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交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2-06-09 14:38:23

推进交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构建服务优质的公路网、客货并重的铁路网、便捷通达的水运网“3张网”。部分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安全应急保障水平、现代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在县落地落实。

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水平先进的交通强县。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发达快速网、完善干线网、广泛基础网、特色旅游网;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客货运输枢纽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实现旅客换乘无缝衔接,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交通运输智能、平安、绿色、共享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市前列的交通强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试点任务

建设交旅融合基础设施。推进县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及集散接驳点建设。围绕游客旅游需求,积极推动县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其旅游集散、组织、服务等功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实现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城市观光交通、旅游专线公交等咨询服务全覆盖,形成县、乡(镇)、景区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旅游集散体系。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实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2024年完成139公里建设任务,慢行道达25公里,驿站1个,观景台、小憩园11个,公共卫生设施配套齐全,形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县域旅游公路网络,实现交通与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提升旅游运输服务品质。抓好旅游特色交通及“无缝换乘”枢纽建设,衔接公交车、旅游巴士、出租车,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多样化、便捷化出行服务。加大对景区旅游直通车的支持力度,实行统一运行、公司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十四五”期间实现县3A级以上景区旅游直通车全覆盖。在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节点部位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自由行、自驾车游客提供规范引导和信息服务。每个A级景区和客流集中区至少建设一处游客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推动“大数据+旅游交通”融合发展。以“游古虞,品黄河风情”为总体目标,以“外联内畅、交旅融合”为主要内容,推动“交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能力,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畅通“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中条山旅游公路”两条交通动脉,构建沿黄和沿山两条最主要的旅游发展轴,打通多条纵向交通线,横纵线路构建多个不同主题旅游环线,形成全域风景道体系。建设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全域景观廊道系统。畅通全域主要旅游节点的交通线路,融入自行车、徒步、水上航线和漂流等特色交通,结合沿线周边的村庄为慢行系统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憩等服务。以公路建设为载体,统筹经济社会、产业和旅游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公路项目,全面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投诉制度,落实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制度。(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加强智慧交通建设。积极构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办公自动化OA系统、交通现场执法系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治超系统、网络、计算和存储建设、指挥中心建设、机房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直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构建互通互联、广泛覆盖的综合交通网

打造一个循环圈。建设沿中条山、沿黄河文旅循环圈,串联沿途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构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风景带、度假带、产业带。对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统筹主体、慢行、景观、信息、服务五大系统,建设健身步道、驿站、观景台、小憩园、停车场等绿水青山慢游交通体系。对标沿中条山旅游公路,提升景区连接线道路等级,连通景区主要干线公路,增设班车停靠点,加强公路环境治理,改善交通环境。将驿站、观景台、小憩园、停车场、农副产品售卖点等附属设施同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旅游公路综合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研究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5G基站布局,实现旅游公路及沿线旅游景区网络信号全覆盖。加快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茅津至复晟段、西湾至茅津段等建设项目。推动国道522线项目,至曹川米汤沟大桥重建工程,曹南线522线至南沟段、夏南线南沟至黄厂段、曹三线曹川至马泉沟段、条山旅游公路马泉沟至跑马道项目以及平洪线至凤凰谷旅游通道建设(隧道),推进黄河小浪底库区老鸦石至三门峡库区(段)78.4公里航道和17个码头(停靠点)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公路段、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工科局、县黄促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

提升两条主干道。完善国道522和209干线公路网络,优化公路等级结构,以穿城、穿镇公路改线改造、国省道扩容升级改造为重点,实现普通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城市干道互联互通。加快实施国道522线三湾至常乐段升级改造、垣潼线(垣曲到潼关)国道522线曹河到夏县祁家河段拓宽改造、国道522线与东外环互通项目建设、国道522线常乐至洪池段路面翻修以及国道到乡镇政府驻地连接线道路升级等改造工程;加快推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跨209国道蒿店大桥引桥工程、国道209线与王官大桥的顺利衔接。(牵头单位:县公路段、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圣人涧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黄促中心)

织密三级公路网。全面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同乡村振兴相结合,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十四五”期间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350公里。重点实施平洪线西祁至中张段、谭圣线西韩窑至龙门关段、候南线上吉至晴岚段、平钢线化肥厂至钢桥段、曹三线曹川至坡底段、夏南线黄厂至南沟段、黄平线黄堆至等县道升级改造工程;耙岳线522线至条山旅游路、线平洪线至条山旅游路、梁顺线沿黄路至522线、新车线车村至522线、土太线太阳渡至条山旅游公路、上董线董庄至条山旅游公路、庙尧线候南线至条山旅游路、望龙线522线至条山旅游路、马老线522线至马泉沟、曹南线522线至南沟等乡级道路建设和150公里的村级道路改造工程。(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黄促中心)

贯通四条快车道。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用机场为主体,构建内联外通、立体高效的快速网,加快推进运三客专项目、浩吉铁路、运三连接线项目和夏渑高速项目建设,打造全向互通、快速互联的交通网。(牵头单位:县公路段、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

