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09:52:11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虽然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食品供应商在食品投放市场前,均需提供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因此,食品检验工作在食品产业的发展中非常重要。当前,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很受欢迎。本文主要从分析其工作内容入手,探讨了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食品生物检测工作主要内容

1.1生物污染幅度知识型菌种检验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对食品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以应用知识型菌种作为检验基础,将最终阶段的食品污染程度数据展现在人们眼前。对于生物学领域而言,各种不同类型的菌种一般采用菌落总数进行表示。当前菌落总数主要指在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中以平均每1mL饮用水或1g食品处于恒定室温条件下,在经过24h的持续性生长后,平皿上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量。同时这也属于当前阶段我国食品生物检验流程中的重要检测手段[1]。

1.2食品可能包含的各种致病菌检验

对于食品生物学领域而言,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检验工作有着不同的检验方法,各种类型生物的含有量有着明确的数量控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链球菌等。对于部分即将正式投入到食品市场进行售卖的食品而言,其自身存在的各种致病菌数量需要得到明确检验,不仅需要针对各种不同类型食品致病菌进行定性检验工作,同时还需要进行对应的定量检验工作,同时这也是在食品生物检验领域的一项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

2.1代谢检测技术

对于代谢学检验技术而言,该检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在食品生物检验领域,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现有代谢学检验技术形成机理是,处于培养基中的各个类型的细菌在经过大规模繁殖以及生长发育后,生长过程中的各种代谢物均会具备一定的导电性,并且此时培养基中存在的抗阻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利用电阻抗法进行检验的方式,在酵母菌以及沙门氏菌的检验工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属于一种通过电阻数值对生物含有量进行检定的方式。以此为基础原理,能够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方式的精密度高,还是一种重现性极强的检验技术,在其检测范围内,实际应用期间能够呈现出更为精准的检测数值。此方式还具备操作方式更加简易的特征,对于快速酶反应以及代谢产物生物检验技术而言,在应用该技术对食品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检验效果,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在细菌的生长以及繁殖期间,会产生一定量的酶,并且这种酶本身带有一定程度的催化性质,需要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底物或者指示剂为检验基础,再对其应用代谢产物生物检测技术期间。细菌代谢时得到的最终产物会与生物形成反应,此时检验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反应总结最终检测结果,进而得出细菌检验数据报告,完成检测工作任务[2]。

2.2分子生物技术

对于生物检验流程而言,杂交双链中的任意一条单链上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号均属于已知内容。对上述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理解为检验人员对一套链中存在的各种DNA构成结构已经有了充分了解,需要在检验期间使用基因探针完成相关食品生物检验工作[3]。在正式完成检验工作期间,由于不同序列之间的核苷酸成分具较大差异性,需要在实际检验流程中加以关注,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在两种不同的探针中选择其中更为适合的一种探针类型,并以此完成相应的检验工作,敏感地对某些DNA加以识别。但是这种方法对识别范围外的各种菌落DNA无法形成足够明显的反应。除上述检测内容外,另外一种探针检测方式可以将全部的菌落DNA进行有效识别并予以反映。在实际应用这项检测技术的过程中,既能够展现出部分检测优点,同时也会暴露出一定程度的缺点。其优势为菌落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生物均会对外界的反应条件做出比较显著的反映,自身敏感性强,对其进行辨识的会更加容易。检测期间暴露出来的主要缺点是,在使用探针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更高级别的检验时间要求。如果在使用探针检验时,验不能对时间有效控制,就会影响最终检验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内容十分复杂,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食用安全,需要针对食品生产标准提出具体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以更加完备的检测方式甄别出不合格产品,从而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孔坚良.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分析[J].价值工程,2020,562(014):260-261.

[2]邹剑.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209(18):58+60.

[3]陈秋华.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009,127(12):31-32.

作者:呼延蓉 单位:鄂尔多斯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