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创作要素和结构探讨

时间:2022-07-08 17:36:49

舞蹈编导创作要素和结构探讨

【摘要】舞蹈编导活动是以肢体语言为载体,结合灯光、舞台布景、构图等要素,塑造艺术形象、展现审美意象的创作过程,为提升舞蹈节目的质量,编导人员必须把握舞蹈编导创作的基本要素,即舞蹈动作、舞蹈构图布局、舞蹈艺术构思等,有意识地革新创作思维,突破传统创作理念的束缚,提升舞蹈节目的可看性与观赏价值。本文主要分析舞蹈编导创作的核心要素,并指出舞蹈编导的能力结构。

【关键词】舞蹈编导;艺术要素;舞蹈结构;构图布局

舞蹈以人的肢体为工具,将动作和造型联缀成意象,直观地表达行为与心灵的统一。舞蹈编导是将舞蹈的编排与指导相结合的艺术创作过程,能够塑造具备较高艺术价值的典型形象。编导人员必须精心设计节目剧情与人物动作,将内敛的情绪转化为外露的情感,做好舞蹈作品的结构安排,促进情感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流转,强化舞蹈艺术的感染力。

一、舞蹈编导创作的核心要素研究

(一)舞蹈动作

舞蹈是带有韵律与一定思想内涵的艺术化动作,精心编排的连续舞蹈动作能够展现舞蹈节目创编者的艺术思想、生活感悟、价值观,通过调整舞蹈动作的速度、舞蹈演员肢体的运动幅度、舞蹈动作发生频率,可直观地向观众呈现节目的主题思想。舞蹈节目创作者必须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动作所蕴含的艺术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各类常见的舞蹈动作,将其融汇在同一个舞蹈节目之中,思考动作的合理性,深入发掘节目主题和舞蹈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能够展现自身艺术思想的主题动作,以突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舞蹈节目创作者应当合理利用动作素材,发现与故事情节、舞台气氛相契合的舞蹈动作,保证自身设计的动作能够表现个人的艺术构思,需要能够发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并使用带有律动感的动作素材。高水平的舞蹈创编者应当从即兴表演中发现可用于艺术创作的素材,根据节目表演要求,灵活裁剪艺术素材,重新设定舞蹈表演活动的时间长度与表现形式,突出节目内容的新奇性、创造性,把握决定舞蹈节目表演效果的核心要素,改善观众的审美体验[1]。舞蹈具备其他类型艺术无法比拟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力,舞蹈能够在表演中展现出语言无法明确表达、准确概括的思想。为进一步强化舞蹈节目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创编者必须从日常生活事物中提炼出简洁、流畅的舞蹈动作,认识到人体在自然形态下动作的发展变化规律,保证舞蹈动作能够反映不同环境下丰富的生活内容。创编者通过合理编排具体的舞蹈动作,展现艺术人物的内心情感,呼应艺术主题。舞蹈节目的创编者应当在实践中合理运用艺术表现手段,主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舞蹈文化,模仿民间舞蹈表演活动中常见的高难度肢体动作,配以民俗音乐,突出现代化舞蹈节目的流畅性、艺术性,顺应时展潮流,深化对传统舞蹈艺术的理解,将西方舞蹈文化中的现代舞、芭蕾舞、弗拉门戈舞等舞蹈所包含的经典动作融入舞蹈节目中[2]。