(三)构建绿色安全、高效通达的城市交通网络

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统筹交通微循环,打通瓶颈路、联通区域路、贯通环线路,加快实施向阳街西延伸道路工程、新大街西扩道路等工程,形成“棋盘式”全循环城市骨干道路网。建立功能完善、运行高效、衔接有序的城市道路系统;支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形成环线,实现城区客货分流,降低过境客货交通流;增加跨河通道,实施茅津至三门峡城际通道连接桥项目建设,加强与三门峡一体化联系,提升交通门户地位;实现城区东西交通联系快速化,保证组团间的多路径联系通道;缓解交通瓶颈路段的压力,引导交通流在空间上合理分布。加大交通管理力度,加大路边停车执法,优化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加强学校和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学校、医院等拥堵常发点,缓解上下班、上下学重点时段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圣人涧镇人民政府)

(四)构建集约共享、双向畅通、绿色高效的寄递物流服务体系

推动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加快物流园项目建设,推动客货邮深度融合,实现客货邮等信息共享对接,打造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客货邮共享站场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至少打造1个样板镇、建成1个以上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开通2条以上客货邮合作线路。推动网络货运发展,出台《县支持互联网物流平台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发展我县网络货运,培育优质企业,引导传统物流向网络货运转型发展。(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建设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在全县9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同步开展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站和行政村快递便民服务点,2022年底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2023-2024年持续推动,巩固发展,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逐步构建一体化综合货物物流枢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运输能力,货物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运营、专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专业化集群发展,基本形成“123快货物流圈”,即省内1日送达城市、2日送达农村,省外3日送达。(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构建品质服务、出行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

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密切城乡联络,逐步开通临城乡镇公交线路;加快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合理规划公交站台位置,凸显站点特色,方便市民出行,推动无障碍出行建设;加强公交智能化建设,提高公交信息化和调度管理水平,推广电子公交站牌,显示车辆到站时间和丰富的多媒体展示效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语音播报、查询公交路线等人性化服务;推动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车管理规范、停放有序,真正实现公共交通便捷化、人性化、舒适化、智能化。通过持续开展行业治理和广泛宣传,实现公交、出租汽车环境卫生整洁干净、运营服务文明规范、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文明素养逐步提高,城市客运面貌焕然一新。(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构建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

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大完善充电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保障。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因地制宜推动纯电动旅游客船应用。(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工科局)

加强交通污染防治。加强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实时公开柴油车排放检验全过程及检验结果,严厉查处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

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在用汽车排放检测,加强监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开展柴油货车常态化污染治理,加大对机动车排放物维修治理站(M站)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在用汽车强制维护制度。(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段、各乡〈镇〉人民政府)

开展柴油货车常态化执法检查,持续优化中重型柴油货车、散装物料运输车、渣土车通行路线和时间,依法查处散装物料运输抛洒、排放黑烟和违反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等散装、流体物料车辆的管控,坚决杜绝运输过程中物料抛洒、苫盖不全等现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县公安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段、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构建标准规范、韧性可靠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1.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命安全防护、危桥危隧改造与灾害治理工程、深化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一灯一带”建设工程、规范和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及设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标准,加强专业化、科学化养护,增强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严格执行营运车辆、船舶的安全技术标准,持续推进老旧车船更新淘汰,推广应用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运输装备,强化营运车船动态监控和主动预警,加快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推广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等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出行引导,构建车路协同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车辆风险管控。

2.强化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交通应急响应机制与预案体系,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政企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应急救援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力量互补、布局优化、联防联控的应急联动格局。

强化应急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应急物资装备。按照“快速通达、衔接有力、功能适配、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布局应急运输通道与生命线,增强交通网络在突发事件中的可修复性和可替代性,提高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韧性。完善调用及补偿机制,加强指挥部应急人员及设施配备,规划并建立交通事故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中心(点), 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并建立信息数据库,形成部门专业储备和市场化储备相互支援、互为补充的储备格局,全力保障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推动智能化装备在应急运输中的应用。

提升应急队伍素质。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统一指挥、密切协作”的原则,以养护、路政队伍为基础,构建基层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以道路客货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应急保障车队。建立完善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救援队伍救援力量,加强道路清障、交通恢复、工程抢险、除雪防滑、隧道消防、水上搜救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培训与演练,提升各级指挥员和各类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八)构建保障有力、协同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1.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健全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小修保养、养护工程、专项养护等专业性较强的养护工程,逐步通过市场运作交由专业化队伍承担,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根据部、省、市安排,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十四五期间,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农村公路养护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机构运营经费及人员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比例达100%。(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乡村振兴局)

2.深化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成果

推进交通运输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梳理编制执法工作规程,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联动协作机制,实现审批服务与执法监管信息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切实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杜绝粗暴执法和选择性执法,树立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形象。(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县推进交通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试点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工作协调、日常调度和监督考核,及时解决试点工作重点问题和困难,确保试点任务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将交通强县建设试点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要把交通强县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对应成立工作专班,压实主体责任,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强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资金、盘活公路存量资产、规范推行PPP模式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筹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放管服效”改革力度,试点项目进入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加快审批。

(三)强化考核评估

研究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强化跟踪评估,建立工作日常监督、动态考核与监测评价制度,确保工作成效与成果质量。通过目标导向、激励问责等手段,把任务书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里程表”,树立起鲜明的以结果论英雄导向,推动交通强县建设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结果为优良等次的给予政策倾斜。