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

时间:2022-06-13 09:50:07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

摘要: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数以万计的优秀劳动者,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人才后备军的基础工程。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存在思想认识重视不够、课程开设落实不力、条件保障配备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全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教育投入、强化督导评价等路径,促使党和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农村中小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劳动教育;农村中小学;现实困境;教学改革

广大农村中小学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科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培养数以万计的优秀劳动者,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人才后备军,是一个亟需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现实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借助现场调查形式,通过对邵阳县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进行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在劳动价值、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创新劳动等方面的认识与实践现状,全面掌握他们在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劳动教育情况。然后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准确把握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为劳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有效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

1劳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实施中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应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农村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已逐渐被淡化、弱化,农村中小学生中同样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轻视、鄙视劳动的倾向。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困境。1.1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与过去相比,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广大农民的劳动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实际生活中,农村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也愈来愈少。个别访谈中,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在农村中小学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劳动教育。有的认为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说,劳动教育课程在升学招生和上级部门考核考评中没有太多体现,抓了也白抓,效果不明显;有的认为校内劳动与体罚的界限容易被混淆,应主要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只有认真学习,通过优秀成绩走出农村到城市发展才是人生大事,劳动教育以后再搞也可以。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错综复杂,导致劳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被普遍忽视。1.2在课程开设上落实不力。毫无疑问,学校是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但是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都存在落实不力的问题,并没有按教育部门的明确要求,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时,也没有安排集体劳动周(月)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校本身师资不足,劳动技术这种“杂课”往往由其他科目教师甚至后勤人员兼任,造成劳动教育往往呈现过场化、浅表化。还有一些小学并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他们把定期开展的学校大扫除等同于劳动教育,也有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假日在家中完成的。有的农村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但往往由教职员工来打理,并没有让学生去亲历劳动过程。1.3在条件保障上配备不强。相对“德智体美”教育来说,劳动教育特征明显,实施起来更加复杂。现实中,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大的瓶颈是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问题。很多学校校园面积十分有限,根本没有专门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加之交通不便,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也无法有效利用。除此以外,劳动工具也普遍短缺、种类简单。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村中小学校除了卫生工具,就没有别的劳动教育设备,有的规模大点、条件好点的学校,劳动技术室里的设施配备也基本是一些传统农耕工具。有些学校劳动基地高处没有护栏,水边没有安全标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4在考核评价上机制不全。一直以来,尤其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督导考核是教育评价机制中的短板。调查中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教育的督导刚性不够。与此相应的,多数学校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实际上没有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机制上的不健全导致“重智育,轻德育和体、美、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某些学校不同程度存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文化课程占用,劳动教育师资、场地、经费相对缺乏,课外劳动实践基地形同虚设等现象,甚至个别学校的劳动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劳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的路径探索

要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摆脱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效的路径探索,通过源头管理、过程管理、保障管理和结果管理,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2.1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源头管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样,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除了农村中小学的老师和家长以外,尤其是农村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中小学校保证劳动教育每周1课时,这是最起码要做到的。比较难落实的是每学年的劳动周和每月的劳动日,其实农村中小学可以把劳动周安排在“春播”和“秋收”时期,结合农业生产开展集体劳动实践。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区域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并进行劳动教育专项督导,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2.2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过程管理。一般情况下,学生接受劳动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服务社会三个方面得以实现。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所以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也需要从课程入手。每所学校除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课程标准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外,还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比如开设一些农村种养殖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意识;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一些文化传统。学校一定要重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补充作用,要求并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2.3增加教育投入,加强保障管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不足,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除了花大力气培训专职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外,各学校其实也可以聘请当地的一些能工巧匠或者劳动能手来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劳动教育场所的统筹规划与建设中,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专项教育经费预算支出。用3~5年的时间,实现每所农村学校配备劳动实践教室和种养殖实训基地的目标。除此以外,还应该通过与各乡镇、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共建,集中为每所农村中心学校创设一个相对固定、交通方便的校外劳动实训基地,同时做好劳动过程的安全保障。2.4强化督导评价,加强结果管理。从宏观角度来说,要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督导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一起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并不断增加劳动教育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重要指标的权重。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项督导。从微观角度来说,要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农村中小学要建立起从小学到中学全面贯通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各校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增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更多的劳动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劳动素养。甚至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列为中考考试科目,作为评优评先、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和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促使党和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农村中小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国华.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06):21~22.

[2]张建仁.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中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34):18~19.

[3]贺亚峰.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探索例谈[J].新课程,2021(15):40.

[4]郭军.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15):41.

[5]尹秋雯.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破解之道[J].中小学校长,2020(7):64~66.

[6]张家平,赵淑琴.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0(14):34~35.

[7]练捷情.农村中小学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分析[J].新课程(下),2019(12):72~73.

[8]薛维学,夏长春,杜世碧.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9(2):69~71.

作者:毛金玲 单位:邵阳县诸甲亭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