓了销售渠道和市场。从彩灯的美工设计到电气技术支持,从市民的喜爱到网络的传播,再到电商、特产销售,一个无形的文化产业渠道逐步形成。这正是多元并举,群策群力的结果,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一大属性,也是文化产业发展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支持。文化创新发展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应重视群众文化的力量,文化创新依靠群众离不开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与创新。应该对营口市区域内群众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如盖州市的排球文化、营口市的轮滑溜冰文化、曲艺文化、乐器文化。我们要侧重推陈出新,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角度,多为群众文化创造条件。如:设置群众文化艺术基地,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群众文化活动,展示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展示城市文化特色。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的广场舞大赛;以各公园徒步走队伍为单位的集体徒步走大赛;民间武术技能大赛;青少年三对三篮球赛;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羽毛球大赛。以群众文化为中心进行文化创新,内容丰富,基础性好,易于推广,同时也实现了文明城市创建为人民的根本目的。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文化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文化强国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从而带动传统与文化创新协同发展,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不断加强文化人文资源交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创建评选文明城市的意义所在。重视文化创新发展,将其注入文明城市的创建之中是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项松林,孙悦.人文城市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40-45.

〔2〕胡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3-4.

〔3〕胡东平.实践文化强国战略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4):93-96.

〔4〕刘迎秋,吕风勇,毛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6):35-39.

〔5〕唐熙然,李伦.“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6-8.

作者:蒋瑞 张新凤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