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食用菌栽培学的应用

时间:2022-06-30 15:13:20

混合教学模式在食用菌栽培学的应用

【摘要】根据我省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育要求,江西农业大学利用中国大学MOOC线上教学平台,开展了“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团队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完善线上资源,改进教学措施,优化考核体系,整个教学过程使用线上、线下多元混合模式交互实施,克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弊端,有利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线上线下混合;中国大学MOOC;创新型人才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课[1,2]。自20世纪80年代起,该课程一直广受江西农业大学园艺、农学、植保等农科专业欢迎,每学年开课2次,年度选修人数达200人以上。2021年11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发〔2021〕35号文件表明:推动我省从食用菌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要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培养高层次食用菌产业人才,培育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在此背景下,培养新一代熟练掌握食用菌生产、育种及发酵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强且具有现代高效农业思维,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3-5]成为当前我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1“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内容安排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总学时数为32个(包括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12学时),讲授内容包括五大块:食用菌形态与分类、食用菌生理生态、菌种生产、代表性“赣菇”的生产技术及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整个课程教学通过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交互实施来完成,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其中线下课程教学注重理论指引,安排20个课时数;线上教学注重知识理解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安排12个学时数。整体实施过程以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蘑菇概论”为载体,结合我省食用菌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与产业发展前沿动态,课程教学团队及时梳理了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见表1),从教学价值上去芜存菁,以紧密围绕着我省食用菌增产、增效,更好地服务我省地方特色食用菌产业为主。同时,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关心的科技前沿、产业创新案例以图片、PPT、微视频、音频或其他电子资源整合到线上教学资源库中,用以配合线下教学,从而达到加深理论知识与产业发展融合共进,增加课程的产业特性和吸引力的目的。

2“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重设

以培养适应我省食用菌产业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教学团队进行了新版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根据课程性质、课程任务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新大纲设定了4个课程目标,分别是:(1)熟悉食用菌生产的理论框架;(2)熟练掌握我省特色“赣菇”的生产技术;(3)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教学团队修订了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评价体系,对新时代背景下本科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及学习目标做了明确要求,全面打造创新性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2教学内容重组

围绕课程核心内容,教学团队重新确定了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其中,线下课堂讲授内容以核心且重要的概念类、记忆类、结构性的知识为重点。根据主题内容要求,讲授食用菌形态与分类、营养方式、生长条件和病虫害等核心知识点且制作思维导图,以食用菌营养保健功能、野生菌驯化栽培案例开展小组互动讨论,目标是让线下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好地、全面地掌握静态知识。而线上平台、翻转课堂中学习内容的设计形式主要以问题解决、探究、回忆在线下课程中的知识点和知识的个性化意义建构、视野拓展与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为主。由此,将拓展知识点如培养基制作、消毒灭菌、菌种分离及常规菌栽培技术等原理,通过线上课堂案例推送、课程论文、全方位课上教学评价体系、课外作业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微课、微视频线上资源添加等教学手段实施,同时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等环节,目标是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复杂应用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模式交互实施

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系统性、多样化设计,采取加强师生线上线下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模式。线上平台采用了论坛交互、基于微博、讨论版、QQ群等其他交互工具的交互(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和同伴互助等活动,以及线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中师生、生生面对面协作交流的深度交互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在不同交互环境中的学习体验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该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粉笔+黑板+课本”的单向注入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2.4课程考核体系优化

考核评价方式进一步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原则,以产出培育为导向,实施全程覆盖、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教学团队合理分配了线上平台视频,如章节内容学习、问答、测试及电子资源自主学习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比。整个考核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比如线上平台的视频内容学习、课后作业、章节测试、讨论参与度以及在讨论组中的表现(主要通过活跃程度、学生互评方式等获得),也包括在线下教学中的课堂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成绩、探索性试验设计等(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来获得)。

3“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团队在课程评价中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相结合等方式,设置了启发式、过程式和综合式三种效果评价方式。

3.1启发式评价

该过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表来进行。以我校2018、2019级园艺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课程实施前、后分别发出调查问卷。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总体比较,75.3%的同学认为线上线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综合性理解及掌握,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

3.2过程式评价

该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包括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状态状况。从2020年第一学期与2021年第一学期教学效果来看,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每位学生都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能力。

3.3综合性评价

据统计,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食用菌栽培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至今,通过对学生课程总结、综述以及该门课专业知识的测试,同时结合启发式评价和过程式评价的结果,以及通过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结果表明:该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推进江西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做出了有益尝试。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我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新尝试,该模式的应用符合未来数智时展新趋势。“食用菌栽培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颠覆了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有效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借助江西省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食用菌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契机,进一步将“食用菌栽培学”这一具有实用性课程和地方省属农业高校占据的优势资源充分融合,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线上资源体系,探索更多的课堂互动环节,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逸隆,侯振世,韩瑞平,等.农林院校食用菌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食用菌,2020,39(4):77-79.

[2]吴秋云,夏志兰.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7):225-227.

[3]徐岩岩,朱毓永,管雅静,等.基于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应用型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9):291-293.

[4]何剑为,娄虹,回晶,等.高等学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9):65-67.

[5]马玉洁,曹翠珍.数值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金科建设探索:以财务分析为例[J].高教学刊,2021(34):88-91.

作者:肖旭峰 肖美丽 罗莎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部级植物生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