(二)舞蹈艺术构思

舞蹈节目编导必须基于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把握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舞蹈节目中还原个人生活体验,让社会生活成为舞蹈创编灵感的源泉,调整节目的内在结构,突出舞蹈节目的深层次主题,做好主题情感爆发的前期渲染,让舞蹈作品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让观众体会到舞蹈节目主题的思想深度与编导人员持有的艺术观。创作者应当在舞蹈节目编导过程中,明确认识到舞蹈节目所具备的抒情性、艺术性等基本特征,发掘剧中主人公或配角的内心情感与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固定渠道抒发角色的感情,塑造生动、立体的艺术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生活习惯,让观众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编导人员可通过设计人物的面部表情、站位、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突出舞蹈节目的思想深度与内容丰富性[3]。编导人员还可选择以故事情节作为艺术构思的切入点,或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或民俗故事,或创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故事,对艺术人物的立场、价值观做出调整,突出舞蹈作品在内容层面的创新性。编导人员应当根据舞蹈节目艺术表现需要,灵活裁剪历史素材,选择较为适宜的题材,做好动作设计、舞蹈构图、结构安排等各项基本工作,提升舞蹈节目的艺术价值,让舞蹈节目的具体内容呈现编导人员的艺术观、人生观,让舞蹈节目具备更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三)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舞蹈构图可将故事情节地发展、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立体化的表演效果,改善观众的艺术鉴赏体验,是现代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4]。为强化舞蹈艺术的舞台表现力,编导人员必须根据舞台空间大小、演员技术水平、音乐节奏调整舞蹈表现形式,根据空间的运动线将多个静止的舞蹈动作造型汇聚为连续不断的舞蹈画面,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规划舞台调度的执行路径,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融为一体。随着舞蹈节目情节的逐步展开,观众能够观赏到各具特色、富有美感的舞蹈画面,获得良好的个人艺术审美体验。编导人员通过调节舞蹈空间运动线,让演员在舞台上有计划地快速移动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将舞台的有限空间艺术化地表现为广阔无垠的场景,突出队形变化的一致性与快捷性,在短时间内渲染富有张力的艺术氛围,全面展现舞蹈艺术的形式美。编导人员受到社会文化传统、舞蹈艺术流派思想的影响,根据自身的审美、艺术理念选用各具特点的舞蹈构图方法,例如西方舞蹈节目编导人员习惯使用贯彻自然平衡理念的构图方法,我国传统舞蹈创编人员惯于使用八角环绕中央的对称性构图方法。现代舞蹈节目创编人员必须淘汰传统的舞蹈构图方法,使用全新的多角度循环交替的舞蹈构图技巧,面向观众展示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自然情趣的舞蹈图形,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隐含深层次艺术寓意的构图,突出展现中华民族新时代舞蹈艺术的先进性,继承我国传统舞蹈设计思路,体现时代特征。

二、舞蹈编导创作要素有效应用的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舞蹈编导是舞蹈艺术作品诞生的关键一环,在编导进程中需统筹资料,为的是将舞蹈动作精雕细琢,同时相关动作可为舞蹈作品中心思想的传递而服务,这就需要应用舞蹈编导创作要素时侧重关注合理性,尤其当创新动作时需从整体着眼,不可一味强调动作的难度,动作既要与舞蹈作品的立意相符,又要在舞蹈演员能力范围内探索极限,使舞蹈作品中的各要素和谐统一,让舞蹈动作行云流水,继而达到舞蹈编导追求的卓越目标。

(二)融合性原则

在舞蹈艺术构思进程中舞蹈编导求新求变,这在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大环境下尤为突出,如何在多种创作要素交融的基础上创造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成为编导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有效应用舞蹈编导创作要素需在“融合”的层面上下功夫。纵观舞蹈发展历史,许多舞种均在“融合”的前提下逐渐找到了独特的定位及自己的风格。“融合”是消除创作要素、灵活选用壁垒的中坚力量,这就需要舞蹈编导树立“融合”意识。舞蹈编导可根据切实需求筛选创作要素,避免出现舞蹈“拼盘”的效果,在应用创作要素时要有主次之别,其中占比偏大的创作要素主导舞蹈风格并要保留舞种的精髓,占比偏小的创作要素则起到填充、完善、优化的作用,使舞蹈艺术作品更为新颖;继而探索舞蹈编导创作要素应用的边界,为更多要素融入舞蹈艺术作品提供条件。

(三)人本性原则

有效应用舞蹈编导创作要素需做到以人为本,舞蹈编导需遵循创作者的初心,将内心的声音转化为舞蹈动作并书写无字之诗,使创作要素得以成为舞者情感迸发的载体。有些编导在选用舞蹈创作要素时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先考虑动作是否华丽、有难度、独树一帜,再考虑作品的完整性与立意,这使得舞蹈在让人惊叹的同时失去了品味的价值,同时失去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为避免上述现象出现,舞蹈编导在有效应用创作要素的过程中还要树立观众意识,要从观众视角着眼思考创作要素应用与组合的实效性,观众只有从舞蹈动作中捕捉信息并读出“言外之意”才能产生共鸣,真正融入舞蹈世界,这才是舞蹈编导的“功力”之所在。

三、舞蹈编导的能力结构研究

(一)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决定了现代舞蹈艺术创作的成果大小,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弥补编导人员个人专业素养的缺陷,让舞蹈作品更具吸引力。具备一定想象力的编导人员可预设不同生活情境,将最新的舞蹈表演技能、艺术创作理念融入舞台情境之中,以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并迎合他们的价值观。艺术想象具备明确的边界与严格的内在规则,编导人员必须有目标地发挥个人想象力,将舞蹈节目中固有的艺术元素融入全新的场景,设计全新的表现力较强的舞蹈动作。例如在著名舞蹈节目《千手观音》中,编导人员根据演员的个人状况、舞台表演要求,发挥个人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设计了灵活多变的肢体动作,改善了节目的舞台表演效果,获得观众的认同与喜爱[5]。创造力是舞蹈编导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编导人员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推出新颖的舞蹈创编思路;从新路径、新渠道入手,调整设备的运用方式,革新主题的表现形式,面向观众传达编导人员的真实情感,节省舞台空间,塑造更立体的艺术人物。例如在著名舞蹈节目《长城》中,创作者张建民放弃传统舞台艺术表现形式,采用了全新的灯光照射方法,让群众演员穿上视觉冲击力较强的秦朝平民服装,来表现历代劳动人民心中的家国观念。

(二)音乐与文学知识

舞蹈艺术具备综合性的特征,舞蹈节目不仅包含舞蹈演员做出的舞蹈动作,还包含音乐、舞台布景等要素,观众在观看舞蹈节目的过程中,受到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感官刺激,获得良好的艺术审美体验。为了满足观众的艺术审美需求,编导人员必须掌握高层次的音乐创作知识,让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契合,用不间断的配乐修饰具体的舞蹈动作,依托配乐设计舞蹈表演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编导人员的音乐素养水平决定了音乐的运用效果,高水平的音乐是现代舞蹈表演节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编导人员必须理性认识各类音乐要素,识别不同类型乐器的基本性能、艺术效果、乐理,根据表演需求调整乐队中乐器的构成与演奏者的人数。舞蹈艺术是复合型的艺术形式,具备多样化特征,因此舞蹈节目编导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水平,通过汲取历史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在舞蹈节目中还原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景;把握社会生活的具体形态以及人民在不同境遇中的思想,让舞蹈艺术成为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集体生活的手段,创造能被观众了解、记住的艺术人物。

(三)扎实的舞蹈基础

舞蹈是舞台艺术中富有技术性、思想性的艺术形式。多数具备较强艺术创作能力的舞蹈编导人员都参加过长期的训练,掌握了舞蹈节目常用的编导技能与相关领域的重要知识。编导人员设计的动作与舞台表演流程必须通过演员转化为立体化的人物形象。编导人员必须为演员提供艺术指导,使之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动机、思想理念,要对演员在舞台上所摆出的姿态、动作、表情提出详细要求。舞蹈动作是舞蹈节目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编导人员必须熟悉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理解并掌握舞蹈语言的使用方法,使用肢体动作丰富、与背景音乐契合的舞蹈语言,接受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系统性训练,形成创造性思维,有意识地发挥个人艺术创作能力。

四、结论

现代舞蹈艺术编导人员必须把握时代精神,使用多种艺术修饰手法,在视觉层面还原舞蹈的形象美,突出舞蹈动作的空间感、流畅感,从新的角度诠释某一艺术形象。编导人员必须灵活运用舞蹈语言,将抽象的艺术情感转化为可视的角色形象,在空间内容、艺术表现层面,给观众留下足够多的信息,并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描绘复杂的生活现象,迎合多数观众的主观兴趣。

作者:陈丽竹 李一凡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